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处世精粹
14108000000042

第42章 人性的弱点(3)

傅雷不仅对儿子在艺术和个人修养上细心指导,还以真挚的父爱密切关注儿子的情感生活,与儿子讨论如何对待恋爱、婚姻、家庭,不厌其烦地教育儿子要注意哪些生活细节。傅雷要求儿子在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上,恋爱最激烈的时候也不能动摇自己的事业,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到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会觉得活得有意义。反之,一个人只知道爱,别的什么也不知道,那是无法生活的,那样的爱情是不会长久的。傅雷还教诫儿子,恋人之间要长时间细心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对方。唯有真正了解,爱情才有基础。恋人双方要坦诚相待,要自然,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因为恋人是最容易掩盖自己的缺点的,也是最不容易看清对方的缺点的。这些观点对我们来说是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

傅雷可谓是言教与身教并具的典范,无论是做人、从艺,还是处理生活细节,傅雷对儿子的言教,无不与身教紧紧结合在一起。傅雷先生在我国读者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对艺术家和做人也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这些见解都被他身体力行,因此傅雷先生算得上是当代中国文人中言行一致的楷模。傅雷先生在给傅聪的信中,不厌其烦地教育傅聪在艺术修养、为人处世甚至演奏姿势和生活细节方面,都要规范严谨。傅雷先生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他成功了。而他本人则以独立而高贵的形象留给世界,为正直的人们所崇敬。

又见《傅雷家书》

好多年前就读过傅敏编的《傅雷家书》。记得当时便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关于音乐的见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记得的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的惊讶甚至大过了我的感动。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啊!这样的琐事,也要不远万里点点滴滴地写在信中!为此在当年的笔记里,我写下了一句话:这是博大而精深、感天而动地的一本书。

信中所涉及的内容从艺术到人生,从做人到做事,从生活起居到开会旅游,从亲朋好友到领导同事,从教导子女到反省自己,从婚姻恋爱到养儿育女,从穿衣戴帽到烧饭炒菜,如此等等,凡生活中所遇到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经历过的,几乎无不入信。因为这个,这本书就没办法用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没办法告诉你,这些信的主题是什么,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因为信无主题也因为傅雷什么都告诉我们了。傅雷对音乐富于穿透力的诠释,对中国文化清澈的认知,对美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对人生几近苛刻的执著,等等,除非你亲去阅读,你亲去感受文字间的深刻和温暖,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本书会教会你很多。它教会你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教会你如何生活得雅致而富有品位,教会你如何理解音乐如何对待艺术,教会你去读哪些中国古典图书能更快地吸取其精华,教会你接人待物的礼貌,甚至还会教会你做一两个小菜。最重要的是,它能教会你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中应该怎么样做人……

这本书记录着傅雷这样一个从中国传统中走出,经留学而吸取了西方文化营养的知识分子在十年间的心路历程,记录着他基本的生活状态,记录着他的工作与消闲,记录着动荡的社会对他内心的压力,记录着他努力想要和社会节奏合拍却总也合不上去的尴尬。他对生活认真到古板的地步,对艺术喜欢到热烈的地步,对子女关怀到偏执的地步。他有时会暴躁无常,有时又十分之朴质淳厚;无论是人格情操还是生活细节,他都敏感而且唯美,对自己要求也相当的苛刻,所以,他对自己的反省也无处不在。他既是单纯的也是复杂的,他既是执著的也是超然的。用傅聪的话说,他“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傅雷对于傅聪的这一评价基本认同,他认为傅聪不仅是了解了他的两面性,同时也是了解了中国旧文化的两面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认识一个真实而正直的傅雷,认识一个善良而温婉的梅馥。读到他们,你就会想,一个人的力量原来是可以这般强大,一个人的境界原来是可以这样纯粹,一个人的学问原来是可以这样丰富,一个人的人格原来是可以这样高尚,一个人对儿女的关爱原来可以这样炽热。

与初读《傅雷家书》的20世纪80年代相比,我现在重读此书的年代虽然比之20年前要繁华和富裕了,但却也更加浮躁和浅薄了。我们在粗糙的音乐和文字的包围中生活,以致我们的情感和知觉也变得粗痞起来,我们的灵魂也开始跟着正在堕落中的文化一起堕落。我们觉得一切都成了游戏,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敬仰和认真的了。我们甚至麻木得已经认不清自己的这种堕落。(方方)

走近父亲

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其声殷殷,其意绵绵,其情拳拳。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的《傅雷家书》自问世以来已畅销18年。

一部家书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其意义是多方面的。探究其原因,除了有傅雷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和翻译家其本人所具有的清澈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感染力之外,亦有家书中所蕴涵的为艺、为人,涵养品格情操、锤炼修养气质等方面的卓绝见识和肺腑之言的吸引。无论身为子女还是父母,都能从中领略人生的境界,接受人生的教益。

傅雷一生奉行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品行,在对儿子傅聪、傅敏的教育上,傅雷处处不忘言传身教,让自己的这一优良品德薪火相传,这些从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100多封家书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是艺术修养还是为人处世,甚至演奏姿势和生活细节方面,傅雷都要求儿子规范严谨。傅雷做事为人均认真细致,对子女的要求就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儿子傅敏在回忆父亲时曾举了这样的一些例子:“20世纪50年代,他有一阵子迷上了摄影,显影药、定影药,父亲都是一克克称准,照片要放大,父亲就用尺子细细地量。父亲爱养花,他对待每一盆花,都很认真细致,看到有嫁接的介绍,他就自己去实践。父亲就是这样,哪怕一点点小事、小细节,他都很认真地对待。他要求我们做到的,绝对是他自己做人的风格原则。这是我们兄弟两个成长中得到的最大的教益。”在这里,父亲的言行已经成了子女们的一杆标尺,既标示高度,又衡量进步。

家书里的傅雷既是严父,又是慈母,在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背后,站立的是一个严厉的父亲形象。父亲的严,严在对做人原则的坚持,严在对艺术人文的理解和投入,严在对儿子纯粹品质的要求。著名学者楼适夷先生在为《傅雷家书》作的序言中这样说:“大器之成,有待雕琢,在傅聪的长大成材的道路上,我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所灌注的心血。在身边的幼稚时代是这样,在身处两地,形同隔世的情势下,也还是这样。”也正是这样的严格成就了儿子日后为艺、为文,爱国、爱人上的高度。

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并不能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实现,这或许是《傅雷家书》留给做父母的读者们的又一启示。在教育中,傅雷坚持循循善诱,鼓励、启发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教育他们要有自己的见地,要有自己的思想,继而形成人格中独立的精神和独立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