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听李叔同讲禅
14338100000018

第18章 拥抱苦难,摘取成功(3)

赵绰办案,一切依法办事,不徇私情,不计个人恩怨,是个耿介的执法者。一次,他的一个叫来旷的下属向隋文帝告密说,大理判案处理太轻,而且赵绰还私自免除许多囚徒的刑罚。文帝命心腹人暗中查验此事,并没发现赵绰有以上过失。因此,文帝大怒,命人将来旷斩首。赵绰知道这件事后,认为依法不能处来旷斩刑,于是他便依法力谏皇帝不要斩来旷。文帝生气地转回后宫,不再理赵绰。赵绰便对侍卫人员说:“我不是为来旷的事要见皇上,还有其他要紧的事要向皇帝奏明。”文帝命人将赵绰带到后宫,赵绰便对文帝说:“为臣我犯了三条死罪,特向皇上来请罪来了。我身为大理少卿,领导无方,致使掌固来旷触犯刑律,这是第一条罪状;来旷虽然犯罪,但不是死罪,我作为掌管刑律的大理少卿,不能以死劝谏皇上勿杀来旷,这是第二条罪状;我本来没有其他要紧事情,却诈称有要事启奏,这是第三条罪状。”文帝听后怒气顿消,免去来旷死刑,改为发配到广州。

刑部侍郎辛直曾穿红色裤子上朝。当时风俗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升官,但文帝认为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命大理将他处死。赵绰接到旨意后对文帝说:“辛直依法罪不至死,我不敢接受您的旨意。”文帝非常恼怒,厉声呵斥道:“我看你是怜惜辛直而不知怜惜自己!”命人将赵绰抓起来处死。赵绰毫无惧色,仍对文帝说:“陛下可以把我杀了,但千万别杀辛直,因为他没犯死罪!”

文帝命人将赵绰押到朝堂上,剥掉他的官服准备行刑,又派人去问他:“现在怎么样?”

赵绰答道:“我一心执法,不敢因怕死而不争。”

文帝被赵绰气得拂衣退回后宫,过了许久才把赵绰释放。文帝气消后,亲自向赵绰谢罪,并赏给他许多财物予以嘉奖。

还有一次,有两个人违法在市场上用破钱换好钱,被夜巡的军官抓获并上报了文帝,文帝痛恨这种不法行为,命赵绰将他们处死。赵绰谏道:“依他们所犯法律定罪,应该受到杖刑,杀了他们是违法的。”

文帝非常不耐烦地说:“这不关你的事,叫你杀你就杀!”

赵绰答道:“陛下您不认为我愚笨,命我掌管刑律,而现在您又想胡乱杀人,怎能说不关我的事呢?”

文帝又说:“不自量力地摇动大树的人,树不动时应该知趣地退下。”

赵绰正色答道:“为臣希望以真诚感动您的心,这怎能和摇树相提并论呢?

文帝道:“喝汤的人觉得汤太热,应先放到旁边待汤凉了再喝。你难道不懂这个道理,想挫动天子的威仪吗?”

赵绰无言下拜,但他不后退反而更靠近文帝。文帝呵斥他也不后退,最后文帝没办法,只好自己躲到后宫里去。

赵绰依法断案,不畏权势,甚至于舍身护法,坚决地维护法律的尊严,为后世执法者所景仰。

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将自己置于局外人的地位观察自己,于是只能借助外界的信息来认识自己。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因此,我们在做事时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这种情形下,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抵御住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果你意志坚定,你就会发现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近;如果你意志不坚定,那你注定与成功无缘。

在事情的关键时刻,一定要坚持下去

幸赖善缘得闻法要,此千生万劫转几成圣之时。尚复徘徊歧路,乍前乍却,则更历千生万劫,亦如是而止耳!况辗转沦陷,更有不可知者哉?——清·彭二林禅语

彭二林的这句禅语说的是:幸好有善缘听到了佛法的精要,原来现在就是千劫万劫后转凡成圣之时,回头之时,超生之时。如果现在还在歧路徘徊,一会儿走,一会儿停,只会增加痛苦,重新经历千劫万劫,一切的好事到此为止,何况在你的辗转沦陷中,有更多的不可知的事在等着你。

弘一法师由此认为:我们在做事情的关键时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毫不犹豫地走下去,不要有所顾虑,更不要犹豫,因为那样很可能就造成前功尽弃。

现实生活中,不管你做什么事情,越是在关键时刻,困难越大,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会向成功迈进一大步。所以在这种时候,一定不要犹疑,切不可让先前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流水。虽然有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就注定失败。对于成功,坚持必不可少!

战国时期,蜀地岷江一带每到汛期洪水泛滥,百姓的房屋、田地都被洪水淹没,人们生命和财产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人民苦不堪言。李冰挺身而出,愿意前往蜀都治理岷江。秦昭王非常高兴,封他为蜀都太守。

李冰一到蜀地,百姓们非常高兴,可是当地的财主们却对此并不满意,他们害怕岷江治理好了,百姓就可以丰衣足食,那时候他们囤积的粮食就不能高价卖给百姓了,因而他们想方设法阻止李冰治理氓江,但是最终都被李冰识破,李冰坚定治理岷江的决心,任何困难和外力都无法阻止他。

蜀郡前任太守一心治理岷江,修筑堤坝几十年,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次听说李冰是朝廷派来专门治理岷江的,所以对他的到来表示非常欢迎,还专门设宴招待李冰。李冰到任后,并不急于行动,只是每天寻访百姓,查看岷江四周的地形,老百姓开始对他还很热情,可是渐渐地看李冰并不行动,就对他产生了怀疑,认为他是徒有虚名,并不干实事。此时那些黑心的财主们就伺机造谣,说李冰根本就不是来治理岷江的,他来蜀地,纯粹是为了博得大王的欢心,好加宫晋爵。百姓们听了这些话,开始对李冰产生反感的情绪,到处都在议论李冰的不是。

李冰的儿子看到父亲受到如此的侮辱,就督促父亲早点拿出治水的方案,以免百姓们误解。可是李冰却满不在乎地说:“治理岷江是件大事,不可操之过急。前几任太守都曾经治理过岷江,但是他们筑的堤坝屡修屡垮,劳民伤财,既然要治理,就该把它彻底治理好。”

儿子明白了父亲的心思,于是一心帮助父亲考察地形,制订方案。自上任以来,李冰认真考察了岷江的地形,总结了前几任太守修筑堤坝的经验和教训,力图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彻底治理好岷江。在寻访和勘查的过程中,李冰渐渐明白,要彻底地治理氓江洪水,光靠筑高堤是行不通的,必须采取疏通的办法。但是,如何疏通却是个难题。一天,李冰和儿子在河旁一边散步一边商量疏通的对策,正在苦恼之际,李冰突然看见一头水牛懒洋洋地伏在水里,脊背露在外边,水流从两侧流过。他一拍脑袋,顿时茅塞顿开,想出了疏通的方案。

于是,李冰立刻命人在江心修筑一个人工的岛屿,岛尾像一个梭子,取名为“飞沙堰”,既能排洪又能灌溉。老太守对李冰的做法并不理解,怒气冲冲地上门质问李冰,李冰好言解释,老太守却置若罔闻。财主们看到“飞沙堰”更加惶恐起来,因为这个工程一旦完工,防御洪水不说,老百姓的灌溉也不成问题了,这样,他们的粮食只能烂在粮仓里了。

正在焦虑之际,他们听说老太守对李冰不满,于是想出了一个对付李冰的办法。他们筹集了一笔数目不大的银子送给老太守,说是捐做治理氓江之用。老太守甚为欣慰,感激得不得了。财主们趁机蛊惑,说李冰治理岷江的方案乃是沽名钓誉、劳民伤财,完全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老太守听了怒不可遏。李冰这个时候刚好来拜见老太守,老太守正在气头上,大骂了李冰。

当晚,大雨滂沦,洪水波涛汹涌,水位迅速上涨。当洪水快要漫过岸边时,前方的飞沙堰开始泄洪,水位又降了下来。李冰和儿子见飞沙堰确实起了作用,非常的欣慰。但是财主们却偷偷派人将飞沙堰挖开决口,顿时洪水蔓延,流到岸上,岷江要决堤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太守亲自带人将大堤堵上。人们对李冰的成见更深了,李冰成了孤家寡人,他的儿子还在他的身边支持他。但是李冰却没有放弃,他带着儿子修筑飞沙堰,同时,他也隐约感到有人在背后捣鬼,但是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只能是心里多几分提防。

李冰继续完善方案,找到了泄洪的关键所在,下令征集劳力开凿儿子亲自开凿伏龙山,同时也设法找出暗中作梗的人,以还自己清白,让百姓理解自己的苦心。

最终,李冰父子的执著感动了百姓,一个财主的仆人挺身而出,与财主们当场对质,揭露他们破坏飞沙堰的阴谋,使真相大白于天下。老太守这才醒悟过来,不断地捶头自责。但是老太守对于开凿伏龙山一事还是有些顾虑。后来,当他亲眼目睹李冰父子为开凿伏龙山而身受重伤的时候,终于被二人的行为感动,于是带着众人一起开凿伏龙山。伏龙山开凿完工的当年,岷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大洪水,但是岷江周围的百姓却安然无恙,堤坝成功地完成了泄洪的任务,支持成都平原成了真正的“天府之国”。

在李冰修筑水坝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在每次事关成败的关键时刻,李冰都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只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就一定能办成,不管前方阻力多大。

人生便如一块香料,是只有在坚持的信念为柴,坚守的行动为火炙烤中才能散发出最浓郁的芬芳。正如一个人做好一天的事很容易,但要用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却是不容易的。坚持让平凡变成伟大。

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了每个人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抓住了坚持这把钥匙,成功的曙光就会毫不吝啬的照向你。但一旦放弃了他,就算是近在咫尺的胜利之神也会悄然离开。

有了坚持,才能劈荆斩棘,才能一千次的跌倒有一千零一次的站起。好多人抱怨,自己坚持了,自己努力了,为什么还不成功?那是因为坚持还没有累积到足以成功的高度。

要想有所作为,做事必须用心

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急急改过摄心念伟。——清·印光大师禅语

“你们自己知道自己的天分的好歹,但修为这件事,只有每个人必须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心潜修,就能够领悟到佛理。”

这是弘一法师的《晚晴集》中收集的一句话,《晚晴集》中收集了许多的佛理名言,这是弘一法师精心挑选的,对于这里面的每一句话都要用心参悟。只要用心参悟,就会获得收获的,使你终身受益。

在这里,弘一法师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就是告诫我们,干什么事都必须做到“用心”。无论你天资如何,是愚钝,还是聪慧,只要用心就会获得成功。反过来,即使天分再高的人,如果做事不用心,那也将一事无成。

五代有位画家叫钟隐,他后来在绘画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和他的用心是完全分不开的。我们暂且不说他在绘画上花了多少心思,单从他拜师不惜卖身为奴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钟隐从小喜欢画画,经名师指点,自己刻苦练习,年纪不大就成了名。但他并没有满足眼前的成就,而是更加用心地练习,后来感到光靠自己的努力已经进步不大时,便四处打听哪有擅画花鸟的名师高手,自己好前去拜师学艺。后来,他从好友侯良那里知道郭乾晖就很擅长画花鸟画。据说,有一次他画的牡丹,竟把蜜蜂给招来了。不过这个人性格古怪孤僻,别说收学生,就连自己画的画儿也轻易不给人看。更怪的是他画画还总躲着人,恐怕人家把他的技法偷学去。

有关郭乾晖性格古怪的传闻并没有吓倒钟隐,他决定想尽一切办法拜这位郭老先生为师。他四下打听,听说郭乾晖要买个家奴。于是,钟隐置办了几件奴仆穿的粗布衣服,打扮成仆人的样子就到郭府应聘去了。

管家对钟隐很满意,把他带到郭乾晖面前。郭乾晖上下打量了一下钟隐,得知他是读书人,就把他留下了。

在郭府,钟隐每天端茶侍候,什么杂活儿都干。他毕竟是个富家子弟,一切生活起居从来是由别人照顾,哪里干过这些粗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唯一使他感到安慰的是他看到了一些郭乾晖画的画,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上乘之作。

钟隐想尽办法,坚持不离郭乾晖左右,希望能亲眼看见他作画,而每次作画,郭乾晖不是让他去干这,就是让他去干那,想方设法把他打发走。就这样,钟隐虽然卖身为奴,还是没有看到郭乾晖作画。

一连两个月过去了,钟隐还是一无所获,他几次都产生了走的念头,但心中又总是还有一线希望使他留下来。再说钟隐的家里,钟隐卖身为奴去学画的事情谁也没有告诉,连他的妻子也只知道他是出远门,去会朋友。钟隐毕竟是个名人,每日高朋满座。可这些日子朋友来找他,家人说他出门了。问去哪儿了,又都说不知道。一次两次,搪塞过去,时间一长,人们就起了疑心。最后连家人也疑心重重,特别是钟夫人,非要把他找回来不可。

一天,郭乾晖外出游逛,听人家说名画家钟隐失踪了两个月了。连家人也不知他去了哪儿。再听人家描述钟隐的岁数和相貌,郭乾晖觉得这个人好像在哪里见过。仔细一想,想起来了,跟家里的那个年轻的仆人相像,他也正好来家里两个月。

“怪不得他总想看我作画呢!”郭乾晖恍然大悟,当下决定收钟隐为徒。钟隐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他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了郭乾晖的学生。郭乾晖把自己多年的体会和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钟隐。

要想获得成功,“用心”是做任何事的前提条件。很多成功者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都提到了“用心”二字。这两个字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任何困难险阻在它面前只会被摧毁,无论什么事,只要“用心”做,终会有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