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14108500000005

第5章 堂吉诃德(1)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西班牙1547年-1616年)

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能够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

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期被称为西班牙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迄今为止西班牙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塞万提斯。他因为创作了世界经典巨著《堂吉诃德》而举世闻名,成为和巴尔扎克并列的小说大师。

《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的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小说真实全面地再现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状,揭露了正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在谴责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的同时对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而小说中成功塑造的两位主人公堂吉诃德和桑丘早已成为世界文学中两个令人难忘的典型人物形象,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堂吉诃德》从问世至今,原著和几乎包括世界各种文字的译本共出了1300多版,是一部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西班牙文学巨制。

在西班牙的文学史上,想入非非的骑士传奇和玩世不恭的流浪汉小说在16世纪盛行一时,而就在这时出现了一部世界巨著,它在把二者的传统融为一体的同时又对荒唐透顶、矫揉造作的骑士传奇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让伤风败俗的流浪汉小说自惭形秽,它将声嘶力竭、奄奄一息的西班牙文学拖进了17世纪,一个充满科学知识、人文主义和动荡变换的世纪,这就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的成功,使小说这种形式的名声为之大振——在塞万提斯时代,与诗歌相比,小说仍被视为低人一等的创作形式。

《堂吉诃德》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共有两部。第一部于1605年出版,出版后立即风行一时,仅在几个星期内就销售一空,一年之内再版了6次。1614年,一个叫做阿维拉尼达的人出版了一部《堂吉诃德》续集,恶毒辱骂塞万提斯,严重歪曲堂吉诃德和桑丘这两个人物形象。塞万提斯极为愤慨,他加紧写作,于1615年出版了《堂吉诃德》第二部。

《堂吉诃德》故意模拟骑士传奇的写法,描写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潘沙的“游侠史”。第一部叙述主人公堂吉诃德是拉·曼却地方的一个穷乡绅,本姓吉哈达,因为读骑士传奇入了迷,梦想当一个游侠骑士。他拼凑了一副破烂不全的盔甲,自名为堂吉诃德,骑上一匹瘦马,取名为“驽马辛难得”,并仿照骑士的做法,物色了邻村一个挤奶姑娘为自己的意中人,给她取个贵族名字叫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决心终身为她效劳。于是,堂吉诃德开始了三次骑士之旅。第一次,他单枪匹马出游,向商人挑战,被打得遍体鳞伤,只得返回家中。后来,他找了邻居桑丘做侍从一同出去。堂吉诃德满脑子都是骑士传奇中的古怪念头,以为处处是妖魔鬼怪,是他冒险的机会。他把风车当巨人,把旅店当城堡,把理发师的铜盆当做魔法师的头盔,把羊群当军队,把苦役犯当做受迫害的骑士,把皮酒囊当做巨人头,不顾一切地提矛杀去,结果闹出无数荒唐可笑的事情。这些行动不但害了别人,也使自己挨打受苦,弄得头破血流。但是他执迷不悟,直到几乎丧命,才被人抬回家去。

第二部叙述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第三次出游。堂吉诃德的邻居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为了医治堂吉诃德的精神病,故意怂恿他再次外出,然后自己也扮成骑士,准备打败他,迫使他放弃荒唐的念头,回家养病。不料交手后反被堂吉诃德打败。参孙于三个月后重新找堂吉诃德决斗,终于打败了他。根据事前商定的条件,他在一年之内不许摸剑,不许外出,只可在家休养。堂吉诃德回到家中便病倒在床。临终时,他醒悟过来,痛斥骑士小说并立下遗嘱,不许他的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嫁给骑士,否则她就得不到遗产。

《堂吉诃德》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总结了中世纪以来长篇叙事作品的成就,又为近代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欧洲近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欧洲长篇小说的里程碑

塞万提斯写作《堂吉诃德》的宗旨是“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但是,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而成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状况的真实而全面的反映。小说中出现将近七百个人物,有贵族、教士、地主、市民、士兵、农夫、囚徒、强盗、妓女等等。描写的生活面十分广阔,从贵族的城堡到外省的小客店,从农村到城镇,从平原到深山,从大路到森林,展现了一幅完整的社会生活画卷,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对人民的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此外,小说还广泛地触及当时的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方面的问题。

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已成为世界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典型。他的性格是复杂的。他一方面脱离现实,终日耽于幻想,对自己的力量缺乏足够的估计,屡遭失败;另一方面,他的动机纯真善良,立志铲除世间的恶魔,反对压迫,锄强扶弱,充满了无私无畏的精神。凡是骑士以外的问题,他的议论清醒而深刻,明确而富有哲理。作者塑造了一个令人感到可笑、可叹、可悲而又可敬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这种性格上的矛盾,反映出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西班牙现实之间的矛盾。堂吉诃德的清廉公正的社会理想,不可能通过复活骑士制度予以实现。马克思曾经说他“误认为游侠生活可以同任何社会经济形式并存,结果遭到了惩罚”。因此,塞万提斯在嘲笑骑士制度的同时,以理想化的骑士精神来反对没落的封建阶级。他揭露了西班牙的丑恶现实,然而他的理想却是回复到古代淳朴的社会中去。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仆人桑丘·潘沙,与堂吉诃德相辅相成。主人耽于幻想,仆人处处求实;主人急公好义,仆人胆小怕事。在第二卷里,桑丘的性格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当海岛总督时断事公平合理,为官清正,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这一情节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能,在他身上体现了西班牙“黄金世纪”的民主精神。

在创作方法上,塞万提斯善于运用典型化的语言行动刻画主角的性格,反复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人物的个性,大胆地把一些对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交替使用。既描写平凡的生活琐事,也叙述奇特幻异的想象;既有发人深省的悲剧因素,也有引人发笑的喜剧成分。尽管小说的结构还不够严密,有些细节前后矛盾,然而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欧洲在此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的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赵德明)

骑士堂吉诃德

不论《堂吉诃德》的题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多么永恒,堂吉诃德的性格如何复杂,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世界最佳,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这样两个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