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
榴裢是水果中的情王,留连忘返是它的谐音。榴裢还有“热带果王”之称,讲究品吃水果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它那种味道的。榴裢原产印尼。在南洋有一个这样的传说: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下南洋,到了出产榴裢的地方,因为离中国太远,郑和手下有一些人开始想家,再三劝说也没有什么效果。
有一天,郑和忽然看见一株果树果实累累,连忙叫人摘下来品尝,滋味鲜美,吃得流连忘返。可是大家都不知道这水果的名字,郑和想了一下说,就叫它“流连”吧。
其实榴裢的原名叫Doerian,这个词由Doeran而成。而Doeri在马来语中是“刺”的意思,也就是说Doerian在马来语中的本义为“刺果”,原因是这果实外面生有很多粗壮的锥形刺。现在Doeriani词已流行于全世界。榴裢在各种文字中的叫法都是Doei·ian的谐音,只不过拼法略有不同。汉语中的榴裢也是马来语的音译。清康熙年间出版的《花镜》当中,录有一种名叫“韶子”的果实。
后来日本权威植物学家松村任三以为《花镜》中的韶子就是榴裢。由于松村任三编写的《植物名汇》享有世界声誉,因而至今还有些植物学者仍持此说。其实,韶子和榴楗是两种亳不相干的植物,韶子属无患子科,榴裢隶锦葵科。
荔枝
广州珠江湾有一个荔枝湾,两岸都是荔枝树,绿阴丹荔,蔚为大观。荔枝又名离枝或丹荔,还有个更特别的名字又叫做“丁坐真人”。荔枝树身数丈。
农历二三月间开花。五六月间成熟。宋神宗有诗说“五月荔枝天”,写了荔枝的成熟期。。据古代荔枝谱记载,荔枝种类繁多,品种主要有陈紫、周家红、一品红、钗头颗、十八娘、丁香、红绣鞋、满林香、绿衣郎等数十种。
古人吃荔枝时,比较讲究,有时独吃,有时结社而吃。五代刘长每年于荔枝熟时,设红云宴大会宾客。明代徐火勃约好友作餐荔会,定名红云社。后来宋珏又结荔社,社有文云:“夫以希奇灵异之物,而能珍惜之留护之,结以同趣,集以嘉辰,幕以浓荫,浴以冷泉,披以快风,照以凉月,和以重碧,解以寒浆,征以往牒,纪以新词;虽迹混尘壤,而景界仙。”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于果品中的荔枝都给与最高的评价。诗词文章,纷纷歌颂,可比之为花中的牡丹。牡丹既被称为花王,那么荔枝该尊为果王了。唐代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写道:“荔枝生巴峡间,树影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尽去矣。”这一大段话把荔枝说得明白如画。传说唐代开元年间,明皇在位,声色自娱。贵妃杨玉环是皇上最得宠的妃子。后宫佳丽三干人,三干宠爱在一身。玉环想要什么就依她什么,皇上真的是百依百顺。杨贵妃生于蜀中爱吃荔枝,而且一定要吃新鲜的。于是明皇下旨取涪州荔枝,飞骑传送,历程数千里到达京师时,荔枝的色香味都还保鲜不变。由此可知,路传荔枝的速度有多惊人。
枇杷
枇杷树高一二丈,粗枝大叶,浓阴如幄,好在四时常绿经冬不凋,因有枇杷晚翠之称。枇杷花型很小,常风雪中开放,白色五瓣,微有香气,唐代诗人杜甫因此有“枇杷树树香”之句。过去的人称颂枇杷,说它有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枇杷有两个别名,分别叫做卢橘与炎果,又因其色黄如蜡,称之为蜡兄。枇杷于农历三四月间结实,皮色有深黄有淡黄,肉色有红有白,红的称红沙又名大红袍,白的称白沙,甜美胜于红沙。苏州东山西山都是枇杷著名产地。东湾里产的红沙,槎湾产的白沙天下最美。
枸杞
枸杞夏季开放浅紫色小花,花落结实,入秋呈猩红,艳如红玛瑙。椭圆的枸杞子出自陕甘宁较为名贵,既可欣赏,又可入药。不论是花叶根实,都可以作药用。据说有坚筋骨、悦颜色、明目安神、轻身却老之功效。它之所以别名西王母杖和仙人杖。料想是因为有这些功效之故。枸杞的别名很多,比如有天精、地仙、却老、却暑、仙人杖、西王母杖等十多个。枸杞原是两种植物的合并名称,因为其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所以枸杞并作一名。叶子与石榴叶很为相像,稍薄而小,可供食用。枸杞的老干老根奇特,大多作为狗形。
据传,宋徽宗时,顺州筑城在土中掘得一株枸杞,活像是一只挺大的狗。当时认为如获至宝,就献到皇宫中去。某些旧籍当中记载说:“此乃仙家所谓干岁枸杞,其形如犬者也。”在宋代以前,这种狗形的枸杞也屡有发现。唐代自居易的诗中就有所谓“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夜吠声”的说法。刘禹锡诗也有所谓:“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宋代史子玉关于枸杞赋云:
“仙杖飞空,仿佛骖鸾,寿干通灵,时闻吠庞”,也说明枸杞枝干形象狗状。此外朱熹也有诗:“雨余芽甲翠光匀,杞菊成蹊亦自春。”陆游有诗:“雪霁茆堂钟馨清,晨斋枸杞一杯羹。”苏东坡也有咏叹:“尊之为仙苗仙草”。枸杞在一般人看来,虽然显得很平凡,但却有许多人加以揄扬,其原因是它的干枝生得怪异,又可作药用。
槟榔
槟榔,在云南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嚼槟榔,并用它招待客人。在傣家山寨,至今还流传着一个迷人的槟榔故事。
相传在很早的时候,傣家有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名叫兰香,她能歌善舞、勤劳贤惠,寨里的小伙子都格外喜欢她,但姑娘偏偏爱上了“象脚鼓”跳得最好的岩峰。俩人相亲相爱,就像蝴蝶离不开花朵。可是,在这甜蜜的日子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兰香姑娘的肚皮一天天鼓了起来。于是,风言风语弥漫了整个山寨,心上人也离开了她。兰香的阿爹又气又难过,摘来一串槟榔让兰香咽下,让她死了清静。兰香有口难言,一狠心将槟榔嚼碎,吞进肚里。人们都面面相觑地等待着兰香死辰的到来,只见兰香痛苦地捂着肚子,爬到了树林里。可是,不到一刻钟功夫,兰香却奇迹般地从树林里走了出来,肚子也小了下去。原来她吐出了一条长蛇一般的虫子,根本没有怀孕。人们都知道错怪了兰香,也明白槟榔原来还是一味驱虫良药。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槟榔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又据《名医别录》记载,槟榔“可杀肚虫,医脚气”。故我国民间有不少应用槟榔治肚中虫病的验方。
橄榄
橄榄系橄榄科常绿乔木,是一种硬质肉果。北方称其子为“青果”,南国名之“橄榄”。橄榄还叫忠果、谏果等。橄榄是我国的“土产”,它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等地。贵州湖南山区可以见到原始的野橄榄。初尝橄榄味道酸涩,久嚼后方觉得满口清香,回味无穷。相传有一位老中医,医术相当高明。一天,惰、贫寒,望能妙手医治。”老中医告诉他:“从明天开始,你每日早晨去茶馆 饮橄榄茶,然后拾起橄榄核,回家种植在房前屋后,常浇水护苗,待其成林结果,再来找我。”黄三遵嘱照办,细心护林。几年过去了,橄榄长成树林,而且果实累累,黄三也变得勤快起来,人也长得壮实了。可是他仍然很穷,便去找老中医。老中医笑说:“你已没了黄胖、懒惰之症,回去吧,从明天开始,我叫你不再贫穷。”次日,果然有不少人前来向黄三买橄榄,从此陆续不断,黄三也就富了。原来,老中医开处方时需要橄榄作药引,而这一带没有出产,便想出这个给黄三治病的办法,人们都叹服老中医的高明。关于橄榄,《开宝本草》记载:“橄榄,其树似木梭子树而高,端直,其形似生诃子无棱瓣。生岭南。八月、九月采。”苏东坡《橄榄》诗道:“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得余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西瓜
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有说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发现,原名叫稀瓜,是水多肉稀的瓜之意,但后就变成了西瓜。另一种说法是西瓜并非源于中国,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世纪,由西域传入我国,所以称为“西瓜”。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日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人中国。今南北皆有。”
诗人们赞美西瓜的不多,唐代贺方回《秋热》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之句。元代方夔食有西瓜诗:“缕缕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金代王予可也有:“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清代词人冯登府《辘轳金井·赏西瓜灯》这样咏道:“冰园雨墨,映玲珑,逗出一痕秋影。制就团圆,满琼壶红晕,清辉四进。正藓井寒浆消尽。字破分明,光浮细碎,半丸凉凝。茅庵一星远近。趁豆棚闲挂,相对商茗。蜡泪抛残,怕华楼夜冷,西风细认。愿双照秋期须准,梦醒青门。重挑夜话,月斜烟瞑……”
柿子
柿子原产地在中国,各地分布较广,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静川中木叶红”是宋初著名诗人王禹称贬宫商州时咏商州名句。“木叶红叶旨的就是商州秋天满山遍野的柿子树。南宋《懒真子》里面说:“仆仕于关陕,行村落间,常见柿连数里。”这就说明了当时柿树的繁茂。柿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氨基酸,汁多味甜,人喜食之。它能作柿饼;柿角、柿皮可酿酒、作醋、熬酱,可与面粉混合制成柿液炒面。还具有止血便、降血压等医疗作用。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经。《本草纲目》中记载:
“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柿蒂、柿霜、柿叶均可入药。
橘子
橘子本名单字橘。橘子的名字还有很多,比如:塌橘、包橘、沙橘、绵橘、冻橘、油橘、乳橘、荔枝橘、穿心橘、自然橘等等,还有一种绿橘呈绀碧色,不等霜降,色昧都好,冬间采下来时还是新鲜可爱。现在大众常能吃到的一般只有福橘、洞庭红、汕头蜜橘、厦门蜜橘、黄岩蜜橘、暹逻蜜橘、天台蜜橘等等。橘的产区比较广泛,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均产。《吕氏春秋》里面说:“果之美者,有江浦之橘。勾漏县有绿橘青柑,条阳山中有白橘花,色翠而实白,大如瓜。香闻数里。峰山有仙橘,小者如弹丸,其皮可食,大者如鸡卵,味尤甘‘。罗浮山有橘,夏熟,实大如李。”长沙善化县有橘洲产橘极多。湖南常德也有橘洲,长二十里。关于橘子的古代文献,在文学史上极有价值,比如屈原有一篇《橘颂》讲道:“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意思是:“皇天后土孕育着美好的橘树。良好的品质服习着一方水土。竞像是接受了天命不可移植,毕生都将依恋在江南的版图。根脉深植生长本固难以迁徙,更有着专一的志行不可动摇。重绿的叶上拥托着白色的花,缤纷繁茂令众人十分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