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刘邦驰文集
14359400000059

第59章 税收与国债经济(10)

结论:

1.中国大陆税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起合理、规范的税收制度,而不是单纯取消现行鼓励外商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大陆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继续给予外商投资必要的税收优惠待遇。在调整税收政策时,将充分考虑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既得利益,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妥善处理。

2.在设计税制改革目标,选择税制改革方向和制定税制改革方案时,都应以国内外的现实条件作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政治与经济体制特征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税制改革应根据加入WTO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结合原先的税收政策、未来经济的发展战略制定当前的税制改革方案,以适应经济短期与长期的发展要求。每一项税制改革都必须在效率与公平、公平与简化之间做出权衡与选择。为改善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应该将税制改革与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宽税基、低税负、简手续、严征管、高效率为税制改革的目标。

3.21世纪的两岸四地税务合作将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研究相关的国际规范,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今后两岸四地间的税务合作主要解决问题是:情报的交换;预防逃税和避税的方法;转让价格;各地税务部门经验的交换;研究各地签订和执行税收协定的经验。

三、两岸四地的经济协调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的经验与教训,区域经济协作关系对一个国家的健康稳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没有实施区域经济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因此在世界经济贸易发生纠纷时孤军奋战,这是日本近十年来经济徘徊不前的重要外部因素;而当美国看到了欧盟崛起对其经济的重大挑战时,就非常重视区域经济协作关系,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着力推动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这是美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早已证明,削减关税壁垒有助于提高资源分配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国际分工合作,从而提高整体福利。区域经济贸易整合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必经之途。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恰恰反映了这一事实。有专家统计2002年中国大陆经济的总量大概是11000亿美元,香港大概是1700亿美元,台湾大概是3100亿美元,澳门大概是60多亿美元,把这些加在一起,再加上海外华人的经济实力大概7000亿美元,合在一起大概是2.2万亿美元。这与美国的GDP8万亿美元,跟日本的GDP4万亿美元比还有一段差距,但是它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了。在过去四年,大中华经济圈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从6.9%上升至9.6%,超过日本,到2007年将达到13.7%。大中华的进出口额将超过日本近一倍,在采购能力方面,也将达到美国三分之二的水平。另外,港澳台与内地区域内贸易比重较高、易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两岸四地总贸易额从1997年的9595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1355亿美元。两岸四地区域内贸易占四地贸易比重在1997-2001年间平均达40.14%,其中总进口平均为41.6%,总出口为40.7%。如此高的区域内贸易比重却没有区域贸易协议的制度安排,这在贸易发展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1.从香港来看。

香港在内地政治、经济改革与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是东亚地区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香港的综合经济功能目前还没有一个内地大都市可以比拟。保持香港的稳定与繁荣的关键在于保持香港经济的活力。目前,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压力,它所具有的国际经贸中心地位,正面临来自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等地的挑战;香港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缺乏相应的动力,服务业的发展也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现实需要香港继续扩大和深化与大陆的经济合作,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大陆是香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2002年,香港对内地的出口为6132.44亿港元,在12年中翻了两番。香港对内地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24.8%增加到2002年的39.3%。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整合进程已经进行了二十余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回归六年来,香港与内地的物流、资金流动与人员往来愈加密切、规模日渐扩大。两地贸易23年来增长78倍。目前,香港是内地最大的转口基地与第三大贸易伙伴,以及第二大出口市场;而内地也是香港最大的港产品贸易出口、进口及转口对象。香港也是内地的最大投资者。香港应该进一步提升其在物流和金融服务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竞争优势。

2.从澳门来看。

尽管近年来澳门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自身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局限,澳门的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地域狭小、经济活动空间严重不足、资源贫乏、工业结构退化、资金投入能力低等。但相对其它城市而言澳门仍具有相当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条件构成了新时期澳门经济定位的基本依据。澳门具有自由港和单独关税区优势。澳门辟为自由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一直实行自由贸易区的政策。目前它是华南地区仅有的两个自由港和单独关税区之一,在许多西方国家享有优惠关税待遇。这种优势使得澳门的厂商在融资、进出口、税收和外汇等方面比内地厂商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3.从台湾来看。

内地与香港、澳门两个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签署,对台湾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内地与港澳进一步的经贸交流势必对台湾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区域合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这个地区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步骤。港澳台地区是中国内地对外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地区,地区间产业分工最为密切,息息相关。

20世纪90年代以来,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交往有了较大的进展。统计资料表明,两岸间的经济互动关系与相互依存关系相关性很强。台湾对祖国大陆商品出口依赖度较强,1992~1998年,台湾对祖国大陆贸易顺差对台同期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率高达17%,已超过台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如果祖国大陆100%地削减从台进口商品,将造成台经济的全面萎缩,不仅实际GDP与名义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下降0.22与0.5个百分点,而且还将造成诸如居民收入、民间消费、投资、固定资本形成、进出口、就业等的整体下滑,尤其对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情况影响最大。2002年,两岸贸易额首次突破400亿美元大关,达到446.7亿美元。大陆日益成为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资料,2002年,内地自台湾进口达380.6亿美元,占总进口的12.9%,仅次于日本、欧盟,并与欧盟的13.1%十分接近。大陆和台湾是香港重要的转口贸易伙伴。2002年,香港转口货物为14296亿港元,其中内地占60.4%,台湾占16.6%。在两岸经济逐渐融合的趋势下,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已成为迫切需要。两岸经贸关系的依存度是两岸更紧贸关系安排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台湾对内地的出口贸易依存度约占其总出口贸易的1/4。

4.大陆已成台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内地也是台湾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这些都是台湾对外贸易成长乃至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内地的外来直接投资有不少来自台湾,台湾在内地的投资约占其对外总投资的1/2。从整体上看,两岸经济融合必然促使台湾当局由目前的对抗转向对话,一步步走向统一之路。台湾应建立信息技术研发(R&;D)的产业基地,以保持其在中国大陆制造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纵观台湾这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其经验值得借鉴:(1)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着眼点不仅放在弥补不成熟市场经济的缺陷,同时对资源配置流向、流量施加决定性的影响。(2)台湾现代化的成功推进的因素之一是政府将现代化逐步变成民间全面参与的行为,积极扶持现代化的内生力量。(3)在尊重市场规则的前提下积极地引导和参与经济,对经济的参与程度随着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完善而淡化。(4)政策调控措施随着目标进行阶段性的转换,但基本能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政策的持续推进。(5)重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社会公平、教育、文化等问题。

总之,在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维护与推动海峡两岸的正常经贸交流,将会促进两岸社会福利的共同提高,对祖国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亚洲区域合作进程大大加快。两岸四地应当面对大势,寻求共同点,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作为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无论是从全球战略还是地区战略的角度,中国都需要建立以自身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的三个单独关税区,又是互为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两岸四方建立自由贸易区即“中华自由贸易区”是两岸四地经济繁荣与发展的需要,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重要举措,也是新世纪“一国两制”的新发展。两岸四方经济一体化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受经济利益所驱动的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是随着两岸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发展,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和格局的变动,两岸四方自发形成的经济融合正在呼唤两岸高层次的制度安排,以为其持续深化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对两岸四方都是挑战和压力,两岸四方应意识到强化业已形成的利益共同体的紧迫性。当前,两岸四地的经济一体化格局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港澳台是大陆最重要的贸易伙伴。90年代中后期以来,港澳台始终是内地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内地与港澳台的货物与服务贸易额占内地对外贸易额的第一位。一般来说,只有区域贸易成员间的贸易才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如欧盟经过近50年的努力,其区域贸易占全部贸易的比重达到了60%以上,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域内贸易已经超过45%),也就是说,在事实上,两岸四地的贸易一体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我们需共同承认这种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顺乎民意,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辅之以必要的制度安排,以促进两岸四地共同的经济与贸易繁荣。

1.从当前现实出发,构建中国自由贸易区。既可以建立四地统一的自由贸易区,也可以优先建立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如粤港经济的自由贸易区,而后再向四地统一的自由贸易区过渡。此外,也可以建立投资协议式的自由贸易区,类似日本与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协议,它不是整体的关税减负,实际上是一个投资协议,选择某些行业进行关税减免。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完善“大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中国入世后,以广东、香港、澳门三个支点构成的“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实现港澳与珠三角经济融合;

第二步,完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发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会扩大其经济腹地,带来规模经济效益,有利于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把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及其辐射地区发展成为亚洲和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域。“泛珠三角”简称“9+2”,即: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形成的区域经济圈。

第三步,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包括台湾在内的两岸更紧密关系安排;

第四步,构建多边贸易战略,积极参与和推动本区域或更大区域的贸易自由化。中国已决定2010年前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

2.应当继续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原则与自由贸易区规定的内涵,研究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条款和自由贸易区定义、原则的关系,研究如何通过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消除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中的不利因素;研究两岸复杂政治背景下更紧密经贸关系发展的契机及其对两岸政治关系的积极影响;研究已经签署的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关系协议具体条款实施落实的情况,以期促进港澳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大陆与台湾经贸关系的良好发展提供积极的参照系。

3.自由贸易区是全新的经济区域,其经济特点、管理理念、管理机构、运行模式等等都有着全新的概念,在税收管理流程、规程上,在统一征管改革业务流程、规程的前提下,根据自由贸易区税收管理的特点和需求,要力求简化设置、操作,以高效、实用为主,实行完全电子化。自由贸易区由于有条件率先全面实现信息网络化,实现网上信息的多方印证、分析,从而及早达到使实际税收征收与法定应征税额差异、税收征管成本最小化以及效率最大化的效果。也有可能通过运用综合治理措施,率先解决因信用缺失造成的交易环境不安定的症结,构建自由贸易区的社会征信体系,使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统一经济、契约经济。

总之,增强四地优势互补,把大陆的制造能力和资源优势与香港、澳门、台湾的金融物流优势、资金技术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融合起来,重点加强在制造、服务、物流、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