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模拟导游
14337600000031

第31章 导游语言艺术(6)

言之有力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导游员要正确掌握语音、语气、语调,既要有鲜明生动的语言,又要注意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例如,当一名导游员在介绍景点内某一座建筑时,讲的方法虽有许多种,但这座建筑的名称却只有一个,称之“某某堂”或“某某殿”。就这三个字而言,导游员说出的“味”就各有不同。有的导游员是这么讲解的:“各位团友,眼前的这座建筑叫某某堂。”这样讲法既没有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也没有音乐性和节奏感,故而显得十分一般。然而,另一位导游员讲解的同样是这么一段话,就显得十分有味道:“各位来宾(语中含有亲切感),眼前的这座建筑叫某某—堂。”他在某某堂三字上下了功夫——“某某”二字为平音,“堂”字是重音。而“某某”二字与“堂”之间又相隔一些距离,加重了语气,这样就显得铿锵有力。

言之有力的另一方面是指导游员讲解结尾时要响亮。当然,铿锵有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为某一景点或事情的结束语艺术,应该要有这么几条基本准则:一是讲解要新颖、不落俗套、力求紧扣和深化主题;二是所讲内容鲜明生动、铿锵有力;三是最好在游客兴趣未尽时戛然而止。

6.言之有情

导游人员的言语要友好,富有人情味,要让听者感到亲切、温暖。

言之有情是导游员在带团过程中难度较高的一种导游方法,也是游客最受欢迎的一种导游服务。实践证明,导游员对游客有感情,旅游团进行的就顺;相反,导游员对游客没感情,旅游团就进行的“不顺”,有时还会出现游客投诉现象。另外,言之有情应该分为两个方面,即导游员讲解需要有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与游客交流服务时要有感情。这是因为游客喜欢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导游员。既然游客有这个需要,那么导游员应该朝这个方面去努力,使自己成为游客的知音。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名优秀的导游员应特别注重用情感去打动游客的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带团效果。试想,一名导游员一边在带团,另一边心里却在咒骂游客是“土佬肥”、“弯脚杆”等,他能带好这个旅游团吗?因此,导游员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有感情,对自己的游客有感情,才能在与游客之间建立起情感的纽带,他(她)讲解才有可能打动游客的心。正如古罗马一位诗人所说:“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你自己已被打动。其次,导游员要善于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神态等传情达意。”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游客在旅途中内在的感情经常产生,这种感情既直接又迅速,导游员在旅途中哪怕是为游客做件很小的小事,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那么,双方的感情亦会立即沟通,共同语言亦会增多。即使因种种主客观原因产生了不顺利的情况,也会在产生感情的基础上变得烟消云散。所以,许多优秀的导游员非常注意用“言之有情”的方法去打动游客的内心世界。反之,如果导游员缺乏言之有情,那么他的语言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干瘪、死板,自己带团不仅很累,而且游客也会变得无精打采和无动于衷,这样的导游注定要失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自己尽可能地补充和利用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素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感情,努力提高自身的讲解能力。

(二)导游讲解的十三大“法”

每一位导游在工作实践中都会摸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语言风格和讲解方法,同时针对游客的背景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长期以来,我国的导游工作者总结出了很多讲解方法和技巧,本节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以下几种最常见的方法。

1.由点及面法

所谓由点及面法就是导游员把旅游者感兴趣的某件事这一点,从客观的角度进行表象化导游的同时,有意识的延伸到一个面,与所要阐述的观点自然联系进行实质性的导游。

在沿途导游中,导游人员不仅要向旅游者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悠久历史,而且还要适当的向旅游者宣传我国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形式,使旅游者加深对我国的了解,消除个别旅游者由于某些歪曲报道所产生的政治偏见,充分发挥导游人员“民间外交家的作用”力求作到既宣传,又避免旅游者产生政治说教或强加于人之感。

2.由此及彼法

由此及彼法的方法即谈此事后而涉及另一件事,两件事之间是有关联的,这样可以展开思路,给旅游者更多的知识。例如,在介绍成都市概况时,可用一张小小的纸币,引出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成都。而它为什么会出现在成都呢?它的出现依赖于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涉及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涉及防伪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也体现出了成都自古以来就有着诚信经营的的社会环境。

由纸币引出成都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四大话题,再由这四大方面拓展至成都的其他方面,这就是由点引出线,由线辐射出面的讲解方法。

3.重点突出法。

所谓“突出重点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方面信息的讲解方法。关于景点的信息很多,要讲解的内容也很多,导游员必须根据不同的时空条件和对象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做到轻重搭配、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疏密有致。导游讲解时一般要突出下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1)突出大型景区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游览规模大的景点,导游员必须做好周密的计划,确定重点景观。这些景观既要有自己的特征,又能概括全貌。到现场游览时,导游员主要讲解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以点代面,帮助旅游者建立起对整个景点的印象。

比如龙门石窟,毫无疑问的重点应该在奉县寺与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的造型和规模都是龙门石窟典型代表,也是中国石窟艺术典型代表,具有艺术美丽和美学价值。在龙门石窟群中,造像连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题材内容最丰富的时期是唐朝,卢舍那大佛正是这一时期完工的,他代表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也折射出了当时的审美眼光和社会风尚,固应该进行重点介绍。

(2)突出景区景点的特征及其与众不同之处

旅游者来自异国他乡,缺少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的文化背景,因此对所游之处往往难以准确地加以理解和区分。导游员需要发挥自己的职业作用对游览的景点进行细致讲解,以深化旅游者对游览对象的理解认识,这就需要强调不同景点的特征及其与众不同之处。

以讲解宗教建筑为例。我国的宗教建筑主要有佛教寺院、道教宫观、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各具特色。即使同为佛教寺院,甚至是同一佛教宗派的寺院,因其历史、所处环境、规模、结构、建筑艺术、供奉的佛像等各不相同,导游员的讲解也可以突出讲明各自的特征及其与众不同之处。这一技巧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次旅游活动中参观多处类似景观时尤为重要,导游员必须突出各个景点的差异,以求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避免旅游者产生雷同的感觉。

(3)突出旅游者感兴趣的内容

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对于同一景点,不同的旅游者有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旅游者,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心情下观赏同一景观,感受也会不同。导游人员在准备时应该认真研究旅游者的背景资料,找出旅游团队大多数成员感兴趣的内容,因人而异,千万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把一篇解说词用于所有团队的讲解。例如,通为龙门石窟,对历史学家,重点要讲其背景、地位、作用;对于一般消遣性旅游者,应介绍其价值,较多穿插与其相关的历史故事。对于前者,讲解时应严谨些;而对于后者,要活泼些。

(4)突出“……之最”

某些旅游景点在某一方面十分突出,往往是世界(中国、某省、某市、某地)最大(最长、最古老、最高,甚至可以说是最小)的……这样的信息在讲解中要做重点介绍,以突出其旅游价值,赋予旅游者更多的收获和满足感。不过,导游员在做“……之最”的讲解时必须实事求是,要有根据,绝不能杜撰,更不要张冠李戴。

4.虚实结合法

虚实结合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将典故、传说与景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即编织故事情节的导游手法。就是说,导游讲解要故事化,以求产生艺术感染力,努力避免平淡的、枯燥乏味的、就事论事的讲解手法。

例如,导游人员在讲解九寨沟名字的来历时就可以既讲九寨沟自然成因,同时又加入民间传说典故,有虚有实,使游客听上去既觉得有趣又获得相关的知识。

5.名人效应法

如今绝大多数人都信服名人效应。因为实践已经证明领袖人物、知名专家、学者、英雄模范等人物的言行是具有影响力的。

聪明的商家也深知名人效应的作用——找名人为其产品作广告,大大提高这些产品的知名度,从而使产品销量大增。国外的许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著名领袖以及名人的效应要比一般无名气的人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因此,这些名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更具魅力和使人们信服。在国内有许多专家学者也都有同感,“原汁原味”的景点要比仿造景点和“克隆景点”来得有生命力;有名气的景点要比没名气的景点吸引力来得强。许多导游员在实践中也有这样的体验,即游客一旦进入著名风景区就会变得兴奋起来,其情绪和感情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更有甚者,有的游客还会欢呼起来。导游员借助著名领袖人物以及名人的业绩对旅游名胜进行精彩的讲解,以达到游客对景点的兴趣和满足,这种表达方式称之为“名人效应法”。

正因为名人效应如此神奇,所以导游员要在“效应”两字上做文章。在具体讲解时应该做到以下几条:

①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在运用名人效应法时既要通过名人的言行,也要通过名人的感人事迹,使游客真正感受到名人的伟大之处。一段名言、一个故事都要重点突出其闪光点,如能加上亲身的感受,就会收到更佳的讲解效果。

②着重突出名人的闪光点。在介绍或讲解名人事迹时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要为了艺术效果而有意编造故事,更不要听见风就是雨,把别人讲过的故事不加核实和研究就拿来作为自己的讲解导游词。这样也许名人在你的讲解中已损坏了自身的形象。为此,导游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不断地在学习素材上下功夫。特别要结合景点挖掘名人那些被人们不注意的小事情、小故事,做到出奇制胜。要运用好名人效应法首先在自己语言表达上要有讲究。言语要精练生动,讲解层次要分明有序,其“闪光点”要吸引人、教育人。

③严防“出轨”。在运用名人效应法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和防止负面效应的影响。有些导游员为了显示自己“博学多才”,常常在讲解名人业绩的后面又增添了一些“花絮”故事,什么有几个老婆啦,又有什么风流逸事啦,以后又有几个孩子啦等等。更有甚者,竟把正面宣传和花絮故事变成了三七开。这种做法不是我们所说的名人效应法。我们的任务是讲解好名人的业绩,千万不要冲淡这个主题,不要滑边、出轨、哗众取宠。

6.数字活用法

数字活用法是把难懂的或需要特别强调的数字加以形象化的描述。在导游语言艺术中,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字或需要特别强调的数字变得具体可感、生动活泼,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

例如:①现今北京的面积为16,800平方公里,可以说有24个香港那么大;②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重修二大殿,仅采木一项,就费银九百三十余万两,约合当时八百多万“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贫苦农民一年的口粮;③故宫规模宏大,假如一个安排刚出生的婴孩在每个宫室里各住一夜,当他把所有宫室都住一遍后,他已长成一位二十七岁的青年。例①的换算对于香港游客来说是比较适合的,能使他们对北京的面积概念有比较感性的认识;例②可以使人明确地感到当时封建帝王为修故宫搜刮民脂民膏所耗费的财力;例③既形象又生动,使人感到故宫规模之庞大。在导游语言艺术中巧妙地运用数字换算,的确能给游客提供一幅“大体图像”。不过得注意数字本身的准确无误,同时换算必须正确,否则会引起误解。

7.引经据典法

在讲解时,引用客人所熟知的名作、名歌、名句等为客人介绍有关景点的内容,可使生疏的内容顷刻间变为客人所熟知的内容,有莱例子可参见“沿途导游”一节,在此不再赘述。值得强调的是,引用名句法,不仅可以在讲解主题内容时运用,亦可在鼓励客人,增加客人旅游参观兴趣时运用。

8.拟人比喻法

所谓拟人比喻法,是指导游员把不属于人的事与物比做人,通过比较恰当的比喻,赋予这些事与物于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使形象鲜明生动、通俗易懂、产生风趣幽默感。比如,导游员在向外宾介绍“狗腿子”一词时说:“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大财主的腿给人打断了。这时,一名家奴为了讨主人的喜欢,于是要求郎中把自己的腿锯下来给大财主装上,那郎中问:‘那你的腿怎么办?’家奴说:‘您给我接上一条狗的腿。’郎中又问:‘那狗的腿怎么办?’那家奴笑眯眯地凑到郎中耳旁说:‘给狗装上一条泥巴捏的腿……’从此以后,狗在撒尿时,总把那条泥捏的腿晓得很高,其原因生怕让尿冲掉似的,狗腿子如今是那些忠实于主子的奴才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