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4119700000022

第22章 美洲(7)

约塞米特谷处于公园中部地带,因为特纳雅、伊利洛特和约塞米特3条支流汇成的默塞德河正好横贯谷底,因此,这里也是世界上瀑布最集结的地区。其中有居北美瀑布之首的约塞米特瀑布,全长2.425英尺的瀑布从山谷北壁倾泻而下。长317英尺的弗纳尔瀑布底部飞溅成的浓雾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彩虹,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同时这里巨岩独秀,其中高1098米的“上尉岩”拔地而起,因形状与19世纪美国的上尉军官帽相似而得名,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块花岗岩。另一块巨石落箭岩仿佛一只翘首上望的企鹅,高达2800英尺,十分壮观。

公园内最著名的景点是冰川之巅。美不胜收的公园全景站在山顶便可一览无余。约塞米特谷好像一个巨大的“u”字。“半圆丘”高出谷地1500米,像是被利斧劈去一半的圆形顽石,硕大无比。

园里有三处闻名遐迩的加利福尼亚红杉林地和蝴蝶丛林,蝴蝶丛林坐落在约塞米特谷南35千米处.其中的灰色巨松直径达38英尺,名列世界巨树第五位。

公园里繁衍生息着野鹿、浣熊等67种哺乳动物,以及10种两栖动物,还有18种爬行动物,221种飞禽。

除了驰名世界的镜湖和特纳雅湖之外,公园里还分布着300多处湖泊。这个地区野生动植物的展览品和印第安人的陈列品都珍藏在公园里的约塞米特博物馆。

夏洛茨维尔的蒙蒂塞洛和弗吉尼亚大学

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出生于夏洛茨维尔,他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委员,也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不仅是一位出众的总统,也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夏洛茨维尔的蒙蒂塞洛和弗吉尼亚大学便是他的杰作,其造诣之深,令人叹为观止。1987年,夏洛茨维尔的蒙蒂塞洛和弗吉尼亚大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杰弗逊兴趣广泛,拥有诸多方面的惊人成就,作为一个业余建筑师,他在建筑上造诣颇深,他自己设计的杰弗逊之家“蒙蒂塞洛”建于市郊的一座小山之上,全城美景在这里被尽收眼底。

具有意大利维琴察圆顶别墅的古典式样的杰弗逊之家借鉴了美国别墅建筑方式,用茶褐色砖建造的八角形圆顶位于中央,白色的圆柱支撑着门口的建筑。里面有壁橱、挂钟、自动门扇和利用角落的空间建造的楼梯,可谓设施齐全。托马斯杰弗逊于1826年7月4日在蒙蒂塞洛去世,“蒙蒂塞洛”的庭园就是安葬他遗体的地方。

杰弗逊除了蒙蒂塞洛外,还设计了“橡树山”和弗吉尼亚大学,“橡树山”坐落于蒙蒂塞洛附近,美国另一总统门罗的故居就在那里,弗吉尼亚大学是杰弗逊于1819年创立的大学。一座圆形建筑物构成了它的中心,据说此建筑的灵感来自罗马的潘提翁建筑。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坐落在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岛上的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占地929平方千米,基拉韦厄和冒纳罗亚两座现代活火山是这个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们也是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闻名遐迩的显著性标志。其中冒纳罗亚火山是夏威夷第一大火山。此外,公园里还有茂密的热带雨林,珍稀的动物等。1987年,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海拔1243米的基拉韦厄火山坐落在冒纳罗亚火山的东南侧,山名的意思是“吐出许多”。

30年间这里共发生过50次火山喷发.可谓火山活动极其频繁。从1983年初到1984年4月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居然发生了17次火山爆发,其活动频繁在世界上实属罕见。火山爆发的时候,其景象十分壮观。熔岩像喷泉一样翻涌奔腾,四处飞溅。金黄色的巨流像决堤的洪水,有的沿裂缝泻出,有的则从火山口喷出,气势汹涌,势不可挡,相传在夏威夷火山居住着女神佩莉,她时常云游太平洋诸岛,基拉韦厄火山的爆发就是为了迎接女神远游归来。

夏威夷岛上的第一大火山是冒纳罗亚火山,高达1.368万英尺。大量熔岩不断地倾泻出来,使山体日益增大,被称为“伟大的建筑师”。这座火山的大火山口是莫卡维奥维奥,意思是“火烧岛”。这个火山口在1984年4月再次喷发,熔岩向夏威夷首府希洛的方向流泻了17英里。大喷发前在火山上空出现了巨大的热浪,附近的人先看到了滚滚乌云,接着是电闪雷鸣,随即下起了大雨。

除这两座火山外,茂密的热带雨林也生长在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内。另外,这里经常活动着如蝙蝠、大鹰、乌鸦、夏威夷白腹水鸟等动物,其中还有夏威夷州州徽图案上的夏威夷雁。

陶斯镇

坐落在美国西部新墨西哥州的陶斯镇,位于圣克利德克里斯托山脉西麓。这座小镇是来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于16世纪初创立的。陶斯镇以土著部落著称,它是美国历史演化的一个片段写照,同时也是美国土著者的遗留小镇,仍保留着土著人的风俗传统。1992年,陶斯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美国西南部最优美、最古老,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土著部落是陶斯镇的土著部落。在陶斯河的两岸聚集着大片有“南之家”和“北之家”之称的集合式房屋。这些房屋的材料是晒干的砖坯,泥土涂在外表上。“南之家”与“北之家”的地下都各有三个专门用来举行祭祀活动的房间。用以烤制面包的炉灶等遗址也保存在这里。

陶斯镇有三个风格迥异的部落遗址,一个是有西班牙血统的美国人居住的费尔南多德陶斯;一个是保存着大量西班牙殖民地时期住宅遗址的朗巧斯.德.陶斯;另一个是印第安人的小部落圣杰诺尼莫德陶斯,它到现在为止距离现代文明依旧非常遥远,仍处于土著部落阶段,与外界格格不入的居民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

十一、阿根廷

罗斯格拉希亚雷斯冰川国家公园

罗斯格拉希亚雷斯冰川,位于阿根廷圣克鲁斯西南部的边疆地区,是世界上仅次于南极洲和格陵兰的现代大冰川。这一地区由面积4459平方千米的冰川国家公园和1541平方千米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组成。在这地区,冰川景象壮观,还生活着不少珍稀的动植物。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罗斯格拉希亚雷斯冰川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罗斯格拉希亚雷斯山地冰川区有47座极为壮观的冰川,这些是从巴塔哥尼亚冰场漂移过来的冰川,其中有10座分布在冰川公园内,它们分别为弗里亚斯、奠雷诺、阿梅格西诺、斯佩加西亚、马约、奥内利、乌普撒拉、维埃德马、莫亚诺、马尔科尼,这10座冰川由南向北,依次屹立于公园内,但其中有9座冰川都在消融过程中,只有莫雷诺除外,据专家预测,这些冰川经过缓慢消融后,最后将注入大西洋。

罗斯格拉希亚雷斯冰川国家公园中的主要树种是伦卡树。这里还生活着许多稀有或濒临灭绝的动物,如水獭、分趾蹄鹿、矮鹿、原鸵,秃鹰等。喜欢群居的啮齿目动物南立大毛丝鼠是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中最有特色的。

瓜拉尼耶稣会传教区

瓜拉尼耶稣会传教区是一个跨越两国的教区,它位于巴西南部的圣米格尔.德拉斯米希奥内斯和阿根廷东北部的来希奥内斯。这一教区主要包括分布在两国内的五个村落。教区内的遗迹对于研究天主教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1984年,瓜拉尼耶稣会传教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632年,耶稣会传教士克里斯托巴尔.德门多萨和巴勃罗.贝纳维德斯原在圣佩德罗山麓的伊比奎河右岸建立了传教区,由于教区经常受到圣保罗派的袭击,教区被迫迁往皮拉蒂尼河畔,教徒们甚至还在圣米格尔德拉斯米希奥内斯地区建立了教堂。

后来,在教堂的遗址上,意大利米兰建筑师吉安.巴蒂斯塔教士重新建造了一座新教堂,这座新教堂具有18世纪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从地基到屋顶,教堂全部用石头砌成。

瓜拉尼耶稣会传教区包括位于巴西的圣米格尔.德拉斯米希奥内斯,以及阿根廷境内的圣伊格纳西奥.米尼村、罗雷托圣母村、圣安娜村、圣母玛利亚埃尔马约尔村等五个村落,直到现在,在这些村落中仍可见到一些学校、住宅、作坊等古建筑遗迹。

瓜拉尼耶稣会传教区见证了17~18世纪时耶稣教团在南美的传播,因此,这一教区不管是在南美天主教史上,还是在天主教传播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二、玻利维亚

波托西银都

位于玻利维亚高原东部的波托西山麓的波托西银城,海拔4000多米,在16世纪初~20世纪初,这里是玻利维亚最大的银矿产区,享有“银都”的美誉。银城最初是由西班牙殖民者为掠夺银矿兴建的,在银城的随后的发展中,总督托勒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87年,波托西银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545年,西班牙殖民者在波托西附近的里科山发现了丰富的银矿,在财富的诱惑和刺激下,这些殖民者强迫当地人修房开矿,于是,便逐渐形成了波托西银城,当时波托西有6000座土炉,这里的银产量约占世界银产量的一半。

最初,西班牙殖民者以采炼波托西地区的表层富矿为主,但毫无节制的开采使表层富矿迅速减少,银产量的急剧下降严重阻碍了波托西的发展。托勒多升任总督后,改变了采矿的方法,先将矿石磨碎成粉末,再通过与汞混合的银矿石进行工艺加工,来采炼银矿。采炼出的银矿用驼羊运输,经过安第斯山间小道运往阿里加港口,最后装船运到巴拿马。为满足水动破碎机的需要,托勒多还下令在高处筑坝蓄水并修造了巨大的水闸。当时安装的水动破碎机多达130台,至今仍有20多台保存完好。托勒多对原来比较落后的劳役制也进行了改革,采取了一种比较先进的用工制度,让奴隶轮流服劳役,这就是可以使奴隶获取自由的“米塔”劳役制,这种制度为有足够的劳动力投入采矿工作做出了保证。此外,这一劳役制度还用于商品运输、邮政服务、房屋建造、城市供应和田间劳动等领域,每年都有多达1.3万的人被迫服这种劳役。

波托西城市依地势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市区由一座具有西班牙建筑风格的中心城和14片住宅区组成,城市内有25座教堂散布各处,其中,最著名的一座是建于16世纪的圣多明各教堂。

奇基托斯的耶稣会传教区

奇基托斯的耶稣会传教区,位于玻利维亚东部的圣克鲁斯区,距玻利维亚最大城市拉巴斯以东1150千米。在教区内有年代久远的教堂和修道院,还有众多的教化村。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奇基托斯的耶稣会传教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577年,耶稣会在波托西银都建造了一座最早的教堂,1592年,又在圣克鲁斯建造了修道院。1696~1760年,耶稣会又在和巴西接壤的地方建立了10个印第安教化村,并实行每个教化村由两名神父管理的方法,很多印第安人聚集在这些教化村里,最多时超过了3000名。这些印第安人之所以自愿迁入教化村这个他们认为安全的地带,主要是想从当奴隶的恐怖中解脱出来。

教化村不同于一般村落的地方在于它拥有自治权,劳动和祈祷是村里每天活动的主要内容,村民的具体活动都有严格的规定。

一个长方形的广场位于教化村的中心,四个小型的礼拜堂分别建在广场的四个角落,高大的十字架矗立于广场的中央。在广场的三面,散布着印第安人的住宅;在广场的另一面,则分布着以教堂为中心的墓地、学校、综合设施和农场等建筑。教堂以木材和砖为主要材料,屋顶很低,教堂正面配有大量的装饰,木柱上都刻有精致的雕刻作品。

那里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很完整的有名的教化村,比如,圣弗朗西斯科哈比埃尔、康塞番西翁、圣拉斐尔、圣米盖尔和圣安娜等。

苏克雷历史名城

苏克雷历史名城位于玻利维亚的法定首都苏克雷,它是以玻利维亚第一任总统苏克雷命名的。历史上在苏克雷曾发生过多次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或活动,在玻利维亚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1991年,苏克雷历史名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克雷将军因为卓著的功勋而当选为玻利维亚的第一任大总统。1839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苏克雷域被定为玻利维亚的首都。

1538年,苏克雷城才开始兴建,这里原来是印第安人居住的村落,直到1559年,西班牙殖民者才在这里设立了最高司法机关大审问院。1624年,耶稣会在此地创建了圣弗朗西斯科哈比埃尔大学,它是美洲最早的大学之一。

1701年,一座拥有中庭和美丽回廊的建筑“自由之家”在苏克雷城建成。1825年,玻利维亚的独立仪式便在这里举行。“5月25日广场”坐落在城中心,一座白色的气派的总统府便位于广场之上,在总统府内的侧廊里,有一个圣母小礼拜室,里面安放着被誉为“南美洲价值最高的宗教艺术珍品”的圣母像,能得此称呼是因为圣母像周身由宝石和珍珠装饰。

苏克雷最古老的教堂是建于1538年的圣拉萨罗教堂,教堂的建筑材料以砖和麦杆为主,城里最古老、最美丽的修道院则是建于1601年的拉.莱可莱塔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