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著经大传
14124900000055

第55章 孔子拜老子老子拜晏子(4)

下到墓洞的人都忙着推动灵柩,按照阴阳先生择的方向搬动着灵柩。墓洞本来就不大,下去的人后背都紧贴着墓壁,不知是谁用劲大了些,后背竟撞开了隔壁的墓穴,一股白烟从里面冒了出来,腾到墓地上空,形成了一个烟状的大白鸽,绕了三圈,轻轻地飞走了。

撞开的墓洞刚好在李耳身旁,待白烟过后,他朝墓洞内望去,那里柏树根丛生,宛如胳膊粗,强有力地交合着,把早葬的季冶父母的灵柩都抬了起来,灵柩就抬放在柏树根上。这就是百年不遇的“柏根抬棺”现象。据说有德行的人,埋葬之时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李耳发现了这个情况并告诉了大家,先是墓下的人,都爬到这里看这一奇观。接着墓地上的人,也都好奇地下来观赏这一奇观。最后是封土,人们对季冶先生怀着深厚的感情,把他的墓堆垒得特别大。

葬完了季冶先生后,李耳还是住在季冶家里,把季冶先生生前为他准备的《春秋》和收集来的鲁国民歌全部看完了,不时有孔子来陪着他,共同商谈一些学问上的事。孔子还陪着他游玩了峄山,不过,李耳的兴趣远没有季冶先生在世时那样浓厚。

李耳还照例拜访了鲁昭公和季武子。在他离开鲁国到齐国去的路上,听说季武子突然抱病身亡了。这是报应?还是天意?谁也说不清。

如果说李耳到鲁国是来看望好友季冶先生,没想到在这里遇到孔子拜他为师,那么他到齐国则是拜齐国相晏子为师了。在李耳的心目中,晏子的形像十分高大,可以说是他此时所崇拜的偶像。

这是因为晋国大夫叔向在京都时曾专门给李耳讲了他与晏子打交道的经过,说晏子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给李耳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那就是机智、善谏和俭朴。为此,李耳专门给晏子去了书简,要拜他为师。可晏子回信说,不敢当,只是叫李耳有时间的话,到齐国走走,互相商谈。

就这样,李耳踏上了去齐国的路。一路不断想着晏子的那些动人故事,同时也激励着他前进的步伐。

晏子名婴,字仲,谥平。他是承袭父亲晏弱为齐国相的。

有年晏子出使晋国联姻。晋平公取齐国女少姜,少姜很得宠,但嫁到晋国不久就死了。齐国就派晏子出使晋国,想再嫁女给晋平公当继室,再度姻缘,以便继续得到晋大国的庇护,因齐国那时的势力小多了,总是遭到楚国的欺侮。

晏子到了晋国出色地完成了联姻任务,与叔向谈了许多治国之道,这些叔向都给李耳讲过了。

在晏子出使晋国前,齐景公曾找到晏子,对他说:“你的宅邸临近闹市,潮湿而狭小,噪声又大,灰尘又多,简直没法住,请你搬到明亮高爽的房子去住。”

晏子谢绝道:“君王的先臣,我的祖先世代都住在这里。下臣我才德不足以继承祖业,住在这里已经是过分的了。而且下臣住的靠近市场,早晚买东西很方便,哪敢再麻烦您给我盖新房呢!”

齐景公决心要考考晏子,问:“你既然住的靠近市场,那我问问你,你买的什么东西最贵?什么东西最便宜?”

晏子是以善谏闻名的,他常常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讽谏齐景公的一些过火行为。此时见齐景公问他,便拍了拍自己的腿,又翘了翘脚,道:“此时市场上,假腿最贵,鞋最便宜!

“这是怎么回事?”齐景公没有明白晏子的回答。

“难道主公忘了吗?”晏子不慌不忙地答道,“受刑被砍去腿脚的人很多,市场上有专门卖假腿的,所以假腿就贵,因为人总要靠腿走路,没有腿是不行的。因为卖假腿是带着假脚的,所以市场的鞋多了,也就便宜。”

齐景公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腿,恍然大悟,他明白了,原来晏子是在提示自己滥用刑法,无故使许多人丧失了腿,于是便下令减少了刑罚。

等到晏子为联姻出使晋国后,齐景公派人给他翻盖了住宅,那是在旧址上进行扩建的。晏子回国时,新居已经落成。晏子拜谢过景公后,就把新房子拆了,把为扩建新宅而拆迁的邻里房舍,照原样重新盖好,让邻人们返回住宅。

这样爱民如子的国相真是难寻啊!但最令李耳敬佩的是晏子出使楚国时,智驳楚君和众臣的非难而留下的赫赫史名。

楚灵王是靠篡夺上台的,统治暴虐无道。当他得悉晏子即将来访,心想齐乃中原大国,原先齐桓公和管仲曾压制过楚国,这次如能让鼎鼎有名的齐使当场出丑,也算是长楚国国威的一件大事,于是他召集大夫们相议。他久闻晏子是个矮子,是“仄陋之人”’,便想出一套嘲弄奚落晏子的花招。

过了几天,晏子一行抵达郢都,见城门紧闭,只有几个彪形大汉般的礼宾人员在新开的小门旁边迎候。晏子一眼就看出楚灵王的别有用心,心想我堂堂齐使,焉能从小门进,一则失身份,二则损害齐国的国威。再说楚国如此无礼,若不杀杀楚国盛气凌人的架势,以后如何平起平坐。想到这里,他从容地对楚国官员说:“我恐怕你们误解了贵国君的意思。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城。我现在出使堂堂的楚国,如果从这狗门进去,那就未免太不尊重贵国君了。你们最好去请示一下国君,看我从哪个门进去合适。”

楚国礼宾人员赶忙跑去向楚灵王禀报。楚灵王弄了个自讨没趣,辩解不得,也哭笑不得,但他毕竟是老谋深算,下令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而且用礼车相迎。这礼车是又高又大,驾辕的四匹马也特别雄伟,车上的两名御者和四个侍卫也都是身体魁梧的巨人。晏子一看又知这是阴谋,他置身于这辆车中,夹在这些武士之间,必然显得格外渺小,便派人对楚国官员说:“谢谢你们国君的盛情厚义,用国君御车来接我。不过按照齐国的规定,使臣只能乘坐本国的使车,因为这使车是齐国国君赏赐的,使臣本人又代表齐国,如果乘坐贵国的车子,那就不是齐国来访,倒成了你们本国访问本国了。天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恐怕还没有这样的先例,所以,我只有乘坐齐国的使车来访问楚国。”楚王没办法,只好让晏子乘坐齐国的使车进了城。

第二天上午,楚灵王要正式召见晏子。他故_意在召见之前安排了一段时间在宫中介绍楚国的一班大夫同晏子见面,他们围住晏子,问长问短恣意奚落揶揄,于是展开了晏子舌战楚官的大战。

一名楚大夫伸出三个指头指着晏子问:“你是齐国三朝元老了。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国君是三人三心,他们对你都很满意。请教你是如何服侍他们的?看来若非三心三意对待三位不同的国君,怎能使三位君主满意呢?难道还能作其它解释吗?你是不是长着三颗心?”

晏子坦然地摸着胸口,道:“我只有一颗心。这就是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他说着又直指刚才问话的楚大夫,“比如说你吧!倘能一心为国,不要说服侍三君,就是服侍百君,也不至于发生问题。请问你是用一心来服侍君主的,还是用三心来服侍君主的?”

这个楚大夫被问的脸红脖子粗,摸着自己胸口溜走了,“我当然是用一心服侍君主的。“又有一名楚大夫不服气地走到晏子跟前,大声发问道:“我从小受的教养是,人臣以死于君难为最高气节。我想你所受的教养也不例外。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庄公不幸被杀,听说相率殉死的齐国大夫有十多名。有人说你是齐国的世家,上不能声讨叛逆,下不能舍身成仁,甚至不以继续与崔、庆等人共事为耻。这怎能取得新君的信任和人民的谅解呢?”

这是指齐国的一次杀君事件。齐庄公原是齐灵公的太子,后来被废,徙往齐国东部边陲,是崔抒出力把他重新扶为太子并继立为齐君的。六年之后,崔抒又设计杀死了他,是由于他和崔抒之妻棠姜氏通奸引起的。

棠姜氏本是齐国棠邑大夫棠公之妻,东郭偃的姐姐。棠公死时,崔抒让东郭偃为自己驾车去吊唁棠公,发现棠妻貌美,命东郭偃设法将她娶来。后来,棠姜氏再嫁成了崔抒的夫人。

不久,齐庄公与棠姜氏通奸,他多次到崔抒府中,并有意将此事张扬出去,把崔抒的冠随意赏赐他人。崔抒因此发怒,两年前曾想趁齐庄公伐晋之时杀掉齐庄公,但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崔抒又买通了曾遭齐庄公鞭笞的侍者贾举作为自己的耳目,替他寻找杀死齐庄公的机会。

这年莒国国君前来朝见齐庄公。齐庄公在城北为莒国国君举行宴会,崔抒假称有病不出席,欲诱使齐庄公到崔抒府探视而动手杀掉齐庄公。

齐庄公果然上当,以“探望病人”为名再次来到崔府,还没有见到崔抒本人,远远看见棠姜氏便跟了过去,来到一间屋子里。这时棠姜氏和崔抒则从另一侧门出了那问屋子,屋内只剩下齐庄公一人,而此时贾举已暗中配合崔抒将齐庄公的侍从拦阻在外。齐庄公本来以为棠姜氏不知道自己来到崔府,轻叩房柱而歌。崔抒埋伏的甲兵一齐攻向齐庄公,齐庄公登上一台要求免自己一死,甲兵不答应;请求与崔抒盟誓和解,仍不答应;又请求回到祖庙自杀,还是不答应。他们对齐庄公说:“你的臣子崔抒病重,不能出面亲听你的命令。我们只知道捉拿淫贼,不管其它事!”齐庄公见无计可施,便想跳墙而逃,被甲兵射中大腿,从墙上掉了下来,众甲兵上前将他杀死。

齐庄公死后,崔抒等人拥立齐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齐君,即历史上的齐景公。

晏子听了“哈哈”一笑,从容地答道:“在下的认识是,国君之为国君,不是为了欺凌人民,而是谋求国家的福利。人臣之为人臣,不是为了俸禄,而是谋求国家的利益。如果这个认识不错的话,那么,国君为国家利益而死,人臣也当赴难殉公;国君为国家而流亡,人臣也不应该苟且偷安。反过来说,如果国君是为一己的私事而死、而流亡,那么,不是他的私属幸臣,就不必为他分担任何责任。”

晏子接着现身说法表白道:“在下并非先君庄公的幸臣,也不曾与闻他的私事,自不必舍国循私。后来寡君曾问起‘忠臣之事君也若何?’在下直言不讳地说明:‘有难不死,出亡不送,谋而见从,终身不出。’根本不存在逃难和死亡的问题。如果忠言不见用,却不惜为国君殉死,那是盲从的死;如果劝告也不听从,却为亡君送行,那是虚伪欺诈,所以忠臣‘能纳善于君,不能与君陷于难。’再说,篡杀之事,哪一国没有?如果做人臣的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曲直,必须为国君之死而死,那么,在下今天也不会有这份荣幸听你的宏论了。”

这一席话,特别是最后一句更具有针对性,说得那位大夫拂袖而去。因为楚灵王就是靠谋杀郏敖而上台的。这位楚大夫曾是郏敖的重臣,他为什么不杀身陪君呢?

转瞬间又有一名楚大夫挺身而起,拱手道:“晏氏为齐国两代功臣。你也是‘居相国之位,受万钟之禄。食田七十万,的高官俸禄,可是听说你生活极为清苦,吃的粗粮,住的旧房,坐的是破旧的车子,一件狐皮大衣竟穿了三十年,家中只有一位丑不可看的夫人。请教这是因为贵国君对待下臣过于刻薄呢?还是由于你想借此为齐国增添一份额外的光彩呢?”

晏子抖了抖身上的粗布衫,说道:“对待生活,有两种人,两种态度。一种是把国君的封赏,尽情挥霍,博取豪华的赞叹,却积怨于民间。另一种是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为国家节省开支。对待妻妾也有两种态度。古话说得好,一日夫妻百日恩,白头偕老,互相扶持,享尽人伦之乐;有的是妻妾成群,弃老纳小,陷于淫乱,见色忘义,富贵失伦,不惜逆道。我觉得应以俭朴为上,引以为豪。”

群臣的围攻不但没有把晏子难住,倒是他们一个个气势凶凶而来,结果却被驳得夹起尾巴灰溜溜而去,使晏子的形象更加光辉夺目。

这时,楚灵王终于露面了。他瞧见晏子矮小寒伧,不由得耸了耸鼻子,轻蔑地问道:“你们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你这个又小又寒伧的人出使呢?”

晏子朝楚灵王冷笑一声:“这就是您的不明白了。我们齐国派使臣有个原则,最有才能的人派到最英明的国君那里去,最平庸的则选派到最昏庸的国度里去。正如主公所知道的,下臣是个庸碌无能的人,所以才委派到您这里来!”

这无疑给楚灵王煽了一个“耳光”,噎得他说不出话来。

楚灵王不甘心失败,又同众臣商议,决定在当晚的国宴上再同晏子较量一番。

晚上的宴席正在进行中,忽然两个武士押着一个人走了过来。

楚灵王把眼睛往上一抬,“宴会正在进行,谁叫你们押人进来的?”

侍卫回答:“我们抓到个强盗,特让君王来处置。”

“他是哪国人?”这是楚灵王演的双簧,早已安排好了,他还明知故问。

侍卫答道:“强盗口口声声招供他是齐国人。”

楚灵王得意地笑了:“不会吧!一定是你们弄错了。齐国是个有文化的大国,又受过管子礼义廉耻的教化,怎么会有人当强盗?”

晏子知道这是演的“双簧”,觉得应该教训楚灵王一番,于是说道:“君王反问的不对。我们齐国人本来是有教养的,为什么这个人——姑且算他是齐国人,在齐国不做强盗,而到了楚国却作了强盗呢?君王的面前不是摆着桔子吗?这种水果是长在淮河以南的,可是一移到江北,就变成枳树了;树叶还是相同的,可结出来的果子却是又酸又涩,这不是很奇怪吗?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淮河南北的水土不同,所以同一种果树在不同的条件下会长出不同的果子来!这就是环境的影响了。”

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楚国君臣再也不敢小看晏子了,晏子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