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14108500000003

第3章 十日谈(1)

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意大利1313年-1375年)

《十日谈》是继但丁《神曲》之后的“人曲”,薄伽丘是替代欧洲中世纪道德秩序的新道德秩序的先驱;在《十日谈》中那些轻佻甚至放荡至极的篇章背后表现的是对精神世界的颂扬,以及对道德价值的肯定;《十日谈》有意表现人们与命运抗争并学会去征服命运,宣布了欧洲已经进入一个以人和现实生活为中心的崭新时代。

——意大利19世纪著名文学评论家 德·桑克提斯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伟大的人文主义先驱——薄伽丘是其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人曾经说,没有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学巅峰便是不可理解的。薄伽丘开辟了文学世界的一条新路,这条道路一直延续到乔叟、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使欧洲文学成为更加完整意义上的文学。

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全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揭开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十日谈》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是近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之作,在叙事文学的发展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十日谈》出版后,立即被译成西欧各国文字,对十六七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辟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后来的许多著名文学家如乔叟、莎士比亚、莫里哀、莱辛、济慈、丁尼生等都曾从《十日谈》中取得他们作品的题材。可见,《十日谈》的影响是超越国界的,是属于整个世界的杰作。

德·桑克提斯曾经说:“薄伽丘是14世纪的伏尔泰。”因为伏尔泰对天主教会所庇护的封建思想进行了深刻、彻底的批判,而这些批判几乎都可以在几个世纪前的《十日谈》中找到它们的先声。罗马天主教会是各国最大的封建地主,也是封建制度的最顽强的精神支柱,而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欧洲中世纪以来第一部用现实主义笔法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的文学作品,尤其可贵的是作者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人们怎样试图摆脱封建教会的精神枷锁,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揭露了教会的黑暗。

《十日谈》是薄伽丘以1348年佛罗伦萨的一场可怕的瘟疫为背景,借鉴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手法构思创作出来的短篇小说故事集。在开篇的《序曲》中介绍了逃出瘟疫的七女三男聚集在郊外一处优雅的别墅里,他们为了消磨时光,除了唱歌跳舞以外,还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个人十天正好讲述了100个故事,所以称为《十日谈》。这些故事的材料来源是多种渠道的会合,其中有法国的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佛罗伦萨的市井传言,以及部分现实的或历史的真人真事。尽管如此,百篇故事所贯串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对现世幸福的热情肯定,对虚伪禁欲主义的尖锐批判,对人性力量的讴歌赞美。而且,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现实,将人间百态尽情展露。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对当时炙手可热的天主教会进行讽刺、揭露,尽情地嘲讽了教会的黑暗、罪恶,抨击了僧侣的奸诈和伪善。这种批判表达了当时的平民阶级摆脱中世纪教会和宗教的束缚的要求,如第一天第二故事、第二天第十故事、第六天第十故事等等。作者还在一些故事里对封建教会的蒙昧主义进行批判,如第二天第一故事、第六天第十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代表了整个作品,以至一个时代的批判精神。

作为人文主义先驱,作者在反对天主教会的同时大胆地提倡“人性”、“人道”和“个性解放”,他在作品中描绘和歌颂了现世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如第五天第一故事。一些故事颂扬青年男女大胆冲破封建礼教和金钱关系的羁绊,谋取幸福的斗争,曲折感人,如第四天第五故事。对于封建贵族的堕落、腐败,作者也予以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他赞赏平民、商人的聪明、机智,维护社会平等和男女平等,如第六天第七故事。不少故事说明人的高贵不取决于出身,而取决于人的才智,如第四天第一故事、第六天第七故事。书中有一些故事还塑造了多才多艺、和谐健美、全面发展的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人物。

就艺术而言,作者“讲故事”的本领是一流的,他反潮流而行之,采用佛罗伦萨方言来“讲故事”,同时每一个故事又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者以其贴近市民的文风,开创了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

幸福在人间

如果说但丁是对爱情表示同情,彼特拉克仅仅表现为对爱情的抽象和一般的赞美,那么薄伽丘则具体地描写了人的爱情生活,并由此提出了闪烁着人文主义思想光芒的“幸福在人间”的观点。作者的构思独具匠心,设计巧妙,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几乎包括了作者所处社会的每一个生活侧面。绘声绘影的叙述,栩栩如生的描写,千姿百态的人物,曲折离奇的情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给人留下难以泯灭的印象,它不愧是冲破中世纪寒意而傲然绽开的一朵奇葩。《十日谈》中有福星高照的幸运儿,有结局欢乐或悲伤的爱情历险故事,有闪耀智慧火花的美丽格言,也有怪谲荒诞的逸事和赞美骑士勇敢、豪放精神的传奇故事,无论内容或文体,都与中世纪传统的文学作品大相径庭。

正如薄伽丘本人所说,从总体上看,《十日谈》是一部运用喜剧语言写成的文学作品。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刻意求工,擅长选择一些生动形象的日常用语,从侧面点染和烘托人物的不同性格,使作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另外,薄伽丘在写作过程中,还恰如其分地糅进一部分法语、普罗旺斯语、意大利各地的方言以及高雅的文学语言,描绘出一幅幅闪烁着艺术光辉的生动画卷。值得一提的是,他有意识地运用手中之笔努力提高通俗语文学作品的威望,为它们的合法地位大声疾呼。薄伽丘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讽刺隐喻手法,语言鲜明生动,文笔精练,以《天方夜谭》式的框架结构将一百个故事组织得浑然一体。作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十日谈》揭示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特征,表达了人民的意愿,不仅为意大利的散文创作奠定了基础,也为近代短篇小说树立了典范。

在14世纪中叶的整个欧洲,以封建教会和世俗封建主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在政治、经济乃至思想领域内,依然占据着全面的统治地位。薄伽丘正是在中世纪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中,写下他的扛鼎之作《十日谈》。全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统治了西欧1000余年的天主教会的权威,第一次在文艺领域遭受如此严重的挑战。可以说,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正是以《十日谈》的嘹亮号角揭开序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