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财务报表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的基本原理和编制方法。本章学习的要求是:
1.了解财务报表的作用、种类及其编制要求。
2.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结构和编制方法。
3.掌握利润表的内容、结构和编制方法。
4.掌握现金流量表的内容、结构和编制方法。
5.掌握股东权益变动表的内容、结构和编制方法。
6.掌握报表附注披露的主要内容。
一、财务报表及其意义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它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依据定期编制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所有者权益变动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表是会计核算过程的最后结果,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总结。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我们已经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并按一定的账务处理程序,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中进行了连续、系统登记。但是这些信息分散在数量多、种类杂的凭证、账簿上,不能集中地揭示和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貌。为了进一步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定期对日常核算资料进行整理、分类、计算和汇总,并以书面的形式对外提供,才能满足会计用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现金流量表、附注。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及其变动原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财务报表体系。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①向财务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②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信息的用户,主要包括投资人、债权人、财税机关及其他政府部门等外部使用者和企业管理当局、企业职工等内部使用者。不同的用户对财务报表的需求不同,因而对财务报表使用的着眼点不同,财务报表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企业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需利用财务报表信息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投资者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他们需要利用报表信息分析评价企业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及其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等,以便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债权人需要利用财务报表信息分析和估计贷款的风险和报酬以及企业资产的流动状况、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等为信贷决策寻求科学依据。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通过综合、加工、汇总和分析,借以考核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作出准确的决策,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有效地实现社会资源在各部门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企业管理当局借助于财务报表信息,可以评价其经营业绩,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以便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报表信息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是,财务报表信息也有其局限性:一是财务报表是依据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准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许多会计事项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进行处理。由于人员的素质差异,业务水平不同,因而使财务报表信息包含了大量的主观因素。二是会计报表信息是一种历史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使得历史信息往往尚未加工出来就失去了相关性,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使历史信息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三是财务报表的信息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用户对非货币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例如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等分部信息。因此会计用户在使用财务报表信息时,应充分考虑其局限性,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财务报表的种类
财务报表可以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按照编制的时间,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
中期财务报表是以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会计期间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月报是按月编制的报表,季报是按季度编制的报表,半年报是每个会计年度的前6个月结束后编制的报表。年报又称年度决算报表,它是按年编制的报表。月报提供的信息简明扼要,年报提供的信息全面、系统,季报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介于月报和年报之间。
(二)按照编制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个别报表、合并报表
个别报表是以单个企业为会计主体,根据其日常核算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后编制的报表,它反映个别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合并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合并调整后由母公司编制的报表,它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三)按照财务报表服务的对象,可以分为外部报表和内部报表
外部报表是向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主管部门等会计信息用户提供的通用财务报表,这类报表的格式和内容是由国家财政部统一设计制定的,例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等,均为外部报表。内部报表没有统一的格式和种类,它主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需求,例如成本报表,就是内部报表的一种。
(四)按照财务报表反映的价值运动的状态,可以分为静态报表和动态报表
静态报表是反映会计主体在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动态报表是反映会计主体某一报告期内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
三、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这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投资人、债权人的根本利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各企业只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进行报表的编制,才能保持各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指标的计算口径一致,并具有可比性,才能便于会计信息的用户分析比较,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为了保证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该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做到数字客观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备、报送及时和便于理解等一般要求。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性质和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所体现的静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来设计和编制的,它反映某一时点上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企业所承担的债务、投资者所拥有的权益总额及其构成情况,这些信息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
会计信息用户通过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可以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弹性、评价企业经济资源的利用情况,预测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
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格式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格式。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它依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将报表分为左右两个部分。资产项目排列在报表的左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依次排列在报表的右边且资产项目的总额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总额相等。这种格式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地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报表使用者通过左右两边相关项目的比较,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趋势。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三、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内容
资产负债表由表首和正表两部分组成。
表首应填写企业的名称、报表名称、编制报表的日期和计量单位,它体现了“会计主体”和“会计分期”假设的要求。正表是资产负债表的主体,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名称及其年初和年末数。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产类项目
资产类各项目,应当分别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列示。
1.流动资产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的合计数。
(2)“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反映企业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3)“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4)“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而尚未收取的款项。如“预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有借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5)“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如“应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有借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6)“应收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现金股利和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7)“应收利息”项目,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应收取的利息。企业购入的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在“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列示。
(8)“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各种应收、暂付的款项。
(9)“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包括各种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等。
(10)“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将要在一年内(含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11)“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流动资产项目外的其他流动资产。
2.非流动资产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3)“长期应收款”项目,反映企业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和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它是“长期应收款”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期末余额的差额列示。
(4)“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
(5)“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反映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包括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6)“固定资产”项目,反映企业的各种固定资产(包括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可收回的金额。
(7)“在建工程”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各项未完工程的实际支出,包括交付安装的设备价值、未完建筑安装工程已经耗用的材料、工资和费用支出、预付出包工程的价款、已建筑安装完毕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工程等的可收回金额。
(8)“工程物资”项目,反映企业各项工程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
(9)“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项目金额的差额。
(10)“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各项无形资产的期末可收回金额。
(11)“开发支出”项目,反映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12)“商誉”项目,反映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价值。
(13)“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尚未摊销的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费用。
(14)“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反映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包括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以及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15)“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资产以外的其他长期资产。
(二)负债类项目
负债类各项目也应当分别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列示。
1.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下(含一年)的借款。
(2)“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反映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企业持有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也包括在本项目内。
(3)“应付票据”项目,反映企业为了抵付货款等而开出、承兑的尚未到期付款的应付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4)“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原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如“预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有贷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5)“预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的账款。如“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有贷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6)“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反映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