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从孩子抓起
14115800000023

第23章 软件设施:28招让你成为一个谈吐隽永的小高手(3)

我只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是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父亲禁不住落泪了:“好孩子,记住这一天,以后每年的这个日子,到坟前献一朵花,和爸爸谈谈学习情况。好女儿,爸爸就要走了,告诉爸爸你长大了干什么?”“像爸爸一样,当宇航员!”科马洛夫又一次落泪了:“你真好,可是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同学们记住它吧!”

生离死别的特殊场合,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短短的饱含真挚情感的话语中了。自由型角色可以穿插领导型、从属型角色,能够让交谈方式更加轻松。

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上面所讲的三种不同类型的角色说话交谈,或者随时调整在交谈中的地位。无论是领导角色、从属角色还是自由角色,将自己的语言紧扣交谈的主题是首要。其次是注意角色的特点,作为领导型不能畏缩,要站在一定高度看待问题发表见解;从属角色不宜喧宾夺主,过分显示自己的能力;自由型角色虽然缺乏束缚,但会在必要的时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孩子学会充分利用角色优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见解,通过“变脸”,让语言发挥不同的作用。

5.做个善于“听话”的孩子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

——戴尔·卡耐基

一位哲人曾说:“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外国曾有谚语:“用十秒钟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社会学家兰金也早就指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这说明,善于倾听他人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与他人关系就越融洽。你能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

倾听他人的心声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美德。倾听他人既是一个听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孩子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见解,了解不同的人生态度,接触不同性格的人,在倾听中获得珍贵的信息资料。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孩子非常善于表达自己,却不会倾听,无法与人在交往中体现出真诚,甚至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和忠告。事实上,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它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周小是班上的学习积极分子,每次老师上课,他举手发言都最勤快。特别是那些公开课的“冷场”,周小的及时举手,实在是为班级和老师挽回了不少颜面。

可他也有一个毛病,就是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海阔天空地随便就说开了。有时也把提问的老师搞得很无奈:不让他说吧,又怕挫伤他的积极性;让他说吧,眼见课堂的时间就这么给消耗了。同学们也是这个感觉。所以,老师一叫周小发言,大家心里都直打鼓,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更为严重的是,周小的这个坏毛病还从课上带到了课下。

与别人交谈,也是天高海阔说个没完,有他说就没人家说。要是赶上课间十分钟,往往是别人还没插上话,就又打铃上课了。周小完全没有察觉这样有什么不妥,还自我感觉良好,为自己的说话能力感到自豪。

可惜,同学们正在渐渐地疏远他,越来越少有人愿意和他交谈。

看到周小的失误,孩子是否也需要补回“倾听”这一课?

倾听也是大有讲究的。

①了解说话的人。交谈之前,应该先让孩子设法了解交谈对象,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分析他们关心什么问题,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再对照计划的谈话内容,想想有什么内容可能吸引对方,什么内容可能令人厌恶。根据这个,对要讲的话重新作一番“裁剪”。

②拿出倾听的诚意。谈话是由听和说组成的,听、说应该交替进行,这是构成谈话的必要条件。所以,聆听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不要为了听而听,应为了说而听。充分显示出诚意,用心关注他人的话语。记住,虚假的聆听,比不聆听更恶劣。

③与对方同步互动。交谈中加入征询意见式的问话,如,“你的意思是……?”、“你认为对不对?”不但能及时地解释自己的疑问,还能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在用心倾听他说话。

④保持好奇心。想耐下性子听别人说话,好奇心可以帮助你。在对方说话的短暂间隙,利用简短的话语来表达你对他所说内容的兴趣,如,“真的吗?”、“后来怎么样呢?”这必定能使对方心情愉快,乐意与你说话,使交谈气氛更融洽。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困难。

⑤不要随便插嘴。这是交谈中基本的礼貌。当对方的某一话题还没告一段落,或是还没请你发表意见的时候,千万不要自作聪明打断人家的话。即便有不同的意见,耐心地把话听完,不但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见解,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⑥用眼神回应对方。在不便插话的时候,眼神的交流就显得很重要。这既表明你正在聆听对方说话;又能让对方从你的眼神中,把握你的感受,以调整自己的谈话。所以聆听不光是耳朵的任务,还要让你的双眼“工作”起来。

⑦适时地对答。适时地回应,能让对方明白你在认真听他说话。但要注意,不要老是简单地回答:“嗯!”、“哦!”、“啊!”一类的词,不仅听起来单调,还会让对方怀疑你在敷衍他。可以改成“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我了解啊。”等简短的句子,效果就会大为改善。

听和说是口才的双刃剑,双管齐下才会让口才全面健康地提高。让孩子先安静地倾听,经过思想的过滤,再有所针对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做个会“听话”的小表达者。

§§§第二章智慧出击,让语言更“美丽”

好口才不仅需要孩子具备一张灵巧的嘴,更需要运用智慧:把握时机,将话说在“点”上;控制交谈的节奏,让别人跟着自已的思路说话,加上不失时宜地抛出饱含感情的“目光语言”,含蓄地表达出心中所想;再戒除一些与人交往中的不良习惯,孩子的语言也会蛮得美丽!

1.把握时机,把话说在“点”上

如何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著名口才大师卡耐基强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住说话时机。孩子对说话时机的把握,比掌握、运用其他说话技巧更难、更重要。如果掌握得好,轻描淡写的语言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墨子有个学生叫子禽,有一次他问墨子:“老师,您认为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你看那生活在水边的蛤蟆、青蛙,还有逐臭不已的苍蝇,它们不分昼夜地叫,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可是,即使叫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也没有谁会去注意它们到底在叫些什么,因为人们对这些声音早已是充耳不闻了。现在你再来看看这司晨的雄鸡,它只是在每天黎明到来的时候按时啼叫,然而,雄鸡一唱天下白,天地都要为之振动,人人闻鸡起舞,开始新一天的劳作。两相对比,你以为多说话能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准确把握说话的时机和火候,努力把话说到点子上,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收到预想的效果啊!”子禽听了墨子的这番教诲,频频点头称是。

墨子看来,青蛙、蛤蟆虽然整天“说话”,却没有把话说在恰当的地方,而雄鸡清晨的报晓,却给人们带来开始工作的信号。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说话的时机。

说话的时机是由说话的时境提供的。说话的时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

可以说,说话是以整个社会生活为背景的。

一个具有高明说话技巧的人,会很快地发现听众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能够说得适时适地,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他能把听众想要听的事情,在他们想要听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说出来,这才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才能。这种具备优越时机感的人,甚至在遭到突变、受到阻碍时,也能转危为安,转祸为福。

战国时,楚王的宠臣安陵君能说善道,很受楚王器重。但他并不遇事张口就说,而是很讲究说话的时机。他有一位朋友名叫江乙,对他说:“您没有一寸土地,又没有至亲骨肉,然而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国人见了您,无不整衣跪拜,无不接受您的号令,为您效劳,这是为什么呢?”安陵君说:“这是大王太抬举我了。不然哪能这样!”江乙忧虑地指出:“用钱财相交的人,钱财一旦用尽,交情也就断了;靠美色相交的人,色衰则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卧席磨破,就遭遗弃;得宠的臣子不等车子坐坏,已被驱逐。如今您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着急,觉得您的处境太危险了。”安陵君一听,恍然大悟,毕恭毕敬地拜问江乙:“既然这样,请先生指点迷津。”江乙说:“希望您一定要找个机会对大王说‘愿随大王一起死,以身为大王殉葬’。如果您这样说了,必能长久地保住权位。”安陵君说:“谨依先生之言。”但是,过了很长时间,安陵君依然没有对楚王提起这话。江乙又去见安陵君,说:“我对您说的那些话,您为何至今不对楚王说?既然您不用我的计谋,我就再不管了。”安陵君急忙回答:“我怎敢忘却先生的教诲,只是一时还没有合适的机会。”又过一段时间,机会终于来了。此时楚王到云梦泽打猎,一箭射死了一头狂怒奔来的野牛。

百官和护卫欢声雷动,齐声称赞。楚王也高兴得仰天大笑,说:

“痛快啊!今天的游猎,寡人何等快活!待寡人万岁千秋之后,你们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呢?”此时,安陵君抓住机会,泪流满面地走上前来,说:“臣进宫就与大王同共一席,出宫与大王同乘一车,如果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随大王奔赴黄泉,变做芦草为大王阻挡蝼蚁,那便是臣最大的荣幸。”楚王闻言,大受感动,随即正式设坛封他为安陵君,对他更加宠信了。

如果安陵君只是随便选择一个场合表达自己的心意,只会让楚王觉得他心存谄媚、蓄意巴结。正是因为安陵君明智地选择对了说话的“点”,才感动了君王,赢得了更加深厚的宠信。

把话说在“点”上,这里的“点”包括说话时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情况。

①欢乐的场合,助兴的语言能推波助澜。如联欢晚会、茶话会、游园等,要尽量使自己融入活动的愉快气氛里,说话也要愉快。孩子说出来的话不但要使自己舒心,更要令别人开心。在气氛最融洽或者热烈的时刻,说上几旬助兴的话,能够使场面更加热烈,也会使自己脱颖而出。最忌讳的就是在这种场合说晦气或抱怨的话,也不要在这种场合下发脾气,如果确实有急需处理的事情,可以默默地离开,千万不要打扰别人的兴致。

②严肃的场合,冷静的语言能稳住阵脚。如听报告、表彰会、座谈会等,应该谨慎对待。如果在这样的场合有孩子发言的机会,那么话在说出口之前,应该好好琢磨,用谦虚、恳切、清晰的语言来说话,让听众感受到讲话者的威严和话语的可信度高。不要在这种场合开玩笑,或说一些夸张的话,否则,会显得你很轻浮,让人觉得你没有礼貌。

③悲伤的场合,用真情表达来巧妙控制哀伤。如送别某位老师,或在大家刚看完一部催人泪下的影视剧时,说话更有考究。既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说话不过分渲染悲凉的气氛;

又不可全然麻木,说话丝毫也不悲伤,如果周围的环境被浓重的悲伤所笼罩,也可以通过真情的话语请大家振作起来。这个时候如果还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话,就只能招人反感了。

④和长者说话的场合,巧妙插言不失尊重。不论他比你大多少岁,孩子首先要表现出的就是尊重。说话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在没有得到特别示意的情况下,不要无故地结束谈话;有什么想法要礼貌地提出,或者是利用长者语言中稍长时间的停顿简短地插入自己的意见,趁机长篇大论地插话会引起长辈的不悦。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些像蛤蟆、青蛙和苍蝇一样,不顾时间、地点与场合,整日喋喋不休,废话连篇的人还真不少。孩子应当从这个故事中吸取教训,改掉空口说白话的坏毛病,向司晨的雄鸡学习,顺应时势,恪尽职守,少说空话。

用智慧拉起口才的弓,把孩子的语言锻炼成一支夹风的利箭,选准说话的“点”,如同瞄准射击的靶心,势如破竹,一语中的。

2.学一学眉目传“言”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

很多时候,目光是一种更含蓄、更微妙、更有力的语言。有声语言无法表述出来的内心世界,却能从人的眼睛中表露出来。

眼睛是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的最直接、最真切、最丰富的器官。

有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视线活动概括了70%的态势语言表达领域。目光不仅在态势语言中处于首要地位,在交际活动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交往中,人们相互接触,大多数时间是处于对视状态的。这就给彼此提供了用眼神了解对方的机会。孩子可以通过目光了解对方的思想感情和真实意图,也可以用自身的目光传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