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喜事大观
14121300000042

第42章 喜寿篇

百寿图

是寿字构成的百体书法图案。百是众多的意思。书写古今各种笔体的寿字在一起,以颂祝长寿叫百寿图。清代的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有百寿字图一卷。以篆书寿字组成圆形纹样,叫“团寿字”;长方形叫“长寿字”。以寿星老人乘鹤与众仙人驾祥云组成图案,或众仙人驾云和西王母组成图案,叫寿图或百寿图图案,寓意颂祝健康长寿。

寿桃孝

民间用寿桃祝寿习俗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相传孙膑18岁离开家乡齐国,到千里之外的云山(今天新乡北太行山)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一去就是十二年没回老家,也没一封信。有一年五月初五,孙膑忽然想起老母八十岁生日,心想:“羊跪乳、鸦反哺。禽兽还知恩达礼,我却有十二年没报母亲的养育之恩。”于是向师傅请假回家看母亲。当时鬼谷子摘下一个桃送给孙膑说:这桃我是不轻易送人的,你在外学艺未能报孝母恩,我送给你一个带回去给令堂上寿。

百寿图

不轻易送人的,你在外学艺未能报孝母恩,我送给你一个带回去给令堂上寿。孙膑告别师傅上路。家里这天正在大摆酒宴为老母亲庆寿。老母眼亲见全家惟独少一个孙膑,心里难过哭了起来。这时孙膑突然回来了。他从怀里掏出师傅送的桃子给母亲说:“今日告假回来。师傅送我一个桃子孝敬母亲。”老母亲接过桃吃了一口说,这桃比冰糖蜂蜜还甜。桃子还没吃完母亲的容颜就变年轻了。从前雪白的头发变成了如墨青丝,昏老的双眼变得明亮了,掉了的牙又长了出来,脸上的皱纹也不见了,而且走路也不用拐杖了。人们听说孙膑的母亲吃了桃子变年轻了,也想让自己的父母长寿健康,就效仿孙膑,在父母生目的时候送鲜桃祝寿。由于鲜桃有季节性,百姓在没有鲜桃的季节里,就用面粉做成寿桃献给自己的父母拜寿。

佛跳墙

“佛跳墙”是一道福建名菜,原名叫做“全福寿”。用海参、广肚、干贝、鱼翅、鲍鱼、火腿、猪蹄筋、香菇、冬笋、鸽蛋、鸡、鸭等十余种名贵原料,加骨汤、绍酒、白萝卜球、香料并以荷叶封口密封在酒坛里,用文火煨制而成。据说清代福州有一家菜馆制作的“全福寿”,香气四溢,竟诱使隔壁寺院的一名高僧不顾佛门戒律,跳墙而入,美美地吃了一餐。从此人们就把“全福寿”改名为“佛跳墙”了。

五瑞图

古今画家有多种“五瑞图”,其中以元朝名画家陆广氏所绘的《五瑞图》为代表。这幅五瑞图是椿树、萱草、芝兰、磐石和竹。椿树象征着长寿。庄子说过:“上古有大椿,以八干岁为春,以八干岁为秋。”唐朝贞元诗人牟融也有“堂上椿萱雪满头”的诗句。后来人们把椿看做父亲,叫“椿庭”,象征着长寿。

萱草在民间又叫做忘忧草。古代人的家室都有前堂后室之分。后室也叫做北堂。祭祀的时候主妇就站在北堂,北堂是母亲的所在地。因为北堂多种植萱草又称为萱堂,后人便把萱草喻为母亲,说它能使人忘忧。芝兰比拟为好子弟,晋代谢安说“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意思是要训导子弟成为良好的后裔,像芝兰种在庭阶而非野生。磐石是又扁又厚的大石头,放在地上屹然不动。《诗经》中有“君当为磐子,妾当为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诗句。后人就用磐石表示稳固,竹子象征平安,古人写信回家,说旅外百事咸宜,就称“竹报平安”,后人又在信笺上印有竹枝或竹叶,以代平安。春节之时如果家里挂上一幅“五瑞图”,象征着这家在新的一年里面父亲能够长寿,母亲能够解忧,子孙能够昌隆,家基能够稳固,百事都能平安。

为护身符是有一定道理的。

玉佩福寿

玉是一种能辟邪保平安的护身符,深得人们的喜爱。据说玉能发出一种特殊的光泽,这种

光泽白天不容易见到,夜里可照亮方圆数尺的空间,而这种光泽是邪魔鬼魅最怕见到的,因此皇帝常持玉笏以示威严并保健康;平民百姓也喜欢佩玉器以求平安。人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事:有老人不小心摔了跤。别人以为这下很难救治了。但是老人爬起来后一点事也没有,而手上戴的玉镯却已经碎裂。人们相信这是玉的灵气救了老人的命。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玉对人的皮肤经络血脉有多种的好处。

福寿绵长

福寿绵长多用于民间年画中,一个童子右手拿一朵牡丹,左手腕上系个古钱。牡丹花素有花中之王之称象征富贵;而古钱古称古泉,泉谐音“全”,所以这名绿衣童子意味着“富贵双全”的祝福。而另一位蓝衣童子双手高举一个用绵线盘制的花结,象征着吉祥绵长。两童子前有寿桃后有蝙蝠,中间还有莲花插瓶。这样一来富贵吉寿福样样皆备,显示了福寿绵长的象征含意。

福寿临门

在福寿临门的年画中,老寿星骑在梅花鹿上,肩上扛着龙头拐杖,杖头挂着又大又鲜的仙桃,原先一般年画中挂在杖头上的仙药葫芦则捧在蓝衣童子的手中。另一红衣童子正奋力牵着梅花鹿前行。蓝衣童子的神态是准备将仙药送人的模样,而红衣童子牵鹿前行的动作活灵活现,是抓紧时间将寿星给你送上门去的生动神态,正表现了临门二字的含义。

蟠桃盛会

相传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生日,每年这天在瑶池举行蟠桃盛会,天上人间众仙欢聚一堂。一面为王母庆寿,一面品尝仙桃和美酒佳肴。这则传说广为流传,源于元明戏曲,如《宴瑶池王母蟠桃会》、《群仙庆寿蟠桃会》等,对后世影响极大。久而久之,王母娘娘成了长寿的象征,蟠桃会成了民间庆寿活动的榜样。

献祝寿桃

献祝寿桃是一种祝寿方式。老人寿诞之曰晚辈向其献祝寿桃,表示祝贺和敬意。此俗由来已久。类似的神话还有“麻姑献寿”等。后来,献寿桃相沿成俗。鲜桃非一年四季皆有,人们寿诞麻姑献寿之日也非皆在桃子成熟之时,于是人工制桃应运而生。民间寿桃多以面捏成桃形,里面包入豆沙、枣泥、莲蓉、豆蓉、椰蓉等馅料,蒸制而成。

添粮祝寿

“添粮祝寿”是侗家所谓的“假粮”和“月包红”。这一祝寿风俗流行于广西三江的侗族地区。通常在人四五十岁后举行。据说人到老年的那份粮已剩不多,若不为其添粮祝寿,老人便不能健康长命。“假粮”之曰,亲戚朋友将筹来的粮食装人箩筐,组成“卖粮队”送至受祝寿人家,主家则燃放鞭炮热情迎接。“卖粮队”进屋后,围着簸箕而坐,受祝寿的人面前放一布口袋。这时,一老者唱添粮祝寿歌,随着寿歌的内容,以长幼为序,每人从簸箕中抓三把大米或三穗糯禾,投入受祝寿人面前的口袋中,并唱添粮增寿、添寿增福等吉语。之后主家置办酒席款待众人。它反映了侗家关心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