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谋略之防人术
14122900000032

第32章 防人的心理准备:正确看待一味索取不知感恩的人(4)

宋代有个叫文莹的LJJ林老僧写了一本书,叫做《湘山野录》,其中记载了赵匡胤之死。说赵匡胤听信了一个术士的话,知道自己气数已尽,便召胞弟赵匡义入宫安排后事。当时,赵匡胤患病在身,他把宦官和官人赶得远远地,自己和赵匡义对酌饮酒。宦官和宫人远远地看去,只见烛光之下,赵匡义时时避席而走,似有激动难忍之状,又像是推辞不受的样子,后来又见赵匡胤拿柱斧砍在雪地之上,大声对赵匡义说:“好做,好做。”最后,赵匡胤人内就寝,当夜留赵匡义在宫内住宿。刚入睡时,赵匡胤鼾声如雷,天还未明,便无声息。内侍急忙人内查看,只见赵匡胤已死去多时。

还有的传说赵匡胤十分宠爱攻破后蜀得来的原后蜀主的花蕊夫人费氏,在赵匡胤死前的那天晚上,赵匡胤召赵匡义进宫问事,并留宫侍候。赵匡义见哥哥睡熟,就乘机调戏花蕊夫人。赵匡胤被惊醒,就用玉斧去砍赵匡义。皇后和太子闻声赶到,赵匡胤已气息奄奄,第二天清晨就去世了。

关于赵匡义即位,也是众说不一。有人说他在灵前即位,有人说赵匡胤病危之时,派宦官王继隆召他的儿子秦王赵德芳来见,王继隆却跑到开封府,找来了赵匡义。皇后见王继隆回来,忙问:“德芳来了吗?”王继隆却说:“晋王(赵匡义)到了。”赵匡胤和皇后都大吃一惊,皇后哭着对赵匡义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交给官家(皇上)了。”赵匡义安慰皇后说:“共保富贵,不必担忧。”

还有一个“金匮之盟”的传说企图为赵匡义继承皇位作“合理”的注解,把子承父业变成兄终弟及的转化说成是维持赵宋王朝的要求。

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功臣,深受宋太祖赵匿胤的宠信,但他利用职权,做了许多违法的事,赵匡胤知道后,就撤了他宰棚的职务,到太宗赵匡义即位后,他仍郁郁不得志。于是他说出了一个“金匮之盟”的故事来,赵匡义按他说的地方去找,果真找到了这个“金匮”,发匮得书,果如赵普所言。

据赵普说,早在太祖建隆二年之时,皇太后杜氏病危,曾召人赵匡胤和赵普,问赵匡胤说:“你知道这宋朝的天下是怎么得来的吗?”

赵胤胤说:“自然都是靠祖宗和太后的功德了。”皇太后说:“不是这样,这是因为柴氏幼儿寡母执政的缘故。如果后周立的是一位年长的君主,你能把后周的天下得到手吗?你百年之后,应该传位给光义(赵匡义),光义再传位给光美,光美再传给德昭。你如果能如此传位,使大宋不至有年幼的君主,那是天下的大福了。”

赵匡胤表示一定不违反母亲的指教,百年之后一定传位给弟弟,太后就让赵普当场记下这些话,作为誓书,并藏在一个金匣子里,交给一位可靠的宫人保管。

但宋人已不相信这个传说,是否赵普想靠假造“金匮之盟”献上一功,博得赵匡义的重用,也未可知。但无论如何,赵匡义能在舆论取得自己即位的合理支持,是十分高兴的。

此,烛光斧影中,“金匮之咀”内,宋太宗赵匡义即位遂成千之谜。

其实,从常理度知,就知这是一个阴谋。首先,如果太祖赵匡胤想传位给弟弟,在当时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公诸朝堂,没有任何阻碍,必弄得这样鬼鬼祟祟,又是烛光,又是斧影,绝无必要。其次,“金阪之盟”早就订好,何必要等赵匡义即位五六年后才弄出来,赵烀一商好好地在歼封呆着,又不健忘,为什么不在赵匡义即位之时就公来,也好免去许多议论?

由此石米,赵匡义夺哥哥的位子,便不是蓄谋将他害死,也足趁他生病之时伺机篡位,只是未像其他人那样笨拙,搞得血淋淋地罢!

看人性如此,莫说感恩,我们对人与畜类的区别都模糊起来。在中国古代帝王之中,能像宋太祖这样真情对待一个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弟弟的少之又少。以贤明著称的李世民不也是杀兄登台的吗?但毕竟赵匡义是在兄长的荫庇下成长起来的,长兄如父。但就是这份如父真情,也未能买到他的狼子野心,对这样的天生佞骨还是早早防范的好。

8.不必什么事都期待别人的感谢

期望多了失望就多。我们说要防范不知感恩的人,因为不知感恩的背后可能就是倒打一耙。但是你在明处人家在暗处,以见漏堵漏的办法你就是有火眼金睛和三头六臂也看不过来、防不过来。一个似乎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放弃那种什么都等待别人感恩的心理,你卸下心理包袱,把你所恩待的人看作一个平常人,反倒让你的心态更平和一些。眼光更犀利一些。

假如你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你会期望他感激吗?你也许会。圣约翰在他当法官前曾是位有名的刑事律师,曾使78个罪犯免除了牢狱之灾,你猜猜看其中有多少人曾当面致谢,或至少寄张贺卡来?你可能猜对了:一个也没有。

耶稣在一个下午使10个瘫痪的人起立行走,可是有几个人回来感谢他呢?只有一位。耶稣环顾门徒问道:“其他9位呢?”“他们都跑了,谢也不谢就跑得无影无踪!”那么,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给了人一点小恩惠,凭什么就希望得到比耶稣还多的感恩呢?

如果这里面涉及到金钱,那可就更难说了!查尔斯曾说,当一位银行职员挪用银行基金去炒股票而造成亏损,面临指控时,查尔斯帮他补足金额以免他吃上官司,这位银行职员是否感谢他呢?是感谢他,但只是那一阵子,后来这个人还跟曾经救他脱离牢狱之灾的人作对呢!

假如你送亲戚100万美元,他应该会感谢你吧?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就资助过他的亲戚,不过如果安德鲁-卡耐基重新活过来,一定会意想不到地发现这位亲戚正在诅咒他呢!为什么?因为,号耐基遗留了3亿多美元的慈善基金,但他只继承了100万美元。

现实就是如此。人性就是人性,你千万别指望会有任何改观,何不干脆接受呢?

我们天天埋怨别人不知回报,到底该怪谁?是我们太了解人性,还是我们忽略了人性?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指望别人心存感激了。如果我们偶尔得到别人的感激,的确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如果没有,也不要为此伤感、抱怨不休。

忘记感谢乃是人的本性,如果我们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

尼玛是一位住在纽约的妇女,她整天埋怨自己寂寞。没有一个亲戚愿意接近她。如果你去看望她,她一定会絮絮叨叨告诉你,她侄儿们小的时候,她是如何照看他们的。他们得了麻疹、腮腺炎、百日咳,都是她照看的,他们跟她生活了很久。她还资助一位侄子读完商业学校,一直到他结婚前,他都住在她家。

这些侄子会常回来看望她吗?噢!有的!有时候!完全是例行公事式的。他们都害怕回来看她,真正使他们受不了的是要坐几个小时听那些絮絮叨叨、无休无止的抱怨与自怜。当她终于发现无论如何也没法叫她的侄子们回来陪她时,她就拿出她的绝招——心脏病发作。这心脏病当然不是装出来的,医生也说她的心脏相当神经质,经常心悸。可是医生们也是无能为力,因为她的情绪往往是她病发的起因。

这位老妇人需要的是关爱,但她表现的却是需要“感恩”,可惜她可能永远也得不到她所设想的感激或敬爱了,因为她认为这是她应得的,她要求别人给她这些东西。

世界上有很多像她一样的人,认为别人都忘恩负义,他们渴望被爱,但是在这世上真正能得到爱的惟一方式,不是去索求,相反地,而是要不求回报地付出。

这是不是听起来太理想化、太不符合实际了?其实不是这样!这是追求幸福最好的一种方法。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一个理想、完美的人会从施予中得到快乐。”

如果一个人要追求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抛弃别人感恩的预想,只管用心享受付出的快乐好了。

为人父母者一向抱怨子女不知感恩。甚至莎剧主人翁李尔王也不禁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毒信更吞噬人心。”可是如果我们不教育他们,为人子女者怎么会知道感恩呢?

要是子女们不知感恩,应该怪谁?也许该怪的就是为人父母的我们。如果我们从来不教导他们向别人表示感谢,怎么能希望他们来感谢我们?

有一个住在芝加哥的工人,在一家纸箱厂从事辛苦的工作,周薪不过40美元。他娶了一位有两个儿子的寡妇,她说服他向别人借钱送她前夫的两个儿子上大学。他的周薪勉强可以用来支付衣食住行及各项借款。他像苦力一样干了四年,从没埋怨过。有人感谢他吗?没有,他太太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那两个儿子也一样,他们觉得对这位继父没有任何亏欠,即使只是一声道谢也懒得说。

能怪谁呢?怪这两个儿子吗?也许可以吧!但是这位母亲不是更不应该吗?她认为两个儿子不应该负担这种义务,她不要她的儿子从亏欠开始他们灿烂辉煌的人生。她也从没想到要说:“你们的继父资助你们上大学,多好的人啊!”相反地,她的看法却是:“那是他起码应该做到的。”

这位妇女固执地认为没有加给自己的孩子任何负担,殊不知,她让她的孩子们产生了一种多么危险的想法,他们会认为这个世界有义务让他们生活下去。果然,后来有一位男孩想向老板“借点钱”,结果犯了罪。

孩子是我们造就的。举例来说,乔治的姨母从来不责怪儿女不知感恩。乔治小时候,他的姨母把外婆接去照料,同时也照料她的婆婆。

乔治后来过了很久还清晰记得两位老人家坐在壁炉前的情景。她们给姨母带来的麻烦一定不少,不过姨母从来都不觉得。她对她们嘘寒问暖,让她们享受家的温暖,而她自己还有6个孩子,她也从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对她来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理所应当,也是她十分愿意做的事。值得欣慰的是,乔治的姨母已经守寡孀居了二十几年,她的5位成年子女都非常孝敬她,希望她到他们家一起住。她的子女们对她一直很好,从不觉得厌烦。仅仅是出于“感恩”吗?当然不是,这是发自内心的爱!因为他们从孩提时代就生活在慈善温馨的氛围里。现在是他们的妈妈需要照顾,他们M报同样无私的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要想有知恩善报的子女,只有自己先成为感恩的人。让我们把这句话永远铭记于心。我们的言行非常重要,在孩子面前,千万小要诋毁别人的善意,也千万别说:“看看表妹送的圣诞礼物,都是她自己做的,连一分钱也舍不得花!”这样对我们可能是随便说说而已,但是孩子们却听进心里去了。因此,我们最好这么说:“表妹准备这份圣诞礼物,一定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她的心真好!我们得写信感谢她。”这样,我们的子女在无意中也养成了赞赏和感激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