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4355200000017

第17章 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方向(1)

一、定位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

“定位”一词在《辞海》中的含义是:“在加工、测量工件或装配零部件时,把工件或零部件上已定的基准安放在机床、夹具或其他零部件相应的表面上,以确定其准确位置的过程”。51《现代汉语词典》对“定位”的解释有三项:一是指用仪器对物体所在的位置进行测量;二是经测量后确定的位置;三是把事物放在适当的地位并作出某种评价。一般意义上,定位是指被定位的事物在一个大环境和大背景下的地位、性质及处于这一大环境和大背景下的这一事物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它原本是一个物理学上的概念,后引申到人文学科领域。

教育的定位,从其构成上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的定位情况是教育发展状况的决定性因素:(l)在社会及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定位;(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3)功能定位。

教育的发展定位,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又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发展现实的问题、偏差和失误,往往是由于其发展定位的不清和偏差。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定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不够清晰,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型和基础型认识还不够到位,对于其直接和间接的功能定位往往以偏概全或越俎代庖。为此,需要理性分析中职教育的发展定位,来有效引领其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

二、中职教育的发展定位分析

(一)中职职业教育在社会及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定位

1.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所培养的大批量的应用性、技能性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它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服务地位

在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有着教育的一般属性,即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有着独特属性,培养的人才可以直接战斗在一线,凭借专业的技能从事相应的行业。它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可以说,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其独特的属性。这个独特属性决定了中职教育在经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服务地位。

3.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基础地位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目前,初等职业教育比例极小,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占有半壁江山,而高等职业教育也基本上占高等教育的半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未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情况之下,在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下,中等职业教育无疑扮演着基础性角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既然是基础地位,自然就需要从硬件和软件等各方面教育资源上予以大力保障,同时也应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高级技术人才的上游教育供应源。

(二)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从人才培养类型来看,中职教育定位为应用型技术人才

由于诸多原因,多年来逐渐形成了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缺乏良好的环境,从而导致这类人才的极度匮乏。在培养对象上,中职教育主要服务于初、高中毕业生和在职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城乡新增劳动者、农村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针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匮乏现状和中职教育对象广泛的特点,中职教育将其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建设、管理、服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在培养活动中,突出技术和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将职业技能训练的水平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在教学和管理上,要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探索适合的模式、方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2.从人才培养层次来看,中职教育定位为基础性技术人才

纵观国外多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美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学农运动”,建立了许多农业中学,在普通中学的课程中设置了农业课,这些举措对于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德国和日本,尤其在二战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它对于经济的振兴和国家的复兴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加快步伐完成发达国家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论是培养工业化发展目标的技术人才,还是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人,在当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下,依托中职教育来培养这些人才是最可行、最便捷的途径。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直接参与生产的劳动者这一基础性技术人才,是适应经济建设的必然需求,也是中职教育内在的属性使然。

(三)中职教育的功能定位

1.职业教育的直接功能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养,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从中职教育的属性来看,中职教育要直接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面向人人、面向社会。也就是说,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获得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不仅要完成职前教育的育人功能,更要为职业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服务。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面向人人这一属性,中职教育不仅要办学历教育,还应该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改变我国长期以来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的现状,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结合,服务于学生的初次就业和再次就业,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只将学历教育作为学校的发展重心,对职业培训和行业培训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招生基本以学历性招生为主;教学模式以知识为重点,技能训练不够突出;实训部分形式化严重,学生的实作能力提高不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从本质上来看,学生的素质不仅包括能力,还包括道德,而道德的核心主要是责任感。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对于年轻一代的人来说,他们在社会接受的挑战并不是仅仅是认知能力或智力,更大的挑战在于他们的道德和能力。客观地看,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而对于年轻一代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在学业上并不很成功,是经过无数次选拔后被淘汰下来的非成功者。更严重的是,他们不仅对自身缺乏自信,对职业教育也没有正确的认知,也就是说,在起跑线上,这批学生就表现得不够突出。如果再加上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接受到高质量、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就会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不能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岗位。即使有些人勉强就业了,也会由于道德(责任)、能力等不足,影响职业岗位上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影响职业学校的社会形象。基于此,中职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能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