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我为什么要投资你
14137900000016

第16章 薛蛮子我的投资逻辑永远是先看人(15)

最核心要素:天使投资人与创业团队价值观匹配

选择投资项目时,我更关注创业团队的素质。不少创业企业想很短时间内就把公司做上市,我不认同这样的想法。创业是很实在的,创业者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花上5~10年的时间很难做出真正成熟的企业。天使投资人与其盲目地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10家只为圈钱的企业上,还不如去发现一个有耐心、有事业心、长远发展的团队。

目前在中国只想挣快钱的创业团队比较多,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相对少。实际上,打算挣快钱的团队也很难获得天使投资人的足够信任,如果一个创业团队的成员先把自己的房子作了抵押,向亲戚朋友借钱,放弃了原来公司的工作……这些无疑都向投资人表明创业者是有追求的,为了事业断了退路,天使投资人才敢拿出更大的筹码和信任。相反,如果天使投资人输了,而创业者没输,只能说明这种创业只是为了圈钱,没有真正的追求。

所以,选对人才能做成企业,天使投资人要想赢就要选对团队。在我看来,天使投资人和创业团队价值观匹配是最核心的要素。如果创业团队的素质和价值观没问题,即使商业模式有问题,也有潜质进行调整和完善。市场是动态的,在不断变化,选对人才能适应随时变化的市场。

当然,一个有足够事业心的创业团队,也许其商业模式并不够强势,在这种情况下,我更看重创业团队的想法。我希望创业者明白,并不是所有天使投资人的判断都是对的,一个基金不投你,也许有很多原因,投资人的决定并不完全代表这个项目行还是不行,你自己认定了创业就不要放弃。当年Google、亚马逊的创业者所找的第一笔投资都没有成功,而他们坚持下来,做出了非同一般的成就。

天使投资人通常很容易发现,创业者是为了圈钱还是想做一番事业,也能够判断出创业者是否愿意沉得下心做事业,是否能坦率、透明地与投资人沟通。越是透明和公开的创业者,越容易得到信任。强大的事业心,足够的自我投入,才能换来天使投资人的更多投入,相反没有自身的投入,只想要天使投资人投入是不可能的。

相应地,创业者也要多了解天使投资人,看其是否公平,避免出资和占股不对等。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也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匹配过程。所以,在投资之初,我们经常建议创业者想清楚,为什么要创业、凭什么去成功。梳理好这些问题,是对创业的理性规划,也是后期成功与否的基础。

同时,天使投资人是否投资某个项目通常取决于介绍或推荐。一个由老师、朋友或者有社会知名度的人士引荐的创业团队,通常容易得到天使投资人的信任。朋友介绍给我的项目,我会更多考虑。但是,即使是朋友介绍的创业者,如果只为融到钱,或是很主观、过于自我,或者只是为了利用投资人的名望,那天使投资人也不会考虑。

从投资金额的角度来讲,天使投资相对于后期的VC/PE要小很多,但投资人一般都为团队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个人认为,天使投资人给予一个创业团队的资金并不是最重要的,向团队分享创业经验,为团队配置不同的资源,提供所需的人脉,配备关键的团队成员,与团队一起研讨战略,是更具实际意义的财富。一个创业团队有了好的基础后再吸引风险投资并不难,但是基础不好则很难成事。

做良师益友,和创业团队一起成长

概括我的投资逻辑,人+市场机会(潜力)+创新(技术含量),这三点应该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当然,我并不要求每个创业团队具备以上所有的条件,不要求大而全,要给予他们成长空间。

盈利性是一切经济活动得以存续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做天使投资也必须谈到回报率。事实上,做得好的天使投资人在某个案例上创造几百倍的回报率很正常,通常来看,平均回报率也有十几倍。就我个人而言,更重要的是从投资中学经验,以便在下一个投资项目有所借鉴,减少失败。天使投资是一种长线活动,要花时间做,有的项目可能三五年都没有收入。所以公众大可不必感觉天使投资回报丰厚,就一窝蜂地都来做。毕竟,投资不是投机,成功的天使投资人必然更要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考验。

天使投资人要与创业团队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而非简单的“监工”。如今专业创投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事实证明,专业化的投资者由于懂行业,更易与创业者沟通,更有能力运用自身的经验辅导企业成长,让企业通过自身进步认识到投资者的价值,并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和战略关系。相应地,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创业团队也应该树立“对股东负责”的基本原则,认识到股东和管理团队利益的一致性,力求做到相互信任,坦诚交流,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而给投资人带来的忧虑;通过交流,还可让投资人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并利用其优势提供有效的帮助,提高成功的机会。这种“与投资者有效沟通”意识的养成,将为公司成长的各个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天使投资人要和创业团队一起成长,天使投资人虽然不是创始人,不是CEO,但也是关键的角色。有的投资人只给钱,不参与团队,财务报表也不看;有的会融入团队,帮忙但不添乱。对我而言,如果企业需要我,我会多花点时间在团队;如果团队已经很好了,我就不多插手,给团队更多空间。不同的团队各有特色,老一代人更倾向于循规蹈矩,新一代人创新更多。团队的成员也有差异,有的人能力很强,但不适合带团队,有的人更善于带团队。有时因为团队差异问题,沟通不够彻底,改革就推不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比较好的董事会成员,比如有一两个天使投资人引导一下,协助处理下团队关系,可能会更容易地突破瓶颈。天使投资人需要有足够的包容心去带团队,体会团队的成长,要把团队看成自己的一部分,对于一个有朝气、有希望的团队,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我们在投资一家公司以后,无论发展情况是好还是坏,我们都希望帮助它。如果创业者报喜不报忧,问题就会越来越大;如果很真诚地沟通,还可以一起想办法改变。我们不是投了钱之后就不管了,也不会把企业管死,而是从旁协作,利用人脉关系和管理经验来帮助它。

天使投资人要防止一种情况:创业者融资之前讲了一个想法,融资之后却把钱花在别的地方。如果我们投了创业者第一笔资金,他就拿去买房,那我马上就会停止投资,并且会起诉这个企业。

创业初期融资太多未必是好事

有些初期创业者希望通过大量融资来快速占领市场,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如果基础不扎实而快速获得大量资本,未经波折地成长,对企业来讲反而可能是坏事,会置企业于更大的风险中。

不排除有的人通过前期大量融资,迅速跑马圈地,然后再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再研究公司怎么赚钱。这个套路很适合互联网领域,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普遍赢利模式。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很可能陷入急功近利的陷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剥夺了企业经受实际历练的机会。

创业初期融资太多未必能降低风险,也未必是好事。融到钱不代表创业就能成功,相反,融资太多,企业就很难把预算和规划做细。现在有的创业公司融资太多,很像烧钱,虽然不排除他们跑马圈地可能成功了,但这样的途径总让人感觉虚了一点,市场环境改变时,很难说他们是否能抵御。

另外如果前期融资太多,企业规模太大,员工人数太多,在公司管理方面也会出现更多问题和风险。就像柳传志经常说的,单个球员累加不等于就组成了球队,一个能成功的团队需要足够耐心的培训和充分磨合。

当然,也要根据创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判断和评价,如果企业已经度过初创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客户和发展平台,那么融资额度大未必会引发高风险,这种情况要好很多。但是,刚创业一两年就融到好几个亿,风险就会很大,毕竟还没有经过考验,商业模式也尚未成熟,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有待磨炼。

没有经历过低潮的企业是经不起考验的

不同人的追求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创业,有的对创业不感兴趣而更喜欢做职业经理人。毕竟创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不仅收入不稳定,而且存在各种挑战。面对这种不确定的环境,创业者的性格和价值观尤为重要。既然选择创业,就先不要看钱,而是要想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事情,去做哪个行业可以成功,在创业和稳定之间作好衡量和选择。通常人生经济负担相对较小的阶段,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很适合参与创业。要有一个对自己负责的规划和决策,才能赢得天使投资人的信任,然后才能吸引投资人进入商业模式的讨论和推进后期的合作。

同时,创业必须有伙伴。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头脑风暴,创业就会在经验上存在缺陷,不可能有良好的成长。但是创业团队的规模也不适合太大,如果人太多,思想就不容易统一,一般两三个人比较合适,而且成员能够同甘共苦很重要。如果有经验的人能带好团队,那么团队通过吸取经验,势必可以少走弯路,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很多成功是偶然的,是运气,但是有些失败则是必然的。通过这些年的投资经验,我们发现,一个创业团队从第一次形成融资的想法到最后公司上市或转卖,获得成功了,公司最初的想法和最后的结果差异往往很大,甚至商业模式也完全不同。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创业的走向更取决于创业团队的决策:企业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是迈步还是静等。但是,无论如何选择,最不可取的都是急功近利。

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所有办企业的人都不该怕曲折,没有经历过低潮的企业是经不起考验的。我1985年和柳传志合作前,当时的经济形势不好,很多创业企业觉得没必要继续,就因此转了方向,但是我们选择了坚持,挺过了难关。之后联想第一年就赢利了。风险投资也是这样,如果没有经历过迂回曲折的周期,投资也不可能成熟。创业也是一样,只有渡过几次难关,才知道如何处理各种情况,公司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

反对签对赌协议,不信任就不要投

关于后面VC的接盘,天使投资人与VC的良好合作基于双方对项目的理性估值,通常通过比较可以提供一个价值参数,一般都是VC根据市场向公司提供报价,当然估值也是随市场变化的。不过,在这个环节中,存在一个两难问题,或者说是对天使投资人的不公平:正因为天使投资人曾与团队同甘共苦,所以,当企业再次陷入困境时,比如没钱发工资了,在没有别的求救途径时,公司往往再次转向天使投资人,而基于半个创业者的角色,天使投资人也通常会再投钱进去。这样就很难避免出现VC压天使投资人的情况,VC对天使投资人的苦心未必认可。所以,创业公司在后续融资挑选VC时也应该慎重考虑,判断某家VC是否相对公平,管理建设的整体规划是否合理,避免VC压过天使投资人之后又压创业团队。

在选择VC这个问题上,天使投资人可以就融资多少、占多少股给团队提供建议。VC占多少股由投资多少而定。我个人的观点是,一般VC占股太多不好,相反给创业团队占大股的机会,他们才有足够的积极性。VC接盘后,天使投资人是否有发言权,要看股份和公司经营情况、商业模式和团队是否够强势。我比较反对签对赌协议,所谓“对赌”,很容易变成一种内耗。如果不信任就不要投了,既然投了最好选择信任,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价值观匹配和市场的诚信环境。在现实中,夸大业绩或是将公司业务转给关联公司的情况也不少见,市场整体的诚信环境有待改善。同时,各方应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建立有效沟通,而沟通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双方在合作中不断调整心态,找到最佳的合作切入点。

从香港联想总经理到天使投资人

——吕谭平的丰收时刻

吕谭平如今为外界所知的身份是清科集团董事长,少有人知的是,他曾是香港联想的创办人之一,与柳传志有多年合作经历。从联想退出后,他开始涉足创投领域,曾创立华美科技创投基金、翱科创投基金、Startup Capital Ventures等。正是这位自嘲为“香港的农民”的商场老将,近年来在中国的天使投资这块尚待开垦的土地上辛勤耕作,希望换来一个个丰收的时刻。

不甘心给别人打工

吕谭平祖籍广东惠州,他的父母于20世纪50年代移居香港,栖身于新界,哥哥姐姐都在内地出生,1957年他在香港出生。到五六岁还在读幼儿园时,吕谭平的父亲去世了,突然间家道中落,生活一时陷入贫困,仅靠母亲种菜为生。但那时的吕谭平年少无知,尚不知勤奋,只因为天赋尚可,考入一所不错的中学,但付不起学费只好又回郊区念书。家境的贫苦使吕谭平有数次转学的经历。

“我们那时相当于香港的农民,我觉得自己很穷,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书读好。”抱着通过读书改变家庭和命运的想法,中学毕业考试失败后的吕谭平猛然意识到,必须开始思考未来了,他下定决心必须改变自己的人生。当时很多同学到英国留学,因为香港的大学非常难考,他也决定到英国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