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从孩子抓起
14115800000019

第19章 硬件设施:提升孩子的口才素质(8)

②坐姿端正使你气宇轩昂。

坐椅子的正确姿势应该是:身体上半部稍微向前倾;背部不要靠着椅背;手要端正地放在腿上;臀部要坐满椅面;坐时鞋跟要靠拢。如果面对面谈话时,身体稍微倾斜而坐,双膝间的距离小于一拳。坐着说话要四平八稳,别挪来移去,左顾右盼,好像不耐烦的样子。

③表情亲和使你更富引力。

在孩子精神饱满站立的同时,脖子放松,面带微笑,内心的友好与善意就通过脸上的微笑自然地传达给了对方,使他感到温暖,感到自己是被接纳的。冰冷的面孔和木然的表情给人拒绝感,使人感到难以接近。可以让孩子通过照镜子看自己微笑的样子,既要自然也要适度。在交谈过程中,面部表情应该随着内容的变化有适当的改变,如表示惊讶、赞同,但切忌神情夸张。

孩子与人交谈或者参加演讲比赛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或者观众,形成目光对视,使别人感到自己被重视和接纳。孩子目光会流露出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也会自然而然地带出你脸上的表情,使人感到你是可亲近的人,同时可以感染对方。游离的目光或下垂的目光都会使人感到说话人心不在焉,同样给人拒绝感。父母平时和孩子交流时,就要重视这种目光的交流,一方面可以缩短与孩子心灵上的距离,真正地用心沟通,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学习集中目光与注意力。

④主动握手表示尊重对方。

握手一般用于第一次与人见面,或离别长久后与熟人、朋友的见面,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消除隔阂感与陌生感,同时也表现你的礼貌和对人的接纳。平时就要教孩子在自我介绍的同时主动与人握手,并注意教孩子握手的部位、力度和时间长短。受到一些影视电视作品的影响,有的孩子在和小朋友或者亲戚朋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小大人一样地主动与人握手,这样做固然是有礼貌的表现,但是握手毕竟是一种成人社交礼仪,低年级的孩子不必盲目模仿。

⑤礼貌问候争取主动。

问候是伴随以上的礼貌动作而进行的,它使人感到你的主动和关怀。问候的过程中应教孩子学会使用“您(你)好!”、“见到您(你)很高兴!”、“很高兴认识您(你)。”、“您(你)身体好吗?”、“很久不见,很想念您(你)。”、“我很高兴受到您(你)的邀请,谢谢您(你)!”等,以此表达内心的情意。

不打断别人的说话。倾听他人的说话,也是对他人尊重的一种表现。但如果事情紧急,迫不得已一定要打断别人说话时,一定要记住,告诉孩子先说“对不起”。

学校门口,母亲正和一位家长说话,4岁的安安走了过来:

“妈妈。我的鞋带松了,请你帮我系一下。”妈妈并没有马上帮他.而是温和地说:“安安,你看,妈妈正在与天天的妈妈讲话,等我们讲完了再帮你好吗?”安安乖乖地等在旁边,妈妈很快结束了谈话,边系鞋带边认真地告诉他:“刚才安安需要妈妈帮助系鞋带,说了‘请’,是个懂礼貌的孩子,不过打断了别人的谈话是不礼貌的。”安安点点头,告诉妈妈记住了。

现在的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当别人在交谈的时候,他往往会不顾场合、不顾情况地打断别人说话。在家里也就罢了,可是在公众场合老出现这样的情况确实是令家长头痛的一件事情。父母千万别在孩子插嘴时立刻回答他们,不妨心平气和又非常认真地告诉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如果孩子插嘴,你立刻做出应答的话,孩子会以为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对,自然会重复这样的行为。在你的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孩子:“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这会让孩子明白,当别人结束谈话后才能听他说话,与他交流。

还有一个方法是可以与孩子形成一种默契。比方说,当父母与人交谈时,孩子如果想跟父母说话,他可以跑来捏捏妈妈的手,表示他有事情;而妈妈也可以轻轻回捏一下,表示你知道了,会尽快帮助他解决。在这种肢体语言中,捏手的动作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暗号,这种只有父母和孩子才明白的语言也许可以帮助一些迫不及待的孩子。

站立、微笑、目光对视、握手和语言问候,这五个见面礼仪中的基本因素在实际生活中是同时进行的,父母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把它们分解开,逐一引导孩子学习和体验,然后在家庭生活的各个细节中通过自己的表现引导孩子综合运用。不断地运用这些见面礼仪可以使礼貌和修养内化于孩子的生命中,成为他良好行为规范的自然流露,他也因此可以成为一个懂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培养孩子的“彬彬有礼”,更是培养孩子一种感恩的心态与习惯,因此请一定不要忽视礼仪的训练与培养。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彬彬有礼”地走向社会,走向舞台,用礼貌得体的语言收获更多的快乐与幸福。

3.演讲与辩论中的礼仪

演讲,是锻炼口才的途径,也是展示口才的方式。因此,在孩子的生活中,离不开这种当众说话的形式。作为一种正式的公开亮相,孩子在上场之前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着装、发型是否得体。在事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在演讲台上表现出镇静自若、大方自然的神态,环视全场,用目光向听众、评委或者是指导教师致意后,介绍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个人基本情况。

接下来,就是重要的开场白。开场白的形式多种多样。针对自己演讲的内容,选择能够吸引听众的方式才是明智之举。

①框架式开场

演讲之初,将自己要讲的内容归纳出要点做简单地介绍,使听众有整体的认识,期待、关注重点,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演讲提纲清晰地阐明这些要点,脉络清楚、一气呵成。这样的开场白能够让听众对内容要点印象深刻。

②提问式开场

在演讲开始向听众提几个问题,让听众与自己进入共同的思维空间进行思考。听众会在你接下来的演讲中格外留神,等待富有见解的答案。使用选择设问和反问能增强语气,抓住听众的好奇心。提问式开场能够帮助孩子引导听众的思路,营造出热烈的气氛。

③“稀罕”式开场白

把与演讲有关的罕见的内容先提出来,诸如社会奇闻、科学奇趣,或者是有趣的小故事,都可以激发听众非听下去不可的兴趣,使听者与演讲人产生共鸣。这样的开场方式比较“吊”人胃口,吸引“耳朵”,不过,演讲者要慎重把握,如果听众对此并不“感冒”,则稍显尴尬。

④自由发挥式开场

如果上一位演讲者制造的会场气氛与自己要演讲的内容不符,演讲者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即兴拟一段开头,“预热’’听众的情绪。自由发挥式开场对演讲人即兴表演、设计语言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在有把握的前提下使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在演讲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仪态,保持持久充沛的精力。演讲之前,充分的休息才能保证演讲时洒脱大方的气度。站在演讲台上,站立要稳如松,目光前视听众,略微颔首。如果说话时望天,好像是目空一切或思想不集中;或者习惯于低头看稿或看地板,不注意与听众交流,好像做了亏心事一样。这几种情况,都将直接影响演讲效果。

演讲人的声音要响亮。音量的大小根据会场的大小和人员的多少而定。既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过高易失去自然和亲切感,过低会使会场出现不应有的紊乱。

演讲者演讲时,双手尽量不要胡乱挥动,可以双手相握,放在身前或身后,或者放松垂在两侧。双手的姿势相当重要,并且有时能加强你的演说。可是要尽量避免一再重复同一动作。不要胡乱地挥动手臂以免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演讲者的服饰应以整洁、朴实、大方为原则。男孩子注意展示风度和气宇,女孩子不必佩戴闪亮的饰物,以免喧宾夺主,形象肤浅。

演讲结束后,分别向听众、评委鞠躬致意后离开讲台。

掌握演讲礼仪,是孩子将个体融入社会整体的一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