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盛开:你若向阳,心不忧伤
14134300000022

第22章 亲爱的你(3)

院子里栽着奶奶精心打理的花草,酢浆草的小花是一派和煦的黄,溜过草叶的猫的身影,是熟透了的麦子般丰盈的颜色。院子里的绿似兰草般淡淡的。出了院子,一眼望见屋后的大山,苍莽雄浑的绿层累铺叠,像潮湿的苔藓覆上青石一般,柔软地染上孩子的心。起伏的远山是虚渺的青色,淡化在发白的天际。再仰头,天空是凉凉柔柔的蓝。

屋后不远处有一片竹林,苍翠的绿是无数竹叶的层叠。孩子顺着记忆跑入竹林,这是他撒欢的地方。脚下积了一层厚厚的枯黄落叶,踩上去一片酥软。竹林的影子似群鸟般悄然移动,不知在林间晃了多久,一只红色白点的瓢虫落在孩子的手背上。视线从瓢虫上挪开,就看见了站在眼前的哥哥,责备又宠溺地拍了拍孩子的脑袋。

回去的路上,犯困了的孩子由哥哥背着。他们绕了一条偏远的路,路的一侧是平静的水田,安稳地拢在环绕的山里。路上的行人都走得很慢,一步一步,像是过日子。夕阳在天边的云堆里晕开柔红,落在水田、屋檐、行人身上的却是清透明净的、粼粼闪光的金色。黄昏的气息铺满倦意,红色瓢虫晃过眼前,孩子沉沉睡去。

醒来,又回到了独自一人的路上。

揉揉蒙昧的双眼,已经能看清四周的人,都在朝同一个方向踱去。再远一点,背景是柔和的光雾蒙蒙地融成一片,分不清远近,也辨不出距离。

右前方静静地走着一位老人。花白的头发在脑后盘成一个髻,浅褐色的朴素着装,微微驼背,拄着一支木拐杖。孩子走上前。讲故事的人很少与他对话,日复一日的沉默似乎绊掉了他的声音。现在,他尝试了好几次,终于断断续续地问出了声。

“你好。请问,我们这是去哪里?”

老人侧过身来,看上去丝毫没有被这句突兀的问话打扰到。语气和目光都是亲切而和蔼的:“去教会我们感知的地方。”愉悦的神情在皱纹遍布的面颊舒展,眼里闪烁着细碎的光。

……教会我们感知的地方,孩子在心中默念。他好像听见了什么,似清冽的溪水汩汩浣过耳畔,像遥远的牧笛声,清越悠然。

有风拂过山林,无数树叶掀动的声音,是视线之外不息的和音。鸟叫声,一声声轻灵似剥去光芒的种子;蝉鸣,夏日里不饶不休地焦灼着耳朵;雨声,密实而安然地落在心上。“嘎——叩!”伴着清浅的水声,有人在井边打水;“突、突、突、突……”是谁家的车子开过门前?剪影般的叫卖声依稀从远方飘来。

夏日黄昏,垂着丝瓜的藤条下,裁去白昼的暑气,老人们聚在一处聊天。嚼着方言,比芝麻大点的事也能说得津津有味。老人们时常叨念,我们祖上是从河北一带迁过来的呀,我们说的是正宗的古汉言。“锅”念作“鼎”,“热水”是“汤”,“俳优”是句粗语。孩子曾听见奶奶愤恼无奈时叹一声:“丫(好)殆啊”……

“……门环里的话,我都听到了。”

耳畔响起的声音牵回思绪。孩子有点迷糊地看着身边的老人,不明白她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人不再开口,只是微笑。孩子恍然忆起,她是邻居家的婆婆啊。

孩子记得,婆婆种了满院子的三角梅,六月末,殷红桃红朱红簇拥着花的长廊,美得能绊住时光的步伐。婆婆会泡好喝的甘菊茶,会耐心地听他把一件小事叽叽咕咕颠来倒去地说上半天。

后来,就在他被讲故事的人带走前不久,婆婆生病了。大人们说,是很严重的传染病,不让孩子进婆婆的屋子了。孩子绞尽脑汁地想啊想啊,总算憋出了个法子。婆婆住的宅子前大门上挂着两个古旧的大门环。孩子想,婆婆的耳朵那么灵,不如把想告诉她的话说给门环听,说完敲一下门环,声音就被扣下了。

之后的每天傍晚,他都来宅子的大门前,把话说给门环听。从“又学会了几个字” “萤火虫让哥哥骗走了”到“木瓜结果了” “吃上了最喜欢的蛋燕”……多小的事情都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原来这些话婆婆都听到了。孩子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

顺着回忆流淌的和声留在耳畔,孩子闭起眼倾听,他想从这些和声里找出一个声音。一个温热的,盈润的,如蜜桃般柔软饱满的声音,像拂晓时的风一样轻轻地唤着他的名字。他多想听见,可偏偏,在那么多的声音里杳无踪迹。

想起这个声音,鼻尖就好像嗅到了淡淡的馨香。温软的清浅的香气,像是小时候无意间翻出的一只樟木箱子,泛黄的信笺和晕染纸上的字迹,熏着岁月熨帖后的味道,很好闻。孩子隐约觉得,在他要去的那个地方,弥漫了这样的香气。樟木的气息,湿濛濛的微凉,似绿荫洒落。悠悠的木香里,渐渐透出一股果香,越发丰盈浓郁。

孩子睁开眼,他站在一处晒果场边上。被红色润透的熟柿子紧挨着摆在竹编担子上,另一边是满满的紫黑色李子,浸透了秋日的暖阳显得一派丰润。饱满的果实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细盐,似初冬的薄霜。在煦暖的阳光下晒制果干,甜美的果香揉入一点咸味,和着脆爽的凉风扑面而来。熟悉的感觉像被清水浣洗的卵石一一浮现,孩子仿佛能看见,晒好了的柿饼和李干,深棕色的果实散发着饱含阳光的浓郁滋味。那么亲切,那么熟悉。

孩子有点累了,打了一个好长的呵欠。眼前的景物像被秋阳融化了,他又回到一个人的路上。婆婆也不见了。

一只奶白色的猫从脚边擦过,米黄色的斑纹似阳光的吻痕。孩子感到好奇,忍不住叫出了声:“喂!”

“怎么?”猫听见了,回过身来。

“请问……”顿了顿,忙说,“你知道我们这是去哪里吗?”

“当然。”猫有点郑重其事地回答,“去一个我们最熟悉、最依赖、最依恋的地方。”

看到孩子露出困惑的神色,猫又飞快地补上一句:“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有烤秋刀鱼的地方啦。”

“烤秋刀鱼?”

“嗯。烤得酥脆的鱼肉,淋上清凉的柠檬汁,真是人间最好的美味。”猫一脸幸福。

……烤秋刀鱼,孩子好像忆起了什么。是厨房里,奶奶忙碌的身影。鸡蛋、面粉和清水搅拌成面糊,在油锅里摊成薄薄的饼,奶奶用锅铲在饼的边缘铲一铲,捏住卷起的部分麻利地一掀,呼起的温厚热气满是蛋的香味。把摊好的饼放到盘子里,切成略宽的长条,下到烫着肉片、香菇、胡萝卜丝和白菜的汤里,就是孩子最爱吃的蛋燕了。

一整碗热腾腾的汤,厚韧的蛋饼面条,新鲜可口的配料……孩子想起了这些味道。还有奶奶酿的红酒,棕色的液体倒入小瓷杯,爷爷在晚饭前总要抿上几口。一次,菜还没端上来,爷爷斟好了酒。孩子就用筷子尖蘸了点含进嘴里,只尝出了点微涩的滋味,却从喉头一下子暖到了胃里。他不知不觉又蘸了几口,就配着饭吃了。饭没吃完,孩子就醉倒了。

不只是这些。孩子又记起了“鼎边糊”,这曾是他最喜欢的早餐。熬着汤的大锅里,咕嘟咕嘟煮着蚌肉、紫菜、金针菇和葱条。用切出横面的生地瓜蘸上油,在锅边扫上一整圈,再飞快地涂上一圈米糊。把米糊铲下来落进汤里,就是一锅好滋味的鼎边糊了。再配上海蛎饼……孩子没发现,他的脸上露出了和刚刚那只猫一样的表情。

还有贴在大缸内壁烘烤的葱饼,用猪肉打成皮的肉燕以及酸甜美味的柿饼、李干、橄榄……真想再尝一尝啊。

有好些东西,都是一个人带孩子去集市里尝到的。是什么人呢……他兀地想起了一只手的握感。温暖的,柔软的手,可以把他的小手安稳地拢在手心。该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孩子望着自己的手。讲故事的人也曾牢牢牵过,可那时,孩子已经忘了触摸的感觉。

指尖微微发痒,像在触摸一件粗糙的事物。是石像,孩子看到了,在公园里,古塔前的两尊永远静默的石像。爷爷说过的话沉在耳际,他说,这样的塔全国只有两座——塔前的石像是文官而非武官。那时的孩子还不懂这些,他只记得,让爷爷牵过自己的手,带撒欢了一整天的他回家。爷爷的手热得有点发烫,似粗老的树皮,紧紧箍在手腕,不舒服,却让孩子感到了长久的踏实与安稳。

手指触到新鲜柔韧的树枝,像个“丫”字,是爸爸给他做的桃枝弹弓。用弹弓击碎了不少玻璃瓶子,却从来打不下一只麻雀。瞄准麻雀的瞬间,心间总会莫名颤动——连带手中的石子偏离了方向——却是让孩子感到安心的颤动。

仅仅是手指吗……蓦地,一个怀抱的温暖像一团最柔软的云,将孩子搂住了。闭上眼感受,好暖和,这样的感觉,只在很久以前有过了。落在鼻尖的馨香,拥在身边的温暖,以及安静踏实的心跳,都是曾有过的安然。可是睁开眼,这份安然便像指缝间的流水,逝去无踪,只留下无力挽回的委屈懊恼与怅然的无奈感伤。

声音哽在喉咙,鼻子一酸,孩子很想放声大哭。

他觉得,被讲故事的人带走这么多年,自己一个人走过这样漫长的路,只为了见到这个人,只为了前往她所在的地方。他多么想见到她,听见她,让她紧紧握住自己的手,觅回这些年他失去的全部温暖,全部的爱。

孩子揉一揉浸着泪水的眼睛,仰起脸,倏然望见,在路的尽头,一座古朽老旧的木屋子。一个女人静静地候在门前,微笑着,等他走近。孩子走近了,女人牵过他的手。温暖的触觉由手中蔓延,孩子的心像是晨风拂动花瓣,微微翕动了一下,弥满胸口的安然似血液汩汩流过全身。孩子望着女人的眼睛,像个牙牙学语的孩子,试着张了张嘴,发出人生的第一个音:“妈妈……”

“又听故事去了?”妈妈笑眯眯地揉揉孩子的头发,“吃饭了。”

她牵着孩子,穿过门,走进屋里。屋子里柔黄色的灯光亮起,晃悠悠地荡开一片暖融。木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火锅,白豆腐在热汤里滚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都在。就好像置身一个完整的梦,就好像他从未离开。孩子在桌边他的位置上坐好,挨了奶奶一句晚归的呵责,贪恋地享受着属于亲人间的温情与安逸。

你是我遇见的另一个自己

秀伟君

幸福快乐来之不易,

所以人们会倍加珍惜。

1

虽然骨子里装着的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但这两颗星球曾试着靠近,跨过茫茫的行星海洋,挣脱死死坚守的引力。

就好像那时候的麦晓晗,她面朝着麦小阮的后背,整个身体被麦小阮的背影遮掩住,她试着伸出手抓住身前那个女生的肩膀,却发现这背影仿佛是被无数根透明的线编制而成的。

即将触碰到的瞬间却被无声无息的沉默网住,动弹不得。

2

感恩节的班会,整个班级气氛炽烈,所有人争着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想要感恩的人。

击鼓传花的形式,轮到麦晓晗。

麦晓晗飞快地搜索自己的记忆,眼前出现的不是爸爸妈妈的样子,而是另外一个女生。

“我想感谢的人是一个对于我来说特别特别重要的女生,在我眼里她是除了爸爸妈妈之外第三个最值得感恩的人。”

不是前面同学发言提到的千篇一律的父母好友,麦晓晗的感恩对象着实吸引了大家的兴趣,原本沸腾的气氛突然安静了下来,仿佛是在等待着女生讲述自己刻骨铭心的故事。

麦晓晗像个老者,微微弯曲着身子,似在梳理着顺着时间的河流慢慢流淌的星星点点串联成的回忆。

时间回到三年前,七月流火,傍晚的夏天耳边是满满的虫鸣。这天晚上麦晓晗失眠了,她在陪伴了自己十几年的小床上辗转反侧,脑袋里似装了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布满了她的美好幻想。

女孩睡不着也不想睡,但激动的情绪里又有些许的难过。

因为她要离开孤儿院,一个市里的人家在十几个孩子中挑中了麦晓晗。

梦里面她的新家有着明亮的窗户,有她梦寐以求的钢琴和书房,书架上全是她喜欢的故事书和连环画,新爸爸和新妈妈对她特别好,给她做了特别好吃的饭菜,她终于不用再和孤儿院十几个孩子共用一个大寝室了,她拥有了自己柔软温暖的小窝。梦里的麦晓晗始终微笑着,她觉得自己来到了天堂,过着原来从没有想过的美好生活。

第二天很早很早就起床了,麦晓晗收拾好行李,梳理好头发,等待新爸爸妈妈的到来。

“嘀嘀嘀”地几声鸣笛,麦晓晗的心也打起了鼓。爸爸妈妈帮晓晗把行李搬到了车上,示意晓晗跟孤儿院的老师们道声再见。

“晓晗,到了新家一定要珍惜,可不能任性,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哦。”带着眼镜的老院长摸了摸晓晗的头,眼睛里含满了不舍。

她是整个孤儿院最听话懂事的孩子,所以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

这是那天爸爸妈妈来孤儿院挑孩子时院长对他们说的话,照片里的女孩对于夫妇俩来说是那么的熟悉,所以一眼就认定,就是她麦晓晗。

告别老院长和孤儿院的伙伴们的时候,麦晓晗还是掉了眼泪,笑着说再见,她想把自己的微笑留给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这片伊甸园。

3

照片里的两个女孩有着那么相似的笑容,但又可以很轻易地区分两个人,因为她们的眼睛里装着两弯明暗深浅不同的湖水。

这是很久很久之后,麦小阮对麦晓晗说的一句话。

终于到了梦里憧憬过无数遍的家,一切都如自己所想的那样纯澈透明,充满美好的气息。

麦晓晗开心地跑到爸妈为自己准备的房间,却听到了一声冷冰冰的瓷器破碎的声音。

“不是叫你出来迎接妹妹的吗?你在这里搞什么?”是妈妈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