书城艺术瓷之源:上虞越窑
14380100000012

第12章 瓷器的仿制与鉴定

第一节 越瓷器的仿制

越窑是我国最古老、最著名的窑系之一,制瓷历史自东汉至宋代长达1000余年之久。但是不知何因,如此著名的瓷种自南宋停烧以后一直无人仿造,无论就历史文献记载还是从墓葬出土的实物来看,都没有发现一件后世仿制的越窑器。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民间收藏热的悄然兴起,上虞陶瓷厂才开始对越窑青瓷进行仿制,并率先成功仿制出青瓷鸡头壶、青瓷羊形器、青瓷狮形器、青瓷蛙形水盂四件晋代越窑瓷器。近年来,上虞越瓷陶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个人也相继仿制越窑青瓷器,以弘扬虞舜文化、再展越瓷雄风为己任,潜心钻研,精心制作,为把失传八九百年的越窑制瓷工艺重新开发出来,传承下去,而作不懈的努力,把“千峰翠色”、“类玉类冰”的精美越瓷再现世上,重放异彩,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具有较高欣赏和收藏价值的越瓷珍品。

现在仿制越瓷,仿制的方法很多,并各有各的特点。其仿制特点是,在继承古代传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新科学技术,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行创制。由于这样,使仿制越瓷既保持古代越瓷器的器形、纹饰等风格,又使其釉面、胎体比原物更精美。在仿制过程中,还确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在原料采集上,采用仿哪个朝代的器物,到那个朝代的窑址附近去开采瓷土原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使制坯原料与原物成分容易相同或十分接近。在成型和装饰工艺上,以造型优美、器形规整、时代特征明显的古代实物作为仿制样品。仿照古代在快轮上拉坯成型或翻模的成型方法,并且在器物坯胎的有关部位,用手工进行刻划、拍印、压印、戳印、模印、堆型等装饰,这样能使花纹装饰与原物非常接近。并且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原物的胎体、釉料、烧成温度等数据进行精确的测试,使仿制时有参考数据可依。由于这样,所以仿制品的器形、纹饰、釉色、胎质与真品十分接近,粗看同真品毫无区别,几乎达到乱真的地步。近年来,上虞越瓷陶业有限公司还研制开发出镶嵌金银的新颖仿古越瓷,品种有镶嵌金银的王充、王羲之、祝英台等越中人物大盘,产品很受市场欢迎,已被国内许多收藏爱好者所珍藏。

这些古朴典雅的越瓷仿制品,由于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已为广大民众所青睐。越窑虽然在汉至宋代这段时期内烧制出了大量越瓷器,但是由于时间久远,传世品极难保存至今,墓葬中出土的,也不是取之不完、出之不尽的。并且随着越瓷器在社会上地位的提高,越瓷真品很难得到的情况下,器形逼真的仿制品必然成为人们的理想选择。因此它已成为单位和个人馈赠亲朋好友的高档礼品和主要收藏品。并且,现在仿制的器物,是挑选造型别致、器形优美、工艺精巧的越瓷珍品作为样品,这类器物在当时已十分珍贵,烧制量十分稀少,所以若干年后,这些仿制品很快会成为古玩队伍中的重要一员,成为第二代的越瓷瑰宝。

第二节 越瓷器的鉴定

越瓷器的鉴定,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别器物的真伪,烧造年代和器物的完损这三方面内容。现在有人把瓷器鉴定神秘化,认为是深不可测的。事实上,只要学习方法正确,经过努力,瓷器鉴定是不难学会的。在学习中你要坚持多看、多思考、多比较,在接触大量实物的同时,经常查阅有关著录,认真对照,思考分析。

下面分别阐述鉴定器物真伪、器物年代和器物完损的方法。

一、鉴定器物真伪的方法

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仿古越瓷器,仿制技术十分高超。所仿器物的器形、纹饰同真品十分接近,有的还对仿制品经过氢氟酸药水的特殊处理,除去了新器的表面浮光,使器物外表更接近真品,给鉴定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但是仿品毕竟是赝品,只要你熟悉真品的特点,然后进行仔细观察对比,还是可以看出作伪的蛛丝马迹来的。笔者认为要鉴定越瓷器的真伪,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器形 器形是一器物区别于另一器物的依据,因此要鉴定文物的真假,须十分熟悉各个朝代的器物种类和器形特征。就越瓷的器形特征来看,总体上器形是由三国、西晋时期的矮胖向东晋时期的修长发展。如盘口壶、鸡首壶等壶类器物,它是由浅盘口、短颈向深盘口、长颈演变的;器腹由扁圆、圆腹向椭圆腹发展演变。到中唐以后,这类壶的盘口消失,为尖唇敞口、喇叭口颈所代替。唐代的壶还出现了六角形的腹和短嘴,扁带状的执带,平底变为底置短圈足。到了宋代,壶的肩腹部出现了六根双线凸棱,把壶腹分成六等分,改变了唐五代时期内凹的瓜棱纹。又如虎子的器形,器成蚕茧形,提梁作奔虎状的是三国时期的,器腹为圆形,口上翘,背上置绞索状或圆条形提梁的是东晋、南朝时期的;概括地说,鉴定文物,必须十分注意器形在口、颈、腹、底、耳等方面的变化。注意器形方面是否有不伦不类之处。

胎质胎色 了解各个朝代器物的胎质胎色情况,是鉴定器物真伪的重要一环。因越瓷所用瓷土含铁量较高,呈色多为灰白、青灰或浅灰色,而仿品比真品要白,对照真伪两种器物的胎色,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来。

釉色 看一件器物的釉色如何,是鉴定真伪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各个朝代的施釉,看其是浸釉法、涮釉法,还是用喷釉法施釉,对照器物造型特征的年代与施釉法的年代是否相符。从釉色来看,真品的釉面匀净、滋润、无浮光,有的还有沁色;而仿品的釉面不匀净,无浮光,较光亮,并且仿品的釉较混浊,玻璃质感不强。

纹饰 熟悉掌握各个朝代的花纹装饰特征,对照所鉴定的器物,其造型的时代特征与装饰花纹的时代特征是否相符,有否出现不伦不类的现象。一般来说,仿品的纹饰较呆板。现在所用的工具与古代不同。古代所用工具为竹、木制品,因此落刀、起刀纤细,运刀较重;而现代则用铁质工具,起落运刀粗细一致。关于纹样的临摹,说说容易,其实很难。正如林士民先生所说:“因为每个时代使用的装饰纹样,反映了人们的信念、风俗。凡是贴摹图案,线条不可能流畅,构图远不如原作,这也是仿品的一个通病。”

文字 器物上的文字也是鉴定真伪的依据之一。若器物上有铭文,应观察铭文的字体与该字体出现的年代是否相符。如楷书至唐代才出现,而一件东汉器物上的铭文字体若为楷书,那你应考虑该器物很可能是伪品,或者文字是后来加上去的。

土沁 沁色是器物埋在土中数百年以后才能出现,无法仿造。现代人做的假沁色,一般浮于表面,用药水浸泡的假沁色,也很容易识别。

气泡 用高倍放大镜照器物表层,釉层中真品气泡大小不一,有杂质;仿品气泡大小一致,无杂质。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鉴定器物时,以上七点应综合考虑,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文物辨伪,自古以来就是古陶瓷鉴赏家和收藏爱好者的一大难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仿古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因此,对于新仿古瓷的鉴别,更需持谨慎的态度,否则你就会受骗上当。但是你只要根据以上七点的鉴定方法综合运用,那么任何仿品即使是高级伪制品,也会被鉴定出来。

二、鉴定器物年代的要领

确定这件器物是真品以后,若要鉴定它是属于哪个朝代的,那么你必须掌握每个朝代常见器物的器形、花纹装饰、装烧工艺、种类方面以及款名等方面的特征,并且把这四个方面的特征综合起来进行鉴定。

第一,在器形上,首先应了解汉至宋各个朝代器物的口、颈、肩、腹、底、圈足等方面的特征。如口,是敞口、敛口,还是直口;颈,是短颈,还是喇叭颈;肩,是溜肩、斜肩,还是折肩;腹,是弧腹、直腹,还是鼓腹;底,是平底、圜底,还是内凹底;圈足,是撇足,还是直圈足。每个部位逐一对照,综合考虑,来确定其器形具有什么朝代的风格特征。

第二,再了解它的花纹装饰具有什么时代的装饰特征。如:水波纹是东汉时代的纹饰;网格、联珠纹是三国、西晋时期常见纹样;褐色点彩和莲瓣纹是东晋、南朝时期流行的花纹;在器物外表压印几条直线作瓜棱纹,把器物做成瓜果状,是唐、五代时期的器形风格和装饰特点。又如,在器表刻划纤细的花鸟、蜂蝶、鱼虫等纹样是五代至宋代的装饰花纹上的一大特点。这些都是我们鉴定器物年代的重要依据。

第三,装烧工艺,应十分注意窑具在器物上留下的支烧痕迹,器物上留下的是泥点、三足支钉、齿口具还是盂形座、垫圈等痕迹。以上这些特征,又是帮助我们鉴定器物年代的重要依据。

第四,还应搞清每个朝代的典型器类,每种器形出现与延续的时间,等等。如五管瓶是东汉时期的典型器,堆塑罐、鸡首壶、洗(盆)是三国至两晋时期的常见器形。

除以上四点外,其他还应注意器物的胎质、釉色、款名等方面的时代特征。

三、鉴定器物完损的技巧

鉴定器物的完损,就是要鉴定器物是否残缺、损伤以及缺损器物有否修补过。如要作出这些正确结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鉴定。

看 观察整个器形,是否有不协调的地方。如是否出现某个口、颈、耳、肩、腹、底等部位以及纹饰与器物年代不相符的地方;是否作过套口(就是器物的口颈破损、残缺、削割切去肩部以上部分,用另件的器口与之严密地进行插套镶接。现在市场上有的器套上新器口颈的,或旧器套上旧器口颈的)、按把(把柄断失,用其他的把补按)、镶耳(器耳残损,采用其他器耳粘补)、补缺(器物破碎缺损部分,用石膏、水泥等补上)、补釉(在器口、腹、底足等损伤部位,施以釉汁,入窑烧之)、花纹加添等动作以及动作后所留下的痕迹。

敲 轻轻敲击器物,听其声音是否有破碎声。如果有,就要进一步鉴定器物是否有冲线裂纹,或已经过修补。

摸 用手抚摸器表各个部位,查找器物有否缺损。

刮 用金属片状物,在器物周身,尤其在口、颈、肩、腹、耳等显露部位,是否出现刮至该处发黏、较软的现象,出现与其他部位不一样的感觉。

烫 就是怀疑该器物的某个部位有修补的可能,当还不能确定时,你就用火或热水烫的方法,去处置怀疑修补过的某个部位,这样,就很容易发现其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