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潜伏心理学2
14135200000016

第16章 登门槛效应:你在职场不能不知的一招(2)

警惕职场琐事,把好前途拉下马

工作时间,你能充分利用多少?

——八小时?四小时?或者连两小时都不到?

“工作时间”是一个很模糊很难度量的概念。什么叫工作时间?是你待在办公室的时间,还是你大脑思考工作内容的时间?如果我们计量的是你待在办公室投入工作的时间,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对工作投入的时间太少,因为很多琐事,一口一口蚕食掉了你的宝贵时间,想一想,当你打开电脑的时候,是不是不自觉地就会浏览几个感兴趣的网页,开始的时候,你想,就看一个新闻没什么关系,而看完某一段新闻之后,大部分情况是,你的视线随之又被更多有趣的新闻吸引过去了……那些标题新颖的新闻总有办法吸引你的眼球,到最后你发现,两个小时不知不觉溜走了,自己的时间被娱乐新闻给悄悄吞噬了。

这就是琐事对工作的消磨,还有的时候,当你工作起劲的时候,突然接听了一个朋友的电话,朋友的情绪很激动,他告诉了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当你耐心疏导一番之后,时间过去了,而你的工作热情也没有了。

实际上谁也不能避免在上班时间接听几个私人电话,看几个其他的网站,但到底有多少人能控制自己在和朋友家人沟通完正事后,不接着开始无边无际的闲聊呢?有多少人能看完一个八卦新闻之后,对其他的八卦不感兴趣呢?

在工作中,这些琐事像登门槛一样,稍不留心,便乘虚而入,就会改变你的整个工作状态。工作中,即使你走神接电话,浏览网页,领导也未必会马上发现,但问题的关键是对工作的不投入,会严重阻碍自己的成长。

而且这些琐事会改变你良好的工作习惯,没有任何一个单位会在下班以后逼员工留在办公室里,同样没有任何员工会在手头工作做完的前提下离开办公室,到了家吃了饭照样通宵咖啡赶任务。除非,琐事占据了时间之后,不得不在家加班,这就是工作中不经意地上上网、聊聊天的危害。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司要的员工是能够在八小时内把事情干得汤清水利,下班后放松的员工,而不是无意义加班的员工。

还有的职场人对某些网络的游戏有了很严重的依赖心理,姜威就是如此。半年前有个朋友教他玩开心网,他感觉非常有趣,平时在家玩,后来他产生了在公司玩的想法。最初他在公司里还比较“隐蔽”,总是偷偷玩个几分钟,怎知道,后来越玩越上瘾,不但时间开始变长,而且,玩开心网居然成为了他的一个习惯。

姜威成了玩开心网的高手,他开始经常在上班时间利用工作电脑忙着抢“车位”、偷“菜”或养“鱼”,每天上班都惦记着“买奴隶”,有时候他正玩着的时候,同事找他有事他都感觉不耐烦,脾气也越来越暴躁。

有一次领导站在他的身后,他因为玩得太投入而没有发现,后来领导非常生气,以“浪费上班时间,占用办公资源,影响工作效率”等理由屏蔽了网站。但是,自从领导明令禁止玩开心网,姜威的工作状态就更不好了。他甚至一整天都非常郁闷,毕竟他玩开心网已半年了,以前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开心网打开,把成熟的庄稼“收”好,把奶牛产的奶“挤”了,再“喂一喂”饥饿的小鱼……现在突然不让玩开心网,一整天都开心不起来,干什么都没劲。

当工作情绪没了的时候,他的业绩也可想而知。一个勤奋的好员工,就这样逐步滑了下去。

在这里并不是说开心网如洪水猛兽,开心网有积极的意义,在人们休闲时光里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重要的是,每个人要给自己一道防线,坚决杜绝自己在上班时间占用哪怕一分钟的时间玩“开心”,上班时间的一分一秒都是公司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累了,你可以放松,可以闭目休息十分钟,这种放松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为工作服务,而不是占用着公司资源,去游戏。

况且,无论领导是否关注到你的不当行为,你都应该提醒自己,在有可能学到新的东西的时候。必须全力以赴,别人在做什么,都和自己无关,不要攀比别人的娱乐,要知道你比别人多干活的时候正是你增长更多的时候。

有个方法可以帮助青年人解决这样的问题,前提是对这个方法必须百分之百地执行。

那就是不妨给最占自己时间的生活内容进行约定,例如,约定自己的私人电话时间绝不会超过三分钟。原因是和朋友聊的很多事情难免会影响你的情绪,不管是愉快的,还是不轻松的话题,都会让自己暂时脱离工作的状态。所以,在三分钟之内结束,避免自己被琐事干扰,对自己和工作都是一种负责的主动态度。

你的观点是什么?

看到此时,是不是可以写张“不在无聊网页浪费时间”的字条,贴到自己的电脑上,随时提醒自己呢?

读者报告

我在公司的工作属于后勤,平时只是负责买些东西、安排一些会议、就餐以及提供一些销售支持等方面的工作。

前段时间,我想辞职,因为我已经在现在这个公司工作三年多了,但三年过去了,自己依然还是普通员工,在公司里没有发展前途,甚至连工资一次都没有涨过。

我想离职,而且以后再也不想做后勤,毕竟后勤工作在公司里也不被重视。在我们公司,销售是放在第一位的,销售人员的待遇和我简直是天壤之别。

当然,我的工作还是非常轻松的,平常没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就只是上上网,和朋友聊聊天,或者玩游戏,看电影。就在我想离职的时候,我们后勤部来了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个女孩很勤快,问我平时都做什么,我告诉她平时没什么事的时候,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了,只要按时上下班,上上网、聊聊天也没关系。

可是,没想到她从来不上网聊天,平常没什么事的时候,她就做表格,在电脑上敲敲打打。有一天,这个丫头居然做了一张采购的明细表,递交给主管,上面有采购的建议,还有统筹安排工作的建议,让主管刮目相看。

后来,她不但被破格及早转正,居然还涨了工资,这件事给我的刺激非常大,我突然意识到正是由于自己平时对工作的懒散,导致自己工作多年,却并没有任何收获。

正如事后一个朋友说得那样,如果工作不投入,在公司熬多久都是没有用的,这就如同谈恋爱一样,不是说追求一个女人三年,她就必须要嫁过去,如果时间能证明所有的问题,那是不是明天就开始追求英国女皇,三年后她也会嫁过来!

我也终于明白了工作不努力,就是再待上30年也可能还是普通员工。

可怕的“保持一致性”,你的大脑睡着了

如果你不小心让别人踏进了门槛,你是否知道,此时最大的敌人是谁呢?

是你自己内心的“保持一致性”。

从心理学上来说,人们都希望与自己交往的人比较稳定一致。反复无常的人会让人捉摸不定,无法控制与他的交往,因此,保持一致的形象是给人以良好印象的前提。如果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较为苛刻的要求,人们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能逐步提出要求,将一个大的要求或目标分解为若干较小的要求或目标,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登门槛效应的技巧之处就在于,它改变了个体自我知觉,当一个人接受了很小的要求之后,重要的是,他的自我形象可能会发生变化,他接受小的要求改变了个体对自己的态度,这种改变减少了她对以后类似行为的抗拒。

在这里可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故事,就能马上明白,让别人进入到自己的门槛之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看起来会多么自然。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有个穷人到富人家门口,对看门的仆人说:“你让我进去吧,我在你们的火炉旁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听到这个要求之后,实在觉得非常简单,于是就让他进去了。然后这个穷人请求厨娘借给他一口锅,以便让他“煮点石头汤喝”。当时厨娘很惊讶,因为她从来没有听说过“石头汤”,于是她就把锅借给了这个穷人。

穷人在路上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进锅里煮,这时他又对厨娘说:“您能再借我一点点盐吗?”厨娘心想,“锅都借给他了,再给一点盐也没有什么关系。”厨娘就给了这个穷人一些盐,可是,陆陆续续穷人的要求就多了,厨娘都一一满足了要求,接着又给穷人一些碎菜叶,到最后还给了一些肉末。最后,这个穷人把石头捞出来,扔到路上,然后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让我们想一想,穷人陆陆续续要东西的时候,难道厨娘不烦吗?实际上不是,她只是保持了自己行为的一致性,设想一下,这种一致性的后果,如果给肉末的时候,被她的主人发现,那么对于厨娘来说,她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因为她没有权力用主人的东西来施舍穷人,但是她似乎完全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麻木和迟钝,因为她的大脑睡着了。

人们为什么愿意保持一致性,这其实是应对忙碌的现代生活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当人们答应了别人的请求之后,就等于作出了一种姿态和决定,伺候,这种固执地坚持会让人们变得非常“省心”。

因为人们再不需要再为这件事情左思右想了,也不必从随后得到的大量信息中辨别出相关事实,大脑可以完全进入睡眠状态了,接下来的行为,就是人们启动保持一致的软件系统,只需要随手做所有事情,与之前的决定相一致即可。

职场中,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毕竟如果大脑睡着了,机械反应下所作的决定可能会影响你的职业前途。

罗非是客服部的一名主管。

有一天公司新来了两个实习生。这两个实习生王实和李斌被分为工作搭档,然而一件事的发生却改变了两个实习生的发展。

一次,王实和李斌负责给客户交付一件重要的物品。见到顾客后,王实把物品给李斌的时候,李斌却走神了没接住,物品掉在地上摔碎了。

李斌趁着王实不注意,偷偷找到罗非,对罗非说:“这件事情不是我的错,是王实递交物品的时候没拿到,直接掉地上就碎了。”听到李斌的这句话,罗非马上就相信了,他非常生气,见到王实的时候,他就非常生气地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你拿东西的时候就不能认真一点吗?你去结算一下这几天的工资,明天开始就不用上班了。”

王实看到罗非生气的样子,就赶忙道歉说:“这件事情是我们的失职,我愿意承担责任。”

没想到,客户特意打电话过来了,而且,还详细描述了当时王实和李斌递接物品时的动作,罗非立即知道自己错怪了人。

但是怎么做呢?是要自己再特意去改变决定呢,还是将错就错?

想了想,王实还是决定改变自己的错误决定,于是他特意给公司的人事部门打电话,将王实的名字换成了李斌的名字,而且,他找到了王实和李斌,重新改变了决定。而且他对李斌说有问题并不可怕,但是公司更在乎的是问题出现后每个人的反应。

事实证明,罗非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思路,打破了作好决定之后的“保持一致性”是对的,过了不到半年的时候,王实就成了罗非当之无愧的左膀右臂。

你的观点是什么?

我们会不会错误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呢,当我们要作决定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是在大脑醒着的时候作出的决定,还是仅仅是为了“保持一致”?

读者报告

我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现在想想,真是替自己感到羞愧。

那一次,我和同事小武同时做了两个方案递交给领导,因为我们两个人的思路完全不同,所以做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但是,这两个方案都是我们辛辛苦苦花了几个晚上才做出来的,在领导层很用心地讨论之后,决定采用小武的方案,这让我非常难受,于是我就找到领导再次论证了我的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领导怎么向我解释小武方案的合理性,我就是不听,而且情绪还非常不好,当时同事对我的评价是“非常坚持自己的意见”,显然大家觉得小武的方案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可是我当时居然一直就没有动脑想一想其中的原因,我也不是坚持,我只是固执地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