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14115300000004

第4章 守弱观(1)

当今社会,人人都极力以强者的姿态生存于世。个人都想争做强者,企业都想跻身世界百强之列,国家都希望成为在军事、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上无人能敌的强国。“强”真的能使你立于不败之地吗?老子又为什么提出弱胜强的道理呢?究竟如何才可做到至强无敌呢?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提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在此章中提出:“刚暴之人的下场都很可悲,我以此来作为施教的张本。”这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至理名言。

何为强梁者?凡斗狠、逞勇、蛮干、固执、横行等,都属于强梁者。项羽的自傲、狂野、豪放、火暴的性格最终导致了他乌江自刎的结局。三国时期的鬼神武将吕布,如果纯论武力,天下几乎无人可出其右。可是,相比项羽,吕布更多了蛮勇、自私自傲、自负、目中无人以及反复无常。那个乱世无疑是枪打出头鸟的局面,这时候吕布很不适时的出头,天下无双的武力以及自负的性格也注定了他提早离去的命运。项羽和吕布,同为失败者,更讽刺的是造成他们失败的都仅仅是因为性格使然。

看武侠小说,都知道武林中人好斗、争强,为了一本武功秘笈,为了天下第一之名,而争得你死我活。却不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所以永远没有第一,没有最强。

孔子对“强”有何见解?《中庸》当中提到子路问“强”。子日:“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子路刚勇威猛,耿直好勇,喜胜好强,他向孔子问强。孔子说:“你是问南方之强呢,还是北方之强呢?或者是你所需要的那种强呢?通过宽厚柔和的途径教育别人,对于那些肆无忌惮胡作非为的人不加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君子应当具备这种素质。睡觉时头枕着兵器用铠甲当席子铺在地上,死了也不后悔,这是北方的强,强者应当具备这种素质。所以君子与人和睦相处但又不迁就别人,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啊!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啊!国家有道时,不改变自己一贯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啊!国家无道时,至死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啊!”

孔子在此借南北两地的地域差异而比喻两种不同的境界。

“南方之强”,南方属火,火者文明之象。因南方气候温和,多潮湿,多雨水,因此借南方比喻偏于温柔之强,用宽和温柔以教导百姓,对待他人,对于无道之人,不予回报,故日“仁者无敌”。

如佛家以慈悲为本,普度众生为怀,行忍辱波罗蜜,不存报复之念,又不馁自强之心。耶稣博爱主义,替仇人祷告,如此之强,已居于充实光辉之境界,为君子人也。故日南方之强,君子居之。

“北方之强”,北方属水,天气严寒,冰天雪地,冰凝雪冻,因气候而铸就刚勇凌厉的北方性格。这类性格,刚勇耿介,宁死不屈,宁折不弯,暴虎冯河,死而不悔,以盔甲为垫席,以刀枪为枕衾,死不足惜。子路即属“北方之强”,孔子一向不主张子路的这种奋不顾身的强。这种强,内刚外亦刚,内强外亦强,这类强者耿介彪正,临危不惧,临难不苟,人格可敬,人品可嘉;但不善保护自己,不善谋划,凡事凭一腔热血,奋然前行,计其功而不计其利。就如水性一发,则横流泛溢,力强而势难遏。

真正的强应该是合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发挥水火既济之功,刚健中正之大道,经过充实光辉之境,至于大化圣神之域也。“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国无道至死不变”,内藏刚强,外示浑厚,和谐相处,但不同流合污,即便有时“同流”,但绝不随俗而“合污”,遗世独立,耿介不迁,中流砥柱磐石般的坚定而不偏倚。邦有道则仕,邦无道或仕或隐,但自己内心的贞节,内心的主张,骨子里的真性绝不改变。内方外圆,内刚外柔,虽有外圆外柔之权变,但绝不改变内心之方正,内心之刚直,这就是中庸之强。这类强也是“君子居之”。

《道德经》云:“益生日祥,心使气日强”,滋养过盛就快遭殃了,俗话说:“早熟早烂。”对人、对社会发展来说都是一样。

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就像激素注入人们的观念当中,快速地催促人们欲望膨胀、纵欲享受。所以,今天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都在激素作用下非正常地生长着。

这个道理用于企业也是一样,英国的沃达丰公司,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其发展迅速令人惊叹,其网络直接覆盖26个国家,并在另外31个国家与其合作伙伴一起提供网络服务,全球用户超过1.79亿,拥有世界最大的移动网络。结果公司2005年出现严重亏损,总裁面临下岗。“木强则烘”,树木长得好,就面临被砍伐的危险。换句话说,壮大得越快,危险就到来得越早。中国的古训告诉我们“月盈则亏”。

“兵强则不胜”,想以武力、强权来征服天下、人心,结果一定是失败。帝王好勇的结果,则必然会穷兵黩武,以残杀侵略为能事,那就弄得生灵涂炭,造成社会、国家、人类的大祸害了。

老子日:“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正是有希特勒、东条英机等这些战争恶魔的丑行,使千万人的生命葬于兵燹之中。

什么是最有前途的?不是成长的大树,不是威猛高大的壮汉,更不是耄耋老者,而是幼芽、嫩叶和小孩,他们的前途无限光明,充满希望,过于强大的东西总是不能持久,咄咄逼人的东西已经是开始走向坟墓,光芒四射因为它在爆炸。

老子提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且刃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出生的婴儿身体柔软,可是人死之后身体却变得僵硬。草木在刚长出来的时候是柔嫩脆弱的,死后则变得枯槁。“柔弱”象征生命旺盛,“坚强”象征衰竭。草木刚刚发芽,娇嫩、柔弱,但生命力顽强,可以破土而出。可是,当秋收季已过,庄稼地中一片萧索,草木成熟结出果实,秸秆却枯槁倒下。由此可见,“柔弱”就是生存之道,“坚强”就是死亡之初。老子通过大自然之道给我们一种这样的提示:“坚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

婴儿虽然柔弱,但体内有太和之气,孩子刚刚生下来手握拳头,刚劲有力,哭一整天,声音还是高亢、嘹亮。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太和之气渐渐减少、消失,由于尘世的染著,体内充满了暴戾之气。每个人都发过脾气,即使表面没有发作,心中已然有一股无名之火、暴戾之气在运动,当这股气在我们体内运行之后,我们由心到身都开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我们发过脾气之后,会觉得手脚冰凉,浑身无力,血气倒涌,失去理智,是不是这种感觉?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要学守柔,让体内充满太和之气,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祥和、喜悦。

柔胜刚,弱胜强。坚硬的东西容易坏,而柔软的东西却容易生存。如美玉坚硬、冰冷,虽然光滑、无瑕让人爱不释手,但是如果一旦小小失手,则美玉必碎无疑,因为它太过坚硬。初生柳枝,柔软、细嫩,想折断它,很不容易,但是到了叶子落尽,干枯、坚硬之时,只要稍稍用力,就可以听到枝干折断的声音。人年老力衰之时,满口牙齿脱落,而舌头却依然存在,这便是舌存齿亡的道理。一场强劲的台风,可能刮倒树木、房屋、电线杆,可是柔弱的小草却能活下来。“故强大居下,柔弱居上。”树叶柔弱总是挂在树的上端,而树干庞大却深埋在土里,这就是强大居下,柔弱处上的道理。

圣人不是否定勇,更不是让人类不要有勇,而是崇尚一种大勇无勇的至勇境界。北宋苏轼《留侯论》云:“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提出了“匹夫之勇”与“大勇”两种境界,一般人在面临侮辱和冒犯时,往往一怒之下,便拔剑相斗,这谈不上是勇敢,只是匹夫莽撞的行为。真正勇敢的人,在突然面临侵犯时,总是镇定不惊,而且即使是遇到无端的侮辱,也能够控制自己的愤怒,这是因为他的胸怀博大,修养深厚。

勇的境界可分为:小勇、中勇、大勇、大大勇、大勇无勇,大勇无勇即至勇。

小勇:匹夫之勇,逞强好胜。墨子谓骆猾厘日:“吾闻子好勇。”日:“然,吾闻其乡有勇士焉,吾必与斗而杀之。”墨子日:

“天下莫不予其所好,夺其所恶。今子闻其乡有勇士而斗而杀之,是恶勇,非好勇。”墨子对骆猾厘说:“我听说你是个勇士。”骆猾厘说:“是的,我只要听说乡党中有比我本领大、武功高者,必要向他挑战、较量。”墨子说:“世上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对于自己所爱好的,就加以保护、照顾,而对于自己所厌恶的,则扬弃或者销毁。现在你听到哪里有勇士就去杀他,这是恶勇,而不是好勇。”像骆猾厘这样的“勇”,恐怕不在少数。现在的青少年崇尚“拳头文化”,谁的拳头厉害,谁就厉害,谁的骨头硬,谁就是硬汉。

孟子日:“夫抚剑疾视日:‘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手握利剑,口中大喊谁敢挡我!这就是匹夫之勇。

中勇:见义勇为,奋不顾身。殷雪梅,原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高级教师。她三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教书育人。2005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学组织一、二年级的数百名学生前往影剧院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归校途中,原本空荡荡的马路上突然出现一辆小轿车,飞驰而来。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殷雪梅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张开双臂,奋力将六名学生从马路中央推到路旁,不及躲闪的她却被飞驰而来的小轿车撞出二十多米远,壮烈牺牲。

2004年2月22日晚,正在休假的武警某班班长谢二亮途经一处,发现八名持刀歹徒正围殴一名瘦小青年,他先用身体护住被打青年,并制止歹徒行凶。歹徒挥刀向他猛砍,谢二亮奋力反击,身上多处受伤,血流如注,但赤手空拳的谢二亮凭过硬的军事技能仍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掩护受害人脱身。当发现一名持刀歹徒追赶受害人时,为保护青年,他纵身从二楼跳下,追赶歹徒,血洒百米长街,终因伤势过重昏倒在地。巡警当场抓住两名歹徒,其余歹徒亦落网。谢二亮被送医院抢救,全身被砍15刀,左手三根筋骨被砍断,缝合54针。这些都是为了他人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勇者行为,非常值得敬佩。

大勇:为国捐躯,舍生取义。古有烛之武退秦师、屈原殉国、霍去病忧国忘家、苏武牧羊、张巡守城抗叛等,他们为了救国,不顾个人安危,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日:“孔日成仁,孟日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无几愧。”更在其就义身后留下了这样气壮山河的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本人很诧异这个中国人怎么能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解剖的结果是杨靖宇将军的胃里除了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生取义,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表现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