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好老板必知的13种财务陷阱
14103900000023

第23章 陷阱 脉络不畅通,企业难从容(1)

——无视现金流,危机随处有

§§§第一节 致命的最后一击

一、只差3000万

GT集团的覆灭令人惋惜,而谁能想到对GT的最后一击竟然是区区3000万现金。

1991年是GT集团的事业鼎盛时期,GT集团决定斥资20亿人民币建造GT大厦。工程浩大,未来无法预测,面对资金缺口,GT集团信心百倍。因为GT的主营业务非常火爆,年回报5000多万元,如果长此以往,盖楼的资金应该不成问题。

1993年对于GT来说,是很晦涩的一年。这一年,由于国外竞争者的进入,GT岌岌可危。为走出困境,挽救GT, GT集团高层决定“二次创业”,几乎投入所有的现金走多元化扩张道路,试图通过扩张来快速攫取超额利润,并以此来缓解主导产业受阻及管理机制上的矛盾。可GT的全线出击不但没有迎来朝阳,而且离黎明越来趋远。就在几乎所有的市场都停滞不前的时候,GT大厦却仍然像个永远张着的大口,不断吞噬着有限的现金流。

从1996年10月开始,一些买了GT大厦的债权人开始依照合同来向GT集团要房子,可是他们看到的却是一片刚刚露出地表的工程,而且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GT集团可能已经失去了继续建设大厦的能力。这样的可怕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拨一拨的人群拥进了GT集团。

其实,当时GT集团所面临的危机并没有到绝杀的地步。实际上,GT大厦已经完成地下工程,只需3300万元资金就可动起来,按当时的房地产建筑进度,五天可以盖起一层,一层一层往上盖,债权人自可安心不少,诸多突发矛盾也可以化解。

GT集团缺少的仅仅是3000万元而已,可是,恰恰就在危难时期,他们没有能力筹措到这笔钱。而在此前,3000万元对GT集团还只是“九牛一毛”。GT集团发展到那时,资产规模达到7个亿,区区3000万元的小数目根本不算什么,可眼下这一关就是过不去。

GT衰败的最后重击在于缺少3000万元的现金。这是其单纯关注利润,忽视现金流的经营思维所造成的。

1993年在多线进攻战中,GT集团投资金额高达数亿元,直接和间接参加的人数有几十万,战役的直接目的要达到每月利润以亿元为单位。这是多么令人热血沸腾的美好蓝图啊!但就是因为这种史无前例的夸张手笔耗干了GT的最后一滴血——现金。

二、经验与教训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获得利润。但是利润并不等于现金流量。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现金的转换是任何企业的血脉。如果这种及时转换不能顺利完成,即便企业的账面利润或者预计利润足够可观,现金流量形势也会大受影响而变得严峻起来,可能发生偿付危机,持续经营也因此会受到严重威胁。比如,假设某企业不断延长顾客的付款期限,以至于对应收账款失去控制,或者该企业持续让产量远大于其销售量,那么,即使从财务报表来看企业出售的产品有赢利,其销售的现金流入并不足以抵补生产和投资所需的现金流出。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其根源还在于无视利润与现金之间具有的普遍差异性。理解利润与现金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节 企业的血液——现金流

现金流之于企业,如同血液之于人体,企业缺乏现金,就难免会出现偿债危机,最终走向倒闭。统计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破产企业中的80%,破产时账面仍是赢利的,导致它们倒闭的是因为现金流量不足。我国也不例外,曾经是香港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百富勤公司和内地珠海极具实力的巨人公司,都亦是在赢利能力良好,但现金净流量不足以偿还到期债务时,引发财务危机而陷入破产境地的。可见,良好的赢利能力并非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充分条件,是否拥有正常的现金流量才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

一、现金流

1.现金与现金流

现金流中的现金,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手持现金,而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还包括现金等价物,即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容易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等。包括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一项投资被确认为现金等价物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小。

现金流量是现代理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2.现金流量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1)现金流量对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

企业筹集资金额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要,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确定企业筹资总额。一般来说,企业财务状况越好,现金净流量越多,所需资金越少,反之,财务状况越差,现金净流量越少,所需资金越多。

(2)现金流量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现金流量是企业评价项目可行性的主要指标,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方法有动态法和静态法,动态法以资金成本为折现率,进行现金流量折现,若现金净流量大于0或现值指数大于1,则说明该投资项目可以接受,反之该投资项目不可行。静态法投资项目的回收期即原始投资额除以每年现金净流量,若小于预计的回收期,则投资方案可行。否则,投资方案不可行。

(3)现金流量对企业资信的影响。

企业现金流量正常、充足、稳定,能支付到期的所有债务,公司资金运作有序,不确定性越少,企业风险小,企业资信越高;反之,企业资信差,风险大,银行信誉差,很难争取到银行支持。因此,现金流量决定企业资信。

(4)现金流量对企业赢利水平的影响。

现金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资产,具体表现为:首先,流动性最强,可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次,现金本身获利能力低下,只能产生少量利息收入,相反由于过高的现金存量会造成企业损失机会成本的可能,因此合理的现金流量是既能满足需求,又不过多积囤资金,这需要理财人员对资金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做出权衡,寻求不同时期的最佳资金平衡点,有效组织现金流量及流速以满足偶然发生资金需要及投资机会的能力。

(5)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在有效资本市场中,企业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资产如股票等的估价,在估价方法中,现金流量是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估价高低取决于企业在未来年度的现金流量及其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报酬率。现金流入越充足,企业投资风险越小,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越低,企业的价值越大。企业价值最大化正是理财人员追求的目标,企业理财行为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

(6)现金流量对企业破产界定的影响。

我国现行破产法明确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可依法宣告破产,即达到破产界限,这与以往的“资不抵债”是两个不同概念,通过现金流量分析,若企业不能以财产、信用或能力等任何方式清偿到期债务,或在可预见的相当长期间内持续不能偿还,而不是因资金周转困难等暂时延期支付,即使该公司尚有赢利,也预示企业已濒临破产的边缘,难以摆脱破产的命运。因此理财人员对现金流量要有足够的重视,未雨绸缪,透过现象看本质,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公司管理层重视,当好公司的理财参谋。

二、现金流量管理

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是向银行借款的过程中都能形成现金流入,而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必定会发生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购建固定资产、偿还到期债务等日常经营活动,而导致企业现金的流出。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面对这些业务的支出,就难免会发生支付危机。

1.现金流管理定义

现金流管理是指以现金流量作为管理的重心,兼顾收益,围绕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而构筑的管理体系,是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所作的预测与计划、执行与控制、分析与评价。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与其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不稳定的,这就造成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也不平衡。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平衡,保持现金流的通畅,企业必须加强现金流的管理,对企业的现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因此,研究和加强现金流的管理意义十分重大。

2.现金流量管理内容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作为一个资源转化增值的价值链,从企业产品的市场调研、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至售后服务等整个工作流程中,所有环节都涉及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因此,伴随企业整个工作流程的现金流量控制和管理可以划分为以下内容。

(1)生产经营中的现金流量管理

企业进行生产过程中,现金流量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生产经营资金的安全,缩短现金循环周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存货周转期的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存货周转期的管理通常采用适时制管理,可以降低库存,减少对产品的检查、残次品的返工、不必要的原材料积压。其次,现金回收期的管理:企业从取得订单到收到货款的每一个程序都要指定专人定期检查;鼓励客户提前付款,对逾期的货款,应有专人负责追踪;加速现金的回收,缩短现金的回收期。最后,付款周期的管理:企业向外支付款项周期,并不是越长越好,如果支付过迟,会使企业丧失信用度,损害与供应商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失去潜在的折扣优惠。

(2)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管理

在企业的筹资活动中,现金流量管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测现金流量,制定筹资计划。企业可以通过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的预测是现金预测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能对企业短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有助于日常的现金的管理,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短期的管理计划。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为基础的预测,是对企业长期发展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测算出企业若干年后的资金的盈余或短缺,有助于企业长期战略计划的制定。这样企业能制定出较全面的筹资计划。再者,掌握财务状况,判别偿付能力。企业在制定筹资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避免在筹资活动中,现金的流动性出现问题,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通常可以采用比率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等指标对自身的短期与长期的资金偿付能力进行测算。

(3)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管理

企业投资活动所形成的现金主要包括收回投资、分得股利、债券利息等所得现金,以及购建固定资产、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等所支付的现金。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企业必须明确在可预见的风险下预期的未来收益是否大于当前的支出。本阶段的现金流量管理主要是:首先,估算投资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在企业做出投资决策时,首先对自身所需的维持日常营运的资金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支出有一个估算,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金盈余企业才会进行投资。对所选择的投资对象,通过对投资对象提出的财务资料的分析,尤其是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大小,可以了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政策、获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风险及资金的现值,可以让投资企业在判断投资对象的回报能力上有一定的了解。在客观上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再者,通过投资评估,保证资金效益。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到未来得到的收益是否大于投资支出,即货币的时间价值问题。企业可以使用很多方法来评估投资决策,但各种方法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现金流量的基础上,如贴现现金流量法、净现值法等。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就是可行的。

3.现金流量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现金流量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为企业筹资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

现金流量预算是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财务预算的重要部分,它与其他预算紧密联系,是企业控制货币资金的收支,组织财务活动,平衡调度资金的直接依据。借助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对企业现金流量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进行合理预测,据此,可事先为筹资、投资决策的作出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例如,为解决我国电网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在当前长期借款利率不断攀升的状况下,科学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对电网企业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数量规模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