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14141400000080

第80章 十五画(2)

先从“高帽”说起。古代皇帝、高官们戴的帽子叫冠。太子、王侯戴七寸高的远游冠;宫廷儒生们戴前面七寸后面三寸的进贤冠。可见帽子代表了人们的身份和等级。后来,虽各朝代规定不同,但帽子的高低大小尺寸,装饰华丽与否,多与等级相关。

那么,“戴高帽”又是怎么回事呢?据《北史》记载:宗道晖喜好戴高帽,穿大木屐。州官来上任时,他戴高帽穿大木屐去拜见,自言学识可与三公比。后来,人们对妄自尊大或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叫做“好戴高帽”;而以吹捧、恭维别人叫做“给人戴高帽”。

清代俞樾写过一段笑话:一位京都小官到外地做官,出任前他去向他的老师告别。老师嘱咐说:“外地的官不好当,要处处当心啊!”此人说:“不怕,我已备了百顶高帽,逢人赠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意见不合而闹矛盾吧?”老师生气地说:“吾等之人以正直之理待人,怎能用这种庸俗手段?”此人赶忙进言道:“天下如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屈指有几?”老师听后,点头赞同道:“你的话,确也不无道理。你还是有些见识。”此人告别出门,叹道:“高帽只剩九十九顶了。”

糟糠之妻

“糟糠之妻”比喻共患难的妻子。并非一传统相声中将“糟糠之妻”说成是如同糟糠一样的妻子。

“糟糠之妻”出自《后汉书·宋弘传》,据载:“(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说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与他的大臣宋弘之间的一段对话。当时,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丈夫去世,刘秀希望她在满朝文武大臣之中再物色一位合适的丈夫,结束寡居生活。湖阳公主心仪宋弘,认为“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就请刘秀代为牵线。

宋弘是光武朝的名臣,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对皇上直言敢谏。先后为汉室推荐和选拔贤能之士三十多人,其中有官居相位的。虽然深得光武帝的信任和器重,但他并未因此而骄逸。难怪湖阳公主看中这样一位品行公正的大臣。可刘秀也不好挑明了直说,就委婉地向宋弘试探“贵易交,富易妻”的反应。宋弘听出了弦外之音,婉拒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保全了大家的面子。“糟糠”是指谷皮等粗劣的食物,贫者常以此充饥。“糟糠之妻不下堂”是说贫贱时一起吃糠菜、共患难的妻子不可遗弃。从此,后世就将共患难的妻子直接称为“糟糠”了。

孺子牛

“孺子牛”现在用来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此典出自《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子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乃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的名字。史载齐景公非常宠爱孺子,有一次他在后宫逗孺子玩耍,自己竟趴在地上,口衔绳子,让孺子当牛骑。孺子正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跌了下来,那绳子一下子把齐景公的牙齿给挂断了。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孺子的宠爱有加。可见父爱无疆。

鲁迅先生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将其点化,把父爱升华为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鹰犬、爪牙

“鹰犬”、“爪牙”用来指匪首或反动集团的党羽或帮凶。

“鹰犬”、“爪牙”本义是褒义词,鹰犬表示为主忠诚,爪牙则意指国之利器。飞将军李广一次闯了祸,上书向武帝请罪,武帝回答说:“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此外,禁卫军的将官又称作“爪牙官”,比喻他们就像鸟兽的爪牙一样,是保护自我的主要手段。东汉陈龟,被任为度辽将军,前去抵御边患,临行前上疏,自称“驰骋边陲,展鹰犬之用。”袁绍向献帝上疏,称“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等等,都是自表忠心的。后来,鹰犬、爪牙逐渐演变成反面的词汇,变成了坏人的帮凶。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这一俗语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面。

此俗语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开蟠桃会,邀请了各路神仙。蟾蜍仙也在被邀之列。蟾蜍仙在王母娘娘的后花园内恰巧遇见鹅仙女,被其美丽所倾倒,大动凡心,遭鹅仙女呵斥并状告至王母娘娘处。王母娘娘大怒,随手将嫦娥月宫中献来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罚其下界为蟾蜍(癞蛤蟆),那月精盆化作一道金光侵入癞蛤蟆体内。王母娘娘悔其月精盆失手砸出,失却了一件宝物,令癞蛤蟆磨难结束后完璧归赵,方可重列仙班,并命雷神监督。“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由此而来。

麒麟送子

“麒麟送子”是古代一种生育观念。据说,祈祷麒麟的出现就能够得到儿子,保证香火的顺利传递。这种风俗源自孔子的诞生。

麒麟,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祥瑞,最早出现在《礼记》中,与凤、龟和龙并称为“吉祥四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介绍麒麟的:麒麟分雌雄,雄的名麒,雌的名麟,性情温和,从不伤害人和牲畜,更不任意践踏花草,因而被人们称为仁兽。它的形状像鹿,尾如牛尾,雄的长独角,雌的没有角,口中可以吐火,声音如雷声。它的出现能给天下带来太平,给人们带来好运,使家族人丁兴旺。因而在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

据传,孔父和孔母只有一个儿子,腿脚有疾病,活动起来不方便,不能继承祀事。夫妻二人感到非常遗憾,想再生个儿子,于是到尼山祈祷,希望能再为孔家增加人口,保证孔家香火能永不熄灭。有天夜里,一头麒麟踱进阙里,举止优雅,不慌不忙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写着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家有个孩子呱呱坠地,这就是仲尼,于是麒麟送子的消息在民间也就传开了。哪家有不育的妇女,就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就能喜得贵子了。这一传说,代代相传,至今还能看到“麒麟送子图”。

露马脚

现代人们用“露马脚”来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关于露马脚,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太祖朱元璋原是布衣,家境十分贫寒,参军后与一位在军中长大的姓马的姑娘结婚。马氏聪明贤惠,相貌也不错。朱元璋当了皇帝,马氏夫人被封为皇后。马皇后苦尽甘来,尽享荣华富,但也有令她苦恼的隐衷。她深居简出,每当与外人接触时,总是长裙拖地,把双脚盖住。原来这位皇后,没有缠足,长有一双“天足”。在封建时代,女子大脚,本来就是一大忌讳,何况皇后呢?一天,马皇后坐轿到金陵街头,当然她不会忘记隐藏那双“天足”,不料一阵大风掀起了轿帘,马皇后的脚露出来了。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金陵城。于是“露马脚”一词就像一阵风刮到了民间。这是“露马脚”一词来源的主流说法,影响很广。

“囍”又称双喜。我国男女青年结婚时,有个习俗,都喜欢在新房内外乃至家具上贴着大红“囍”字,以示吉利。现在,更有甚者,结婚时将斗大的囍字贴于巷口两侧或住宅小区门口的两侧,以示隆重或迎亲路标。

说到这个“囍”字的来历,传说源自北宋宰相王安石。传说王安石20岁那年进京赶考,路过马家镇时,刚好碰到马员外之女出联择婿,在走马灯上写着“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的上联。这时王安石正忙于赶考,未及细想,便上京去了。

王安石在科场中顺利通过笔试。面试时,主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不觉心里一亮,便以马员外之女招婿的上联作对。主考官见对得珠联璧合,遂赞叹不已。

考试完毕,王安石在归途中喜气洋洋,踌躇满志。途经马家镇时,见那悬联仍无人对出下联。此时,王安石便把主考大人出的上联作下联以对。马员外一看十分满意,当下即以女相许,并择吉日在马府完婚。

新婚之日,正当新郎新娘欢欢喜喜拜天地时,忽有探马来报:“恭喜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马员外听后高兴万分,遂命重开酒宴,以示庆贺。王安石双喜临门,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豪兴大发,便在洞房雪白的墙上,并排而工整地书写了两个大红的喜字。双喜(囍)一出,更加喜庆,效果绝佳。

从此,结婚贴红“囍”字的习俗,就在民间流行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