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14328300000009

第9章 古代文明、文化(4)

但是,类似这样的巨石阵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的广大地区。由此来看,它们不可能都是祭坛或墓葬。另一种比较令人信服的观点认为巨石阵是远古时代的天文观测仪器。持这种观点的当然是一些天文学者。的确,巨石阵的神秘色彩与天文学有异乎寻常的联系。早在二百年前,就有人注意到巨石阵的主轴线指向夏至时日出的方位,而冬至的落日又在东西拱门的连线上。1965年,波士顿大学的天文学家霍金斯通过计算机测定,巨石阵的排列可能与太阳与月亮在天空运行的位置有关,而五十六个奥布里坑群则能准确地预报日食、月食。在他的《巨石阵解谜》一书中说道:“实际上,奥布里坑群组成的圆环可能曾被用来推测许多天体的运行情况。”他还推断祭司们是通过转动坑群标记来跟踪日月运行进行推算。这种天文学观点曾轰动一时,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但是巨石阵究竟是否真的是天文观测仪还有争议。巨石文化专家阿特金森指出:当时蒙昧落后,没有任何先进计算工具的史前人类不可能建造如此精密的天文仪。英国天文学家霍伊耳也提出异议:作为天文观测仪的材料为何一定要用难以开采的大沙岩而不是轻便的木材和泥土?这样不是要耗用大量的劳力吗?而且奥布里坑群中的人类遗骨也很难与天文学联系起来。再者说,如果是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的结晶,为什么又消失了呢?这样人们又回到宗教这个传统观点上去,甚至有人把巨石阵与外星人联系起来。巨石阵遗址究竟是天文观测器,还是进行祭祀活动的宗教场所,或是其他别的什么东西,目前仍然是个谜,也许永远也不能揭开。但是不管怎样,如此雄伟壮丽的巨石建筑,所需的智慧和力量不能不令人佩服。

南极大陆竟有古地图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既没有得到开发,也没有受到污染。而世界各国对南极的关心程度却一点也不消减,我国也在南极洲雪原上建立了科考站。可是现在发现了古代绘制的南极洲大陆地图,而且对雪原下的陆地地形言之凿凿。如果这张地图真如所记,流传脉络那么清楚的话,这事就不好理解了。但如果此图并不古老呢?遥远的南极大陆,终年风雪狂暴,气候条件十分恶劣,是目前地球上唯一无人居住的一个大洲。可是,一幅被发现的古地图却令人不可思议地说明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对南极进行过“探险”,并绘制了地图。这既令人惊诧更使人振奋。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凯恩大学研究科学史的专家、地球运行学权威查尔士·哈布古脱教授编纂的《古代海上霸王们的地图——冰川期高度文明的遗迹》一书,便把“古地图之谜”列为世界上的重大奇谜之一。

18世纪初,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宫,发现了几张古代地图,它原是由一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海军舰队司令名叫比瑞·雷斯私人收藏的。有的是古人复制、临摹的,有的是他亲笔绘制。这在当时还没引起特别大的轰动。从本世纪40年代开始,有人重新对古地图发生了兴趣。美国的一位地图学家麦勒瑞对雷斯司令的古地图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证实,地图上所有的地理资料是真实存在的,并非古人主观想象。接着,麦勒瑞与美国海军水文局制图员俄勒特尔斯共同研究,俩人共同绘制了标座,并把这些古地图和一个现代地球仪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古地图非常准确。1957年,古地图被送到美国海军制图专家、休斯敦天文台主任汉南姆那里,经全面分析研究,肯定其不仅异常准确,甚至包括一些我们今天很少考察过或根本没有发现过的地方。那么,这一被称为“奇谜”的地图主要“奇”在哪里呢?一、关于南极洲的图形古图准确地勾画出了南极洲的轮廓。在古图上的南美大陆的南面,画着蜿蜒的海岸线,原是从威德尔海到毛德皇后地的南极大陆海岸线。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为太平洋和大西洋所包围,终年冰天雪地、风暴频繁,最强风速达100米/秒。自古以来,人们都没有到过南极,也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738——1739年,法国人布维航海时才发现了南极附近的一个岛(今称布维岛)。1820~1821年,美国的帕尔默、沙俄的别林斯高和高扎列夫、英国的布兰斯菲尔德才第一次发现了南极大陆。在18世纪以前,古代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南极洲地形的真貌,可古图绘制者却勾画了出来,他们到过南极吗?为何如此清楚而又准确?更令人不解的是,南极冰的平均厚度达1880米,最厚达4500多米。几千年来,谁也不知冰层下面有山脉,而古图上还画着南极洲的山脉,而且十分准确,甚至标出了高度。现代人直到1952年才用地震波探测到在冰层下面确有那样高度的山脉,我们今天的地图也是借助回声探测仪才绘制成的,那么原图制作者是怎样得知的?

根据现代地球物理学的推测,距今约六千多年前,在南极洲还有过温带地区,那时有些山脉还没有被冰雪覆盖。据此有人推测,古地图可能是在六千多年前即山脉未被覆盖之前绘成的。原图后来被人多次复制。可很多学者也怀疑:六千多年前的古人,真的到过南极吗?那时他们真的具有如此高超的绘制地图的能力吗?二、关于“泽诺地图”至会仍被保存在德国柏林有一幅古地图上注有“1380年”的日期,名为“泽诺地图”。地图上的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苏格兰等地的准确度和岛屿经纬的精确度,竟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此外,还绘有现在并不存在的岛屿,据猜测这些岛屿可能后来沉入海底或被冰块覆盖住了。在雷斯司令的地图里,格棱兰却是由两个岛屿组成的。直到1947~1949年,由皮克特尔率领的法国北极探险队,对格棱兰进行了实地考察,证实在冰层下面确实存在山脉、河流。但这次考察不如古图详尽。三、是在空中绘制的地图吗?有两块羊皮纸的地图残片,上面写着:“回历919年”(即公元1513年)和“回历934年”(公元1528年)的日期,经分析研究:这幅古图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采用的正距方位作图法绘制的军用地图相似。由于从空中看地面,陆地和海岸线呈歪斜现象。研究核对后,发现与北非上空绘制的地形几乎完全吻合。宇宙飞船从非洲开罗上空飞过时,飞船上的像机正好对着下面的开罗,照片清晰地显示了开罗周围五十英里半径内的地形,但随着视线移动,照片中的陆地和海岸线也越来越走形和歪斜。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离开照片中心的区域就好像“下沉”了,歪斜了。如南美洲看上去就比实际长多了。这一点古地图上是这样,而在美国登月飞船上所拍的地球照片也是如此。因此,人们推测:这幅图可能是从天空中绘制出来的。学者们认为,要绘制如此准确的世界地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必须在空中飞行;其二必须有空中拍摄的器具和技术。而在几千年前的古代,既没有飞机、人造卫星或飞船,也没有空中拍摄的器具和技术,因此是无法绘制的。另一猜测则认为,是“天外来客——外星人”乘坐宇宙飞船在地球上空飞行时绘制的。瑞士学者达尼奇撰写了《来自外太空的播种者》一书,他推测,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有一批“天外来客”访问过地球,古图即是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作品。后来又经过多次按照原图临摹、复制,便流传到今天。但很多学者不同意此说。是外星人制作了古地图吗?如果不是,那么到底是什么人绘制的,又是采用何种方法绘制的?我们等待着未来的回答。

迈锡尼文明源自何方?

经过了一个世纪的考古挖掘,让我们基本了解了迈锡尼文明的概况。人们在惊叹三千年前迈锡尼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不禁也会想: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迈锡尼高度发达的文明又源自何方?是传承下来的,还是接受了外来文明?专家们见仁见智,各执一词,我们只能等待他们的意见统一。迈锡尼文明,是古希腊大陆青铜时代后期文明的别称。在19世纪以前,人们对这一文明的了解只能来自神话传说。三千年来,迈锡尼城门上的石狮静静地守护着那里的秘密。

一百多年前,法国人谢里曼从发掘迈锡尼城开始,揭开了迈锡尼文明的面纱。几代考古学家辛勤工作,使迈锡尼时代的大量居民遗址、王宫、城镇重新显出魅力。富有黄金的迈锡尼,壁垒森严固苦金汤的太林斯,无城无池多沙的派罗斯,向人们展示着迈锡尼文明的风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和学者。雅典等地精心修筑的地下取水道,扣帕伊斯湖独特的排水工程,星星点点分布在各地的圆顶王墓,令人惊叹不已。博物馆中珍藏的迈锡尼时代遗物,从金质王冠、面具、器物到精美的壁画及工具、武器,长时间拖住参观者的脚步。还有那曾隐藏着迈锡尼时代秘密的线形文字B泥版,似在诉说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故事。

那么,是谁创造了迈锡尼文明?谢里曼,这位对《荷马史诗》几乎每一个词都笃信不疑的人,认为如史诗所言,迈锡尼城的统治者是阿特柔斯家族。他甚至把出土的一具金面具认作是阿伽门农的。而研究结果表明,这面具在公元前1580年左右制成。这就是说,即使真有阿伽门农其人,那时他也尚未出生。另有人提出,迈锡尼的统治者们源自腓尼基。人们熟知的卡德莫斯寻找妹妹欧罗巴的故事,可能是腓尼基人来到希腊大陆的旁证。对米诺斯文明的研究工作作出极大贡献的伊文思却认为,迈锡尼文明是米诺斯文明殖民扩张的结果。他指出,迈锡尼文明是突然出现的。随着生活的突然改变,使文化水平达到了克诺索斯新王宫初期末段(公元前1600年)的程度,居民从农民和牧人突然变成了市民、艺术家、商人、水手;无论男女都着米诺斯式服装,佩米诺斯式首饰,宗教上采用同样的器具和同样的信条;工具、武器、艺术品与克里特几乎一样;墓葬习惯也与克里特相仿,陪葬品十分丰厚。总之,迈锡尼人采用了在克里特已经有了几个世纪历史的生活方式。所有这一切都是突然发生的,发生在克里特新王宫和居地遭到普遍毁灭之际;同时,爱琴诸岛的米诺斯文明居地复苏,建起了新的殖民地。伊文思认为这种突然的“米诺斯化”,只能解释为米诺斯人对希腊地区的控制、殖民。他认为,希腊大陆上原来的居民起初与米诺斯殖民者和平共处,继续以往的生活方式;但在后来,本地人就起来反抗,推翻米诺斯人的统治,建立了阿该亚人的王朝。他坚持说,这段历史可以在传说和《荷马史诗》中觅得踪迹。他对迈锡尼人的好战精神及对武器的偏爱也作了解释,认为这是米诺斯人统治者身处异乡臣属中间,感到易受损伤所致。瓦西的意见与伊文思正相反。

瓦西毕生致力于迈锡尼的考古发掘工作以及对古典语言、艺术和史前史的研究。他承认,希腊大陆的中青铜文化受到米诺斯文明的很大影响;但又强调指出,这两个文明的基本点不同。迈锡尼人富有组织性,他们的思想已经发展到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较高水平,已能用自己的法规解决问题。他们吸收外来的因素是为了加以同化,使之变为自己的东西。希腊大陆的特性基本上是侵略成性,尚武好战,从而产生了《荷马史诗》中所描述的英雄精神。在艺术上,迈锡尼人尽力忠实仿效米诺斯风格,又突出男子气概与好战精神,但在其他领域仍保持自己的抽象风格。至于为什么是突然发生了变化,瓦西解释说,公元前1600年前后,中青铜时代的希腊大陆居民成功地战胜了米诺斯舰队,烧毁了克诺索斯王宫,把战利品、艺人、手工匠人带回大陆。但是,这种说法面临一个不能回避的难题:研究结果表明,公元前1600年克里特的灾难是大地震造成的,而不是什么人为的结果。还有人提出,中青铜时代的大陆人去埃及参战,返回时带回了金器和当地的墓葬习惯,使大陆希腊生活发生巨变。也有人认为,迈锡尼的繁荣靠的是广泛、和平的贸易而不是劫掠,也不是来自埃及的黄金。线形文字B文献释读成功以后,迈锡尼人是希腊人已不成问题。但是,迈锡尼世界突然出现的权势和财富,其原因仍是个谜。所以,芬利认为,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但并不一定要有移民才造成变化,因为没有更充分的证据能说明移民的事。他认为,在大陆希腊青铜时代早期及中期,各个文化中心都有移民,人口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要区分新来者与原居者是不可能的。同样,在文化发展、文化成就上要作这种分别也不可能。总之,人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对迈锡尼文明作出了贡献。这也包括希腊大陆以外的克里特、基克拉迪和小亚细亚居民。他指出,公元前18世纪时,克里特对希腊大陆没有太大的影响,物质材料不能表明克里特文明对迈锡尼文明有决定性的影响。究竟是谁创造了迈锡尼文明,争论尚在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