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14116800000026

第26章 有意趣孩子才乐学(7)

原来这个家长在孩子读完了两本小说后,就急忙给孩子买了两本的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这位妈妈的理解是,多小说没有用,多看看作文选,多学学别的孩子怎么写,才能学会写作文。当孩子说,不愿意读作文选。她给孩子提条件说,读完作文选才可以再买其他书。结果她买的作文选一直在家里扔着,孩子也不再说要买课外书了。

我真为她感到遗感。她不理解小说的营养价值,也没意识到阅读是需要兴趣相伴的。她认为读小说不如读作文选“有用”,这好比是想给孩子补充营养,家长却拿一瓶营养液来代替孩子的饮食,大错特错了。

丽文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丽文在做教师工作时一直不赞成自己的学生们读作文选,所以也从不让妞妞读。妞妞在中学毕业前阅读的书大部分是小说,此外有传记、历史、随笔等。等到妞妞上了高三后,为了把握高考作文写作要点,才读了一本“新概念高考作文”,这只是为了掌握高考中的一些“八股”

技巧。妞妞的高考语文取得了一百四十二分,作文成绩自然是很高,也许与她研究过那些作文有一定的关系。但丽文认为,如果没有妞妞十几年来持续不断的阅读,和业已形成的良好的文笔,高考前读多少本状元作文和优秀作文选也没用。

不少妈妈都热衷于给孩子买作文选,还专门订购中小学生作文期刊。

翻开一些中小学生作文选和作文杂志上面登的文章,你会发现文章都还算通顺。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能写出那样的文字已不容易了。但他们写得再好,也不过是些学生的习作,无论从语言、思想还是可读性上,都非常稚嫩。这些东西只是习作,不是创作,除了老师或编辑,谁愿意看这些东西呢。在这些作文中,我发现很多文章经过成人修改的痕迹很明显,说些言不由衷的话,甚至有“文革遗风,八股腔调”。这些作文选既不能在语汇上丰富孩子的语言,也不能够在思想上引导孩子们的进步,反而教会孩子们在写作中说虚情假意的话。拿这些东西来给孩子读,他们怎么可能喜欢呢?

其实很多家长不知道,很多中小学生作文选的出台非常有意思。所谓的“老板”租间民房,招来三四个学历一般的人,弄个书号,然后号称自己是省级的作文大赛组委会,收集全国各地中小学的地址广发征文信函。凡投稿的基本上都能被选中,然后就通知家长,你的孩子作文获了奖,获奖“作品”将在月底集体出版,每本多少钱,汇钱后就会收到。家长把钱寄过去以后,有可能收到孩子的获奖“作品”还有什么“证书”,而有的家长根本就没有收到,只是气愤上当受骗。这些出版的“书”很厚,里面的字排得又小又密,获奖的人非常多,找半天才能找到自己孩子的名字。这种作文选的质量可想而知。

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渐渐地认识到这种花钱买发表的骗局,而下面一种新兴的“骗局”就显得比较高明,更容易忽悠家长和教师动心、上当。

一位小学五年级的老师向我讲了这样一件真事:号称自己单位是国家级教育科研所向他所在的小学发出共同做课题的邀请。所谓“课题”内容,就是小学要征订至少一千本该所办的一份杂志。这份杂志专门刊登小学生作文,全年十二期,每本五元。这个“教研所”给每个合作学校的回报是,每年每所学校可在这本杂志上刊发两篇学生的作文,或一个有关学校的彩色封面和相关介绍。合作学校在合作期间可以邀请“教研所”的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费用另计;合作学校的教师将来还有机会在“教研所”相关的“课题”上署名。这个杂志上不发表非合作学校学生的作文,也不对外公开发行(因为没有对外发行刊号)。

这能不能称得上是“课题”我们暂且不谈,单从学生的角度上看看孩子们收获的是什么。每个学生一年花六十元买这本小学生作文选,也许每个家庭可以承担得起,每个学校至少得有一千名孩子花这个钱,那么一所学校一年就要给这本杂志贡献多少?然后只有两名学生有机会在这本并不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作品,而孩子们没有兴趣去读它,六十元钱购买来的基本上是一堆废纸。

这位老师感叹说,如果每个孩子用这个钱购买两本课外读物,然后把所有的书汇集到一起,在每个班级办个“图书角”,那是多么有价值啊。据那位老师了解,“教研所”这个“课题”不仅和小学合作,还和中学合作,合作的学校数量很多。

我奇怪地问这个老师,现在不是不允许向学生指派课外辅导资料吗,学校怎么可以组织学生订杂志呢?这位老师说,学校确实不强迫,总是强调“自愿”。但老师们经不住学校负责人的动员,学生们经不住老师的动员,家长经不住孩子的要求;再加上“课题”、“教研所”这些招牌,一所小学校纠集起一千名订户很容易。

真奇怪,这又是哪门子课题!

用读作文选或作文杂志取代日常阅读,是一种对阅读的误解,反映了人们对如何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浅薄认识。并非操作者都对此认识不清,社会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计算,急功近利可以让人变得既冷漠又盲目。可怜的只是孩子们,他们不光浪费了钱,更浪费了一种学习机会。

这位老师感叹说,不光是成人,孩子们现在也变得功利了。很多孩子不喜欢课外阅读,只想找到一个写作文的捷径,也以为看作文杂志就能提高作文水平,所以对订这份“国家级教研所”办的杂志很有热情。事实上,这些杂志到了孩子们手中,他们只是大略地翻一下,看看有没有本校学生的作文,至于内容,几乎没有人认真地去读。

孩子没有选择能力,这可以理解;“国家级教育科研所”的行为我确实无能为力。但家长和教师有责任给孩子介绍一些好书。在阅读书目选择上,至少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趣”才是最重要的

有的家长对我说,我没有给孩子买过什么作文选,一般就是买散文期刊、短篇小说,这些读起来不累。他们认为孩子小,功课紧,适合读篇幅较短的东西。有一次在书店看到一位妈妈,说是给孩子买国内外获奖的小说看。我不禁问:孩子看吗,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

针对短篇小说之类,我更倾向于应该让孩子重点读长篇小说。这是考虑到中小学生阅读的延续性和量的积淀。首先是小说比较吸引人,能让孩子们读进去;其次是长篇小说一本书讲一个大故事,能吸引孩子一口气读下去十万字。中小学生对散文,尤其是翻译散文大多不感兴趣;而短篇小说讲得再精彩,读完了也最多只有一万字。孩子们可以一鼓作气地读完一个大故事,但很少有人能一篇接一篇地连续读十几个小故事。经常读长篇小说,更容易养成孩子大量阅读的习惯。好的短篇作品可以给孩子推荐一些,但不要成为主力和唯一。

在让孩子读哪些书的问题上,家长既要给孩子一些引导,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一切目的就是尽量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先考虑有趣,再考虑有用。

妞妞最早读的长篇小说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这点我很赞同丽文的理由。

她说金庸的小说悬念重重,情节有趣,能吸引人读下去;而且他的文字非常规范,笔法老练,读来感觉通俗流畅;里面充满爱恨分明的情感,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有一些爱情描写,但都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洁和干净。所以丽文后来也向很多同事和朋友们建议,让孩子去读金庸吧。

也许有的家长自己并不是金庸小说的爱好者,也不是武侠小说的喜爱者。家长一定要记住,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决定孩子的爱好,这些说不定是孩子喜欢的呢?妞妞一接触武侠小说,就被迷住了,很快就把金庸十四部武侠小说全部读完。丽文就给妞妞推荐几本中外的名著,但发现妞妞的兴趣不大。

很多人批琼瑶小说浅薄,批《还珠格格》系列没有“品味”,仿佛让孩子读这样的书就是给孩子指歪道。丽文认为,有没有品味要看针对谁来说。琼瑶的作品确实不是黄钟大吕之作,但琼瑶的文字也非常规范、老到、干净,对于一个上小学女孩来说,她喜欢可爱的“小燕子”,关心着自己喜欢的人物的命运,喜欢里面起伏有致的情节,这个书就是适合她的。至于“经典”,丽文相信只要女儿有足够的阅读基础,终有一天会对一些经典作品感兴趣。

有一位妈妈对我说,她很注意孩子的阅读,孩子上幼儿园时她和先生就开始讲《安徒生童话》,孩子上小学识字后让孩子读插图本的《安徒生童话》,等到孩子上五年级时,爸爸妈妈又买来了厚厚的《安徒生童话全集》。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已经不喜欢安徒生了,也不想再去读课外书了。还有一位爸爸,他一考虑到孩子需要读些书,就直接买来一堆书,什么中国的四大名著、什么《上下五千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黎圣母院》等等,结果是这位爸爸的举动也很直接地把孩子吓住了。

这些家长为孩子提供着“经典”,旁人对他们的选择可能也提不出什么批评;孩子们虽然不知道自己需要哪本书,但他们知道不需要哪本书,对于没有兴趣的东西,他们只有一个态度:拒绝。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选择阅读书目时,要了解孩子,然后再给出建议。不要完全用成人的眼光来挑选,更不要以“有没有用”来作为价值判断;要考虑的是孩子的接受水平、他的兴趣所在。

有一位家长找到我说,她发现自己上初二的女儿很喜爱读韩寒、可爱淘等这些少年作家即成名人的作品,大惊失色。其实这位妈妈也从没读过这些人的作品,她却主观地认定这些作品不健康,没意思,总是阻拦孩子去读。结果总是和孩子常发生冲突,凡是她推荐的书,女儿一概拒绝,她不让看的,女儿偏偏要去看。我对这位家长说出自己的意见,家长自己如果经常读书,心里十分清楚哪本书好,可以推荐给孩子;如果家长总能给孩子推荐一些让他也感到有兴趣的书,孩子其实是很愿意听取家长的指点的。但如果家长自己很少读书,就不要随便对孩子的阅读指手画脚,选择的主动权应交给孩子。各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自己阅读的兴趣,在班级里,同学们都在谈论看过的书,而自己的孩子对同龄人的书却一概不知,就没有和同学们沟通的话题。当然,要阻止孩子们看一些低俗的、色情的书。

教育部在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出了中学生必读的三十部名著,中外各十五部。这三十部书都是经典之作,可以作为选择参考。但是否适合全部推荐给中学生,恐怕还需要斟酌,毕竟有些名著或者文学作品离当下孩子们的生活现实太远,而可读性又不是很强,也许它们只是适合孩子们长大了再读。

对成人来说,持久的阅读兴趣也是来源于书籍的“有趣”而不是“有用”。

不看“有用”的书,不是说不给孩子选好书,而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我并非要将“有趣”与“有用”对立起来,有趣的书往往也是有用的书。一本好小说对孩子写作的影响绝不亚于一本作文选,还要超过作文选。陶行知先生就曾建议把《红楼梦》当做语文教材来使用。

我在这里说“不读有用的书”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说法,目的是强调关注“有趣”。只有“有趣”,才能让孩子实现阅读活动,只有实现活动,才能实现“有用”。孩子真正喜欢的、适合的书籍他一定不会拒绝,孩子所拒绝的,要么是产品本身不够好,要么是和他的阅读能力不匹配。

经常带着孩子去正规的书店转转、看看,当孩子发现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时,就给孩子买下来吧,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在那一刻激发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以后可以自己去这些书店,要买正规书店的书,不要图便宜买些盗版或者地摊上的书,那些书的质量很一般,也防止孩子看到一些不健康的书。

孩子写好作文怎么就那么难

儿童对世界有自己的真实体验,家长应该珍惜孩子思想的诚实,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只教孩子去应付事情的“雕虫小技”。

为什么要逼孩子”编”作文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亲身体验,对自己生活的理解,他觉得有意义的生活并不一定就是成人眼里“有意义”、“高尚”的,可却是他们真实的感受。

我周末到一个朋友家,朋友正发愁儿子,孩子已经十二岁了,可是却一直不会写作文,问我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写作文。我说先看看孩子的作文本。小男孩很不情愿的样子,能看出来他是羞于把自己的作文示人。直到小男孩和自己同学出去玩,他妈妈才悄悄把他的作文本拿来。

我翻开看了孩子的作文,好几篇写得确实很一般,语句不通顺,还有不少错字。不过有一篇的题目是一样的,可是写了两篇,作文题目《暑假最有意义的事》。孩子在作文中写到,假期他的表哥来家里做客,孩子和表哥玩电脑游戏的过程。我看完后觉得就这篇写得比较通顺,而且孩子描写和表哥玩“赛车”时的情景很真切,能让人想到那种场面,孩子在文章中还写了自己喜欢的“赛车手”的名字,都是国外的,他说他觉得那些“赛车手”很勇敢、很坚强,他要向他们学习。男孩的这篇作文写得比较长,语言流畅,情真意切,还有一些生动的比喻。看得出他在写作中投入了自己的感情,总的来说算一篇很不错的作文了。可是老师给的成绩竟然是“零”分,并批示“重写”。我觉得很奇怪,作文分数还有零分吗?这么好的作文,老师怎么会给了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