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我为什么要投资你
14137900000010

第10章 薛蛮子我的投资逻辑永远是先看人(9)

微心得

企业家要有感恩心态:感恩政策、感恩资本、感恩团队

改革开放以来,造就了一批成功的企业家,携程、如家和汉庭只是其中很小的几个。创业失败了,并不必让自己非得搭上身家性命不可;企业做成功了,那是遇上了国家大势好,创业者要有感恩之心。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哪会有今天的市场经济?更谈不上我们这些企业的繁荣昌盛。国家的稳定,政府的开明,是我们这些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首先对国家和政策要有感恩之心。

其次,创业企业能够快速、超常规地发展,离不开VC/PE的资本助推。虽然他们也是抱着赚钱的想法而来,但在客观上帮助了创业者,在企业没钱的时候投资;在企业担心风险的时候和创业团队分担风险;在企业还没有盈利的时候,提供资金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企业具备一定条件以后,在资本市场上放大资产价值,让许多人实现财富的梦想。可以说,对我个人来说,如果没有这些投资人,在10年间做成三家企业是不可能的。也有人说VC/PE这些投资人都是吸血鬼,贪得无厌,有些人对投行等中介机构印象也不好。我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商业是一条有机的价值链,所有的环节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利润分享和共存共赢也是必须的,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关键是心态。有些创业者患得患失,总是感觉别人占了便宜。在融资的时候到底如何定价,没有固定的标准,虽然有现金流贴现、市盈率等技术方法,但很多时候靠双方的感觉,上市时的定价也一样。共赢、长期、稳定发展才是根本。

另外,对自己的团队要有感恩之心。就我而言,虽然自己属于典型的企业家类型,但不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更不是完人,缺点和优点都很突出,如果没有当初那些合作伙伴和团队的互补和接力,自己做不了,也没有精力做好,就不会有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些优秀企业。

把经验分享出去,帮助创业者

我已经先后做了携程、如家和汉庭,自己再去做第四、第五家创业公司,可能比较难,精力也不一定够。如果通过做天使投资,能把我的经验分享出去,帮助别的创业者,这样看到他们成功我会觉得很有价值。同时也能够保持跟整个社会更多的交流,尤其是和很多优秀创业者的交流,他们的很多想法非常保鲜,对我自己的创业经验也是个丰富。这就是我做天使投资的利益诉求点。而且,我没怎么想通过天使投资发财致富或是让财产保值增值。

对我来说,天使投资是业余爱好,不是专业性的。做天使还得有一点钱,但也不一定要很多钱;第二,还是要有经验的人去做天使,虽然美国有很多天使可能就是家庭主妇,但真正做得很好的天使应该最好有一些经验,尤其是在中国,你有社会经验也可以、有人脉网络也可以、有创业经验也可以。

我觉得做天使投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门槛,想做就做呗,只要有信任或者是欣赏就可以做。做天使投资应该多元一点,什么人都可以做,而在中国,很多事都容易限制在一个框框里。但要做一个好的天使,要能够帮到企业,帮它把关,包括将来的融资,选择什么样的融资、融资的对象等。

天使投资在美国已经很成熟了,在中国则刚刚开始,很多天使投资人并未真正深入接触到创业者之中,在心态、模式、甚至法律上的东西和美国有天壤之别。具体一点,就像我刚才说的,美国的家庭主妇可能也会做天使,隔壁小伙子创业了,他需要两万美元,向隔壁的家庭主妇借了这个钱,她就占了一点股份;而中国的天使现在都是像一些很高端的企业家这种少数人群在做,像薛蛮子、何伯权等人,都是有相当多的钱和创业经验的人。我们做天使投资,可能更接近专业的VC那种模式和概念在做,跟美国不一样,目前中国的天使投资还是比较少数人在做的事情。

投资项目,最看重创业者的人品

我通常投资一个项目最大不会超过100万美元,一般占股10%~20%这样,而且也不会去对企业做什么系统的调查和估值之类,也不大去管企业。如果创业者有什么事就找我说说,而我说的意见他们不听也行。总之,我不把天使投资作为一个保值增值的方式,是比较随意和率性地去做。做天使投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看你投的企业有没有做成功。

我没有什么投资理论体系,最关心的是创业者本人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他们的人品,因为我们不可能花很多时间,而且做天使投资往往没有一个团队和班子在跟着做,都是自己凭着自己的感觉。第二个,要看创业者是不是有野心或者有激情、有理想,想赚钱当然没问题,就看他有没有大的思维和视野。而且,创业团队应该是互补型的,成员不能全一样,比如团队里大家性格都很强势的话,就不太好,而如果都不善言语、不善沟通也不行。

市场前景这个东西比较虚,你很难说真的能看清楚。我们四个人做携程时,只几千万美元就稀释了股份,你说看到前景了吗?所以,市场这些我都不看,就看人。有些天使投资人更倾向于用VC方式做,我认为天使投资就是很感性的,比较随意,可能跟薛蛮子有点像,更多的是凭感觉,而不是说有怎样的一套逻辑。

虽然我做天使投资会比较率性和随性,只是偶尔客串一下,但我还是会和创业者签正常的法律架构协议,最主要的是股权架构这块,还有哪些资产放进要投资的这个企业等,这些都得讲清楚。

从创业者的角度,我认为他们不能光见钱眼开,也得挑人。天使投资人不见得都是天使,说不定是魔鬼,要看这个天使投资人过去的经历,看他能提供的价值,不能单单有钱,为人、口碑等都是很重要的。我看到好几次,天使投资人压榨或者欺骗创业者的,我觉得这是最不应该的,等于毁了这个企业,毁了这个创业者,甚至也毁了你的投资。

10年创立3家成功企业,9条珍贵创业经验

从我做携程、如家和汉庭三家企业的过程来看,有一些经验可以和创业者分享。

第一,企业往往发展到最后,实际的商业模型和最初融资时不完全一样。比如携程从网上旅行社到订房中心,如家从酒店联盟到经济型直营,汉庭从中档有限服务到经济型酒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是随着市场的变化,随时调整方向和策略,关键是创业团队的变通能力,要不断摸索和创新,如果守在当初不现实的理想模型里,企业可能会夭折在摇篮里。当理想的模型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的时候,我们要能够敏锐地找到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出来,然后不断坚持,扩大战果,才能成就大业。所以,投资人的信任非常重要,能够给你时间和空间来试错和挪腾,所以在选择投资人时就要选择了解中国市场的。

第二,三年是一个节点,基本每个企业都在三年左右成型:携程从1999年~2002年,如家从2003年~2005年,汉庭从2007年~2010年。就像生长发育一样,三年里,企业的商业模型、团队、框架、性格、特质、文化等基础就基本成型、长好了,后面就是进一步的生长。中国的创业企业,三年是一个坎儿,如果三年内能够达到一定程度,将来的希望就比较大。因为中国的创业企业成长速度比较快,仿效、跟进者众多,如果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没脱颖而出,就容易混杂在一群同质的企业里,平庸下去。

第三,碰到危机往往是机会。当时携程碰到互联网泡沫,如家碰到“非典”,汉庭碰到全球金融危机,但最后反而都让企业发展得更好了。一是因为碰到危机,内部为了应对而调动出各方积极因素,将自身最优秀的部分调动出来,将自己的潜力逼到最大,危机反而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二是危机同时也消灭或削弱了许多同行和竞争者,使得危机过后具备优秀基因的企业更加容易生长。事实上,危机是对投机与否的检验,认真执著、不投机的企业才能经历风雨而更加强大,不会被泡沫淹没或者被暴风雨摧毁。

第四,企业创始之初的团队互补和组合很重要。比如当时携程由我开局,梁建章奠定扎实基础,范敏发扬光大,而沈南鹏在融资、法律等方面是绝对专业和优秀的。

第五,创业企业还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处理。有些民营企业的创始人往往重权力和裙带,不信任外来的专业管理者,不容易放权,在经理人和家族成员或元老的碰撞中,总是偏袒自己一方,这样外来的管理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如果强行推行,就会有许多不愉快,最后总是经理人失望地离开。而一些由风险投资主控的创业企业,很多职业经理人被投资人请来后,抹杀创业者的所有贡献,放大公司存在的问题,并且将问题全部归因于创业者和前任,有些甚至试图绑架企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镀金,谋取个人短期利益。事实上,企业家和经理人都是宝贵的稀缺资源,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不要“有钱人”看不起“读书人”,也不要“海龟”看不起“土鳖”,这两种人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不遵循这个规律,谁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第六,在中国目前这个野蛮、快速生长的商业环境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才能双赢。一个理想的企业家应该贯通中西,不仅要熟悉本土的商业逻辑和环境,还要深谙东方历史文化和传统;不仅要懂得西方做生意的语言和规则,还要学会运用现代企业的高效管理手段和工具。

第七,不要对投资人抱以太高的期望。比如,要指望VC/PE比创业者更了解一个行业,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一些新行业和老行业的创新、变革。尽管现在许多投资公司都养了大批分析师之类的人才,而这些人从学校出来没几年,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参透一个行业是不现实的。那么,最好的方法是找到这个行业最顶尖、最优秀的人才,来帮助甄别判断。要么就是看创业团队,是否能够成事,是否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值得投资。

第八,做企业要专一和坚持。在携程、如家和汉庭的发展过程中的几次危机中,我们不投机,不是哪儿赚钱往哪儿跑,更不搞多元化,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和细分市场,利用潮流但不为之所左右,注重于商业的本质。像汉庭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家房地产公司改制缺资金,只要5000万就能拿到50%的股份,几年后大概可以赚到几个亿,我们当时看到了这个机会,但还是拒绝了朋友的邀请,专注于酒店事业,做自己擅长的事,赚自己能赚的钱。

第九,所有的企业根子上都是股权结构的问题。VC/PE占70%股份的公司和创始人占70%股份的公司,在许多根本性的问题上是不一样的。在股权结构上,要确保创始团队的股份较大,最好上市后还有超过50%的比例。股权过于分散,不利于公司长远的规划,会倾向于短期利益考虑。就像柳传志也曾经说过:公司要有主人。有什么样的股东就会有什么样的董事会,而管理层就是执行董事会决策的,相应公司的战略、经营目标、价值观和文化也是和股东意志相呼应的。我认为一个理想的优秀企业的股东结构,应该是有一个压舱的大股东,同时结合专业管理,才能持续发展和强大,一个没有灵魂和理想的企业,只会变成冰冷的赚钱机器和造富工具。

中国梦开始的地方:创业最好的机会在服务业

过去中国普通人都没什么梦想,每个人都是被设计好的,毕业了等待分配、分到哪里就是哪里。现在我们能够相对选择自己的职业,还能够创业,我觉得是中国梦的开始。如果要说中国有什么梦可以实现的话,我觉得就是在服务行业。

服务行业过去被长期压抑。比如上海最好的宾馆在哪呢?在市政府手里,都在政府控股的锦江集团这些企业手里,汉庭大多数物业都是见缝插针找来的。最好的航空公司在哪呢?全部是国航、东航、南航这些国资委下属的企业;我们最好的旅行社在哪呢?国旅、青旅、中旅也都是国资……很多服务业资源都被长期压抑了,小平先生30多年前提出改革开放,现在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有钱了,吃饱,喝足了,也想享受了、想玩了——这都是服务业要干的事,泡个澡、去旅游、吃点好吃的,服务的需求已经上来了。而且,再看近十年民间有很多钱没地方去,服务业资源的长期压抑和这个产业的不发达,使得其中充满了机会。

受过一点高等教育的人去做服务业,就相当于用机关枪和原始人部落竞争。当时我做经济酒店连锁的时候,就抱着必胜的信心。为什么呢?我看了看这个行业,大部分是经验型领导,他们都是师傅带徒弟、徒弟再带徒弟来传授技能的,这样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非常保守和封闭的。所以,当时如家想到的很多改进,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颠覆性的。

我希望在资本市场内、在政府的推动下、在中国市场的培育下,能有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传统服务业,把这个行业带动起来。我认为,未来30年中国制造会逐渐被中国服务取代,当然不是说中国制造没有了,它会有一个拐点,可能会在一个高技术、高品牌、高集成化的方向去发展。但如果要创业的话,最好的机会在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