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钓鱼技巧大全
14325100000052

第52章 常见鱼的生活习性(2)

钓鱼须不断地观察和巡视鱼群的活动,当它们隐于水下时,可见水面上会有受惊的虾跳跃。在敞水区,可以看到它们由下而上突袭小鱼和虾留下的“叭嗒”声和溅起的水花。在水草丛里,则更能见到它们抢食水生植物叶面下的虾,而扰起的草叶晃动。钓鱼方法应随环境而不同,大型水面用漂钩浮钓,水草和水生植物繁茂处用提钓。浮钓多用抛竿,挂大漂,以鲜虾为饵,顺风将漂和钩抛出数十米后,让漂带着饵钩随风逐浪而去。为诱使分散的鱼集中,可用面包掰碎后成块抛出,或干脆在钩上挂上小块面包作饵。用此法钓起的均为翘嘴红,个头一般都较大,但局限于在湖泊中使用。提钓,是指在湖泊或大河中水面植物茂盛的水区,钓者在船头将虾连壳挂钩后垂入水生植物的空隙间,并用手上下摆动,使钩出现忽上忽下的往复运动,来引诱在上、中层觅食的鱼抢食。提钓不须挂漂,直接凭手感将咬钩之鱼甩入船舱。使用的钓具多为硬调竿,但竿梢仍须保持一定弹性。钓线一般只有竿长的1/2~2/3,钩较多的是长柄的316型和袖珍型钩。

钓鱼还可使用假饵。这是一种斧形的铜块。使用时以“铜牌”代饵,让钩沉入水的中层后,急速抽动钓竿,利用水的阻力,使铜牌以钓线和钩柄为轴旋转,闪亮的反光会使鱼误认为是虾壳的反光,从而争食。

9.鲴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鲴鱼也是个统称。它包括圆吻鲴、逆鱼、细鳞斜颌鲴和黄尾鲴等。逆鱼虽常见,但因个体太小,使钓者不屑一顾。鲴鱼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鳞斜颌鲴和黄尾鲴。它们易与鱼中的蒙古红相混淆,而被误归入鱼类。又因它们除背鳍外,各鳍都程度不等地呈橘黄色,故又有黄长皮、黄叉、黄姑子和黄尾之称。鲴鱼为底层鱼类,以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殖质和水生昆虫为主食。冬季集群于深水处越冬,春季分散觅食。

钓鲴鱼应选择中小型湖泊和水库,特别是与河道相通的小型湖泊,以及河口水生植物茂盛处。可用粮食碎屑和米粒作诱饵。鲴鱼咬钩多为“抬漂”,更能半途将下沉的钩饵衔住。当它们成群集中到钓点后,常使钩在下沉过程中屡屡受阻,仿佛被什么物体托住,难以沉到水底。这种半途接钩的鲴鱼个体都不大,大约在100~150克之间。当钩沉入水底后,鲴鱼咬钩后能很快使漂浮起。鲴鱼的食欲夏季最强,且不因气压变化而有所减退。钓鲴鱼饵以蚯蚓为方便,可采用半截装钩。一次装钩可连钓几尾,即使蚯蚓体破碎而露出钩尖也无所谓。钓具可选中调和软调竿。钓钩以尾柄连坠的朝天钩合适,因为朝天钩易于装蚯蚓,同时尾柄上的坠会反射微光,使鱼误以为是饵。

鲴鱼的觅食活动还与水质的清浊有关,即对清澈水区中突然出现的混浊有较强的趋向性。对此,可在清澈水区人为地撒进一些干土块以造成局部水区的混浊,以起到集鱼作用。

10.乌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乌鱼又名乌鳢、黑鱼、才鱼、生鱼、斑鱼、蛇头鱼、火头。它们爱栖息于沿岸浅水区的泥底,常潜身于水草丛中伺机追捕食物,夜间常到水的上层活动。平时游动缓慢,但捕食时迅猛异常。因有辅助呼吸器官,能耐缺氧,可在无水情况下钻入淤泥中生存。乌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幼鱼食水生昆虫、虾和小鱼,成鱼以鱼、虾为主食。春、秋两季是乌鱼的摄食旺季,可选浅水和小杂鱼活动频繁的近岸观察有无乌鱼的活动踪迹。乌鱼的活动有两种:一是在气温较高时鱼体平浮在水的表面,不游不动;二是捕食和换气。捕食时,会由水底突然窜出,饵到口后会在水面上留下一串较大的气泡。换气实质上并不是因底层的氧气不足,而是它的一种活动方法。其表现是鱼身成倾斜状由水底上升到上层水域后,鱼首会透出水面作短时间停留。乌鱼具有定居性。当它选择某一水域留停后便经久不去。

钓乌鱼,大多用“探钓法”。当已观察到乌鱼的踪迹后,用坚韧的竹竿代替钓竿,配0.5毫米线或5号粗线,拴上粗壮、钓门宽的大钩,其钩柄应不短于30毫米,用鲜活的小青蛙作饵(可将钩扎入蛙的小腿或用细线将蛙足绑在钩柄上)。钓线的长度一般只有竿长的1/2~1/3。探钓时,钓者伸竿使饵蛙落于乌鱼出没的水区,不断曲臂提动,使饵蛙似乎在水面跳跃,以诱鱼吞食。乌鱼吞饵,猛烈快捷,扬竿要眼明手快,一次将鱼甩上岸来。乌鱼大的可达10千克,一般的也多在1千克以上,故竿既要能承受鱼体的重量,还要能承受住急剧扬竿时的突发拉力。钓乌鱼还可用拖钓或守钓。拖钓大多用于秋季,使用抛竿,配串钩。饵除了用小蛙外,还可挂虾和小鱼。拖钓的适宜区域是宽阔河道的凹陷部位和水深不足1.5米的湖湾浅滩。在将串钩抛出后,利用鱼轮徐徐收线,速度要慢,并要有一定节奏,特别是临近岸边时更要收收停停。被串钩钩住的乌鱼爆发力特强,要注意旋松鱼轮后端的拽力钮。守钓主要用于暮春时分,以传统钓法在近岸等候水底的乌鱼。钓饵常选用较粗的大黑蚯蚓和虾。乌鱼在底层咬钩的突击性不明显,但吞的动作没有变化。在漂的反应上是“闷漂”,即浮标直向水下或侧旁驰去。

11.鳜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鳜鱼品种较多,常见的是翘嘴鳜和大眼鳜。它们又有桂鱼、鬼鱼、季花鱼之称。鳜鱼喜栖息于缓流的边缘和静水中,常出没于沿岸砖石的缝隙中,能在水底的沟壑中作巢,以水草繁茂的湖泊为主要生活水区,白昼活动范围狭小,摄食主要在夜间进行,有定居性。鳜鱼为底栖凶猛鱼类,极贪食,是近岸小杂鱼的天敌,能吞入相当于体长1/2的各种鱼类,也食虾和水生动物。

钓鳜鱼,首先是确定的钓点不能远离它的活动范围,其次是掌握它的活动规律。白天要落钩于“家门口”,诱其探出洞穴咬钩。入夜后,鳜鱼开始觅食,可不断摆动饵鱼逗其咬钩。雨后涨水时,鳜鱼活动最为频繁,并会破例作较长距离的游动,以另寻新巢。这是钓取鳜鱼的大好时机。河道的流水口,通湖的河道口和水流不十分湍急的黄石桥洞的两侧,常常是不善长距离游泳的鳜鱼停留的地方。

钓鳜鱼以鲜活的鱼作饵是最好的,其次要数活虾。由于鱼体色鲜艳,在水中忽上忽下的游动具有醒目的特点,可用类似钓乌鱼的探钓法。钓取的方式是持竿将饵鱼随流水漂移,到一定位置后逆水将饵鱼拖回1~2米,再顺水漂出,如此不断往复。鳜鱼的咬钩具有突袭性,它的巨口一下子就能将鱼连钩直达咽部。因而,提竿要快,但不能操之过急。如像钓乌鱼一样把鱼甩上岸的作法是极易跑鱼的,可采用原地持竿使竿保持弯弓状,再配用抄网去获得。鳜鱼在水中的挣扎状极像鳙鱼,遁窜强度不高,即使外窜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需要注意的是,鳜鱼的生存水域比较清澈和无污染,如该水域内无鳑鲏鱼生存,则也很少有鳜鱼存在。

鳜鱼还可夜钓,且夜钓的收获强于白昼。夜钓成功的关键是探窝,即预先应知道鳜鱼窝巢的确切位置,正确地将钩落在巢边。与白天使用饵鱼不同,夜钩都用虾作饵。倘水底成沟壑状,则更可以用插竿法钓取。夜钓鳜鱼,可用小型抛竿配串钩,以铃铛作讯号。插竿时,一次可用10~20支竿。由于鳜鱼的咬钩是直吞,只要钓线的拉力强度高,不会被拉断,就尽可放心地夜晚插竿、早起收鱼。

12.鲶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鲶鱼又名鳀、生仔鱼、胡子鲶、鲶巴郎、鲶拐子、洼子。鲶鱼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的中下层,多栖息在水草丛生、水流缓慢的底层。白天多隐蔽,晚间则十分活跃,习惯于游至浅水处觅食。秋后潜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为肉食性底栖鱼类,经常伏身于水草丛生的水底,等候小鱼接近时张口吞食,也食虾类和水生昆虫。

鲶鱼的生活习性与鳜鱼有不少共同之处,虽分类学上的种属相距甚远,但在钓法上却非常接近。钓鲶鱼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手竿近钓;二是用手竿、插竿和手线夜钓。手竿近钓虽然自三月菜花开直到九月菊花香均可以适用,但主要钓季是夏初的梅雨季节,平常零星钓获的都有一定偶然性。5~7月是鲶鱼的生殖季节。产卵前和产卵后的鲶鱼都有较强的摄食欲。当雨水把泥土卷带着冲入河道和湖泊,使水质变浑发黄的时候,视力不足的鲶鱼因水位的增高和小杂鱼的迁徙感到饵料减少,开始向浅水区移动,并因为水质的浑浊而改变夜晚觅食的习惯,频频地出现于近岸。手竿近钓的钓具比较简单,无论竹竿、玻璃钢竿,只要能承受住鱼体重量和挣扎力都适合使用,其长度约为4.5米。钓线的粗细是无所谓的,鲶鱼不会因钓线粗而不咬钩。在钩的选择上,宜用钩柄较长的胡弓形和新袖形,以适宜于挂粗大蚯蚓、小青蛙、鸡肠一类的动物性饵。钩、坠配置以通芯活坠为好。鲶鱼视力差,搜索食物主要靠触须的摆动,故而饵的颜色无关紧要。鲶鱼的咬钩与它的捕食动作一致,少有虚假的试探性动作,在漂的反应上都是一次闷漂。

夜钓鲶鱼既可用手竿,也可用抛竿,但更多的是插竿。抛竿系串钩,应尽可能地让竿梢贴近水面,使阶梯式悬垂的串钩一个个接近或擦底,以适应鲶鱼贴底觅食的习性。插竿钓从黄昏开始,可沿河岸或湖岸每隔10米左右插一竿,竿长0.8~1米,可用扫帚上的毛竹梢代替。钓线长5~6米,坠固定。挂饵后,手抓钓坠抛出,然后将竿牢牢地插入泥中。如能在竿梢上拴个铃铛,即可凭铃声判断咬钩。无铃铛则要靠巡视了。一般每隔半小时到45分钟巡查一次,看钓线是否绷紧或移位。鲶鱼在一天之中咬钩最频繁的是黄昏和清晨,其次是子夜。

13.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黄颡鱼又称黄颊鱼、缺嘶、缺虬、黄刺、盎公鱼、黄腊丁和黄骨鱼。常见近缘种有岔尾黄颡鱼和江黄颡鱼等。黄颡鱼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觅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螺蛳等,偶而也食水生植物。

黄颡鱼冬季多居于深水中,钓季自春末至秋,以夏为上。钓黄颡鱼以自然水体为主。池塘中的黄颡鱼多系注水时随外水进入。因水质原因,池塘中的黄颡鱼多呈青绿色。钓黄颡鱼一般多以蚯蚓为饵,可选皮厚体壮的紫色蚓和红蚓装钩。人工饲养的大平2号蚯蚓体壁薄,不耐黄颡口里的细齿磨嚼。黄颡鱼的咬钩较鲶鱼平稳得多,尽管它的摄食方式也是吞,但动作的幅度小。在星漂上的反应常呈现一紧一松的节奏状,或较缓慢的斜向入水。黄颡鱼的游动速度不快,左右摇头晃尾,即使咬钩也改变不了摇头摆尾的习惯。它对饵的锲而不舍使钓鱼人表现得异常沉着,可以耐着性子等待漂出现预期的反应,完全用不着注视漂和考虑扬竿的适当时机。由于口裂宽大和吞食不顾后果,黄颡鱼会将钩吞至咽部而造成摘钩困难,这种情况在钓黄颡鱼时是难免的。

传统钓黄颡鱼方法一般多使用卧钩。“朝天钩”因钩柄较短不适宜用来挂蚯蚓,而更适用于挂螺蛳肉。用高灵敏悬坠钓法来对付黄颡鱼的笨拙,既显得多余,又不能正确反应咬钩状况,更因双子线太细和柔软,极易被黄颡鱼呈锯齿状的胸鳍棘损坏和缠绕。现在常采用孑孓钓和延绳张公钓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法。所谓孑孓钓是用蚊子的孑孓拌和谷糠灰,以两指指尖捏住钩柄尾部在谷糠中快速搅和,使不断卷曲的孑孓附缠于钩尖和钩弯成团,这是钓黄颡鱼的绝招。所谓延绳张公钓是将专门用于插竿钓甲鱼的钩尖内折,制成延绳钓组,钩上挂蚯蚓为饵,顺河岸走向置于水深1米处的水底布成钩阵,常一次能钓获几十尾黄颡鱼。

14.胡子鲶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胡子鲶又称塘虱、土虱和塘角鱼。胡子鲶的外形与鲶鱼、黄颡鱼极为相似,因其体色更接近于鲶鱼而常使人将它与鲶鱼相混。胡子鲶与鲶鱼的最大不同在于有四对触须,而鲶鱼仅两对,且背鳍、臀鳍几乎有体长的2/3~1/2。胡子鲶是热带、亚热带淡水鱼类,常见于我国南方各河川湖泊,栖息于河川、池塘、水草茂盛的沟渠、稻田和沼泽中的黑暗处和洞穴内,鳃腔有辅助呼吸器,能耐干旱,但不能耐寒冷。其体色棕黑,养于水缸等容器内会日渐淡化至土黄色。随着我国水产事业的发展,由埃及等地引进的胡子鲶良种已在长江流域落户,成为池塘养殖的重要鱼种。胡子鲶行动活泼,气压较低时常跃至水面上下翻腾,喜食小鱼、小虾和各种死鱼的尸体,也食颗粒状的粮食饵。

钓胡子鲶的技法比较简单,钓具也简陋。一竿、一线、一钩或多钩,或沉底或悬于中层,均可以钓到,且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池塘养殖胡子鲶多为单养,由于密度高,可以不使用诱饵。钓饵一般多用蚯蚓、肥肉、猪油渣等。胡子鲶和黄颡鱼一样,游动时摇头摆尾,除了在上中层水域咬钩时有含钩疾走的现象外,在底层咬钩与黄颡鱼相似,但动作的幅度要大得多。胡子鲶的活泼既表现在它不分水的深浅和层次胡乱咬钩,还在于它在底层活动时的分散,故钓点的选择比较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