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339400000091

第91章 灵枢译注卷四(3)

【译文】

黄帝说:我希望了解关于经脉的长度。

岐伯回答说:手的左右六条阳经,从手到头部,每条经脉长五尺,五六合三丈,手的左右六条阴经,从手到胸,每条经脉长三尺五寸,三六合一丈八尺,五六为三尺,共合二丈一尺。足的左右六条阳经,由足到头,每条经脉长八尺,六八合四丈八尺。足的左右六条阴经,由足到胸,每条经脉长六尺五寸,六六合三丈六尺,五六合三尺,共计三丈九尺。左右跷脉,由足到目,每条长七尺五寸,二七合一丈四尺,二五为一尺,共计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合八尺,二五为一尺,二条经脉共长九尺。以上各经总长共为一十六丈二尺,这就是脉气循行的大的经脉通道。经脉在体内,从经脉分出而横行的支脉为络脉,从络脉分出的分支为孙络。如孙络满盛而有郁血,就应该立即除去郁血。经络中邪气盛的,可以用下泻法,正气虚的当饮汤药来补养。

五脏的精气,从体内显露于面部七窍。肺气与鼻相通,肺气调和,鼻就能辨别香臭;心气与舌相通,心气调和,舌就能辨别五味;肝气与目相通,肝气调和,目就能辨五色;脾气与口相通,脾气调和,口就能辨别五谷的味道;肾气外通于耳,肾气调和,耳就能辨别五音。如果五脏失调,就会导致七窍滞涩,六腑不和,则会导致邪气留积,气血郁阻,发为痈疡。所以六腑受邪,属阳的经脉就会失调,以致气留滞,使阳气偏盛。而阳气偏盛,就会使属阴的经脉失调,引起血留滞,使阴气偏盛。如果阴气太盛,就会阻碍阳气运行,这叫做关;阳气太盛,就会阻止阴气的运行,这叫做格。如果阴阳之气都偏盛,使阴阳不能相互营运调和,就称为关格。出现关格的情况后,人就会早亡。

黄帝说:跷脉的起止之处在哪里呢?又是哪一条经的经气使它像流水一样地营运呢?岐伯回答说:阴跷脉是足少阴曳经的支脉,起于然骨后的照海穴,上行至内踝上,再沿大腿内侧,进入阴器,并沿着腹部向上,经胸内,进入缺盆,然后向上出于人迎的前面,进入颧部,连于眼内角,与足太阳经、阳跷脉相合而上行,阴跷、阳跷的脉气并行回还而濡润眼目。如果脉气衰竭,那么眼睛就不能闭合。

黄帝说:阴脉之气,独行于五脏,而没有营运到六腑,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脉气的营运不会停息,如流动的水,又如运行的日月,永无止时。所以阴脉营运五脏的精气,阳脉营运六腑的精气,就像圆环一样没有尾端,也无从知道它的起点,因其总是周而复始地循环着。流溢的脉气,在内灌溉五脏六腑,在外濡润肌表皮肤。

黄帝说:跷脉有阴阳之分,究竟依据哪一条脉来计算呢?岐伯说:男子以阳跷脉计算,女子以阴跷脉计算。要作为计数的为经脉,不作为计数的为络脉。

营卫生会篇第十八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阳衰,平且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己,与天地同纪。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人从哪里接受精气?阴阳之气在何处交会?什么气叫“营”?什么气叫“卫”?营气是由哪里产生的?卫气又从哪里与营气相交会?老年人和壮年人气的盛衰不同,阴阳气行的位置各异,请你讲讲它们是怎样交会的。岐伯回答说:人体精气受于水谷化生的精微,食谷入胃,经过消化,再经脾吸收其精微之气,然后向上传注到肺,从而五脏六腑都能得到精微之气的供养。这些精气中,精粹的部分叫“营”,悍的部分叫“卫”,营气运行于经脉之内,卫气运行于经脉之外,周流不息,各行五十周次而后大会,阴分和阳分互相贯通,终而复始,如圆环之无端始。卫气运行于阴分二十五周次,运行于阳分二十五周次,这是以白天和黑夜来划分的,所以气行到阳分为起始,行到阴分为终止。因此,当中午阳气隆盛时叫做“重阳”,到半夜阴气隆盛时叫做“重阴”。太阴主管人体内部,太阳主管人体外表,营卫在其中各运行二十五周次,都以昼夜来划分。半夜是阴分之气最隆盛的时候,自半夜以后,行于阴分之气就逐渐衰减,到早晨时,则行于阴分之气已尽,而阳分开始受气。中午是阳分之气最隆盛的时候,从日西斜,行于阳分之气就逐渐衰减,到日落时,则行于阳分之气已尽,而阴分开始受气。并且在半夜的时候,阴阳之气相会合,此时人们均已入睡,称为“合阴”。到早晨则行于阴分之气已尽,而阳分开始受气。如此循环不息,和自然界昼夜阴阳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黄帝说:老年人往往夜间不易熟睡,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的?壮年人在白天往往不想睡,这又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的?岐伯答道:壮年人的气血旺盛,肌肉滑利,气道畅通,营卫的运行都很正常,所以白天的精神饱满,而晚上睡得很熟。老年人的气血衰少,肌肉枯瘦,气道滞涩,五脏之气耗损,营气衰少,卫气内伐于阴,所以白天的精神不振,晚上也就不能熟睡了。

【原文】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中焦,卫出下焦。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译文】

黄帝说:请教关于营气与卫气的运行,是从什么道路来的?岐伯答道: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上)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