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申内上尉离开巴尔扎克考察队时,内心十分愧疚,特别是离开那个叫简·莫娜丝的姑娘更是让他难过不已。不过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奉命急行军到了绥沟西克罗,因为他首先是名军人,军人就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完全的自我牺牲和绝对服从正是军人的气概所在。他们所服从的命令不一定能名扬天下,但总是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前提的。
尽管马申内上尉领着部下昼夜不停地赶路,可还是用了九天时间才走完了到绥沟西克罗的300英里行程。也就是说直到2月6日晚上他们才到达目的地,所以他只好等到次日清晨才向总指挥官舍金斯上校报到,并呈上圣·沃本的手令。
舍金斯上校把手令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越看越吃惊,越看越搞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种安排太出人意料了!”他终于说,“竟然命令西卡苏的驻军到汀巴可图去?真是不可思议。”
“这就是说您没接到我们到来的通知,上校先生?”上尉问。
“确实没有。”
“送手令来的那个中士告诉我说,”马申内解释说,“汀巴可图发生了骚乱,图雷格也蠢蠢欲动。形势十分危急!必须当机立断,否则贻害无穷。”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儿呢,”上校声明说,“实际上佩罗上尉昨天才离开这里,你也许认识他吧?”
“我认识他,上校先生。我们两年前在同一个纵队服役。我们还曾在同一个房间里住过呢!”
“唔,他正好从汀巴可图出发去达卡路过这里,昨天才离开,我一点也没听他提起什么骚乱的事件。”
马申内上尉只好做了个手势,表示自己对出现这种情况毫无责任。
“你没错,上尉,”舍金斯上校说,“我们不必为此事争得面红耳赤。命令明摆在这里,那就只有服从。可我也说不清你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为这次远征他们费尽了心思,单是替那些马找马厩装备并收集足够的粮食和运载工具就用了八天时间,当初的命令是要他们把那些东西留在绥沟西克罗。因此马申内上尉一行直到3月2日才启程前往尼日尔河。
由于春季雨水特少,河里水位很低,他们的船一再搁浅。这样一来、他们在路上一直航行了两个星期,也就是到3月17号才到了卡巴拉——离汀巴可图港约10英里。
当马申内上尉向阿列格赫上校报到的时候,这位长官也和舍金斯上校一样感到惊讶不已。他声称当地没发生任何骚乱,他也从来没请求过增援;还说他无法解释圣·沃本为什么会在没有通知他的情况下派给他100名士兵。
这件事实在有点蹊跷,马申内上尉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上了某个圈套。可是为什么要骗他?目的何在?答案似乎很明了:尽管有点不可思议,但伪造者的目的无非是想使巴尔扎克考察队失去保护,然后将其摧毁。马申内经过一番推理得出这一结论后,认识到自己责任重大,更想到莫娜丝小姐面临的威胁,心里却怎么也安定不下来。此时此刻,他全心身都充满了对莫娜丝小姐的牵挂。
到了汀巴可图,马申内上尉还是没了解到那个自称拉古赫中士的任何情况,就像他在绥沟西克罗时一样,似乎没有人认识这个拉古赫中士。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尽管圣·沃本上校自己在手令中提到过诸如苏丹自愿队,其他人谁都没听说过。这更加剧了他的担忧。
不过,当他们仔细查看上校的命令时,没有发现一点漏洞。除非有足够证据证明命令是伪造的,否则就该视为有效。于是马申内上尉和他的部下被安顿下来,并在有机会时将这份命令送给其签发人。只有他才能解释这到底是真是假。
然而汀巴可图距巴科600英里,而且道路崎岖,要得到上校的回音并弄清事实真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对马申内上尉来说,这段时间自然又显得格外漫长——一天到晚呆着,真是让人无聊得心烦。不过到了月底,皮里格尼上尉的到来使他喜出望外。他和马申内上尉在圣西荷时是战友,而且关系一直很密切。两人为重逢感到高兴,而且从那天起,马申内上尉长时间的郁闷才逐渐消失。
皮里格尼一听说战友的不安便不停地宽慰他。他认为伪造命令,并且逼真得骗过每一个人的想法是不明智的,并且说很可能是拉古赫中士把上校的动机理解错了,所以才出现了误传。至于阿列格赫上校所表现的惊讶也很好解释,在管理机构尚不完善的地区,误传命令已经不足为奇。
皮里格尼上尉奉命到汀巴可图驻扎两年,所以带了不少行李,确切地说应该是实验器材。要不是穿着制服,皮里格尼准会被人当成仆人的,因为他热衷于科学,不修边幅。于是他的朋友马申内上尉帮着他拆包。皮里格尼对当今科学界的难题了解得非常透彻,特别是那些和电有关的问题。在他和马申内的相处中,他擅长于研究,后者则擅长于行动。两人一静一动的性格差异常常带来不伤感情的争论,你管我叫“书耗子”,我管你叫“二流子”,非常随便,同时彼此也非常了解。马申内的好动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有教养、有见地且消息灵通的人;正像皮里格尼的好学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英勇好胜的军官一样。
几天后,马申内发现他朋友住处的院子里安了一种新装置。
“你来得正是时候,”皮里格尼大声说,“我正想给你看点有意思的玩意儿。”
“就那玩意儿?”马申内指着一些由电池、磁铁和一个装着金属粉末的小管子问。它的上方还竖着根几码长的铜杆。
“对,就是它。”皮里格尼回答说,“就是你眼前这些小玩意儿,也能立马创造出奇迹!这是个电报接收器,可是——请相信我——它是用于无线电报的。”
“他们已经谈论好几年了,”马申内很感兴趣地说,“现在问题解决了?”
“那当然!”皮里格尼兴奋地说,“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期间,地球上同时出现了两个发明家:一个是叫马可尼的意大利人,他发明的是将已知的赫兹波发射到空中的仪器……哎,你这个爱吹牛皮的人,有没有听说过这回事?”
“当然听说过,”马申内回答说,“我还在法国的时候人们就谈论马可尼了。另一个发明家是谁?”
“是个法国人,叫布兰利博士。他发明的是接收器,真是天才创造了奇迹呀!”
“我面前这个装置是……?”
“就是接收器——一会儿工夫你就会明白它的工作原理了。布兰利博士注意到:铁在一般情况下的导电性能较差,而在赫兹波的作用下,铁分子相互吸引,其粘着力增强,其导电性变得格外好。看见这个小试管了吗?”
“看到了。”
“这就是粉末检波器,或者叫电波探测器,两个名称随便叫哪个都行。哎,能为你做示范可真是我莫大的荣幸!把这根装满铁粉末的管子插入由普通电池构成的电路里,由于铁的导电性能差,试管一插入,电流无法通过,那就自然而然把电路阻断了,明白吗?”
“这个我懂,那以后又该怎么办?”
“试管和这根铜线——也叫天线相连,如果有赫兹波传来,天线就可以捕捉到,试管也就成了导体,致使电路闭合,电流就能通过了。不知你这个二流子理解得怎么样?”
“我全听明白了,你这个烦人的书呆子。接着说吧!”
“这就是目前信号传入的地方。我在这里发明了一个新的装置,还没有别人知道,把它与布兰利博士的发明连接起来,电流就可以启动摩尔斯电码接收器,还可以用普通方式展开纸卷。与此同时,你看到的这个小锤子一样的东西敲打探测器,震动把金属粉末分开了,使之成为常见的非导体,电池中的电流也就过不来了,从而使摩尔斯接收器停止工作。你说纸上留下的不过是些小黑点?是啊。可是只要天线能一直捕捉到电波,这种小黑点就会成串留在纸上;电波一停,打印也跟着停下来,要等接收到下一个电波才会继续打印。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是一串不均等的点群,它们就是摩尔斯字母代码,即电报内容,任何一个收报员都可以看懂,就像看普通文字一样。”
“你能看懂吗?”
“这是我发明的东西,能看不懂吗?”
“可你为什么要把这些不同寻常的高级通讯设备带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来呀?”
“我还把电波发生器也带来了,我明天就会把它装起来。我对无线电报简直可以说有一种痴迷,而且一心想成为第一个把它装在撒哈拉沙漠的人。这就是我把两台装置都带来的原因。这种东西在世界上目前还很罕见,我敢肯定非洲至今还没有。想想吧!要是我们能直接和巴拿科取得联系……也许能和圣路易斯联系上呢!”
“和圣路易斯直接联系!……那不有点太远了吗?”
“不算远,”皮里格尼反驳说,“电板主要用于远距离快速联系!”
“这大概不现实吧!”
“完全可能,你这个被战争搞昏了头的老兵蛋子!你不了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我打算沿着尼日尔河做一系列实验。”
皮里格尼上尉突然停下不说了,眼睛瞪得老大,脸顿时变得难看起来,像受了强烈刺激一般。那台布兰利仪器发出一阵微弱的嘎吱嘎吱的声音,皮里格尼那双训练有素的耳朵一下就听到了。
“你怎么了?”马申内吃惊地问。
他朋友好不容易才说出话来,仿佛刚才被惊呆了。“动起来了,”他终于说,“那玩意儿继续在打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