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4119700000031

第31章 欧洲(3)

1918年,布拉格被定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于1993年1月1日分裂后,布拉格则成为捷克共和国的首都。依山傍水的布拉格城里古迹众多,受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的分布达2000处之多。

布拉格分为老城区、新城区、城堡区和小城区。老城区形成于13世纪上半叶,是当时的商业和手工业区,后来,这里成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在它的周围逐渐发展起来。老城广场位于老城区的中心,广场上的老市政厅是13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市政厅的前面是建于15世纪的民族英雄胡斯的塑像;广场以南的伯利恒教堂是当年胡斯做神甫的地方。广场东南方的卡罗利努姆宫是查理大学最古老的建筑物。于19~20世纪改建的新城区则是布拉格的商业中心,有著名的瓦茨拉夫广场,著名音乐家德沃夏克博物馆位于瓦茨拉夫广场西南。此外,广场附近还有一个名叫乌卡利恰的小餐厅,圣餐杯是它的招牌。

濒临伏尔塔瓦河的城堡区位于左岸的小丘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布拉格城堡就耸立在这里。此外,这里还有著名的圣维特大教堂。教堂始建于1344年,它的地下灵堂里陈列着波希米亚王的遗体。第姆圣母教堂始建于1390年,“第姆”意即“被栅栏围起的地方”。

位于城堡区以南的小城区于公元10世纪开始出现,但在13世纪中叶才形成城市的居民区。这里有弯曲狭小的街道,有许多以巴罗克风格为主的宫殿式建筑,有建于17~18世纪的圣尼古拉教堂,还有为战功赫赫的捷克名将华伦斯坦建筑的华伦斯坦官等,中世纪的风貌在这里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特尔奇历史地区

特尔奇历史地区位于捷克的摩拉维亚,距首都布拉格120千米左右。历史上,特尔奇城的发展历经坎坷,城内最大的建筑物是位于中央广场附近的耶稣会旧神学校,此外,城内还保存很多三角形的建筑,独具特色。1992年,特尔奇历史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始建于12世纪的特尔奇城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先后遭遇过几次危机。1530年,整个城市几乎被大火烧毁,后来人们又重建了城市。耶稣会旧神学校建于1651年,在耶稣会解散后,这里曾经被作为兵营。

特尔奇还保存着具有欧洲中世纪风格的街道。在城市里,三角形的中央广场,拱形的房屋,大圆石铺成的马路等建筑是研究欧洲城市诞生和发展的宝贵的实物资料。

泽菜纳霍拉地区的内波姆克的巡礼教堂

泽莱纳霍拉与摩拉维亚的孜达和萨扎乌紧密相邻。泽莱纳霍拉地区的内波姆克的巡礼教堂,位于捷克南部。巡礼教堂星状的外形独具特色,这是由建筑师雅布拉兹萨蒂尼设计的。1994年,泽莱纳霍拉地区的内波姆克的巡礼教堂被联台国教科文组织收进了《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在欧洲的建筑史上,著名的建筑师雅布拉兹.萨蒂尼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开创的建筑风格在新哥特式和巴洛克风格出现之前,流行了几百年。

库特纳霍拉的朝拜教堂

库特纳霍拉的朝拜教堂位于捷克的摩拉维亚,距首都布拉格东南约120千米。这是一座融合了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教堂,是波西米亚地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建筑技艺高超,堪称宗教建筑的珍品。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库特纳霍拉的朝拜教堂作为文化遗产,收进了《世界遗产名录》。

库特纳霍拉的朝拜教堂建于18世纪初。1720年,在尚未完工前,这个教堂就被指定为圣地。

库特纳霍拉的朝拜教堂包括5个椭圆形的空问,而中部的两段呈尖圆顶形。5个天使和3个小天使各拿着l张帷幕和1个天球仪就位于主祭坛上,在天球仪上有大主教涅渡姆茨基的身像,他曾为保守王妃的秘密而遭到国王的严刑拷打,最后被投入伏尔塔瓦河。

六、勒杜尼策及伯卢契

策的文化景观

勒杜尼策及伯卢契策的文化景观,位于捷克的摩拉维亚西部。这一地区的建筑具有多种风格,古代和近现代有名的建筑风格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对于研究不同风格之间的差异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可以说这里是捷克文化的一个缩影。1996年,勒杜尼策和伯卢契策的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勒杜尼策城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笔直宽阔的街道将主要场所和建筑连成一体,道路两旁,还有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高耸人云的尖塔。广场上有成排的柱廊,在大街的会合点建有古朴的尖顶石柱。列支敦士登大公约翰.约瑟夫一世于19世纪初期建设勒杜尼策、伯卢契策时,还将英国风景式庭园风格引入到建筑中来。现在的勒杜尼策和伯卢契策则将哥特式、罗马式、新哥特式、巴洛克式等多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建筑和风景式的庭园构成了一个协调的整体。

七、丹 麦

耶林坟丘

耶林坟丘坐落在丹麦的回德兰米岛中部。耶林,作为丹麦王国的诞生地,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坟墓、教堂和刻有如尼字母的石碑。因此这一地区对于研究丹麦王国的历史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为保护这一地区,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耶林坟丘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教堂建于1100年左右,坐落在两座巨型坟墓之间。石造教堂的装饰极为简朴。在教堂内,有12世纪初的绘画。在正殿下面是宽敞的祭室,里面曾出土了一部分中年男性骨骼和国王服装的碎片等文物,考古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哥尔姆老王的坟墓。

耸立在教堂面前的如尼字母的石碑是丹麦最古老的文字艺术作品。其中,哥尔姆石碑宽约1米,高1.4米,厚0.5米{而高2.4米,宽2.9米的哈拉德石碑则是北欧最大的如尼字母石碑,上面雕刻着北欧历史最悠久的耶稣像。

罗斯基勒大教堂

罗斯基勒大教堂坐落在丹麦的西兰岛中部,这是一座融合了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的建筑物。丹麦历代王族的遗体都被安葬在这里,从而也更加突出了它非同一般的地位。1995年,罗斯基勒大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收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IO世纪,丹麦国王在西兰岛建筑王宫,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罗斯基勒大教堂始建于1170年,采用砖结构,属晚期罗马式建筑,后来又在教堂增建了哥特式建筑。1636年,又修建了大教堂铜屋顶的尖塔,主廊两侧则分布着各式各样的礼拜室,两组八角形柱子将侧廊和主廊分开,两层连拱廊支撑着一个半圆壁龛,在半圆壁龛正面则设了三个高大的半圆拱形窗户,从而使教堂能得到自然光的充分照射。

八、爱沙尼亚

塔林历史地区

塔林历史地区位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此处的城堡最初由丹麦人建造,是北欧惟一一座保存下来的具有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城市至今还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城墙上的塔、教堂、博物馆、音乐厅都很有名。1997年,塔林历史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219年,丹麦人在塔林建立了城堡,塔林一词语即由“丹麦的”和“地堡”两个词所组成,意为“丹麦城堡”。城市三面环水,景色秀丽古朴。塔林包括老城和新城两部分。塔林老城在13世纪中叶被分为上城和下城两个部分,其中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都聚居在上城,而商人和手工业者则居住在下城,著名的城堡托姆别阿史就建造在这里。

塔林城四周环绕着中世纪建造的古城墙,城墙上还有24座塔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此外,城中的著名建筑还有多姆教堂、奥列维斯大教堂、马戏场、圣米歇尔女修道院和尼古拉大教堂等。姆皮亚城堡位于上城,里面有一座高达50米的皮克.赫尔曼塔。下城市政大楼顶端有一座老托马斯守护神雕像,这座雕像是塔林城市的象征。爱沙尼亚历史博物馆始建于1842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品都收藏于此。在塔林市博物馆里有一个介绍从13世纪开始的塔林历史的永久性展览,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因其收藏的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

塔林的爱沙尼亚音乐厅、爱沙尼亚冬季花园和塔林市音乐厅等都是著名的音乐厅。其中,还有经常用来举办露天音乐会的歌唱节会场。

九、芬 兰

劳马老街

劳马老街位于芬兰西南部的托尔克波利,是斯堪的纳维亚保存至今的最大的木道街。老街历史上曾多次遭受被焚的命运,至今街道上仍有被焚的遗迹。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劳马老街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400年前后,劳马以修道院为中心,逐渐发展起来。劳马和欧洲中世纪的其他城市一样,以木结构房屋为城市中的主要建筑。

劳马曾经多次被火灾破坏,特别是1682年的大火,几乎将整座城市毁灭。现在遗留下来的木结构建筑大多建于18~19世纪。建设者在建造时,以以前的地图为参照,基本再现了中世纪城市建筑的风貌。

劳马老街上分布着587栋房屋,著名的圣十字架教堂遗址和圣三位一体教堂也屹立在老街上。圣三位一体教堂在1640年被大火所毁,其后并没有重建,而是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用以警醒后人,石造圣十字架教堂建于1499年前后,至今仍保存完好。

斯沃门林娜要塞

斯沃门林娜要塞坐落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外约1千米处的海面上,这是由瑞典国王为抵御俄国的进攻而建的一座军事要塞。要塞修建得非常坚固,并修筑了许多在当时最为先进的防御工事,对保护瑞典的安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91年,斯沃门林娜要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与俄国的北方战争中,瑞典被俄国打败,使原本属于瑞典领地的芬兰大公国的东南部、东部先后被俄国侵占。后来,为了防御俄国的进攻,瑞典国王弗里德里克一世命令寻找一个能建造大规模要塞的地方,最终,将此地确定在赫尔辛基港海面上的6座无人岛上,由此建造了这座斯沃门林娜要塞。

斯沃门林娜要塞从1748年开始动工,到1772年竣工。在6座海岛之间修筑了一个相互连接的防御网,并修建了长达7500米的花岗岩城墙,在要塞上,还修建了当时最先进的装甲室和城堡。建成后,此地被命名为“斯拜阿波利”,在瑞典语中,意即“要塞”。1809年,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攻陷了斯拜阿波利要塞后,“斯拜阿波利”改为“维阿波利”。

佩泰耶韦西教堂

佩泰耶韦西教堂位于芬兰南部,距首都赫尔辛基以北约230千米。现今看到的佩泰耶韦西教堂并非其本来的建筑,保存下来的大部分建于18世纪以后,是芬兰木造教堂的杰出代表。在教堂附近还有一座钟塔,是为了方便当时做礼拜的人存放武器建造的。1994年,佩泰耶韦西教堂被联台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佩泰耶韦西教堂的原建筑曾被大火焚毁,后来,人们又对它进行重建,但由于当时资金不足,只是重修了一个小礼拜堂。1821年,这个小礼拜堂被改建成佩泰耶韦西教堂,一直保存至今。

在佩泰耶韦西教堂的顶端有一个鹫的雕像,屋顶铺满了像鱼鳞一样的木片。教堂的内部装修强调简朴,布教坛上的雕像和楼上的栏杆都没有太多装饰。

1821年将小礼拜堂改建为教堂时,还兴建了一座和教堂分开的钟塔。这座钟塔共有三层,又被称为“武器库”。因为当时熊和狼经常袭击人,人们去教堂做礼拜要带刀和枪防身,钟塔就成了放置这些武器的地方。教堂和钟塔之所以分开建造,是因为要将表达宗教信仰的场所和武装护身这样的现实需要区别开来。后来,人们将钟塔与教堂的走廊连接起来。教堂内部还有一座建于1843年的祭坛。

韦尔拉木材加工造纸厂

韦尔拉木材加工造纸厂坐落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以北约140千米处,这是芬兰仅存的一座建于19世纪的木材加工造纸厂。这个造纸厂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因它曾经历被焚的命运。1996年,韦尔拉木材加工造纸厂的七座建筑被收进了《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1895年建造的木材干燥厂、碎木柴厂、碎木仓库,以及建于1898年的木制图形屋、经营者住宅、装有消防器材的小屋和木材仓库。

韦尔拉木材加工造纸厂创建于1872年,1876年毁于一场大火,1882~1885年重建。1892年的一场大火又将其木材干燥场焚毁。后来,工厂改建时,采用了红砖结构。

最初,芬兰凭着繁荣的造纸业和木材加工来发展经济。韦尔拉木材加工造纸厂使用了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设备。

韦尔拉木材加工造纸厂是斯堪的那维亚工厂建筑的代表。经营者的住宅位于河边,住宅的周围是花园,可以俯视工厂;工人的房屋在河的另一边,排列得非常整齐。

韦尔拉木材加工造纸厂的木材加工厂、机械作业厂、原木输送线路等其他建筑,都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那几座建筑有关。工厂内还有1920年建造的电动机设施和1954年建造的水力发电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