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14115300000007

第7章 不争观(2)

南海的帝王叫做僬,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僬和忽经常跑到浑沌那里玩,浑沌对他们很和善。于是僬和忽为了报答浑沌的恩惠,有一天他们便商量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呼吸、饮食,浑沌一个窍也没有,实在是太可怜了。让我们替他开七个窍吧!”于是僬和忽每天给浑沌开一个窍,七天以后,浑沌就死了。心的七窍一旦开启,就会迷失自我,追逐感官的享受而不能自拔,最终走向死亡。因此,老子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五、结论

子日:“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以古代射箭比赛的情形为喻,说明君子立身处世、的风度。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一。当射箭比赛开始的时候,双方要对立行礼,表示礼让,然后开始比赛。比赛之后,不论谁输谁赢,彼此对饮一杯酒,赢了的人说:“承让!”

输了的人说:“领教!”始终保持礼让的情操。

老子反对自私自利的欲望斗争,但不是告诉我们不要去行动,许多人歪曲圣人之言,于是就坐而不动,视之消极。君子无所争,是不为私利而争。君子有所争,是当仁不让,见义勇为,所战胜的是自己内心的恶习与贪欲。正如《射义》所言:“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的目的不是为了决胜负,而是为了去除胜负之心,将心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情上。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唯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圣人之心性合于大道,将天德流露无遗,从未有争之念,也不起争之心,犹如道一样自然而然,造化万物而不以有功自居,但却因其将自身之利置之度外,却成就了最大的利益,将一己之私抛之脑后,反而却成就了最大的私。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有一个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索。明末崇祯年间,曾有人画了一幅画,上面立着一棵松树,松树下面是一块大石头,大石头之上,摆着一个棋盘,棋盘上面几颗疏疏落落的棋子,除此以外,别无他物,意境深远。后来有人拿着这幅画请当时的高僧苍雪大师题字。苍雪大师一看,马上提笔写道:“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人生观

一天,在海滩上,大富翁看见渔夫躺着晒太阳,便责备他说:“大好时光,你怎么不多打点鱼呢?”渔夫反问道:“我为什么要去捕鱼,我昨天已经出过海了?”富翁嘲笑地说:“捕更多的鱼,可以卖更多的钱,然后才可以买更多更大的船啊。”渔夫问:

“我为什么要买更多更大的船?”富翁说:“买更多更大的船可以捕更多的鱼啊。”渔夫问:“那么,我为什么要捕更多的鱼?”富翁叹了一口气:“你这个人怎么那么笨?捕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啊!”渔夫接着问:“那么,赚更多的钱用来做什么呢?”富翁说:

“用钱买一所更大更好的房子,直面大海。然后像我这样,有时间来海边休憩享受,晒太阳,听涛声……”“哈哈哈哈!”渔夫大笑,“可爱的先生,那您认为我现在正在干吗呢?我现在不正快快乐乐地躺在沙滩上吗?”

我们是否在忙碌的生活中,想过要停下脚步?问问自己生命的真谛究竟是什么?生存的目的与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每日起早贪黑,为了三餐一卧倒而活着,这样的生命有意义吗?终日为生活而忙,为追求而苦,为责任而累,为感情而困,这样的你,快乐吗?那么,人生在世究竟要做什么?什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呢?

老子一生阅尽沧桑,饱经忧患。他曾亲眼看别人建造了高楼大厦,在高楼大厦中欢歌笑语,又亲眼看到别人的高楼大厦变成断壁残垣,眼看别人走进坟墓变成枯骨。他看到有些人先天禀赋极高,却红颜薄命。有些人一生追求理想,却掉人失望的深渊。

有的人步步成功,最后却受到一次重创,再无起身的余地。有的人老谋深算,自以为聪明,结果反算了自己一生。老子退在一旁静思,一切繁华逝如流水,人生究竟为了什么?老子的人生观又要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道德经》第九章云:“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盈满为世人所渴望,世人希望得到一切,但是却忽略了“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就是在于把握了“有余不敢尽”的原理。停止盈满,方足以生生不已,道理即在此。锐与利为世人所好,却不知坚则易毁,锐则易挫,自然不可长保;人的聪明才智亦是如此,绝不可锋芒太露,应多多收敛,大智若愚。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金玉乃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太多,不仅牵连内德,有时会引火烧身,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子孙不肖等境况,纵有满室金银也最终落空,一无所得。凡富贵利达者,若一味骄纵自大,富贵而不知节俭,不知济世利人,则必定也会因富贵而招致不必要的祸患。有诗云:

“双拳掌古今,仍得放手,双肩挑风月,还需见歇休。观蝶蜂竞忙,鹬蚌相持,终归网罗;冷眼觑破几般尘境世态,日月犹如笼中鸟,乾坤还同水上沤,盈虚本有数,月亦有圆缺,沼荷皆逢秋;秦庭成史迹,灵均投泪罗,比干空遗恨,傅燮悲坎坷,文王美里囚,李陵从此去,壮志不回头,潇潇易水寒,吴江多风波,项羽泪空流,神算有孔明,如今在荒丘。细数古今事,沧桑漫烟萝,种种机关谁识透,灯前殒命看飞蛾,朝暮蜉蝣送春秋。各事何须揪摔,人生且舒眉,放眼观来,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已迁流。”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的生活里。

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做体面的事。在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原来石崇当过几年荆州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诈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石崇到了洛阳,一听说王恺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洗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这件事一传开,人家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为了炫耀自己富,又在他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四十里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饰,把洛阳城轰动了。石崇成心压倒王恺。他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王恺又输了一着。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有了皇帝帮忙,王恺比阔气的劲头更大了。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吃饭。宴席上,王恺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大家当然都想看一看。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那株珊瑚有两尺高,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如意,顺手抓起,朝着大珊瑚树正中,轻轻一砸。“哗啦”一声,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石崇嘻皮笑脸地说:“您用不着生气,我还您就是了。”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连声说:“好,好,你还我来。”石崇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不一会儿,一群随从回来,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竞比王恺的高出一倍。株株条干挺秀,光彩夺目。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认输。这场比阔气的闹剧,使得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阳出了名。

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上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他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责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怎么了得?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理睬。他跟石崇、王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侈。西晋王朝一开始就这样腐败,这就注定要发生大乱了。

石崇有宠妾梁绿珠,美艳且善吹笛,石崇为解绿珠思乡之情,建“金谷园”,筑“百丈高楼”,可“极目南天”。赵王司马伦亲信孙秀垂涎绿珠美色,石崇不给。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专权,石崇因参与反对赵王司马伦,“金谷园”被孙秀大军包围,石崇见大势已去,对绿珠说:“我因你获罪,奈何?”绿珠流泪道:“妾当效死君前,不令贼人得逞!”遂坠楼而亡。孙秀大怒,将石崇和潘岳等人斩首。

“天之道也。”天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四时消长,日月亏盈,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提出世人皆应效法天之道,功成身退,以保天德。

《道德经》知止章云:“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所以不殆。”由无名之道,化育出这有名之万物,“名”一旦出,则受“名”所累,以假当真,受到荣华、富贵、利禄等所迷惑,故当悬崖勒马,及时“知止”,凡不能止于道者,必有性命之忧。尚不“知止”者,就更是危险之极。《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水止于江海则不溢;人若能止于道海、性海,则再不会面临生死轮转之危险。

《诗经》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孔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天子生活的京都方圆有千里,这是人民乐于居住的地方。小小的黄雀,也会让自己停落在地势高而且草木茂盛的地方。孔子说:“连鸟禽都知道要找一个安全栖息的地方,身为万物之灵首的人类,又怎能不知道生命的方向?不了解自己的归处呢?”

有一天,庄子到雕陵的栗园去游玩,看见从南方飞来一只奇怪的鹊。那只鹊翅膀有七尺长,眼睛很大。他碰了一下庄子的头,才停在栗树上。庄子觉得很奇怪:“这是什么鸟呢?怎么翅膀这么大,却飞得不远?眼睛那么大,却又怎么会碰到我的头?”

于是提起衣角快步跟过去,手持弹弓留意其举动。这时候,庄子看见一只蝉,正躲在树叶下纳凉而忘了真身,旁边有一只螳螂刚刚举起了臂膀要捉它,而在这只螳螂正聚精会神的时候,也忘记了自己的形体已经暴露了出来,那只怪鹊便趁机想吃掉螳螂。庄子看到这里,忽然悟道:“不好了!人都见利而忘害,小心身后之身。”于是,抛了弹弓,回头便跑。管栗园的人,见有人在跑,以为是偷栗子的,便追赶在后面大骂。

世人忙、盲、茫终其一生,或以身殉名,或以身殉利,或以身殉爱。小人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皆一味向外驰骋,因大欲而亡身,失去生命大道,常沉欲海,永无了期。

《道德经》第十二章为腹章云:“五色使人目盲。”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令人眼花缭乱,导致最后出现了世人所称“审美疲劳”,这样强烈的视觉刺激,让人视觉有所偏差,失去了正见,如同“瞎子”一般。

太多的人、事、物让世人的双眼忙不迭休,想看的人,想看的景,想看的物,都在主宰着我们的眼睛,并透过眼睛主宰着我们的心灵。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现在“心灵”作为这一家之主,却没法关闭这扇窗户了。

这正是佛家所讲的“执著”,女人看到商店橱窗中有自己心爱的衣服、皮包、鞋子,就再也走不动了,即使今天买不到,也会将这种“情结”保留下来,直到得到为止。男人被所谓的“一见钟情”摄去魂魄,终日眼前出现的都是那女子的一颦一笑。真正“执著”的不是眼睛这个工具,而是这工具的主人——“心”。

所以,老子告诉世人,对一切形色若能不起贪爱之心,无有眷恋之意,存其神,闭其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山水又能奈我几何?

“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如同古人涉猎一般,我们看到喜爱的人、事、物,就车马疾驰地去追逐,如世人追逐名、利、爱,这些就是世人的猎物,而竞相角逐。渐渐逐物移心,发疯发狂,犹如心猿意马放之疆野而无法收回。为了得到这些“难得之货”,往往会做出损人损己之事,走向深渊。

在一些酒吧里,经常会见到一些平日在公司着装正式、谈吐优雅、举止得当的“白领”一族,他们卸下白天的伪装,换上了狂放的晚装,把整天的追逐与压抑用扭动与摇头来拼命宣泄,直至自己精疲力竭,这都是一些发狂的举动。

在世人眼中,“金钱”至高无上,有者为其坑害于人,有者为其作践自己,有者为其贪赃枉法,有者为其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