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肖民俗
14147900000006

第6章 生肖与习俗(2)

浙江一些地方有念生肖的习俗。孩子消化不良,伤食肚痛,大人拿来小盏杯,装满米,用布包紧,然后将杯口扣在孩子的肚皮上,轻轻地擦几下,同时念着:“老鼠归老鼠,猪归猪,鸡归鸡,龙归龙……”将十二生肖念个遍,再说:“孩子,它们都帮你吃,你一下子就不痛了。”小孩子肚内积食,肠胃不适,念一念生肖歌谣,哄哄孩子,减轻病痛。在这近乎巫术的形式之中,生肖成了“特邀食客”。

沈建东《苏州生育习俗初探》载,过去苏州有寄名习俗,孩子出生排八字,“如有冲撞就要寄名,如需找马,则寻属马的继父”,希望以此求得孩子的平安健康。

旧时,在青海河湟地区,如果孩子久病不愈,迷信老例儿的人就会说孩子犯了关煞。为了除病,要过关煞。仪式是:请属龙或属虎者一人,拿一把铡刀,刃口向下横在门的上方,父亲或母亲抱孩子由门中过,门旁人问:“青龙关过了吗?”持刀者答“过了!”再问白虎关、凤凰关、勾陈关、朱雀关,持刀者一一应答:“过了!”人们相信,经此一番仪式,过了关煞,孩子便可以摆脱疾病的纠缠了。属龙属虎,是民间所谓“大生肖”,有时被赋予避邪的威力。由此,属龙属虎人在过关煞的仪式中成为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早期教育的第一课堂。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同时,该教孩子数数了,有一首歌谣《一二三四五》,数数也数生肖:一鼠贼仔名,二牛驶犁兄,三虎爬山崎,四兔游东京,五龙皇帝命,六蛇受人惊,七马跑兵营,八羊吃草岭,九猴爬树头,十鸡啼三声,十一狗吠客兄,十二猪菜刀命。

流传于中国台湾南部地区的这首儿歌,既教孩子数的排列,又教生肖顺序,还以简明的方式概括十二种动物的特点,可谓多方面的启蒙。

据中国台湾出版的《野台锣鼓》一书介绍,有“扮十二生肖”的儿童游戏。参加游戏的小伙伴们依次扮演十二生肖,由“鼠仔鼠食油”开始。扮老鼠的人要蹲在地上做偷吃灯油状,身体一鞠一躬,其他伙伴分别以一只脚从其背后跨过,如不小心碰到“老鼠”的身体,就要由他接着扮下一个生肖。第二个节目是“牛仔牛过溪”,一人扮牛,蹲在地上,小伙伴依次从他背上跳过去,跳之前先要问:“你是死牛还是活牛?”扮牛者答以“死牛”,对方可打他屁股一下。若答以“活牛”,对方就说:“好,草给你吃,但是要载我过溪。”然后,从“牛”背跳过去。跳不过者,接着扮下一个生肖。第三个节目为“虎仔虎趴壁”,扮虎的孩子蹲在地上,双手乱抓,做爬壁状,其他人分别单脚着地,从“虎”头上跨过,如被“虎”抓到,则接着扮下一个生肖。此后,“兔仔兔望月”、“龙仔龙绞水”、“蛇仔蛇剥皮”、“马仔马翻沙”、“羊仔羊长角”、“猴仔猴洗脚”、“鸡仔鸡扑翼”、“狗仔狗钻洞”,直到“猪仔猪食潘”———扮猪者双手着地,拱着背,嘴里发出猪吃泔水的声音,其他小伙伴依次从他背上跳过去。

扮十二生肖,体现了儿童游戏的特点:熟悉十二生肖排序,模仿生肖动物的各种动作,普及了动物常识,矫健了身体。这样的游戏,符合儿童心理,寓教于乐,且是孩子们的自我教育。

三、婚姻习俗说

婚姻是人生大事。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特色的传统婚姻礼俗,是一种包办婚姻,讲究“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谈婚论嫁的步骤。纳采即男方向女家提亲,纳征是过彩礼、送嫁妆。

传统“六礼”的另四项,均含有生肖方面的讲究。提亲未被回绝,是缔结秦晋之好的第一步,接下来,要问女子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批八字———此即问名和纳吉。这是婚姻成否的关键。八字为生辰年月日时的干支,看双方的八字相合还是相克。旧时有专操此营生的八字先生。在民间,还有一种更为大众化的“纳吉”,那就是看属相。属鼠与属牛相合,有顺口溜:“黑鼠黄牛正相合,结交匹配不岔脱,儿女百年多长久,富贵荣华福禄多。”属马与属羊相合:“红马黄羊两相道,这等婚姻不罪累”;属猴与属蛇相合,就讲“红蛇白猴满堂红”;属虎与属猪相合,所谓“青虎黑猪上等婚”;属龙与属鸡相合,属兔与属狗相合,民谣说“黄龙白鸡更相投,青兔黄狗古来有”,又说“赤兔黄狗古来有,万贯家财赛北斗”。

批八字,要合;论属相,要合。这道纳吉的程序,旧时民间索性称其为合婚,东北朝鲜族则称其为穷合或宫合。1928年北京《房山县志》载:“合婚人,俗曰算命先生。谓人生之年,按十二地支皆有属象,如子年属鼠、丑年属牛之类。两象不合,名曰‘犯象’,为大忌,不可定婚。往往两姓人品、门第皆宜,有因犯象而不能结合者。”属象即属相。议婚双方的属相不合,往往形成“一票否决”的局面,虽人品相宜,门当户对,也难结秦晋之好。与此年代相当的浙江《宣平县志》也有类似记载:“议亲之始,以男女所属之干支,如鼠、牛、虎、蛇之属,命日者合婚,吉则成,凶则否。亦有竟以男女年、月、日、时互易筮卜者。”纳吉而吉,合婚而合,婚姻有成,自是皆大欢喜。可是,也有生肖相克之说,若被“合”为相克,双方便不免要犯难了。民间流传的顺口溜,被山东平度的传统年画绘为一图,共为六对:猪遇猿猴不到头,羊鼠相逢一旦休,蛇见猛虎如刀断,从来白马怕青牛,青龙过兔云中去,金鸡见犬泪交流。俄罗斯圣彼得堡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杨柳青年画《合婚当避》,图案为童子骑着属相动物,相克的两个捉对厮杀,画面上方还有“从来白马怕青牛”一类的顺口溜,称为《合婚当避歌》。杜撰出生肖的所谓“不合”,且又“泪交流”、“不到头”,说得如此相犯,男女双方如何是好?这种迷信的说法,自古阻断了许多好姻缘。

旧时朝鲜族风俗,议婚时由男方托请媒人,女方如有意,男方将姓名生辰帖送过去。女家将其与姑娘生辰一起推算,是为穷合。其俗最忌庚戌年出生男子与甲寅年出生女子相婚配,说是“女属虎,男属狗,虎为兽王定克夫”。相合的属相是羊配牛、猪配马,等等。陕西等地俗语:“龙跟虎,就不到老。”认为属龙与属虎不适合婚配,所谓“龙虎斗”。江苏旧俗,议婚合算八字,同时要看双方属相合不合:“羊”配“虎”,就说是“羊入虎口”;“龙”配“虎”,又说“龙争虎斗”。属羊属虎,女子有禁忌,男子则没有,造成这一偏见的观念意识,本书前已分析,简直如同性别的歧视。

尽管有此陋俗,属羊属虎的女子,毕竟还是要找婆家、出门子。相应的对策也就出来了———报年岁时,或多或少地弄点虚:上半年出生的向上靠拢,属羊报成属马,属虎报成属牛;下半年出生的向下迁就,属羊报成属猴,属虎报成属兔。禁忌就这样破了,真可谓民众有智慧,巧力破千斤。

这种事,旧时的媒人做起来,可是轻车熟路。明代小说《金瓶梅》第九十一回,写媒人薛嫂,以其言记其人:“咱拿了这婚帖儿,交个过路的先生,算看年命妨碍不妨碍。若是不对,咱瞒他几岁儿,也不算说谎。”如此合婚,焉有不合?再有一个办法,就是“收买”批八字的先生,求他口下留情。梁实秋写过《算命》一文,说是有一对热恋的青年男女,私订终身,但是家长还要坚持“纳吉”的手续,算命先生折腾了半天,闭目摇头,说:“哎呀,这婚姻怕不成。乾造属虎,坤造属龙,‘虎掷龙拿不相存,当年会此赌乾坤’……”前来问卜的人同情那一对小男女,递过话儿:“先生,请捏合一下,卦金加倍。”算命先生听后,笑逐颜开地说:“别忙,我再细算一下。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龙骧虎跃,大吉大利。”这真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一幕,由婚姻难成到大吉大利,金钱起了作用。随方就圆,全在算命先生念念有词地一通“捏合”。合婚而至于捏合,“捏”字选得太妙了!依照“六礼”程序,纳吉得吉,婚约既订,纳征之后,再进一步的程序,就轮到了请期———商定迎娶的日期。确定大喜日子,要看新嫁娘的生肖。黑龙江绥化一带婚姻风俗,1919年《望奎县志》有载:“择嫁娶吉日,按女之属相,或龙或马,皆以女命为主。如‘正七应鸡兔,二八虎猴强’是也,盖谓正月、七月为酉年、卯年所生女子之嫁月也;二月、八月为寅年、申年所生女子之嫁月也。凡下轿、拜天地、坐帐、开脸等事,所用吉时,皆取天干、地支与女子年、月、日、时不相克害者为佳。”请期看属相,特别重视女方。正月、七月,是属鸡属兔女子过门的吉祥月份,二月和八月,为属虎属猴女子成婚的好月份。这种风俗,在一些地方称为“行嫁月”。

请期的程序,在辽宁称为“送年命帖”,1930年辽宁《桓仁县志》记:双方商定大喜的日子,“婚期将近,媒人送庚帖于女家,俗呼‘年命帖’,用红柬开明行礼时日与属相之忌避……”婚期的挑选,要看新娘子的属相,要选相合的月份;参加婚礼的人,也有属相方面的选择,以避免生肖相克。吉林《临江县志》则将“年命帖”称为“婚单柬”,也送红柬,“内注明婚期时辰及命属之忌避”。

亲迎完婚。旧时对于参与迎亲、送亲的人,讲属相禁忌。山东流传的歌谣是:“辰子申忌蛇鸡牛,巳酉丑忌虎马狗,寅午戌忌猪兔羊,亥卯未忌龙鼠猴。”新人属龙属鼠属猴者,忌属蛇属鸡属牛者迎亲送亲,等等。甘肃张掖地区的传统风俗,新娘子乘车到男方家门口,生肖相忌者“一律回避,不得露面”。

在中国台湾,婚礼之日有忌有宜,见于1980年《台北市志》所记:“由生肖龙或蛇之孩童在其床上翻转,称‘翻床’,以是早生贵子之征。”但是,“婚嫁严忌属虎者观看,盖迷信虎将伤人,以致夫妇不睦,或不生儿子”。并不看新人的生肖,只是希望属龙属蛇的孩子在婚床上打个滚,视为新婚得子之兆;却忌讳属虎者出席婚礼,“迷信虎将伤人”———依旧是把属相当成了“属性”,将属虎当成了“虎”。

四、生肖丧葬说

明代小说《金瓶梅》第六十二回“西门庆大哭李瓶儿”,描写西门家办丧事,请阴阳先生“看时批书”:“这徐先生向灯下打开青囊,取出万年通书来观看,问了姓氏并生时八字,批将下来:‘已故锦衣西门庆夫人李氏之丧,生于元辛未正月十五日午时,卒于政和丁酉九月十七日丑时。今日丙子,月令戊戌,犯重丧之日。煞高一丈,向西南方而去。遇太岁煞冲回,斩之吉。避本家,忌哭声,成服后无妨。入殓之时,忌龙、虎、鸡、蛇四生人外,亲人不避。’”此外,《金瓶梅》中哥儿夭折、西门庆亡身的回目,也都有徐先生批书的情节。小说的这些描写,当是明代习俗的写照。这类丧葬习俗,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仍在浙江等一些地方流行,《杭县志稿》有记:“初丧:令道家‘六轮经’辨生肖所忌,并回煞日,谓之‘批书’。报丧于戚族,竖丧牌(即贴批书)。”1932年《德清县新志》则记:“令道家以‘六轮经’辨生肖所忌,批斗书于大门外,告于戚属。”至80年代,还见于《台北市志》上载:“收殓、请棺、进圹时,凡生肖相克者贴示门上前,均须回避,以免冲犯。”有些地方的“批书”,内容包括生肖冲忌、何时小殓、何时大殓,何日迎神即回煞。“批书”要贴在丧家大门外。

白事烧纸焚冥钱,是传统风俗。《台北市志》记:“焚化库钱多少,概依死者生肖而定。例如,生肖鼠者,因其体躯小,焚库化钱少;反之,生肖为马、牛者,因其体躯大,焚化库钱亦较多。”20世纪20年代台湾《基隆县志》也记:“库纸:纳入棺内,俾死者冥界使用,及出葬日做功德,子孙或亲属烧供亡者领用。依亡者之属相数量不同,属鼠者十万,牛三十八万,虎十三万,兔十二万,龙十三万,蛇十一万,马三十六万,羊十四万,猴八万,鸡九万,狗九万,猪十四万;属牛及马最多,俗谓‘牛担、马驮’。”牛马大而老鼠小。不同属相的亡故人,办丧事所备冥钱各不同,或十万,或三十八万,悬殊相差竟有几倍。这种俗信,颇有点像童话故事中的幼儿思维了。

关于随葬品,隋唐时以十二生肖俑、十二生肖镜为冥器的风俗大兴,墓志铭也刻上十二生肖作为饰纹。

明代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有一段开坟回生的情节,反映日期忌宜,写到生肖纪日。作品表现杜丽娘怀春而死,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有情人配对成双。其第三十三出《秘议》,描写柳梦梅决意掘墓:“待我择个日子。恰好明日乙酉,可以开坟。”又以“金鸡”对“乙酉”:“喜金鸡玉犬非牛日,则待寻个人儿,开山力士。”这段描写反映了古时阴阳家的说法,日支逢酉逢戌之日宜开坟,逢丑之日忌开坟。在这里,汤显祖以生肖表示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