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伦达效应——蛋糕做大了,再考虑怎么分
留白效应——没说完的话更有意味
塞里格曼效应——长跑心态让你遇贵人
不值得定律——天底下没有圆满的工作
情绪效应——请注意清洗“情绪污染”
瓦伦达效应
——蛋糕做大了,再考虑怎么分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只做好当前的事从不考虑此外的一切其他事而取得成功的现象,称为“瓦伦达效应”。这个效应其实来自美国一位走钢索的杂技演员瓦伦达的故事。想一想,一根钢索悬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人走在上面没有任何人身安全保护措施,这是非常危险的,而且还有自然风雨、太阳光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人在上面行走就更加险象环生。
但是,瓦伦达的技术非常高超,每次走钢索都不会被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所干扰,而是排除一切与走钢索无关的杂念,认真地走好每一步,最后的结果自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令人羡慕的眼光。这种不为当前活动以外的杂念影响而使当前活动顺利完成的现象就是典型的瓦伦达效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瓦伦达效应是专心致志的结果。专心致志才能使注意力高度集中。
有了这种专心致志的能力,才能不被其他因素干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有这样的一种感受,那就是如果在从事某项活动时脑子里一直想着成功的喜悦与表扬,或失败后的痛苦与冷眼,那么,这一活动就很难顺利完成。
在这里,我们要谈的是瓦伦达效应对于合伙人做生意来说,存在的巨大价值。很多合伙人有很好的前景规划,但是由于这些规划不是建立在蛋糕原理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只想着让自己不吃亏,因而难以激发所有人的积极性,最终难以实现目标。
“家外家”是某地最火的一家酒店,来这里吃饭的人络绎不绝。“家外家”的运营模式并不复杂,主打的菜品保持了恒久的品质。
当“家外家”的规模逐渐扩大的时候,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家外家”的两个老板。两个人从合伙之初就是好哥们儿,直到事业发展壮大了,“家外家”开了多家连锁店之后,两人依然没有因为任何问题或者利益的关系而产生矛盾。
大家都知道,亲兄弟合伙开饭馆都有反目成仇的例子,况且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辛辛苦苦经营这么多年,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具备了这么大的能量。
有人吃饭的时候就问老板,正巧赶上一位老板兴致很高,于是这位老板非常感慨地说:“我和我的搭档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吵过,因为我们都把精力放到了怎么把生意做大的重心上。这样才能不分散注意力,您看看我每一家分店都挂的这幅画就明白了。”
仔细观察还真的发现,任何一家“家外家”都挂了这样的一幅画:画上有一群人,他们使用的筷子非常长,按理说,这么长的筷子是没有办法让自己吃到东西的,但是这群人采用了这样的一个方法,那就是使用长筷子给自己对面的人夹菜吃,先给对方吃。就这样,彼此考虑对方,所有人都能顺顺利利吃到食物。
是的,把合伙事业做大的秘诀就是把专注力放到值得专注的地方,多为对方着想。
世间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公平,如果合伙人抽中华烟而自己抽前门就会不舒服,或者自己不抽烟看到合伙人报销一盒烟也会心里有波动,那合作就不会长久。双方都让一些利益给对方,最终大家都吃不了多少亏。不要任何事情都去计较,提高专注力才是长远大计。
怎么让合伙的每个人拿到更多的利益?客观的方法是把蛋糕做大,每个人得到的就会更多。但是很多人因为把注意力放在了虚拟的利益中,总觉得自己吃亏,最终导致合作失败。
两个人或更多人、更多公司在一起合作,不断出现新问题和新矛盾是正常的事。最该做的就是放下矛盾,集中注意力先把大利益创造出来,再考虑分配。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除了放下矛盾,那就是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解决矛盾。
及时处理就是不要积累矛盾,积累必成大患,到问题多时就不好理出头绪来了。事不过夜,哪怕只需要用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要把它用白纸黑字写出来,大家达成共识,明天以后就照此办理。这样既解决了事情,也有利于专注力的提高。所以,建立合作事业不怕规矩多,也不怕琐碎,规矩就是限制,不但对别人,对自己也是一种限制。
还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许多老板,特别是私人企业的所有者,总习惯把企业当作自己可以随意处置的一个组织来对待。其实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因为在竞争中,即使是私人企业也是一个具有社会性的利益共同体,而不是个人的私有物。甚至还有些私人企业的老板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分蛋糕的比例上,他们害怕职工的收入增长太高或增加太快,因而,常常想方设法去减少职工的收入。结果蛋糕不但没有做大,反而会越做越小。
所以,让所有的人都专注于将蛋糕做大才是真正的发展之路。当所有人都专注于将蛋糕做大的时候,不管是几个人的合伙事业,都能走险境如履平地!
留白效应
——没说完的话更有意味
留白效应最早来源于书法绘画上的一种手法,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手法以无胜有,有无相生,既是一种巧妙的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智慧。
对于心理学来说,留白也同样重要,如果将这种智慧、这种空白运用到职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有时候,不说的话比说出来的话更蕴含道理,更有智慧!而且,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应该有所注意的是,别人欲言又止的话比起直接的批评和建议,更有意味。
举个不当的例子,如果领导和下属说话絮絮叨叨,什么细节都一定要讲清楚,下属对领导的决策按章执行就容易滋生懒惰的心理,只做领导交代过的,不能主动工作和积极思考。所以,有的领导经常在安排工作的时候,说到一半就不说了,下属们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往往会更加谨慎,能够想到领导没有想到的,做领导没有交代过的,生怕有所遗漏,甚至当下属完成工作向领导汇报的时候,也会小心翼翼,生怕领导批评自己没有领会到领导的意图。
再例如,张纯是外贸公司的业务代表,在多年的业务交流中,他跟另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李力诚成了要好的朋友,两人在工作之外也经常约在一起吃饭。
后来公司要谈一笔大业务,领导找到张纯询问他和李力诚的关系到底有多近,张纯没有去分析领导的“留白”。后来张纯的公司丢掉了一笔大订单,大客户改签了李力诚所在的公司。
公司里开始有了一些传言,说张纯把公司的底价透露出去了。张纯百口莫辩,才知道当初领导的深意。所以说,在和同事的交往中,留白更加重要,和同事沟通的时候要留心对方没有说出来的话,有耐心地把事情了解透彻再作决定。
宁小波和谢谦是竞争对手。其实,谢谦的态度一直非常平和,有时候,两个人为了一个方案争辩的时候,谢谦的态度从不像宁小波一样激进,反而更像是在商量事情。
但是宁小波并不理睬谢谦的态度,反而像吵架一样地逼迫谢谦表明立场,有时候,谢谦的观点还没说完就被宁小波粗暴地打断。
宁小波非常好奇,为什么公司里多少个有胆、有识、有为的年轻人,都在跟谢谦的较量中纷纷落马,摔得鼻青脸肿夹着尾巴落荒而逃。而眼前的这个人,说话经常说一半、漏一半,毫无干练之处。
宁小波有和谢谦一决胜负的勇气。他觉得自己始终占据着各方面的优势,年轻、博学、新潮、反应灵敏,懂电脑、懂英文,这些都是谢谦无法具备的。谢谦唯一能炫耀的就是他的经历和经验,据说十几年前他是和公司一起创业的,但是宁小波对此同样不以为意,他认为这就是谢谦所有的筹码。
但是,宁小波没有想一想,这个含蓄内敛的人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不然,为什么其他的老员工都纷纷离职,只有他能稳坐钓鱼台。宁小波的部门是公司策划部,每次开会的时候,宁小波都大出风头,后来甚至没有谢谦发言的机会。
由于宁小波迅速而果断的办事能力,几乎所有的同事都发现谢谦的落伍。但是,就在宁小波得意的时候,却在谢谦的“留白”上大大地栽了一跟头。
那一天,谢谦领了一个人来找宁小波安排工作,说这人是他的……宁小波没等谢谦说完,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宁小波连谢谦都不放在眼里,况且是谢谦的亲朋好友。于是,为了让谢谦颜面尽失,宁小波故意把谢谦带来的人像查户口一样地盘问了一番,然后一纸调令让他去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部门。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董事长把宁小波叫去狠狠批评了一番。宁小波这才知道自己刁难的那个人是董事长恩师的外甥。从此,无论宁小波多有能力,董事长都刻意地回避让他发言,而且公司所有的高层捕捉到这个信号后,对宁小波都开始冷漠,好像宁小波并不存在,至多是一个可多可少的物品。
当宁小波怒气冲冲地找谢谦质问的时候,谢谦还是很平静地说,要想不办错事就一定要先学会不打断别人说话,其他没什么可以传授的。后来,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的宁小波终于决心另外去寻找一份工作了。
职场留白是一种艺术,一个人要注意给别人留有转身的余地,自己才有大道可行。现在的人们考虑问题都喜欢来个相对思考,对于绝对的东西在心理上有一种排斥感。比如,在工作中如果有一个人斩钉截铁地说:“事情必须这样做!”别人在心理上就会有另外的一种想法,那就是:“我难道必须执行你的想法吗?”
所以,不能说太绝对的话和一切直接接触或伤害别人情感的话。更严格地说,在和别人接触的过程中最好少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如“一定”、“必须”怎样,谈个人意见的时候,可以用“我想”等词语来代替。与他人相处的奥妙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个人总是出言不慎,跟别人争辩,那么,他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真诚与合作。
塞里格曼效应
——长跑心态让你遇贵人
塞里格曼效应来源于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以狗为对象的一组实验。他把一条狗放进一个笼子里,然后锁住笼门,使狗无法轻易从笼子里逃出来。笼子里装有电击装置,通过这一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刚好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使狗毙命或受伤。
塞里格曼发现,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地挣扎想逃出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它发现无法逃脱后,挣扎的强度就逐渐降低了。
后来,塞里格曼又把这只受过电击的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实验者发现,这只曾受过电击的狗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绝望地忍受着电击的痛苦,根本不去尝试有无逃脱的可能。
最后一个实验塞里格曼把没有经受过电击实验的狗直接放进有隔板的笼子里,发现这些狗全部都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
塞里格曼把上述实验中,狗的这种绝望心理称为“习得性无助”。
不含任何贬低意思地看现实生活,这种情况很常见,一个失败了太久的人不太容易相信自己会成功。例如,当一个人在职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
漫漫职场,随着行业和具体情况的不同,对于有的人来说,成功可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重要的是要懂得这样的道理,心累了就歇会儿,但是不要放弃!
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公平的。你咒骂,你绝望,日子会一天天过去;你努力,你快乐,日子也会一天天过去,应该怎样准备自己的职业状态呢?
顾非凡是研究生学历,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具备这样的高学历,可能都会选择从事对文化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
可是,顾非凡没有这样,他当年考研究生也是为了挑战自己,现在选择销售同样是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他不像别人,认为自己学历高就可以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打打文件、上上网,也不像很多看不起做销售的人,总认为销售员是没有能力的人做的事。
顾非凡带着豪情壮志投入到销售行业,他愿意挑战高薪。因为他不怕吃苦、不怕拒绝,他看到那些在大城市买车、买房、办公司的人,很多都是从销售做起的。
同样,顾非凡也不怕努力得不到回报,他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已经有两个月了,工作一直没有进展。当大家都对他失望的时候,顾非凡自己没有放弃,他还是积极地应对客户。虽然大部分客户问得都非常详细,有的客户问的问题还非常古怪,但是,顾非凡都非常用心和耐心地找到最好的答案和顾客沟通。
终于有一天,他看到领导的秘书有一项工作就是替领导给客户送东西。顾非凡仔细思考了一下其中的奥妙,认为和客户近距离的接触有助于和客户建立很直接的关系。他想这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虽然累一些,但是他决定要试一试。
于是,顾非凡主动找到领导的秘书要帮忙送东西,秘书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在他和秘书沟通的时候,很多同事也在场,大部分人看到这一幕都觉得顾非凡是“病急乱投医”,认为即使他再努力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可是因为对这千分之一的机会不放弃,对自己的努力不绝望,终于让顾非凡的事业有了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