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关键篇)
14134800000015

第15章 学会造势:让好人脉主动找你(2)

关注了,评论了,互动了,私信了,认识了,有可能就一起做一些事情了。

所以,如果想利用好微博这个工具的人,需要付出一些精力来研究。故事并不是那么容易讲好的,尤其是你想让一些高智商的人关注你,就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我曾经看到有人为了讲好一个故事,用了一整年的时间,做好了一件事,才有一个好故事。

那么,对于在微博上为了放松的一些人们来说,发微博时也要注意不要总是传递负面信息,除非你的粉丝里没有能够影响到你的熟人和朋友。

人们能够接受微博上偶尔出现的低落情绪,但是不太愿意接受一些软弱的内容。

例如,我曾经就看到类似这样的微博—我讨厌闻烟味,你自觉点!

这样的信息,负面不说,还暴露了一些有点软弱无能的信号。

这个人被别人的二手烟干扰了,但是他不敢面对,只能把这种烦躁的情绪在微博的世界里干扰关注他的人!

要知道,如果一个人在不应该吸烟的场合抽烟,别人是有权利直接提醒他灭烟。我就曾见过一个气质高雅、内心强大的女企业家在禁止吸烟的地方,亲自走上去,把对方的烟直接灭了!没有人觉得她无理,反而觉得她威武!

一句话回味

莫名低落容易被体谅,“无能”却容易被蔑视。

情绪预测:锐气一少,睿智就多

定力让人自动靠向你

先看一个关于定力的小故事:有一名木匠,他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从早到晚地忙碌着,院子里锯子声和锤子声响成一片,地上堆满了刨花和锯末。

有一天晚上,木匠站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和徒弟两个人拉大锯。拉来拉去,一不小心,“啪”的一声,他的手表链断了,手表掉到了地上。

木匠很想把手表找出来,但他就是找不到。很多人也过来帮忙找手表,可是也找不到,木匠失望地打算不找了。

就在这个时候,木匠的孩子拿着手表跑了过来,说:“哎,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

木匠很奇怪:“我们这么多大人都找不到,你怎么能找到呢?”

孩子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就在院子玩。没人干活了,这院子里静下来了。我忽然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就顺着声音找过去,马上就看到手表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只有把心静下来,才能听清楚各种声音。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是如此,我们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也会遇到不同类型的人。众多的人际关系好比一条条错综复杂的河流,当它流淌在我们的生活中,就不会总是清水潺潺。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如何应对?一个有定力的人,才能够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才能处理好复杂的状况。毕竟,一个人拥有设计和驾驭人脉的能力,不仅在于他能够与多少好性格的人相处,还在于他能与多少坏脾气的人共事。

我特别佩服我曾经的一位老师,凡是接触他的人都认为认识他自己就有了一笔宝贵的人脉财富。

讲一个真实的案例,这位老师在做一笔生意。中途有人想稍微多分点钱,就在账目上稍稍动了点手脚。这件事情还是被这位老师的一位得力助手发现了。

助手举报了这件事情,老师却说,这件事情就算了,不要去计较了。当然老师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保证下次对方没有机会再有这种“过界”的行为。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那个贪了便宜的人听了这件事后,反而振振有词地说:“他是故意装大方,想在别人面前显得他好。他有那么多资产,当然不计较这点小钱了。”

所有人听完整件事后都有些不忿,觉得这个人拿到了好处,不知道感激,还说这种侮辱老师的话,很多人劝老师追究他的责任。

可是,老师就是有这样的定力,他不怨、不怒,对别人说:“随他怎么去说,不要去较真。”

关于这件事情,我曾经不懂,还与老师交流过,他的说法让我觉得真实而自然。他没有讲一些要宽容别人之类的大道理,而是淡淡地说:“他不这么说,能怎么说呢?难道非要逼他承认是他不对、白拿了不属于自己的钱吗?如果这样,从道义上来说,他下一步就只能归还利益了。他不想还,所以,这不过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而已。我犯不着为那几句话较真。”

也许大家并不知道,因为这位老师的这种看问题的深入、处理问题的定力,那个人从此以后兢兢业业,在三年的时光中,居然成了老师最衷心的合作伙伴。

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让自己的眼光深入生活的深处。你懂得的,会让你心更平,让你的人脉更广。

你让什么情绪占据内存

当你没有能力给别人定规矩的时候,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会越界侵犯你的利益。

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案例:有名大学生,姑且我们称他为小斌。

小斌上大学的时候特别苦恼的一件事情,就是他的父母在村子里总是因为好说话,被别人借钱,这里面甚至包括他的很多亲戚。

他心里苦恼极了,因为他的父母属于老实、勤恳、踏实种地的人,很多亲戚游手好闲,缺钱了就上门借钱。

他在外念书心里不踏实,常常为此苦恼。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说一些“亲情是最重要的”之类的话,也可以批评别人的不道德行为来让小斌解解气,但是都不能让小斌释怀。

一个孩子在外求学,自身尚未独立,心系父母更是令人动容,我只能对他说:“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等你实力强大的那天,所有的东西都可收回!”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占不到别人的便宜,就感觉自己吃亏了”,便宜无非是,让他人帮自己办事,不能帮自己办事的人,就想办法借钱。

小斌的父母是老实人,所以就成为一些人频繁借钱的对象,因为有了亲戚的关系,这还算不上敲诈,只能算以“亲情”为威胁的“借钱”。

小斌如果一味担心、气愤,对于整个事态的改变并不能有所帮助。

《乔普拉七法则》里有这样的话:如果你踢了一只狗,它会一直记得,十年后再次碰到你的时候,它可能会对你狂吠。但与人类不同的是,一只被踢的狗不会在十年时间里都计划着复仇。

我们这里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只是从客观的情况来说,每个人都容易被感性所操控,站不到一个更高的点上看自己,就有可能看不到事情的真相,而被困住。

小斌学成之后,回到家乡。他有了份不错的工作,成了一个能办事的人。后来的情况可想而知,别人觉得他有能力、有发展,不知道哪天可能会请他帮忙,当然要先把欠的钱还上了!

当然这里不是说,小斌为了那些无礼的人,而改变自己的志向,但是只要他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他的未来就一定不会差到哪里,而大家都知道,风水轮流转。

攻城略地不如树旗一面

遇到很棘手的事情的时候,能够控制好你的情绪,很多不利的事,从另一个角度一想,就会变成一件好事。

有一个老师,开了一个职业培训班。有个人说要来报班学习,总是提出一些问题,老师都耐心地解答了。快开课的时候,这个人说有事来不了了。

因为课程是没有提前收报名费的,基本上等于这个名额就浪费掉了。

但是这位老师想得开,他说:“一个人关注我开的这个班,关注了两个月,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证明他这两个月曾很多次思考这件事情了。这样,他一定会惦记,将来就有可能为此再来。而且,他告知的时间是开课之前,完全可以空出一个名额,给其他人调课,这还能给那些急需上课的人一个很好的机会,这不是等于什么都没有损失吗?”

也就是说,这位老师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他计较的是,是否得到了人心。这就是为自己树旗,有了这面旗,你就强大了百倍。

还有类似的一个故事,美国有个特别有头脑的出版商人,他有一批书没人买。一天,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赶紧给这本书作广告,美其名曰“总统喜爱的书出售”。这些书便成为抢手货。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他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听到之后,没有乱了分寸,而是脑子一转,又作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卖空了。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作广告:“这本书令总统看到之后,久久,未置一词。”居然又被一抢而空。

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却用对了每一个机会!

一件事情是好是坏,在于你看待它的角度,客观现实改变不了的时候,改变角度就有出路。

一句话回味

你总疏远别人,机会就会疏远你。

把关键人物变成你的护照

关键人物未必头顶光环

在社会上,当我们发展顺利的时候,我们未必觉得谁是我们的关键人物。

但当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很希望有关键的人物替我们扛一些问题。

这是人们通常都会有的情况,然而有的时候,我们也要提醒自己,在一些关键时刻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人,就有可能是关键人物,只是他们未必头顶光环。

讲个案例:老李自己经营了一个不错的小公司,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非常辛苦,他要管理、带人,同时自己还是业务员,有些中小业务他也不得不亲自出马。

终于公司有起色了,合作的客户积累得越来越多。老李的银行账户进账也越来越多。

此时,有个客户给老李介绍了一个大客户,推荐老李与他们进行合作。老李见了几次大客户之后,内心非常不舒服。他觉得大客户态度倨傲,令他感觉又回到了刚起步的阶段,回忆起当初的辛酸,老李开始排斥这次大型的商业合作。

老员工老刘劝他,企业虽然发展很好,但是有大机会要把握住,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老李听不进去,趁着喝酒的时候,装作醉了,吼了老刘一句:“我才是一把手。这里作决定的只能有我一个人的声音!”

很多人劝老刘不要往心里去,老刘也在尴尬中装作不在意。

后来,老刘还是离开了公司。

老刘走了以后,老李更加放松了,想起以前看人脸色吃的苦,他格外愿意接近那些奉承他的小客户,更加不重视大中型客户的开发。

开始的时候,小客户的确很多。但是每个行业都是如此,当你感觉这个行业能够赢利的时候,也就是竞争对手出现的时候。在老李所在的城市中,出现了多家竞争对手,小客户们当然更加注重价格和赢利,“价比三家”之后,老李的很多客户都流失了。

老李猛然才发现,认识这么多人,怎么身边没有几个人能称得上“朋友”?

而此时,他发现想避免现金流断掉的危险,如果能与一家有实力的大客户一起合作,是降低风险、提高抗压能力很好的措施。然而,为时太晚,他的优势变小了,别的竞争对手早已先行一步了。

讲这个案例,是为了告诉大家,有的关键人物未必头顶光环,往往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能给你提供另一种思考的人。老刘是老李的关键人物,虽然他不是企业的创始人,但是他有更深远的市场敏感度。

再从人心分析,老李是企业创始人,他对大合作之后一定程度的权力被限制,私心上一定存在不满意。老刘则不同,他不是创始人,没有很强的个人感情色彩,所以更能从可管理性的角度看待企业的发展。

每个人都应该珍惜那些给我们提供生活另一面思考的人,也许,我们拒绝的,恰恰是我们需要的。

三种人变成一种人

每个人的身边都可能有三类人,第一类人是对你心存善意的人,第二类人是根本不关心你的人,第三类人是对你有恶意的人。

如果处理得当,第二类人和第三类人都有可能变成第一类人。

例如,有恶意的人会常常在语言上有所挑衅,例如说:“你知道××原理吗?真怀疑你大学是怎么毕业的。”、“××是如此有名的诗人,你居然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你真该学习了。”

这些问题以及它们那些数不胜数的变种,根本就不是真的有什么疑问,也并不是真的给出什么建议,或许它们只是为了使你失去平稳的心态。当遇到别人问你这样问题的时候,如果你愤怒,或者费尽心力去找对方的漏洞进行还击,都有点儿浪费自己宝贵的生命。

不如装作没听见,你只管回到你的主题:我们刚才商量的方案你准备做什么?我提到的诗人聚会,你打算如何筹备?这样,你不给他人向你撕破脸皮的机会,就有可能减少他对这一类威胁性问题的依赖。

我们如果悉心观察,就会发现有这样一类人,虽然他没有出众的容貌,也没有高人一等的背景,但是别人就是不敢轻易冒犯他。

那恰恰是因为他具备了一种静时如山的气场,这种气场不会随意被任何人破坏,也不会因为某个人一句挑衅的话而被击破,他把自己的情绪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正是因为他的安静,让他人的攻击显得小气而可笑。

口碑是一本万利的事

商业社会中,口碑能够带动“变现”。

很多青年人都特别崇拜李开复。在很多方面,李开复都非常值得学习。

客观来说,他有节奏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人们对他的好感和关注有了一定的持续性。如果现在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请你回答,与微软关系很紧密的五个人都有谁?”

恐怕除了比尔?盖茨之外,知道保罗?艾伦的人都比较少,但是多数年轻人一定会答出李开复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