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14345500000014

第14章 股市何以引万人竞折腰?(1)

1.上市企业:富豪的摇篮

1990年,中国股市刚刚拉开帷幕,当年上市的企业仅有10家。20年后,我国境内上市公司的总数已经达到2063家,海外上市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面对日益澎湃的经济大潮,企业纷纷选择上市。有媒体如此描述互联网企业的上市热潮:互联网企业要么已经上市,要么正在上市。其实,不仅互联网类企业,中国的高科技公司、IT类企业也一致把上市看做是自身通往繁华资本市场的一次华丽的转身。

以最热门的互联网业为例,自1999年中华网作为第一只概念股登陆纳斯达克以来,我国互联网已经经历了4波赴美上市热潮。第一波热潮出现在1999~2000年,以搜狐和新浪等门户网站为先锋;第二波热潮出现在2003~2005年,以百度和盛大等专业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第三波热潮出现在2007年,以巨人网络和完美时空等网游概念股为主;第四波热潮出现在2010年下半年以来的一段时间,当当网、麦考林网、奇虎360网、世纪佳缘网、优酷网、人人网等企业,竞相登场。今年以来,土豆网、迅雷网等网站相继向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申请,而红孩子、凡客诚品、开心网等网络新贵也已将上市排上日程。

清华科技研究中心的调研表明,2011年上半年,在其关注的境外13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上,共有339家企业上市,其中,中国企业207家,占总数的61%。全球339家上市公司融资总额为900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上市融资总额为350.10亿美元,占比38.9%。这些结果并不是偶然的,事实上,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上市的数量和规模整体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

打开新闻门户的专业新闻和金融类、投资类网站的新闻页面,诸如“中国企业再掀海外上市热潮”、“江苏企业上市新热潮”、“安防企业上市热潮”、“汽车零部件企业扎堆上市”、“中国B2C迎来上市潮”这样的标题,已经成了引人注目的新闻热点。事实表明,中国正迎来企业上市的井喷时代。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选择上市是顺势而为,而上市带来的拉动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毋庸讳言,企业上市的第一目标是融资。上市为企业融资搭建了极为宽广的平台,可以让企业有能力筹集巨额资金促进自身的发展。

对企业尤其是正在成长期的企业来说,资金问题事关自身的生死存亡。土豆网CEO王微对此感受至深。今年第二季度,土豆网财务报表显示:土豆网该季度净营业收入为1782万美元,同比增长94.5%;该季度净亏损为1204万美元,比今年第一季度下降76.5%,但比2010年同期增长74.5%。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资本市场作出预测,土豆网只能再坚持两个月,如果没有注资或无法实现上市的话,很可能跌入破产深渊,或者被收购。

当时,王微也不无悲苦地表示:“采购这一块我们的确比较落后,落后的原因很简单,没有资金,优酷上个季度花了1亿5千万元,我们总共只花了3500万元。”以当前视频的市场价格,3500万元就像毛毛雨一样,砸下去最多也就是泛起一点浪花。据说,搜狐视频网仅购买《新还珠格格》的影视播放权,就花了3000万元。由此能够想象土豆网的窘迫。

王微对此心知肚明,因此早在2010年11月,土豆网就先于最大的竞争对手优酷网提交了IPO申请。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受政府离婚财产分割政策的影响,土豆网的上市计划随即搁浅。这一耽搁的致命代价,是让优酷网抢了先机。2010年12月8日晚,优酷网成功登陆纽交所,发行价为12.8美元,上市当天收盘价为33.44美元,涨幅高达160%,市值甚至超过了搜狐和盛大两家网络科技公司。

反观土豆网,经过数番折腾,终于在2011年8月17日成功上市,但市场表现还是欠佳。土豆网发行价29美元,但开盘价仅25.11美元,比发行价下跌13.4%。即便如此,王微还是松了口气,毕竟土豆网有了融资平台,暂时不必为遭遇“断粮”窘境而心惊胆战了。

资金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企业当然不敢怠慢。尤其是那些成长型企业,更是要时刻警醒,如果能够上市,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上市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资金,还能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从而让企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人力、市场等资源。

华仪集团董事长陈道荣曾说过:企业上市后,招投标都变得容易了。华仪上市后的半年内,中标额同比增长了80%,而且更多的博士、硕士愿意到华仪工作。当初,太子奶的李纯途一直拒绝投资机构的帮助,但当高盛告诉他,能够帮助他在海外上市,让太子奶成为全球知名的大公司、让他成为真正的全球企业家时,李纯途当即心动了。

与此同时,上市还有助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上市的过程,就是对企业整体运营环节进行梳理的过程,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证劵公司对企业开展的尽职调查,能够诊断企业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尽快进行调整和改善,以期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准。同样,企业上市也是对员工最大的激励,潜在的股权收益会显著地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增强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企业通过上市就能很好地形成抵御风险的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为企业打造百年基业奠定根基。

上市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并不是不存在弊端和风险。企业上市后,将会转变为公众公司,公司将拥有成千上万的大小股东。为了保护股东权益,上市公司必须承受更为严格的监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压力也会水涨船高。尤其是当企业不具备上市条件,或者在不合适的时机上市时,还要承担破发等风险。前文提到的土豆网,迫于自身的资金压力,不得不在一个不太理想的时点上强行上市,其结果就是破发,留给公众一个不好的第一印象。

然而,在投资机构强势介入和挤兑下,中国企业家并不能有效地驾驭自己的企业。当风险资本介入后,为了尽快套现,它们逼迫中国企业争相上市,尔后抽身而退,全然不顾企业的死活。以高盛为代表的国外投资机构,早在1994年就进入中国。早期的高盛效率很高,很快就赢得了上至政府下至企业的广泛欢迎。然而,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高盛不可能安心于作嫁衣裳,丰厚的服务费不是它的终极目标。在经过多年蛰伏后,高盛很快就暴露出资本“狰狞”的一面。近年来,诸如《高盛在中国》《揭秘高盛》《高盛帝国(前传)》《高盛的中国生意》等一系列书籍,揭开了高盛的真面目,让人们明白了郎咸平财经“鬼故事”的内涵。

面对世界顶级的投资机构,中国企业显得弱小而无助。事实上,即便在市场机制相对完善的欧美,高盛都能畅行无阻。希腊等欧元国出现的债务危机,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个合作伙伴的危险。

早在2001年的时候,希腊就开始考虑加入欧元区。然而,要想成为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有两个关键标准必须达到:一是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二是负债率要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这两个条件希腊都不具备。正在为此懊恼不已的时候,迎来了高盛的慷慨相助。

高盛为希腊制定了一个名为“货币掉期交易”的方案,背后真实目的居然是为了掩盖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债务。在该方案中,高盛建议希腊先用欧元以外的货币发行政府债务,然后再换回欧元债务。等债务到期后,高盛可以再将其换成美元或其他货币。其间,高盛为希腊提供优惠汇率。通过这种操作,希腊的预算赤字在账面上显示仅为GDP的1.5%,远远低于规定的3%。

高盛的“高明”操作让希腊得偿所愿,成为欧盟成员国。但这种通过“作弊”的方式得来的资格,不仅没有振兴希腊的经济,反而让希腊债务危机日益严重。经过近10年的遮掩,希腊千疮百孔的经济体终于承受不住重压,轰然倒塌。

如此强大甚至可以说是狡猾的合作对象,应该引起所有中国企业的警惕。不要因为国际投行的影响力较大,就轻易将上市的代理权拱手相让。

当然,中国企业上市的热情,与富豪情结也有一定关系。中国最新的亿万富豪,几乎都是诞生在上市企业。网易于2000年“流血上市”,创始人丁磊于2003年登上中国富豪榜榜首;2004年,国美在香港买壳上市,当年黄光裕就成为中国第一富豪;盛大同样于2004年登陆纳斯达克,次年陈天桥成为中国首富。百度当年上市时,创造了8个亿万富翁、50个千万富翁、200多个百万富翁。据媒体报道,2010年A股涨幅全球倒数第二,但当年上市的340多只新股创造了824位亿万富翁。

正是在巨大财富的诱惑下,中国企业前赴后继地走上了上市之路。

2.20万亿为何一夜蒸发

如果你炒过股,而且曾经赚到过钱的话,你就会对下面这一幕毫不陌生。

你买了一只创业板股票,并且在它从25元涨到26元时及时抛掉。虽然只不过赚了1元,但你有理由感到开心。不过小小的遗憾还是有的,因为当你抛出后,大盘指数依然在噌噌上涨,那张你抛掉的股票已经快涨到30元了。

不出意外的话,你会再次出手。这一次,你选择了一只28元的股票,并且在它涨到30元的时候顺利脱手。这一次你不仅感觉良好,而且有点小小的得意了。因为你在网上看到的帖子,就是那个被人称作股神的家伙,炒了七八年股票了,居然还没出现过连胜的记录。难道自己比他还厉害?你虽然不敢当面这么说,但你的心里已经有了结论:“或许我是天才,天生就适合炒股吧!”你不无得意地想。

就在你想象的当口,大盘指数依然没让你失望,还在不停地攀高,就连你抛掉的两张股票,也在小幅波动后再次升高。这下子你有点犹豫了,因为很多经验老道的家伙告诉你,再厉害的高手也很难连续成功。你很沉着地按捺住冲动,选择去各个股市论坛听听那些失败者的心声。然而,和你想象的不同,论坛上一片红火,好像大家都在赚钱。随后你又在专业媒体上看到了专家级别的评论。评论一边倒地看好大盘,很多分析师信誓旦旦地告诉你,现在正是史上难得一见的大牛市,闭着眼睛炒股都能赚钱,而且还特别强调,某几只股票会成为超级明星股。

形势一片大好,你不再犹豫,将股本和刚赚回来的钱一股脑儿都砸了下去,以35元的价格买回了一只大家都看好的股票。买完后你的心里也犯了嘀咕:万一看走眼了呢?随即你轻轻给了自己两巴掌,这也太乌鸦嘴了。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己又选了一家正处于成长期的公司的股票,即便不能大赚,怎么着也不会亏损的。不过你还是决定,只要股价稍微上涨一点儿就立马抛了。等拿到钱,带着老婆和孩子出去玩一趟,休整一下,过段时间再继续。

然而,大盘好像看透了你的心思,居然没给你一丁点儿的机会。你刚投下,大盘就开始走低了,你买的股票也毫不犹豫地跟着大盘往下跌。很不幸,你被套住了。没多久,大盘又拉出一根小阳线。股市给了点阳光,你就灿烂起来,你又进场。第二天,大盘又跌了,你买的股票也泛绿。你想,这可能是某个谷底,又进场。第三天,大盘跌得更欢了,现在让你割肉,你也不甘心,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然而,大盘跌个没完没了,你先前认定的谷底,原来就是一个山顶,你结结实实倒在了山顶上。

是不是对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

其实,当你承认中国股市是政策市的那一天,就应该明白股市的任何波动都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了。回顾中国股市,你必须准备一颗坚强的心,否则即便是阅读那一连串的数字,都可能让你无法承受。

为了解决国有股不能流通的问题,盘活国有资产,自2001年6月23日起,政府开始减持国有股。受这一政策影响,中国股市进入了整整五年的漫漫熊市。从2001年到2005年,上证指数一路下跌,从最高点2247跌落到最低点998。在此期间,股指持续下跌,所有的理论线条都失去了意义,7000万股民看着手中的财富跌掉了一半,绝大部分人都被高位套牢,失去了撤资的机会。

面对此情此景,很多人选择了等待,这一等就是4年。在此期间,中国股票市场过山车般涨一天跌两天,考验着广大散户的神经。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前,证劵交易所门可罗雀,股市日成交额突破100亿元都很难。上市融资几乎成了一则笑话。

2005年,证监会全面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彻底激活了股市。在会后的两年时间内,中国股市仿佛服了兴奋剂一般,从2005年6月6日的最低点998.23一路飙升,到2007年10月16日,上涨到了6124.04点,净增了5倍多。

一夜之间,证劵交易所的大厅显得太过狭窄了,扩容成了各家证劵交易所的一致选择。此前,7000万股民已经所剩无几,在这波牛市的带动下,过亿的股民加入了炒股大军。那时候,即便在民营企业,员工上班时都公开炒股。个别胆小的员工看到老板进来,赶紧切换桌面上的K线图,谁知老板问他:“涨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