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喜事大观
14121300000070

第70章 喜福篇(1)

福是幸福

福字由左右两半部分组成,这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上面说:“福,从示。”“示”字,在甲骨文写作“”,意为“桌石”、“灵石”。原始初民把一竖一横的石块叠成石桌形,拟作“神”象,立在部落中心,当作“神”来祭拜。商周时期仍是如此。“虿”原意是表示布帛广而厚之状,《说文解字》中引申为“满”的意思。“示”和“哥”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在“灵石”(神)面前放上很多很满的祭品的意思。通俗地说,福的原意就是祭祀时候的供品。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实物层面上的“福”正在逐渐朝着抽象意义上的“福”衍变,至少是衍生幸福的意思。这也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福”。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享受,而且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要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要求富贵喜庆万象更新。要求行善积德娱乐愉悦。人们追求尽可能长的生命,追求自己有连绵不断的子孙后代,作为自己生命体的延续,于是这个“福”的含义。便从早期的祭祀供品延伸成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足。

富贵牡丹

牡丹在中国被誉为“花王”。国色天香,是富贵的象征。牡丹的吉祥图案有许许多多,比如国色天香、官居一品、富贵长春、富贵因缘、长命富贵、功名富贵、富贵寿考、白头富贵、富贵耄耋、富贵万代、富贵平安、神化富贵、满堂富贵、玉堂富贵、荣华富贵、夫妻富贵等。

福禄双全

鹿在有关福的年画中经常出现,这不仅因为民间好用谐音手法,“鹿”与“乐”、“禄”谐音,以它来象征有福快乐和有禄位权力,而且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了鹿茸、鹿血、鹿鞭等。都是能使人健康长寿的好药材。在“福禄双全”的年画中,前为一只回头的鹿,后面为手捧如意、头戴官帽、矮墩墩的福神。

和气纳福

中国人受儒家学说影响极深,凡事讲究中庸之道,以和为贵,推崇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中和处世之道。与世无争,与人无争,一团和气,这样既可以避免惹别人来犯,又可求得自身内心的平静和平衡,和气生财,心宽体胖,这也是“福”,所以就有了“和气纳福”的年画。画中主人公是一位胖墩墩的梳髻童子,是江南一带家喻户晓的无锡泥人“大阿福”。大阿福满脸堆笑,身体发福成圆滚滚的一团,其形象正如他手持的卷轴上所书写的:“一团和气。”

大阿福的四周,间隔围绕着五只蝙蝠和五堆寿桃,象征着“五”。而“五”与“吾”谐音。

福禄富贵

“福禄富贵”这幅年画中,有一群童子,人人头上梳着发髻,抬着叠在一起的三只元宝,后面三个童子,一个左手持莲花,一个右手拿只花瓶,上面一个右手拿着笙,左手拿朵莲,寓意“连”(莲)升(笙)三级或“平(瓶)升(笙)三级”。

福如东海

在人们对福气的祈盼中,或者对他人的祝福里面,“福如东海”、“寿比南是经常使用的祝词。在过去人们的观念中,东海是最浩瀚无边的,南是最高崇无限的。因此福如东海,便是祈愿得福无限、福分无限。在某些祝福的年画中,画一位矮胖胖的福神,手捧一瓶,瓶口有莲花环,绕着一个福字。身后是一个梳髻童子,手持一戟杆,杆上垂“福如东海”的刺绣旌幡。瓶内据说装的便是东海的海水。“福如东海”是从前人们在厅堂或男主人书房里面,必然要贴挂的如意年画。

平升五福

中国素有“平升三级”、“平升五福”福气之说,这里的“平”字,既有“平地而起”的意思,同时还带有“普通平民”的意思,是希冀普通百姓也能有平地得福的好运。画面上两个梳髻(吉)童子,一个依着个大花瓶(平),花瓶内插一枝莲(连)花,面前还放着一只芦笙(升),另一个正用芭蕉扇招引五只飞临的蝙蝠(福)。

福盖地鞋

在青海土族自治县的土族同胞当中,从前男子要穿一种福盖地鞋,以祈愿能得到盖地般大的“福气”。福盖地鞋制作时,按底样做好四页布坯,蒙以面料,鞋帮除头部外都绣满盘线云纹,另做一对子母相配的蘑菇状云朵图案,这便是“福盖地”。鞋帮用线锁边后缝合,将“福盖地”贴到鞋头部位缝上,盖住了整个鞋头再绱上鞋底,形成一双福盖地鞋。

五福捧寿

在福的年画里面,经常出现的一种动物,她是形貌并不讨人喜爱。甚至被人觉得状貌丑陋的蝙蝠。因其名与“福”谐音,所以经常被作为“福”的替代。比如“五福捧寿”中,手捧寿桃如意的老寿星上方,飞临五只蝙蝠,表明“五福来临”的意思。寿星前面两位童子,一位手持荷花和金钱。一位手捧宝盒,是“招财”、“进宝”两童子,又是和合两仙,象征和气相合。寿星身后左边是口衔灵芝的仙鹤,右边是手持仙杖药葫芦的梳髻童子和梅花鹿象征长寿吉利和利禄。这样看来,“和、合、寿、禄、吉”围拥着老寿星,意思成为“五福捧寿”,也是民间对于福的美好祈求。

新年赠橘

在我国的广东地区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在民间,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又和吉字相近相连。新春时节用橘子相互馈赠就是祈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女人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的时候,要随手准备一些红橘利市,用篮子提上作为新春的礼物。在海丰等地小辈给长辈拜年,一般都要叩头作揖,而长辈就用红包或柑橘赏给小辈。潮州人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谐音是“大吉”。人们到亲戚家贺年都要带柑橘,主人也拿自家的大桔和贺客带来的互换,以便互尽好意,各得吉祥。

挂花灯

每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挂一盏灯笼。远远望去如同朵朵鲜花盛开在夜色当中,增添了许多节日的欢乐气氛。古代元宵节挂花灯的最初意义并不是这样。相传在很古的时候,天上有一只神鹅降落到人间,被一个猎人射伤了。玉皇大帝为此气得大发脾气,为了替神鹅报仇,下旨在正月十五这天,派天兵天将来人间放火,把人间的财产全部烧光。天宫中有一个善良的仙女冒险到人间报告了这个消息。人们在一起想出了很多办法,在那天挂花灯便是其中之一。当正月十五天兵天将准备下凡放火时,他们一打开天门就见到凡间处处是灯光火光,以为已经着火燃烧起来了,于是回禀了玉皇大帝。这个办法保住了人间的生命财产,成为风俗流传至今。从前民谣所说:“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花灯,花灯挂在大门口,迎来丰收太平年。”反映出挂花灯,保平安的美好愿望。

红双喜

人们用双“喜”表示喜上加喜,因为是由两个喜字组成的,因而称为双喜。这是家喻晓的吉祥象征,应用广泛,尤其婚嫁之时不可缺少。相传双喜字,是由宋代王安石所创。王安石23岁那年赴京赶考,来到汴梁城东的舅父家住宿,刚到东门就看到马员外家门前挤满了人,门楼上悬挂着一只大彩灯,上面有一副上联:“玉帝行兵,风枪雨箭,雷旗闪鼓,天作证。”王安石吟罢不禁拍手称好:“好对呀,好对呀!”旁边站着的一位老人忙说:“这幅招婿联已经贴出好几个月了,至今还没人能对出来,相公既然说好对,那就请你略等片刻,让我进去禀报我家员外。让你来对一对。”王安石因为第二天要忙着去赴考,没有太多时间思考答对联子,所以,不等老人出来便到舅舅家去了。第二天应试时,王安石面对试题一挥而就。主考官见他年轻有才,便传他面试,出一副联“龙王设宴,月烛星灯,山食海酒,地为媒”让他对,王安石想起来昨天的那幅上便随口答道:“玉帝行兵,风枪雨箭,雷旗闪鼓,天作证。”考完了试,王安石回到舅舅家,刚进门就见昨天那位老人等在那里,老者说:“相公。

昨天我找了你好半天了,今天才打听到这里,我家员外等急了。”说着拉起王安石就走。马员外见到王安石,取出文房四宝请他答下联,王安石就挥笔把刚才主考官的上联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