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喜事大观
14121300000072

第72章 喜剧篇(1)

《救风尘》

《救风尘》全名叫《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名作。关汉卿(约122()年——1300年),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汉族,大都人(今河北安国),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

“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踏趟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本剧中作者把自己的同情之心倾注在一个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妓女身上,她通过自己的大智大勇斗倒了市井流氓,最终救出了自己的同伴。故事说的是:汴梁益春院的妓女宋引章与秀才安秀实两下有情,然而她禁不住有钱有势的周舍的笼络,不听结拜姐妹赵盼儿的劝说,抛弃了未有功名的安秀实,认定周舍才是她的终身依靠。周舍诱娶得手后本性暴露,虐待宋引章,使一心想跳出火坑,找一个合意郎君的风尘女子饱尝苦果。安秀实得知消息。只身搭救宋引章反遭毒打。赵盼儿为安秀实的真情所动,巧施计谋,自备红缎美酒,盛装去见周舍,并以嫁给周舍为由,赚取周舍对宋引章的一纸休书,解除了他们之间的婚约,从而救出了同伴姐妹。经历了劫难的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全名叫《裴少俊墙头马上》,是元朝剧作家白朴的名作。主要写李干金与裴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后被裴父发现赶出,最终团圆的披事,塑造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李干金这一形象。故事说的是:尚书裴行俭的儿子裴少俊,奉唐高宗之命去洛阳买花。一日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李干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干金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干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清明节,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裴行俭因身体欠佳留在家中,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端兄妹,询问后得知始末。裴行检认为李干金行为失检,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干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干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裴少俊中进土,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干金复合,李干金怨恨他休了自己,执意不肯。这时裴行检才知李干金是他旧交李世杰之女,以前也曾为儿女议婚。一番说明与求情之后,李干金这才原谅了他们,夫妇二人破镜重圆。

《西厢记》

《西厢记》被称为不老的爱情故事,全名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杂剧中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作者王实甫,生平情况的历史记载很少,只知他是大都(今北京)人,后人推测他的生卒年大约是1260—1336年。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一1307年),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西厢记》故事说的是:秀才张君瑞上京应试,路过河中府(今西永济)普救寺,偶遇寄居于寺中的前相国小姐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于是冲破礼教的束缚,月夜吟诗,弹琴达意。不料正在此时,贼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掠崔莺莺做压寨夫人。相国夫人被逼无奈,只好当众许诺:谁能退却贼兵,就将莺莺嫁给谁。张君瑞向好友白马将军杜碓求救,围兵被解。可是事件平定之后,相国夫人却悔婚,让崔、张二人以兄妹称呼。崔、张又陷入无限痛苦之中。莺莺的丫环红娘出于义愤,帮他二人传递书简,崔、张终于冲破种种樊篱,私自结合。在事实面前,相国夫人被迫允婚,可又以“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迫张君瑞上京赴试。张君瑞不负众望,状元得第,衣锦归来。

与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干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逵负荆》

《李逵负荆》正名叫《梁山泊李逵负荆》,又叫《梁山泊黑旋风负荆》,是元代前期杂剧中的名作,作者是康进之。故事与《水浒传》第七十三回的后半回大致相同,写的是:梁山附近杏花庄开酒店的老王林,被冒称宋江、鲁智深的恶棍抢去了女儿满堂娇。正逢李逵来店饮酒,王林向他哭诉。李逵听了大怒,回山斥责宋江。宋江为辩明事实,同他下山质对。李逵在认识了错误之后,回山向宋江负荆请罪。恰好两个恶棍又送满堂娇回门,王林上山报信,宋江即指派李逵下山捉拿。“将功折罪”。最后,全剧在庆功声中结束。

剧中的李逵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形象,他是非分明,爱憎强烈,忠梁山的正义事业。为人坦诚豪爽而又天真鲁莽。作者用了较细致的笔法从下同侧面来描写这个莽撞汉子,使这个形象显得丰满生动。如一开始李逵听了王林的哭诉,又见到所谓“证据”,便怒不可遏,回到山寨不由分说便拔斧砍旗,又与宋江以脑袋为赌,立下军令状,显示他嫉恶如仇、火爆而不顾后果的个性;在下山对质的过程中,他因先人为主的成见,对宋江和鲁智深的一举一动都表示怀疑,好像很精明,却在这种“精明”中愈发显出他的憨直与鲁莽,让人忍俊不禁;真相大白后,他懊悔起来,于是装糊涂耍无赖,以保住自己的脑袋;最终抓住了歹徒,他又得意起来,自诩为宋江、鲁智深洗刷了坏名声。戏剧中性格鲁莽的人物最容易写得简单化,《李逵负荆》却避免了这样的毛病。

整个剧情也写得紧凑而饶有风趣,语言又很老练,在古代喜剧作品中是相当出色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