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趣味智破韬略(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14350500000009

第9章 真假香炉案

王齐是后汉人,他曾在山东郓州担任过刺史。

一天,负责官家典当业的孙齐亮夜间来访。

孙齐亮一进来就跪在地上,不肯起来。

王齐道:“孙先生起来说话。”

孙齐亮哭丧着脸,哭道:“卑职罪该万死铸成为大错,大人如不能为卑职想个办法,卑职只怕就是倾家荡产也再难收拾。”

王齐道:“什么事这么严重?你且说来听听,有道天无绝人之路,兴许有办法呢。”

孙齐亮这才重重磕了两个头,爬了起来。

他说道:“卑职一时疏忽大意,铸成大错,半个月前,卑职收下了6只古香古色的银香炉,来当的是个中年汉子,先开口要当1000两银子,卑职一时失眼,只当这是古董,好说歹说,只付给他800两,不料今天翻库,才看出来,不但不是什么古董,真银的也不是,只是6只铅胎包银的铅香炉罢了,这家伙诈骗得手,这800两白银是肯定不会来还的了!连他本人也一定早就远走高飞,绝对的不会露面了。现在叫我怎么来还这800两呢?”说着,竟嚎啕大哭起来。

王齐安慰了他几句,然后道:“这厮这番得手,下次一定还要到别处去骗人。如不抓拿归案,实仍大患。待本官慢慢查来。”

过了5天。这天中午,郓州城闹市人头攒动。众人都在议论纷纷。原来有布告贴出,说昨天夜里州府所设的典当仓库,被几个胆大包天的毛贼挖了一个大窟窿,屋里所藏典当之物被偷窃一空。自布告张贴之日起,10日内,凡在本当铺所当之物,可凭当券来本当铺按原估价收取现钱作为赔偿。过期不候。

原来典当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当的东西只能折半价付钱,也就是说这件东西如果估价10两银子,只能当5两银子。布告的意思是凭当券还可以再领取另外一半的钱。

有几个闲人见到布告后,一时好奇,赶到仓库里看热闹,果然看见仓库屋后挖了老大一个窟窿,一个孩子进出用不着弯腰。看来这次盗贼不是一个两个,搬东西也非有马有车不可。看得人人都直吐舌头。

然而,付款的期限只有10天,一些典当者纷纷拿了当券去兑钱。

再说那个制造伪香炉的家伙,名叫介师明,原是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二流子。他自骗得800两银子后,生怕被典当行的人看出这古香炉是伪造的,再不敢外出,只是深居简出,躲在家里。如今听说典当仓库遭窃,不由心中窃喜。这样,一来,证据已失,再不怕案发。二来,典当的质券还在手里,还有800两银子可以去取,不拿白不拿。心里这么一想,就急急赶到当铺。只见高高的柜台前熙熙攘攘,许多人手举得高高的催着快点付钱。

介师明先站在一边冷眼相看,见日前被他的假香炉骗过的孙齐亮站在一旁亲自监督,不由地心里害怕。但见人们把当券递上去,伙计看清楚了就照券付银,毫无迟缓,不禁心里一宽,趁人多手杂的时候,取出这张当券递了上去。

孙齐亮已上了年纪,那天虽然也见过介师明,早记不清他的面貌。现在见到这张当券,不由心中大喜,连手都微微颤抖起来,忙强作镇静,道:“这可是笔大数目,不过既然贴了布告,自然照付无误,客官且稍待。”

他转到后间,向先等在那里的捕头一使眼色,道:“王大人神机妙算,这厮果然来了。快!”不待吩咐第二句,众捕快一下涌了出来。

介师明到底心里有鬼,一见苗头不对,正想跑,被众捕快一拥而上,捆了个五花大绑。

介师明大叫道:“我犯了什么罪?凭什么抓人?”

孙齐亮道:“刺史大人有令,捉拿诈骗犯!”

介师明以为反正银香炉已失窃,他们拿不出证据来,有恃无恐,大叫道:“就是天王老爷要捉人,也得拿出真凭实据来。你们拿得出证据来吗?”

孙齐亮道:“来人,将那假银香炉捧出来看!”

一个伙计应声从后间捧出一只假香炉来。这诈骗犯才长叹一声,低下了头。

原来,当时王齐心想,这个骗贼既然存心来诈骗,一定是个滑贼,寻常的小技是骗不了他的。若要诱他上当,唯一的办法是说丢了这假银香炉。这样,他一定有恃无恐,自己才会出头。于是,他就让孙齐亮派人将典当仓库里的典当物一夜之间偷偷挪了个地方,然后在后墙开一个大窟窿,贴出布告,公开付钱给手持当券的人。果然引得这家伙来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