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14345500000012

第12章 企业江湖,你该投靠哪路阵营?(4)

5.跨国企业——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在经济继续保持8%的增长率的背景下,中国一直是外资眼中的香饽饽。相比于金融资本,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更早,规模也更大。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都进入停滞或倒退状态,只有中国经济很快走出低谷,实现逆势反弹,这更是坚定了跨国巨头们的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我国全面实施招商引资政策,给予跨国企业超国民待遇。在此背景下,跨国公司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战略运营和经营管理也对我国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有效地推动了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极大地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外资企业与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三足鼎立,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跨国公司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的产生,有的是跨国公司无意识经营的结果,有的则是有意而为之。经验表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终极目的就是获取利润。更为可怕的是,跨国公司目光长远,既能在必要的时候迅速抓住短期利益,又能兼顾长远利益,以占领中国市场为目的,试图实现资本扩张。即便中国企业识破跨国企业的面目,但面对跨国公司雄厚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垄断性优势,仍然会觉得力不从心。正因为如此,我国很多重点产业被跨国企业垄断,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

在现代产业结构中,物流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物流业是服务、贸易的有机构成部分,具有独有的主渠道功能,负有连接国内外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功能。正是基于对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我国于2009年将物流产业认定为十大产业之一,列为政府重点扶持的关键产业。然而,让人担忧的是,我国所有的三个物流领域,无一例外地被跨国公司所垄断。数据显示,国际四大快递巨头UPS、TNT、DHL和FedEx控制了中国国际快递市场80%以上的份额。如果不采取措施,我国的快递市场肯定会失控,从而引发供应链的脱节,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

物流业并不是唯一一个被跨国公司控制的产业。在碳酸饮料市场,国内曾有很多全国和地区名牌产品,然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等国际品牌采取合资并购等方式,有意识地将其他国家的品牌挤出高端市场。现在,国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90%。在这些案例中,我们明显能够看出跨国公司的野心。

事实表明,很多跨国公司不止是想从中国市场获取正常的利润,还是想打压中国民族品牌,实现垄断行业的目标。在这个合作共赢的时代,跨国公司深谙竞合之道,但它们看准了中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总想玩浑水摸鱼、釜底抽薪的把戏。

2002年3月,法国达能收购当时中国饮用水市场的王者广东乐百氏集团,控股92%。随后,达能将乐百氏创业元老全部驱逐,试图将乐百氏玩弄于股掌之间。然而,市场给达能上了深刻的一课,乐百氏的业绩不断下滑,从2005年开始连续巨亏,最终毁了乐百氏这个知名度很高的民族品牌。

然而,达能并没有警醒,4年后它再次将魔掌伸向中国另外一个著名品牌娃哈哈,试图强行收购,最后同样功败垂成。仅此一役,达能在中国市场声名扫地,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毋庸讳言,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远没有达到我们当初的预期。中国刚刚开放市场的时候,打着“以市场换技术、换资金”的旗号,希望跨国公司在收获市场份额的同时,能将先进的技术引入中国。但我们显然高估了跨国公司的好意,它们输入中国的,大部分都是国际市场即将淘汰的二流技术和产品,不仅没能帮助中国企业增强竞争力,还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企业走入误区,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金融危机之后,有一个很明显的迹象,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独资化倾向非常明显。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独资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外资已在很多行业占据了主要份额,甚至成为该行业的垄断者。1997年的时候,独资企业的资金额占外资总额的比例仅为32.77%;而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79.20%。很显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跨国巨头们已经完成了本土化历程,完全有能力不依赖合资企业的本土化优势而生存了。在撇开合资企业后,跨国公司便能独享成果,而不用想着如何为中国企业分一杯羹犯愁了。

跨国公司的目标是明确的,它们不仅要和中国企业争夺市场,还要向中国政府争取更多的优惠照顾。近年来,跨国公司明显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合作,各种交流平台层出不穷。再加上母国政府在背后的支持,跨国公司在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强势。

面对跨国公司的咄咄逼人,中国政府不能等闲视之,中国企业也必须振作起来,迎接这一挑战和竞争。

从政府方面来说,首先必须强化反垄断法的实施,完善企业的法制环境。在外商独资化步伐加快的形势下,跨国公司垄断地位加强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更有效的法律保障,是政府打击跨国公司垄断、保护国内企业利益的重要措施。政府明显认识到跨国企业的威胁,早在2008年就发布了《反垄断法》。然而,业界人士多有反映,反垄断法部分条款还必须细化,同时要加强监控和执行,将《反垄断法》落到实处。

从企业角度而言,必须承认跨国公司资本实力、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优势。可以考虑通过组建企业战略联盟,进行产业链整合,从而弥补实力的差距,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竞争力。当前,跨国公司已经从早期的单一项目投资转变为群体项目投资,很多时候都会将投资覆盖产业链的一部分,甚至是整个产业链。比如说高盛,在收购国内两家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雨润和双汇后,又被媒体曝光:高盛斥资2亿~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高盛养猪”成了当年点击率极高的新闻,也为中国农业敲响了警钟。

毋庸置疑,当高盛这样的资本炒家控制了某个产业链后,带来的危害是惊人的。如何应对这种致力于产业链控制的外资入侵,是中国当前面对的重大课题。以中国企业的资本实力,是很难独自面对跨国巨头的挑战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企业能结成企业战略联盟,加强产业链整合,或许能够在与跨国巨头的竞争中赢得些许比较优势,打击对方的嚣张气焰。

因此,在面对跨国企业的竞争时,中国企业要团结一致,尽可能地进行分工合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浪费,降低成本,避免恶性竞争。同时,通过战略结盟和资源重组,中国企业就有可能占据产业制高点,而不用担心被跨国巨头所控制。在香港,当地两家超市联手对抗家乐福,将家乐福挤出了香港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然,我们有必要保护民族工业、遏制跨国企业的垄断野心,但并不是要排挤外资企业。取长补短,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才是中国企业在面对跨国企业这一“外来的和尚”时应有的应对态度。

6.民族企业——有实力才有脊梁

第一代企业家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历经了改革的风风雨雨,但有一点得承认,成功的第一代企业家,都或多或少受益于“民族企业”大旗的庇护。比如说联想在20世纪90年代战胜跨国巨头,一举奠定了其在国内电子通讯领域霸主的地位,正是得益于国民高涨的爱国热情对其产品的支持;华为也曾在北京国际通讯展上特意将展区设在了外资企业的区域,并悬挂了两面五星红旗,一位国家领导人参观后高度赞扬:“在外国展区升起一面五星红旗,华为做了一件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