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财务会计(第二版)
14337200000031

第31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4)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定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投资收益(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发生的损失)。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营业外收入(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损失)。

(三)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二、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一)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1)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无形资产出售利得。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材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扣除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无形资产出售利得,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扣除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指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大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相关费用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3)债务重组利得,指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4)盘盈利得,指企业对于清查盘点中盘盈的现金等,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5)政府补助,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形成的利得。

(6)捐赠利得,指企业接受捐赠产生的利得。

企业应当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营业外收入的取得和结转情况。该科目可按营业外收入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1)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和无形资产出售损失。固定资产处置损失,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材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不足抵补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后的净损失;无形资产出售损失,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不足抵补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的净损失。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指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小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相关费用后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3)债务重组损失,指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4)公益性捐赠支出,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

(5)非常损失,指企业对于因客观因素(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在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后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净损失。

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营业外支出的发生及结转情况。该科目可按营业外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应当分别核算。在具体核算时,不得以营业外支出直接冲减营业外收入,也不得以营业外收入冲减营业外支出,即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区别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进行核算。由于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所包括的项目互不相关,企业还应当分别营业外收入的各项目和营业外支出的各项目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本年度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累积余额,在期末时转入本年利润。

三、本年利润的结转

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内实现的利润总额(亏损总额)。期末,企业将各收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将各成本、费用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转账后,“本年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反映本年度自年初开始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本年利润”如为借方余额,反映本年度自年初开始累计发生的净亏损。

利润总额的核算方法有“账结法”和“表结法”两种,每月月末,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用,年终应采用“账结法”。

(一)账结法

账结法是指企业每月结账时,将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通过“本年利润”科目结出本月份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以及本年累计损益。

(二)表结法

表结法指企业每月结账时,不需要把损益类各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而是通过结出各损益类科目的本年累计金额,就可据以逐项填制“利润表”,通过“利润表”计算出从年初到本月止的本年累计利润,然后减去上月止本表中的本年累计利润,就是本月份的利润或亏损。

企业在采用“表结法”的情况下,年终时仍需采用“账结法”,将损益类各科目的全年累计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在“本年利润”科目集中反映本年的全年利润及其构成情况。年终,企业按上述步骤和方法计算出“本年利润”余额后,不论盈利还是亏损,均应按照国家税收的有关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并将所得税费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然后才能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最终余额(即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若为借方余额,则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若为贷方余额,则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本章小结

本章分别讲解了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概念和特征,对各个要素内部组成部分的核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内容包括:

销售商品收入必须同时满足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如果售出商品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则不应确认收入,已经发出的商品,应当通过“发出商品”科目进行核算。企业销售商品时遇到的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销售退回等问题,应当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企业发生的代销商品、预收款销售商品、分期收款销售商品、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售后回购、售后租回、以旧换新等特殊销售商品业务,其会计处理方式也有特殊性。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应正确预计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能否得到补偿,分别进行会计处理。企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

费用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确认。期间费用分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企业应分别核算。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在数量上表现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利润的口径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其内容和计算方式不同。

关键词

现金折扣 商业折扣 销售折让 销售退回 视同买断方式代销商品 收取手续费方式代销商品 预收款销售商品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 售后回购 售后租回 房地产销售 完工百分比法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生产费用 非生产费用 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营业外收入 固定资产处置利得 无形资产出售利得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 债务重组利得 盘盈利得 政府补助 捐赠利得 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处置损失 无形资产出售损失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债务重组损失 公益性捐赠支出 非常损失 账结法 表结法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收入、费用与利润?

2.确认收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收入有哪些分类方式?

3.在各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下,如何确认收入?怎样进行会计处理?

4.费用具有哪些特征?有哪些分类方式?

5.生产成本与生产费用有何关系?

6.期间费用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7.营业外收支包括哪些内容?

8.利润如何计算?本年利润如何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