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企业积贫积弱的时候,就是遇到诸葛亮这样的贤人也难以起死回生。当一个企业不能做强做大的时候,正如韩非子所说:故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一个计策用在强大的秦国的时候往往容易成功,当为燕国这样弱小的国家失败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所以,那些为企业出谋献策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大的聪明才智,而是企业的实力保证了他的策略比较容易实现罢了。
当一个企业实力很弱的时候,很多的管理方法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时,井不是因为这套管理方法不好,而是企业的实力造成好的计策也难以成功。这也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道理。所以,企业做强做大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
怎样把企业做大做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维迎在中国500强高层论坛上强调,纵观全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企业是否能够做大、做强有这样五大决定因素:一、核心技术。拥有一个核心的技术,可使别人必须围着你转,愿意充当你的分包商,充当你的零部件供应商。
二、规模经济。规模做得非常大,单个产品的成本就会非常低,这一点在制造业里面表现得非常明显,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主要靠我们的成本优势。
三、供应链管理能力。如果你是一个承包商,你要为其他所有前面工序负责任,你有没有能力管理好所有供应链这些企业,就变成非常重要的问题。
四、品牌。
五、垄断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的垄断、资本的垄断、研发线的垄断和市场行业的垄断。
做大是企业生存的一大保证,同时,企业内部安定团结也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条件。韩非子认为,运用智慧应以企业的治乱为条件,企业安定,智谋容易成功,企业动乱,智谋容易失败。
企业上下一心,对企业做大做强的意义取得共识,形成共同理解和认同的奋斗目标,有了这样的价值观,企业无论在经营中发生什么,员工的心依然与企业在一起,同样,无论员工有什么困难,企业也应该把员工当成家庭一员而为你提供帮助,真正的归属感就一定会表现在员工的工作热情的不断提高。一个企业实现了内部的团结,那么,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就比较容易实现,管理者和员工都能团结一心,管理也能比较顺利地进行。
四、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韩非子·说难》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
如此者身危。
韩非子说:勉强去做力不能为的事,禁止所不能停止的事情,这样的人的处境也是危险的。
韩非子认为:一个人做事要自度才力,能为则为,不能为则止,否则就会有始无终,以失败告终,从而招致危险。
事实上,在管理别人和对待自己的问题上,都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一个具备管理智慧的管理者,不会干那种“牛不喝水强按头”的事情,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强扭的瓜不甜”。管理的技巧在于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这样的管理才能比较容易成功。
管理者用死命令去指挥一个下级,强迫他去完成能力所不能完成的事情,其结果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工作不能干好,还会伤害干部的热情。
在管理中,当有些事情不能彻底制止时,或者治理的时机不够成熟的时候,就不要强行禁止,如果管理者以蛮力而强为,反弹的恶果,甚至会伤及自身,本来是锐意进取,结果却使自己遭遇到危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键看管理者如何使用。用其所管理者顺手,员工舒畅,工作效率自然提高;强人所难,管理者疼,员工别扭,摩擦内耗必定丛生。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要扬长避短,管理者必须准确了解员工的优缺点。只有对下级最擅长做什么、哪些方面最有发展潜力有深切的把握,并能施以鼓励,才能用其所长,使其发挥优势、才尽其用。
房玄龄处理国事总是孜孜不倦,知道了就没有不办的,于是太宗任用房玄龄为中书令。中书令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军令、政令,阐明帝事,调和天人。入宫禀告皇帝,出宫侍奉皇帝,管理万邦,处理百事,辅佐天子而执大政,这正适合房玄龄“孜孜不倦”的特性。
魏征常把谏诤之事放在心中,耻于国君赶不上尧舜,于是唐太宗任用魏征为谏议大夫。谏议大夫的职责是专门向皇帝提意见,这是个很奇特的官,其既无足轻重,又重要无比;其既无尺寸之柄,但权力又很大,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谏议大夫的意见皇帝是听还是不听,像魏征这样敢于直谏的人再合适不过了。
李靖文才武略兼备,出去能带兵,入朝能为相,太宗就任用李靖为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刑部尚书的职责是:掌管全国刑法和徒隶、勾覆、关禁的政令,这些都正适合李靖才能的发挥。
清代学者魏源曾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用人之长,既是管理者工作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管理者工作的落脚点。同一个人,被使用的方式不同,所在的岗位不同,发挥出来的能量也会不同。
同一个人,用其才能的侧重点不同,发挥的作用就可能完全两样,甚至截然相反。因此,管理者不仅要善于知人,严格选人,还要大力气做好“用人之长”这篇文章,以最大限度地发掘人才潜力。
有两种用人观念:一种着眼于人的长处和优点,用人之长。在工作中帮助其克服自身的弱点,以工作实绩论英雄。另一种着眼于人的短处和弱点,按图索骥,因瑕掩瑜,选用人才求全责备,以有无缺点和失误多少评人才,最后也扼杀了人才发挥长处的机会。
用人的观念不同,用人的实践也不一样。着眼于人的长处和优点,认定员工队伍里无一人不可用,就能发现人才,敢用人才,而且能团结好人才。其结果,管理者工作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出现英才迭出的局面。
五、权势好比飞龙乘云
韩非子说:国家领导无道,就会对内残暴虐待人民,对外侵欺辱邻国。对内残暴虐待,人民的产业就会枯竭;对外侵凌欺辱就会不断起兵征伐。人民的产业枯竭,饲养的牲畜就会减少;不起兵征伐,士兵就会越来越少。牲畜减少,战马自然缺乏;士兵来越少,军队自然就危险了。
按韩非子的观点: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一旦云彩没有了,浓雾消散了,龙、蛇失去了它们的凭借物,就和蚯蚓、蚂蚁差不多了。
在管理中,时常出现有德有才的人屈服于无德无才的人。因为有德有才的人权轻位卑,缺少权势和依傍,无德无才的人却权高势大。如果上古的圣人尧是一个普通的人,现代的希特勒没有成为德国元首,无论是上古还是现代,恐怕连三个人都管不了。希特勒得势之后,却能搅乱天下,横扫欧洲,几乎成为霸主。
我们从历史的教训中可以知道,人的权势是可以赖以成就的翅膀,只有贤能智慧,还不足以产生足够威势。韩非子举例说:弓虽然柔弱而箭却能飞得很高,这是因为箭凭借了弓的势能和风的力量。箭自身没有任何动力,只有执行的能力,所以,以势去指挥下级,管理者的命令能够实行,是权势的帮助。
尧在没有成为大家推崇的圣人时,他也教育大家,可是无人听从。他登帝位统治天下,令行禁止。韩非子说:贤能智慧不足以使百姓服从,权势足以使贤者屈服。
管理者管理企业除了凭借自己的德行、才能之外,还须凭借权势。权势的力量有时大于人的德行和才能的力量,管理者没有权势,有德行和才能也形同普通百姓,说话也没有分量。
西晋左思有一首((咏史》诗,“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被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蹬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非一朝。”这首诗,假借地势来说明权势的作用。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出了一种“管理权威”的管理模式,也说明了权势对于管理者的重要性。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时,最出色地表现了她的管理才能,王熙凤制定规则,按岗定编,强化监管,收到了效果,宁国府的面貌立刻改变了。由此可见,王熙凤的权威性确实是很强的。
然而,同样是这个王熙凤,在给贾母理丧时却出乎意料地陷人“权威性不足”的泥潭困境。她既调不动人,也调不动钱,只得哀求众人:“大娘婶子们可怜我吧!我上头挨了好些说,为的是你们不齐截,叫人笑话。明儿你们豁出些辛苦来罢!”尽管如此,仍然玩不转,被气得“眼泪直流,只觉得眼前一黑,嗓子一甜,便喷鲜红的血来,身子站不住,就栽倒在地”。
为什么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时威重令行,而给贾母理丧时却权威不足、指挥失灵呢?这是因为,王熙凤的权威主要依靠贾母和娘家做靠山。一旦靠山倒了,王熙凤的权威便马上土崩瓦解。
韩非子说:把一尺长的小树种在高山上,下临千仞的山谷,不是树长,而是它处的位置很高。千钧重的东西放在船上就浮在水面上,锱铢直接放在水里就会沉没,不是千钧轻而锱铢重,是有势与无势的区别。
这个道理说明,管理者的权势不仅需要自身造成,借力才是造势的妙诀,没有下级和上级的齐心协力、鼎力支持、权势也很难形成。得到下级一心拥戴的领导,员工们各尽所长、忠心耿耿,管理者的势才能形成,行使权力也容易落到实处。
所以,企业就是领导的车,权势就是领导的马。没有驾御的方法,即使身心劳苦,企业仍不免混乱;有了驾御的方法,不但可以身处安逸快乐之地,又能取得帝王的功绩。
管理者管理企业,行使权势,一定要有适当的方法,也就是韩非子所说的“术”。权势也不能乱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权势的根本作用,是保证管理者的权威性,而权威性和执行力往往是关系紧密的。虽然,自觉的执行力,有赖于员工职业精神,可是事实上,大多数员工是缺乏好的职业道德的,所以,权威对于保证执行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也表明了韩非子的以权势治理企业的思想主张。
六、权势是胜众之资
韩非子说:权势威重,是领导的深潭。作领导的,权势落在人臣之间,失去后就不可能再得到了,如同鱼离开了深潭。齐简公的权势失落在田成手中,晋国领导的权势失落在六卿手中,结果是死国亡。
关于造势,韩非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大湖枯竭了,里的两条蛇只好搬家,小蛇对大蛇说:“你在前面游走,我在后武跟随,人们一定以为这不过是两条蛇在游走罢了,必然会有人要杀掉我们,你不如背着我游走,人们见了必定以为我是了不起的神君了,声势一旦造起来,他们就不敢惹我们了,这样我们不就安全了?”于是大蛇就背起小蛇,游过大道。所有的人都避开它们,都说这是神君呀!现实中,也有这样的情况,有一个仆人侍奉田成离开齐国,投奔燕国,大臣对田成说:“如今您服饰美盛,而我衣着寒酸。如果您扮作我的上宾,人们只会认为您是千乘的公卿;如果您扮作我的侍从,人们还会认为我是万乘的公卿;您不如扮作我的仆人吧。”田成于是跟随在随夷子皮的后面。到了旅店里,店主人接待他们很是虔敬殷勤,奉上美酒肥肉。这就是造势的作用,虽然有些“虚”,但是获得的利益却是不虚的。
权势对于管理者,就像水对于鱼儿那么重要。失去权势,管理者的命令就没有人服从。因此管理者必须抓牢权势。鱼离开水,任你有翻江倒海的力量,如同巨鲸搁浅,虎落平阳,任你有震山的威风,也难免被犬欺。
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执掌权柄,那么这个管理者就占据有利的地位,所以能做到令行禁止。什么是权柄呢?那就是生杀予夺的法治;就是掌握了人的生死的权力。
在企业中,管理者就有能够决定员工职位升迁。物质奖励与惩罚开革的权力,对员工的管理可以根据需要恩威并施,这样就具备制服众人的条件。
譬如说有不肖的儿子,打架斗殴,父母责骂,邻居劝导,老师教诲,道德的教化不能使他有一丝一毫的转变。但官吏率领衙役,依权势执行法令,捉拿奸人,这个不肖子孙必然恐惧,就会改变他的行为,这就是权势的作用。
所以,怜爱不足以把他教育成人,只有用权势的威严治理。当他的行为危及自己的生命,他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为了一点利益,人们会争得你死我活,如果把二千两金子放在熔炉里,就是大强盗也不会用手去拿,这就是利害关系。
韩非子认为,行仁义,容易使人放纵;触犯刑罚对自身有害,则使人收敛自己的行为。但是,只有权而没有“势”的衬托,权利也不足震慑人。管理者除了权之外,他人的扶助也形成一种势。刘邦夺取天下,没有萧何、张良、陈平这些左右手就难以成功,因为,刘邦不但有权而且有势。
在企业里,管理者像是鼓槌,下级像是鼓;技能像车子,事情像骏马。彼此协调一致,才能把企业推向前进。管理应该乘势而为,古代成就功名的人都得到了众人的帮助,周围的人的支持,远方的人的称誉,管理者借助这些,才能成就很大的事业。一旦声势浩大,那么长期立足企业,就会获得很高的声望,流传于社会。韩非子说:尧、舜得天下并且享有美名的原因在于声名远扬,管理者没有势或不会乘势,也就不能建立功劳、成就名誉。
韩非子认为,“处势”是掌握权力实施法术的先决条件,认为法、术、势都是为行使管理权服务的,管理权借助势才会有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