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一见钟情这个词,这就是说两个人初次见面,在大概6秒钟内就对对方做出评价。这种印象主要是来自于人的眼睛,而无需通过语言来沟通。在这6秒钟内,热情诚恳的目光使人感到亲切,平静坦诚的目光使人感到稳重,闪耀俏皮的目光使人感到轻松,冷淡虚伪的目光使人感到厌恶,咄咄逼人的目光则使人不寒而栗。孩子学习用目光说话,有以下的几点需要注意:
有礼貌的目光受欢迎
目光的交流也有礼节。我们中国一般忌讳用眼睛死死地盯视别人,认为大眼瞪小眼地看人是没有礼貌的表现。怎样做才不会失礼呢?礼貌的做法是:用自然、柔和的眼光看着对方双眼与嘴部之间的区域。目光停留的时间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一60%,也就是说,既不能死死地盯着对方,也不能眼珠滴溜溜地来回转动,看得让人心慌意乱。
有焦点的目光更精神
有关专家认为,用眼睛看着他人身体的不同部位,对于交往性质和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是课堂回答问题、发表演讲、商量事宜或普通交谈等场合,孩子的眼晴最好看着对方眼睛以上的部分。交谈时,如果看着对方的这个部位,便会显得严肃认真,而对方则会觉得有诚意,这样,孩子能较容易地把握交谈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如果是生日聚会等各种形式的同学、朋友集会,与朋友交谈时,眼睛也应看着对方脸上在双眼和嘴之间的部分。当孩子在集会上和对方交谈时,看着对话者的这个部位,自己也会显得轻松,而对话者会感到友好,交谈的气氛会逐渐变为和谐。
传情是目光交流的关键
用眼睛说话的人,说“话”时必处于特定情境,必定需要用目光表达情感。
①用眼睛责备
孩子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调皮的小伙伴对自己新理的发型嘲笑讽刺,甚至制造难堪;回答错了老师的提问,有的同学会带头起哄,让自己“下不了台”,遇到这种情况,孩子该怎么办?有的孩子可能会和小伙伴争执起来,有的则默默承受,心里委屈。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建议,让孩子保持不动声色,用眼睛注视一下对方,给对方一个不露痕迹的暗示,使他心领神会。孩子的目光中应该蕴涵着责备、批评、警告的眼神,让对方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内疚。如果只是一味发怒,反而更加激起他人讽刺的欲望。
②用眼神鼓励
在朋友情绪低落、心灰意冷的时候,孩子若能投去安慰、鼓励、期待的眼神,会比有声语言更加触动人,令朋友克服沮丧心理,唤起进取精神,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当孩子向别人提问时,如果可以不失时机地给予对方鼓励的目光,让对方充分理解自己的意思,获得满意的答案。
③用眼神赞扬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表扬,不过,有的时候,语言的表扬会显得过分热情,因此,让孩子学会将表扬、赞许的眼神投给自己欣赏的朋友,即使蜻蜒点水也能深入人心。
④眼神道歉
做错了事却没有勇气开口道歉怎么办?那么就将歉意融在目光中,微微低头,含蓄地望着对方,千万个“对不起”都包含在无声的眼神中了。
无论用眼神表达什么样的语言,融入感情都是必要的,“眉目传情”的关键还在一个“情”字。眼神是眼睛的神态,是面部表情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它能够表达出许多语言不易表达的复杂、微妙的信息和情感。
学会用眼睛说话,让孩子为自己灵动的双眼罩上一层含情脉脉的薄纱,让眼神如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落进别人的眼中,滋润他们的心灵。
3.掌握住交谈的节奏
孩子在交谈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语言思维像是缠着线的木偶,被别人牵动指引,急于表达的时候不得不放慢速度,需要从容不迫的时候却加快语速,好像怕被抢走讲话的机会似的?如果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那么,看看下面的内容,教孩子如何把握交谈的节奏吧。
我们总是希望在交谈的过程中,情况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发展,一切都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要孩子动一动灵活的头脑,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①知道为什么交谈。交谈,如果不是漫无目的的闲聊,总会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或是咨询、或是求助等等。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交谈的目的,并在交谈之初明确主题,让语言时刻围绕主题进行。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交谈也应该是“三句话不离其宗。”比如:孩子想和某一位小伙伴搭档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在找到小伙伴的时候不妨开门见山地说:“我希望可以和你一起为文艺汇演准备一支小提琴长笛合奏曲……”如果不是先明确目的,上来就东拉西扯,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让小伙伴觉得是你的心血来潮、不负责任的想法而不愿意合作。
在交谈之前,想清楚目的,准备好充分的理由和材料,整个谈话中,始终坚持围绕交谈的目的进行,节省了时间,还能更快地达成目的。
②知道在和谁交谈。从某种意义上讲,与人交谈也是一种兵对兵、将对将的正面交锋,特别是我们希望对方能够帮助自己达到某种目的的时候。因此,事先了解交谈对象,也就是说,不仅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也要熟悉和掌握对方的优势和缺陷以及对方的意图,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如果自己提出要求,根据他的情况是否会拒绝我?我又需要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掌握好这些“情报”,方能在交谈中稳操胜券。
③用提问掌握主动权。在交谈前,准备好要问的三个中性问题,比如:“你是从老师那听说的还是从同学那里了解这件事情的?”、“你愿意参加这次活动吗?”、“你以前参加过这种活动吗?”或者“你是否喜欢参加这项活动?”如果孩子希望控制这次交谈,就多提一些回答“是”和“不是”的问题,最好不要给对方太多发表主观意见的机会,否则,主动权将会在不经意的时候转移。
④坚持自己的原则。如果交谈已经偏离了事先设计的主题,那么不管对方说什么,都要继续坚持自己的原则,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空隙向对方发动进攻,让他了解你的主张。当然,你的行动不能到此为止,而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促使他们去影响其对方,改变他的意志,从而达到目的。
⑤不必急于求成。想要说服别人帮助自己,不仅仅靠语言的魅力,而且还是智慧和耐性的竞赛。达成任何一个共同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磨出来的。在意见无法达成统一的时候,适当地休息一会儿,使用拖延战术放慢对方的思维进程,以达到控制交谈节奏的目的。而通过拖延时间,孩子聪明的小脑袋可以想出更多的理由、更棒的主意!
⑥巧妙拒绝违背原则的请求。谈话中,总会有一些拒绝与被拒绝的事情发生。对于不合理要求或无法予以承诺的事情,该拒绝的一定要坚持原则,予以拒绝。但这需要把握一个度,掌握一定的技巧,使自己轻松愉快地说出“不”字,也能使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不”字。在说话的时候要认清对方,顾虑别人的反感,坦白率直,细心谨慎。比如,在交谈中,同学邀请孩子周末一起去游乐场,但孩子已经去过了,这时,孩子可以嬉笑着说:“我觉得森林公园可能更好玩一些吧,而且,自然课老师还让我们自己去观察一种动物,下次上课的时候要作报告呢,我们去森林公园怎么样?”这样说,既不会扫对方的兴,又有充分的去森林公园的理由,言之有理才能让人口服心服。
⑦用转折夺回主动。“咦,奇怪,刚刚还是我提问他回答,怎么一会儿工夫颠倒了?”孩子可能会对不知不觉间丧失的主动权感到莫名其妙,没关系,我们来运用一些小技巧,帮孩子“夺”回主动。
熟练而准确地使用一些转折语是最佳的方法。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个转折语是什么?是“不过”。或者说使用“不过”是很多人自然而然的一种谈话技巧。与“不过”同义的转折词还有许多,如“但是”、“可是”、“然而”等,这些词不但用于日常生活中,更大量地使用于交谈当中,达到预期的目的,使对方不得不作回答,同时又不会因太过突兀而产生对立与反感情绪。另外,使用转折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缓和紧张气氛。当孩子回答完对方的问题时,加个转折词,就可以重新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了。
⑧别谈的太久。当交谈的目的已经达到或者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实现的时候,应该适当的寒暄几句,找借口离开。谈话是运用头脑的事情,时间过长,会使人疲倦,而且,当谈话的目的无法达到时,继续下去只能是浪费时间,不如暂时结束,另外选择时间和方式。
在交谈中,把握张弛有度的进行节奏,讲话时而如暴风骤雨,时而不紧不慢,逐步地掌握对方的情绪,用语言把他带入自己的感情世界,才能从容不迫地达到交谈的目的。
4.改掉这些交际坏习惯
交谈是需要两人甚至多人参与的活动,因此,孩子说的话应该力图避免引起他人的误会和反感。证严法师在《静思语》中提到:“一句不恰当的话,就会使人产生排斥。”如果出言不当,不但不能拉近与别人的距离,还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严重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小寒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特别喜欢与人交流。一天,当聊到最近要进行的计算机操作比赛时,平时对电脑不太“感冒”的孩子有点担忧。不过,我们的小寒一下子来了精神:“哎,不就是计算机嘛,我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上网了。计算机是聪明孩子学的,全靠悟性,一学就会;像那些笨孩子学了也是浪费时间……”小寒说得神采飞扬,可周围的同学却悄悄散开了,几个刚才想向他请教的同学也转而去询问别人了。
苏珊是二个热情的女孩儿,每次看到认识的人,就拉着人家说个不停。同学莉莉家的小狗生了重病,她非常地担心。在学校里,苏珊却追着莉莉询问:“你家的大卫是不是快死了?上帝保佑!我敢发誓它绝对是条好狗!你们没有带它去兽医那儿吗?”
本来心情就不好的莉莉不胜其烦,恨不得苏珊马上消失。
小寒和苏珊都是热情开朗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喜欢与他人交流,但是朋友和同学却逐渐远离,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不当。中国的古人曾说:“言多语失。”
如果孩子讲话态度傲慢、刨根问底、言语琐碎,怎么能不让人反感呢?在孩子和别人交谈的时候,父母从暗处观察一下,看看他是否有不良习惯。如果孩子身上有这些不良习惯的影子,那么,赶紧帮他改正吧!
①骄傲的白天鹅往往很孤单。谦和的态度能够为孩子赢得“好人缘”。在和同学伙伴交谈的时候,即使孩子头脑聪明、成绩优异,或者是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父母也需要告诉孩子“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言谈之中不可自以为是、自吹自擂,不理会别人的意见,忽略别人的感受,没完没了地自我夸耀,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这样定会使他人产生反感。同时,也会给人以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觉,即使你有真才实学,也会被傲慢的态度所掩盖。
②“长舌”的毛病要不得。什么是“长舌”?就是东家长李家短、背后议论他人、说人闲话。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在幼年就养成这样的坏习惯,对今后的人际交往会产生极大的阻碍,甚至影响将来事业的成功和整个人生道路,因为没有人会喜欢和一个专门搬弄是非的人生活和共事。因此,父母必须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
而父母则需要从自身做起,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发泄对同事、亲人的不满,或者是讨论别人的隐私。
③避免刨根问底、窥人隐私。打破砂锅问到底,在学习知识、探求真理时,是一种好的态度,而用在人际交往上,则不尽然。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隐私,每个人都需要并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所以,在交谈的时候,对于别人不愿意透露的事揪住不放,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是非常不可取的态度。
④唠叨抱怨会让人敬而远之。如果孩子总是唠叨抱怨,会让他人极为反感,没有人喜欢自己的耳边总是对生活、学习的不满之声。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用乐观积极的语言为朋友描绘出灿烂的明天,用真诚明朗的笑容为自己赢得更多友谊。
爱说话是—个人的优点,但是,说话也要讲究艺术。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每说一句话,都用一C烤虑他人的感受,改掉上述不良习惯,让自己成为—个容易被广泛接受和欢迎的“巧嘴天使”。
§§§第三章炒用说话技巧引入入胜
说话,是一门学问。 既然是学问,必然包含很多技巧。不管多么美丽的语言,总是平铺直叙也会让人觉得乏味。何况,口才还要帮助孩子打开交际的大门,为他赢得更多酌明友和事业上的成功。学一学下面这些技巧,适当地运用到孩子酌语言中,让他的口才既引人入胜,又能成为帮他攻克难关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