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不懂财务,公司治理混乱
§§§第一节 “张妈妈”的困惑
一、净菜社的兴衰
“张妈妈”曾经是某市服装厂一名女工,20××年下岗。面对挫折,她自强不息,带领4个人,借款5万元,创办了“张妈妈”净菜社,开辟了该市服务行业的一个新行当。作为普通女工的她,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管理经验,只能从简单的行业做起。
20××年××月××日,“张妈妈”净菜青年服务社正式开张。第一批顾客就是家门口的几家邻居,每家每月收10元服务费,净菜社的口号是“以妈妈的精神为客户服务”。开张后不久,该市媒体竞相报道了她创业的经过,并亲切地称其为“张妈妈”。当年底,她被评为“市杰出青年”,当时的张妈妈顿时被包围在鲜花和闪光灯中间。作为下岗再就业的典范,张妈妈在会议缠身、应酬不断的情况下,还在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下,迅速将净菜社的规模做大。净菜社起家的时候资金有限,设备简陋,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她就得到各种社会扶植资金近百万元,前来洽谈合作的机构也络绎不绝。一时间,连“张妈妈”也觉得,除不失时机地做大“蛋糕”外,净菜社几乎没有别的选择。首先是机构迅速膨胀,员工从4人增加到六七十人,再进一步发展到100多人,张妈妈还成立了董事会自任董事长,并在净菜社建立了财务、统计、生产部、办公室、运货、仓库、采购等部门,仅办公室就有5名成员。其实,净菜社的当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自开业以来,从未曾赢利。最好的月份,每月营业额可达20万元,一般月份平均不过10万余元,100余名员工依靠这点收入维持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张妈妈需要出席大会小会、交流演讲,仅车马费每年又要花去20多万元。这样算起来,最少的月份也要亏损4000元。开业4年来,已经负债100多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员工不断流失,2008年净菜社的员工又从100余人锐减到4人。当年8月,张妈妈的净菜社因欠房屋租金,被迫关门,昔日熙熙攘攘的张妈妈净菜社,已是人去楼空,门缝里夹着一张电话费催账单和几份信件,透过门缝往里瞧,屋里只有一辆自行车和几个菜盆。据周围的邻居讲,自从净菜社关门后,张妈妈闭门不出,一直没有再来过。
如今“张妈妈净菜社”已经负债累累,关门大吉。撇开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产权投资问题,张妈妈在会计上可是犯了大错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主动提出为“张妈妈净菜社”进行财务核账,张妈妈搬出来的财务票据非常详细规范,但纷繁复杂,找不出几个有用的数据。更严重的是,收支计算缺少财务概念,成本划分不清。例如她并不真正清楚,什么需要扣除?什么才是利润?事实上,“张妈妈净菜社”没有将工人的工资支出算作成本,没有将场地租金打进成本,造成虚盈实亏,做得越大亏得越多,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张妈妈自己还不明白。在理财管财上也有问题,在“张妈妈净菜社”困难时期,企业也还可以翻身。但张妈妈不知道钱拿来后怎么进行资金运作,使它保值、增值。本来她应该有个专业人士作顾问,弥补自己在理财知识上的不足的,但她没有想到。
二、经验与教训
财务是一个企业极其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帮助企业家用量化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经营,让决策制定更为科学有效。在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财务管理在企业各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懂财务管理的企业领导者很难把握企业发展的脉搏,无法识别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威胁,更不能依靠冷静的观察与分析,为企业牵帆导航,不懂财务的管理者不可能成为一位真正成功的管理者。
§§§第二节 老板必修课——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定义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及利润分配管理。
1.筹资管理
筹资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资本(金)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集为企业所需的资本(金)的财务行为。筹资的方式主要有筹措股权资金和筹措债务资金。筹资管理的目的为满足公司资金需求,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相关风险。
2.投资管理
投资涉及财产或资源的投放,在未来得到回报收益。在金融和经济领域,投资有不同的活动种类。相较投机,投资涉及的时间较长,趋向于在未来获得比较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收益累积。在财务方面,投资意味着买证券或其他金融资产。投资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投资前期分析和后期管理,控制投资风险,增加企业投资收益。
3.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
4.利润分配管理
利润分配,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的过程与结果,是关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利润分配的管理和核算。
企业利润分配的主体一般有国家、投资者、企业和企业内部职工;利润分配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利润分配的时间即确认利润分配的时间是利润分配义务发生的时间和企业做出决定向内向外分配利润的时间。
利润分配的顺序为:
利润分配的顺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一般应按照下列内容、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但不得超过税法规定的弥补期限;
(2)缴纳所得税;
(3)弥补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之后仍存在的亏损;
(4)提取法定公积金;
(5)提取任意公积金;
(6)向股东分配利润。
三、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财务管理理论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中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到目前为止,先后出现了4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是:利润最大化原则、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和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原则。
1.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就会有剩余,这个剩余就是利润。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包括在总成本中,这里讲的利润是指超额利润。如果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厂商不亏不赚,如果总收益小于总成本,厂商便要发生亏损。
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于是厂商会继续增加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就意味着增加产量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发生亏损,这时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就不会增加产量而会减少产量。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总利润才能达到极大值。所以MR=MC成为利润极大化的条件,这一利润极大化条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市场结构。
2.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
所谓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是指股东所持股票的每股市价最高化。股价的高低,反映股东财富的大小,可以直接衡量公司理财目标的实现程度。股东财富最大化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的部分缺陷,考虑了风险因素、货币的时间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由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程度通常是依据普通股每股价格,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更具有适用性,这是因为:第一,普通股市价是所有指标中最具有可观测性的指标,随相关信息的变动而不断变动,可以对管理者的决策做出及时反馈。第二,与收入、利润等短期指标不同,普通股市价可以更好地反映公司决策的长期影响。第三,普通股市价最大化目标可以为企业投资方案、融资方案提供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因此,在西方财务理论中,股东财富最大化逐渐成为股份公司理财目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3.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
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对于财务管理目标,历来有众多的争议,这里我们仍旧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等缺一不可。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企业财务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是这些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相互妥协的结果,但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某一集团利益可能会占主导作用,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不能只强调某一集团的利益,而置其他集团利益于不顾。然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具有与相关利益者利益相一致,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的长期性、考虑风险及货币时间价值的风险性和时间性等特征。因此,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优选择。同时,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想目标,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也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产权实现明晰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股东对经营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建立产权的归属主体并由此而带来的收益的享有权与承担风险和责任对称性,要求企业的各个利益主体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会使企业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机制,在企业价值最大化时,达到各自利益的均衡。另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它促使企业在生命周期内追求价值的持续增长,具有长期性、可持续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