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丹效应和这个故事给了人们很大的启发。因为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也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大。有一句话叫“少则得,多则惑”,人们在有很多选择的时候,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择,所以就会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但是,机会稍纵即逝,并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人们去反复思考,最重要的是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如果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大家一致以为领导于正林只是一个有钱的“庸人”。
他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总监,据说在商场打拼多年。照理说,员工本来是很佩服他的,可是随着接触的增多,员工们发现关于房地产的分析,很多的知识于正林都不懂。当员工向于正林汇报的时候,于正林根本就不会仔细去研究员工递交的数据,也从不检查公司财务做的账目。
还有,公司有大客户看房子时,客户提出的问题都很专业,于正林经常都是让手下的得力人员回答问题,直到要决定生意是否合作,于正林才会亲自出马决定。财大气粗、给出优厚条件的客户,于正林未必会和他签约;而有的客户,大家觉得给出的条件一般,于正林反而会去签约。
于是,员工们最不明白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这样的“庸人”可以坐在这么高的位置上。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更让大家费解。
公司拿出了一笔资金投入到一个地产项目,根据辛辛苦苦的分析和严谨的推论,大家一致认为选择A地区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可是于正林就偏偏看中了B地区。大家一考察,发现B地区人口稀少,房地产的发展机会渺茫,房子建好了也可能没人来住。
但是于正林决意投资B地区。他认为B地区有着天然的优势,很多城市的人都厌倦了城市里的喧嚣和忙碌,一定会喜欢在B地区安置生活。
各有利弊,大家争议了很久,但是因为A、B地区都有客户竞争,于是于正林毫不犹豫地拍板投资B地区,这让大家非常气愤,觉得于正林一意孤行。后来,甚至有几个专业知识特别丰富、早就“瞧不起”于正林的人提出了辞职。
于正林很平静地让员工办理了离职手续,用领导的魄力解决了这样的一个状态。他在开会时只说了简短的几句话,告诉大家他敢有这样的判断,也敢于承担任何后果,他本人不愿意多作解释,因为在成果没有出来之前,一切都是枉费心思。
果然,过了不到一年,形势发生了逆转。随着城市包围农村,为了迎合城市人的生活,于正林在B地区开发了农家乐,越办越火,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由于B地区是低投入、高收入,收益就远远超过了投资A地区的收益,让曾经质疑的人刮目相看。
大家这才明白,原来错的人是自己,庸人也是自己,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最重要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在面对两难的决策时,能够有决断的勇气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职场中,有不少人抱怨领导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领导的能力并不强,只是机遇好,或者一些别的原因,才让专业知识不强的他坐在了一个比自己高的位置。
事实果然是这样吗?很多时候,领导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不需要有多强的专业知识。因为他不是某个专业的技术员,他是要懂得统筹安排、懂得决策,并且要为自己的每一个决策最终承担责任的人。说得更加直接就是,领导不具备员工懂的技能,是因为他不需要懂这个技能。
打个比方说,如果有一个领导,他的专业知识很强,但是本身特别没有主意,做事情也怕担责任,比员工还害怕承担后果。员工问什么时,他只会说:“等我再找上级批示,然后回复你。”这样的“人才”领导会比误以为的“庸才”领导更让人郁闷。
这就是说,只要能够对一件事情敢于拍板,他就超过了普通员工做事情的衡量和勇气。况且,对于个人来讲,你可以选择公司,但是领导是流动的,你不能选择你的领导。员工的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也完全围绕着企业的管理者展开,要懂得领导真正的作用是什么,作出积极的配合。坦白说,你的行为需要对领导解释,但是如果你暂时不能够理解老板的决定,那么就只有唯一的选择,就是保持敬畏之心!懒蚂蚁效应
——千万别得罪“最懒”的同事
懒蚂蚁效应是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的发现,他们对三组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他们发现大多数的蚂蚁都是非常勤劳的,它们忙忙碌碌地寻找食物,找到食物之后就急急忙忙地搬运储藏起来。
在这部分蚁群里,有几只蚂蚁非常奇怪,它们和伙伴们完全不同,它们什么都不干,的确是蚂蚁队伍里的“懒蚂蚁”。可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出现了,研究者们发现,这些懒蚂蚁并不像它们的外表所显示出来的那么“无所事事”,它们在非常时期能够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研究者们发现,突然出现蚁群断绝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辛辛苦苦搬运粮食的蚂蚁顿时失去了方向感,它们不知道怎么办了。然而,这是“懒蚂蚁”大展身手的时候了,这几只懒蚂蚁会带领着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安全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在这个蚁群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只不过他们没有跟着大家的步伐走而已。它们暗自观察着组织的薄弱之处,保持对新食物的探索状态,在危急时刻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工作中也是如此。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周围总有几个“懒得出奇”的同事,每天日上三竿的时候才来上班,似乎并不会感到有职业上的危机感,也不担心会被开除,逍遥地行走于职场,这会不会让你感到非常费解?或者你会不会想——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看了下面的案例,你就不会再有疑问了。
张青风是一个非常上进的销售人员,他在公司里的表现有目共睹。有一次,他能够连续三个月给公司搞定几十万元的大单子。
平时,张青风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了工作上,他从不关心同事的八卦隐私,也不关心其他人的心情,一心想把自己的业绩提上去。他最不喜欢部门里的一些同事上班的时候上“开心网”,也没什么追求。他尤其不喜欢莫小米,这个女同事简直令他鄙视,居然一整天不给客户打一个电话,大模大样地在办公室里看韩剧。有一次,莫小米居然还带着爆米花来单位,上班的时候,咯吱咯吱的声音让张青风觉得很烦。
张青风从来不和莫小米接触,他也不想管别人的事情,他只用实力说话。作出了良好的业绩,于是领导给了他提升的空间,让他管理一个部门。张清风知道,这是领导层的重用,他不想让看重他的人失望。同时,他也认为作为领导,就不能和以前一样不关心别人,要掌握自己手下每一个人的发展情况。
于是,莫小米首当其冲地被列入到张青风考虑的开除人员名单。在他看来,不积极进取的人就不能待在部门里,他喜欢的员工包括他自己,都是兢兢业业实干派的作风。他开始在和上层领导交流的时候,透露出自己想开除莫小米的想法。
张青风希望能够得到领导的支持,因为莫小米毕竟是从公司开业就一直待在公司里的老员工,没有领导的支持,他缺乏底气。可是每一次提起这件事的时候,领导都微笑不语,他内心暗暗纳闷:为什么领导一直以来都非常支持自己的很多决定,唯独对这件事情持有保留态度呢?
张青风又耐心地对莫小米观察了一段时间,得出的结论是,莫小米的确属于混日子的类型。于是张青风决定,只要时机成熟,就一定会坚持开除莫小米。可是,莫小米并没有被开除,经历了一个突发事件之后,张青风彻底知道了自己犯的错误有多严重。
公司的产品进入了销售淡季,可是,由于莫小米的个人原因,她的亲戚是对口的采购人员,于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采购。短短的两个星期,莫小米给公司带来了几百万元的经济收入,足以抵得上张青风整个团队的季度销售额。
原来这个懒员工对公司的发展居然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的周围有貌似应该被开除的同事,但是偏偏没有人开除他,一定要在心理上重视这个人。再无能的领导也不会白白地把工资给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千万不要得罪他。
你可能会认为这不过是个偶然,他运气好所以付出的比自己少,拿的比自己多。其实,没有偶然的偶然,因为你不知道一张简单的面孔背后会和公司有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一个看起来一无是处的人,只要能安安稳稳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想要长期发展的人必须把自己的心态摆正,应该允许自己的同事有独特的放松方式,即使有出格的地方也不必气恼并除之而后快。哪怕自己是领导,也不要用苛刻的尺子去衡量别人,即使内心是那样,表面上也要装得宽厚可亲。领导也照样有得罪不起的人,如果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员工将对其的不满报复到公司,最终麻烦的还是自己。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得罪你认为不重要的人,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才是对自己最安全的保护。巴霖效应
——轻信,被算计的开始
巴霖效应是来自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他说:“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这种说法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目前风靡的“星座书”就是这种心理效应的投影。心理学家说,有人感觉有些星座书能准确地指出某人的性格,原因在于这些词句属于人之常情,基本上可以适用于大部分人身上。所以人们就会轻信,而且,如果星座书里有某一条说得特别准确,更会增加读者对其他各项空泛之论的信任。盲目迷信星座书的指点,不但不会给人们带来帮助,反而会给生活带来麻烦。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努力的女孩,长期在职场得不到提升,可能存在方方面面的原因。可是如果她很迷信星座书上讲的一些道理,像书中讲金牛座的人桌上不宜摆植物,狮子座的人办公桌上要多放一些银色装饰品,这些说法有可能让她迷失掉正确的判断。
假如这个女孩认为自己运气不好、业绩难以让人满意是星座的原因。然后按照书中说的,向领导申请更换办公桌位置,随后在办公桌上摆放了银色的小饰品。周围同事被弄得莫名其妙,领导也可能感觉她没有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反而会立即辞退她。
在职场中,巴霖效应是非常常见的。虽然人们常说,应该多听别人的意见,但是每一个人都要注意的一点是,多听,更要多想,不能轻信别人的评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轻信,是被算计的开始。
张跃洋是总经理万总从别的公司高薪挖来的人。
他4年前自某著名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原来的单位从事技术工作,刚开始时的工资是1000元;3个月后,凭借着良好的技术能力增加到3000元。一个偶然的原因,有朋友替他引见了万总。
万总非常看重张跃洋的技术能力,而且张跃洋的年龄也很有优势,于是万总就以月薪6000元为条件,将张跃洋挖到了自己的公司,安排到了主管李震的部门。
张跃洋一来到李震的部门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张跃洋也在工作中表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因为良好的技术能力,同事们也非常佩服他。
可是,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张跃洋非常吃惊,他发现自己工资卡上的工资只有3000元。他以为发错了工资,马上联系了单位的人事部,人事部的人对他说,这是部门领导的意思。
于是,张跃洋找到了李震。李震看到张跃洋一脸的怒容,就马上安抚他说:“万总没有对你讲公司有试用期吗,员工工资要根据试用期的情况来考核,很多人的离职都是因为不能接受试用期造成的。的确,对于成熟的员工来说,这点是不合理的,但是公司的情况就是如此,试用期长短不一……”
听了李震的话,张跃洋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尤其对于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他而言,大脑更是只有“一根筋”。李震又大吐苦水,说公司的一些制度要求很严格,经常有员工来找自己申诉,可他也是爱莫能助。
听完这种种,张跃洋立即就给李震打了招呼要离职,也没有等待万总的批示,就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公司。
张跃洋走了之后,李震就找到万总汇报情况,他说:“张跃洋不能接受公司有试用期的规定,上班第一天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有试用期,但他还是认为自己发工资的时候可以拿到6000元。所以这次工资一发下来,他给我发了个短信就离职了。”
万总听完也只是叹了口气,待李震离开之后,万总对自己的助理说:“可惜呀!张跃洋这个年轻人,我们给他内定的试用期非常短,只有第一个月是试用期,但是他连这一个月都不能等。我并没有把他当技术人员看待,我是想将来把他培养成主管的。”
助理问:“那李主管呢?”
万总说:“能者上,庸者下。原本认为他到了部门之后有技术优势,再慢慢熟悉李震的工作,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代只懂一点技术皮毛的李震。”
此时的李震,在张跃洋离职后迈着轻松的步伐,回到座位,露出了胜利者的笑容!
这里有一个犹太人教育孩子的传说:站在壁橱上的孩子,兴奋地跃向父亲张手欲接的怀抱,结果扑空摔地。数次以后,孩子对谁都不再轻信了,这就是犹太家庭对孩子的家教课。犹太商人在商务活动中不为感性所控制,不轻信别人,他们只相信根据客观事实作出的判断,从而能在生意场上纵横捭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