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声音幽冷而清晰:“既然连你都这样说,我也只能信了。”他脱下身上的斗篷,将张凝霜裹住,“天冷,回去吧”,他的眼睛闭了闭,再张开的时候,眼里竟闪着泪光。
张凝霜从未见过朱棣这般模样,心下惶然,柔声道:“殿下,让我留下来陪你……”
朱棣轻轻摇头,“走吧,我想一个人静一下”。
张凝霜离开后,朱棣的手抚摩着床上崭新的被褥,想起那曾经浓情蜜意的夜晚,心里有种深刻的、惨切的悲哀。“锦儿,你心里一定在恨我吧”,有泪水无声的从他的眼角滴落下来,他的声音低沉而颤抖,“我完全不知道他们的计划。我这么爱你,哪里舍得让你受到半点伤害。可我也无法怪罪他们,他们都是为了我……”他感到身心疲惫到极致,在床上躺了下来,梦中仍在喃喃呼唤着“锦儿”。
建文三年二月初七,朱棣命僧人修佛会祭奠阵亡将士,朱棣亲临,含泪宣读了自己写的祭文。
祭毕朱棣说道:“奸恶集兵,横加戕害,图危宗祀。予不得已起兵救祸,尔等皆摅忠秉义,誓同死生,以报我皇考之恩。今尔等奋力战斗,为我而死,吾恨不与偕。然岂爱此生,所以犹存视息者,以奸恶未除,大仇未报故也。不忍使宗社陵夷。令尔等愤悒于地下,兴言痛悼,迫切予心。”他说罢将身上穿的袍子脱下,不顾诸将劝阻,当众焚烧了。“将士于予,情意深厚,予岂能忘。吾焚此以示同生死。死者有知,鉴予此意”,他大恸不已,诸将士也都悲哭不止。
观者无不感动,阵亡将士眷属流泪不止。众人皆道:“人生百年,终必有死,而得人主哭祭如此,夫复何憾!我等当努力,上报国家,下为死者雪冤。”庄严肃穆的祭场充溢着一派激越的壮志,朱棣已经将祭祀变成了一次誓师动员。
朱棣与道衍商议后,决定再次南征,一雪东昌之耻。他们非常清楚,此役只可胜,不可败。胜则龙飞,败则必死。
三月,盛庸率领二十万大军在夹河再次遭遇朱棣的军队。在这场战役中,朱棣手下又一员大将谭渊阵亡。然而朱棣借着天黑,利用谭渊所引起的明军短时间混乱发动了总攻,在骑兵的突然冲击下,明军阵势被冲垮。盛庸即使稳住阵脚,抵挡住了朱棣的骑兵攻击。
回营后,朱棣整顿军伍,准备再战。道衍夜观天象,再次预言,明日的东北风必将对燕军有力。
第二日,两军摆开阵势,燕军在东北,明军在西南,好一场拼杀。战争从上午一直持续至下午仍胜负未决。双方将士皆已疲惫不堪,各自坐地而息。后又继续战斗,用弓矢交相射杀。忽然间,东北风大起,尘埃涨天,沙砾击面。明军逆风畔目,咫尺不见。燕师顺风大呼,纵左右翼横击之,钲鼓之声震地。
明军大败,纷纷弃兵而走,燕军追至滹沱河,践溺而死者难以计数。燕军遣散降兵,尽获明军器械辎重。盛庸退保德州。
燕军乘胜南下,走顺德、广平,至大名,河北郡县多降附,形势急转直下。
然而朱棣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纵观这一时期的整个战场,对燕军并不有利。朱棣本想乘胜追击,明军却早有准备,河北、山西一带将领纷纷出击北平,朱棣为保大本营北平,只得率师返回北平。
巨大的压力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朱棣笼罩其中,他端坐在燕王府议事厅内,背脊僵直,脸色阴沉得可怕。
“殿下”,道衍来到他身前,语气却颇为轻快。
朱棣带着股阴郁的神情凝视他,显出一份冷漠与倨傲,“你来得正好,沈万三留下的宝藏,至今仍没有下落吗?”
道衍微怔了一下,他未料到朱棣会在这时提及宝藏之事。
“我们如今所占据的,不过是是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而已,无论军力还是军需储备,都远不及朱允炆,再这样打下去,只能以失败告终。如果拥有了宝藏,情况就可以改观”,朱棣发出一声冷笑,“顾烟萝跟在你身边多年,尽得你的真传,最后居然背叛你,成了****祖的夫人,你这个师父,实在太失败了”。
道衍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微笑道:“宝藏的下落,我的确无从知晓。但是宫里头刚刚传来一个好消息,朝廷倾全力阻击燕军,眼下京师兵力十分空虚,如趁虚而入,一定可以一战而定。”
“哦?”朱棣的眼神瞬间明亮起来,但很快又归于暗淡,“从北平打到京城,谈何容易?最大的障碍就是山东,那里的兵士作战勇猛,还有铁铉、盛庸、平安他们镇守”。
“殿下为何一定要攻克山东呢?”道衍不紧不慢的说道,“只要攻下徐州,进入京城便指日可待了”。
道衍一语点醒梦中人,朱棣霍然站起身来,眼中熊熊燃起了希望的火光。
十二月,朱棣再一次披上了盔甲,召集将领们准备出发。在一片青蓝之中,朱棣一身素红绒袍分外耀眼。他已下定了决心,这将是最后一次进攻,有去无回,有生无死!不成功,便成仁!
朱棣率军取道馆陶渡河,连克东阿、东平、单县,兵峰直指徐州。此举让镇守山东,修筑好城墙等待朱棣攻坚的铁铉、盛庸和平安慌乱了,他们一反防守的常态,开始了对朱棣的追击。
建文四年三月,朱棣打垮了平安的军队。四月,平安再次率领明军,与燕军对阵于睢水。睢水是一条小河,西自河南永成县流入,东至睢口,注入黄河。朱棣像往常一样,在河对岸排兵布阵,却将主力连夜撤到三十里外,趁着半夜亲自指挥渡河偷袭。平安的军队毫无防备,阵脚大乱。然而就在全军即将崩溃之际,****祖率领援军日夜兼程,恰好在这时候赶到,朱棣稀里糊涂的挨了****祖几记闷棍后,意识到大事不妙,立即率军撤退。****祖趁势大败燕军,并斩杀了燕军大将李斌。
四月二十二日,燕军与****祖率领的明军在安徽凤阳府灵壁县西南三十里的齐眉山发生了一场激战。****祖再次大败燕兵,燕人大惧。
五月初五端午节,朱允炆宴群臣于奉天门,是日于西苑阅公侯子弟及将校射柳,中者赏彩帛。宫中女眷和命妇们也获准前往观看。
评判射柳的成绩,以挂在柳枝上的葫芦落地震开后,葫芦中鹁鸽飞出的高低为标准。朱允炆亲自上阵,挽弓搭箭,击射连发皆中,现场叫好喝彩声雷动。朱允炆回到黄缎棚内,在雕龙宝座上坐下。马恩慧带着两个小皇子坐在他的身旁,旁边依次坐着苏芸葭和几位嫔妃。徐妙锦和顾烟萝也在场。
朱允炆笑望着顾烟萝道:“魏国公在齐眉山大败燕军,朕已召他回京封赏,你们夫妻很快就可以团聚了。”
顾烟萝心头微震,大败燕军后本应乘胜追击,却在这个时候将****祖调回,无异于大大削弱了明军的军力。但她不便干预政事,嘴上只能道谢。
这时苏芸葭笑道:“听闻徐夫人武艺超群,不如到射柳场上一展身手,也让大家开开眼界。”
顾烟萝不知该如何回应,骑射之事对她而言不在话下,但她不愿出这样的风头。正为难着,又听朱允炆道:“丽妃这主意甚好,徐夫人就不要推却了。”
顾烟萝目光一掠,见马恩慧和徐妙锦都望着她,目光中流露出鼓励的笑意。她只好领命而去。
以顾烟萝的身手,自然也是连发皆中。装在葫芦中的鹁鸽系有鸽铃,当鹁鸽飞出来时,射柳场上空顿时响起串串清脆的鸽铃声,顾烟萝连连射中,鸽铃之声不绝于耳,十分有趣。公侯子弟们都为她的风采所倾倒,掌声如潮。
“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朱允炆由衷赞叹,他赏赐顾烟萝彩币、夏布,并将她方才使用的那副弓箭也赐给她。
射柳结束后,朱允炆又带着众女子返回后宫,命人取来一方白玉质、交龙纽的祭祀用玺,在奉先殿内祭祀祖先。
明月皎如飞镜临丹阙,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墙。即将进入奉先殿时,苏芸葭忽然惊恐地拽住顾烟萝的手臂,“徐夫人,你看!”
顾烟萝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惊见明亮的月色中,有一个戴着鬼脸面具的人,在不远处的树丛中朝他们所在方向窥望。她疾步冲了过去,那鬼面人却倏然消失了。只有树枝剧烈颤动着,表明刚刚有人快步穿过。她只得满腹疑惑地返回。
“你上哪儿去了?”徐妙锦对顾烟萝的突然离开感到讶异。
顾烟萝道:“我刚才看到那边的树丛中有个戴鬼脸面具的人,但追过去时那人已经不见了。”
徐妙锦也将目光投向那片树丛。
“两位还愣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快进去”,朱允炆的贴身太监王越低喝了一声。二人这才发现其他人都已进入了奉先殿,忙快步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