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潜伏心理学2
14135200000015

第15章 登门槛效应:你在职场不能不知的一招(1)

引言:

“登门槛效应”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他的助手所做的一个实验。结论是:一下子向某人提出一个较大的需求,对方一般很难接受,但是如果是逐步提出要求和期望,并不断缩小差距,对方就能相对地容易接受。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

在本章中,我们不仅仅告诉大家这种现象的存在,而且,更深刻的心理问题我们也将在此揭开谜底——登门槛效应的深层心理因素“承诺一致性”,会在不知不觉中改造任何人的心理防线,而且,揭示了“登门槛效应”的更可怕之处在于——你以为自己没犯错误,错误却无处不在。不是在循序渐进中麻木,就是在循序渐进中成功。

让我们打开这精彩一页,掌握这个巨大的秘密,并学会运用这种心理学的能量!

显示你最后的一道门槛,对方才不会踏过来

登门槛效应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他的助手让两位大学生访问郊区的一些家庭主妇。一位大学生首先请求家庭主妇将一个小标签贴在窗户或在一个关于美化加州或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无害的要求。

两周后,另一位大学生再次访问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在今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立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该招牌很不美观,这是一个大要求。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请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这项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没被访问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要求。

这就是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人们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适应,意识不到逐渐提高的要求已经大大偏离了自己的初衷。

并且人们都有保持自己形象一致的愿望,都希望给别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好印象,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喜怒无常”的人,因而,在接受了别人的第一个小要求之后,再面对第二个要求时,就比较难以拒绝了,如果这种要求给自己造成损失并不大的话,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反正都已经帮了,再帮一次又何妨”的心理。于是“登门槛效应”就发生作用了,既然答应了别人把一只脚放进了你的家门,又何必在乎让他把整个身子都放进来呢?

正是因为这种不在乎,我们更应该警惕。在生活当中,我们是不是常常被这种效应所左右,尤其在职场中,如果我们懒于维护自己的门槛,别人的脚随意伸进来的次数多了,对于个人本职工作来说绝非好事,而改变这一点并不难,只需要你显示出自己的最后一道门槛,别人就会自觉。但是,如果你一直没有原则,那么,就不要怪别人“肆无忌惮”。

看了下面的例子你就会明白:

蔡超在一家公司做电脑工程师,他的技术很强,同事们在电脑方面的问题都非常依赖他,开始的时候,大家找他帮忙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技术性问题。蔡超一般情况下,都是乐呵呵地帮助同事。

慢慢地,大家申请的帮助就从电脑小故障的问题开始升级了,例如,有的时候,有的同事问:“蔡超,我需要一套绘图软件,你这里有没有啊?”蔡超如果自己电脑上有,就会停下手头的工作,帮同事从自己电脑上拷过来。

后来,发展到有的同事开始找蔡超帮忙做网站,同事的网站功能要求逐渐增多的时候,蔡超实在感觉自己很累,有的时候就会和同事讲,网站添加功能有点麻烦,他要收点儿费用。

蔡超一直觉得自己在电脑方面的优势,帮助自己增进了和同事的交流,提升了人际关系,但是有一天,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蔡超被叫进主管办公室狠狠训诫了一顿,还被扣了奖金。

原来,不知道哪一个同事向主管投诉,说蔡超滥用公司资源。还说开始的时候,他利用公司电脑“干私活儿”,大家都包容他,装作没看见,但是最近他做得太过分了,居然开始向同事收钱,那就不能不反映了。

后来,蔡超了解到投诉自己的,就是这个请他帮忙做网站的同事,蔡超既无奈又气愤,他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难道自己帮助他,只不过因为收取了一点微薄的费用,就让他怀恨在心吗?

开始的时候,蔡超在这个挫折上痛苦了很久,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开导了他。朋友对他说:“如果你以为你帮了大家,大家就该一直记在心里,满怀感谢,那么错误的人是你自己。因为如果别人一点都不感谢你,不就表示他不觉得你是在帮忙,你对电脑太擅长了,以至于大家都认为这些事对你只是‘举手之劳’。既然是举手之劳,干吗要收取费用?况且,工作时间,无论是帮自己还是帮别人,利用公司的资源就是大忌!”

听到朋友的话之后,蔡超顿时领悟了,正是由于自己对别人一步步的宽容和忍让,才让大家对自己的付出感觉不以为然,于是,再遇到同事请求帮忙的时候,蔡超一定让对方明白——我现在也在上班,替你做这些事完全是额外的,我必须用私人时间替你处理才行。

蔡超再也没有为了同事的事情,而利用自己在公司的时间来处理,逐渐地,同事慢慢意识到了,自己的这些请求不该在上班的时候提出来,这些事情也不是蔡超原本就“应该”要做的。

过了不久之后,当蔡超再帮助同事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当作理所当然的事了,而是比以前多了N倍的感激!

同时,在这里要提醒职场人的一点是,当你拒绝同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态度,这个态度应该是温和而坚定的。即使是炮弹,也应当裹上糖衣,要委婉拒绝,不要严词拒绝,因为很多时候,态度比结果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从心理学来看,情绪具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当你必须要拒绝他人时,就不要再以不友善的言行,在情绪上火上加油。例如,当对方的要求是不合公司规定时,你就要委婉地向他解释自己的工作权限,表示没有权力去做这件事,这违反了公司的规定。在自己工作安排已经很满的情况下,要让他清楚自己目前发状况,并暗示他如果帮他这个忙,会耽误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

一般来说,同事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碰到你最后的“底线”,一定会知难而退,再想其他的办法,不会对你“怀恨在心”。

你的观点是什么?

职场中,我们每个人对待事情也是有原则和底线的,是吗?那么,适时显示出你的底线,相信你的职场处境就会变得简单而省心。

读者报告

没看这部分内容前,我一直都在苦恼于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老接触一些不自觉的人,例如上周,我和同事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情,令我很郁闷。

上周四的时候,一个同事让我帮他做一份难度很高的工作。答应下来吧,可能要连续加几个晚上的班才能完成,而且这也不符合公司的规定。

因为抹不开“面子”,我还是答应了,花了好几个晚上的时间帮他做了,后来没想到的是,这个周一我一上班,他又给了我同样的请求,而且,他的“请求”更加过分了,我当时简直要崩溃了。

以前我觉得是同事不讲理,现在想想自己的行为也是不当的,应该早早把自己的底线画好,同事就不会再次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因为他知道提了也会被我拒绝。

无论如何,这一次我一定要告诉他,这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工作很累,我没精力再帮他了,为了避免大家的尴尬,我决定给他发手机短信,坚决杜绝他的“进门槛行为”。

别让自己“得寸进尺”,掉入万丈陷阱

运用心理学效应,不但要关照到别人的世界,让我们更好地和他人相处,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运用心理学这面镜子,关照自己的行为。

进门槛效应体现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种不经意的过程中改变着事情发展的走向,这给我们内心的启发同样如此,我们对自己的约束是不是也应该竖起第一道坚固的防线,而不能随意更改自己的标准。

在职场中做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有时候,我们会这样想:占用公司一个笔记本、一支圆珠笔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拿回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小动作所造成的伤害,可是比你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即使别人都在那样做,你也绝对不能跟着去仿效。例如,报销电话费和交通费时候多加几元钱,帮公司采购物品的时候拿点供应商的“小甜头”,拜访客户时收点客户的小礼物……有时候,在职场贪图一时的小利,动摇了上层的信任,再建立简直就是不可能的,因为有的领导认为工作能力不够,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再提升;可人品欠佳,却是一个人难以弥补的缺陷。他们会透过这些细小事物去观察和评判自己的员工,俗话说:“小用看业绩,大用看品行”,品行端正的人,领导往往才会委以重用。

坦白讲,便宜谁都爱占,但是想要取得长期的发展,就必须克制自己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毕竟这样的人不可能交上真正的朋友,当别人对他避之不及的时候,还能谈什么发展?

所以,一时贪了公司的小便宜,最终受害无穷的,还是自己。晋升、涨工资,种种好事都有可能被一时的迷糊葬送,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上司交给你十件事,你都可以做到尽善尽美;但是,你只要让他看见你做了一件有损道德的事,就非常容易让他将你全盘否定。

王小勤是公司刚来的工程师,他的技术能力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论人缘、学识,大家都对他非常满意,可是,有一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总经理皱起了眉头,原来,为改善办公环境,公司特地买回一些花卉和盆景,每个办公室放置了五盆。

一个偶然的机会,总经理到技术部时,意外发现技术部办公室只有三盆花,另外的两盆哪里去了?问过了几个人之后,总经理听说最名贵的两盆花被王小勤搬回自己家了。事情发生后,总经理没有说话,但是在心里却对王小勤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如果说,贪图一时的小利益并没有影响王小勤的工作,那么,不久后的一件事,让王小勤在遗憾中惭愧地离开了公司。

公司总经理一直为公司居高不下的电话费头痛。有一天,在查了话费单后,总经理认定有职员经常利用公司电话打私话。

有一天,总经理下班后,就特意到各个部门走了一圈,谁知一进技术部,就发现王小勤在用公司电话往家打长途。面对总经理锐利的目光,那王小勤委屈地说:“这次很偶然,没想到今天就被你撞见了。”

的确,王小勤当天打电话的时间是有些长,他第一次公话私聊的时候不超过三分钟,后来发现也没有人对自己的这种不当行为提出反对意见,他打电话的时候越来越长,由一刻钟,慢慢发展到几个小时地煲电话粥。

第二天,王小勤就被辞退了。

你的观点是什么?

问一问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想占公司点便宜?如果我们能够用理性控制自己,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一定能做到别人犯错我不犯,请相信,有一天,你收获的远远要超过这些小便宜。是吗?

读者报告

我以前的一个同事,又给我打电话让我们帮忙找工作。

坦白说,他以前的职位比我高,还是我的领导,只是他栽倒在小便宜上,再也没有站起来。他控制不了自己的贪念,被公司辞退了,到现在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工作圈子就那么大,其他公司一了解他的情况,都表示不敢用这样的人。

坦白说,我以前的这位同事晓峰心地并不坏,而且,长期以来,他是靠着老实敦厚赢得了我们的尊敬,正是由于他便在公司表现很好,于是便被委以重任,公司派他去一个下属的子公司出差。

对于从来没有出过差的晓峰来说,这次赴外地出差是代表着总公司,且负有重大的责任,但是他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他太兴奋了,正因为知道自己的出差有着几分“考察”的性质,所以晓峰更加得意洋洋。

据说出差的时候,本来公司给安排的住宿条件也不错,可是因为下属子公司知道晓峰来了之后肯定要回来做汇报,于是,便想办法来拉拢晓峰。他们做的第一步就是让晓峰退房,因为公司已经给晓峰安排好了五星级宾馆,晓峰半推半就地答应了,可是随之而来的“糖衣炮弹”终于让晓峰倒了下来。

下属公司煞费苦心,他们以尽地主之谊为名,带晓峰游览了当地最出名的地方,晓峰心想着难得出来一次,也心猿意马,后来,出差都快结束了,晓峰才想起没有到公司实地参观,可是这有什么困难呢?

下属公司将文件资料准备得一应俱全。晓峰走马观花地履行了所有程序,公务便宣告结束。后来,晓峰要回来了,下属公司又非常贴心地为晓峰准备了一大堆礼物及土特产让他带回去。这时候的晓峰已经不知道客气了,他把当地名贵的特产全部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晓峰回到公司在出差报告中对下属公司的发展赞美得淋漓尽致,要知道,当时的公司是依据晓峰的报告来评估并进行下一步的战略计划。晓峰在报告中夸大其词,水分良多,公司居然相信了他的话,后期展开工作的时候,出现了重大的问题,公司的计划在当地根本行不通。

领导非常气愤,重新核查了数据,发现了大量的水分,经过调查,发现晓峰在出差期间不仅没有认真工作,还利用职位之便,贪污了下属公司的钱。

据晓峰后来透露,他真的没有拿钱,只是带了一些土特产回来,是下属公司见纸包不住火,于是,便落井下石,倒打一耙。这样,晓峰面红耳赤,有口难辩,最终被公司开除了。

也许很多人对我们的伤害都不是直接的,而这种逐步的、改造你的行为更加可怕,它真的可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拉下水,再也不能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