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社会舞台的第一排
2004年2月,《时代》周刊将春树、韩寒、满舟和李扬4个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作为中国“80后”的代表。“他们是自命不凡的一代,”北大社会学系的夏学銮说,“对社会的怀疑和对传统的颠覆使人们觉得这一代很另类。”
他们是被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和独生子女政策催生的一代。小名“小皇帝”,大了之后就被称为“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甚至“垮掉的一代”。
2008年,百年一遇的地震改变了一切,也包括80后。
5月,汶川地震之后,各地积极献血和募捐的年轻人以及在灾区前线的十余万“80后”志愿者的勇气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几十万“80后”士兵的表现比当初1998年抗洪时的解放军并不逊色。
就像杭州赶往地震灾区的80后林君君。地震发生时她正就读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这个目光清澈的温州姑娘说话直爽。她说:“地震之后我看到了一张照片,是当地一个小学,孩子们遇难了,一排书包摆在那里,犹如鲜活的生命。”她哭得一塌糊涂。5月21日,她收到了学校招募去四川做志愿者的短信,为期1年。她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父亲有些担心。
她有些矛盾,于是用了一个80后的办法:先睡一觉,起来,如果还想去的话就去。她睡了一觉,醒来,还是想去,于是马上就和学校签了去四川的协议。7月15日,她踏上了前往青川的路。这一天,是她23岁的生日。
到青川后,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奔忙在一个个重灾区,给灾民们送去物资,和他们聊天,给孩子们教书。
当时的青川余震不断,第一次经历6级余震的林君君在睡梦中被人从帐篷里拖了出来,在微弱的灯光中看到远处摇摇欲坠的县府大楼。后来她才知道,当地人见面彼此都问“今天你震了吗?”每次余震之后,他们抖落肩膀上的尘土,然后乐呵呵地猜测这次余震的震级。孩子们每天在操场上早早地等待着志愿者上课,那些羞涩的笑容让她感受到无比的勇气。
从青川回来后,林君君在自己的本子上写道:“我想,总有这样的日子,让我们笑过,哭过,抱怨过,叹息过,甚至伤怀过,然而却无法遗忘;我想,总有这样的时光,让我们珍惜原本最普通而平常的日子;我想,总有这样的岁月,承载着我们光荣的使命和梦想,让我们的青春经历着一半的艰辛,一半的感动,而收获的竟是满满的坚强和乐观。”
就这样,在青川的一年,林君君和其他80后一样,自己被感动着,他们的担当和勇气也感动了全社会。
地震中80后的成熟而勇敢让社会评价一夜之间颠覆。而这种赞许,最终在北京奥运会上几十万“80后”志愿者的微笑中达到顶峰。此后开始有媒体将80后称为“鸟巢一代”——爱国且热情。
徐珂南,2003年的杭州市中考状元,2006年,她从杭高保送到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学西班牙语的她成为奥运会稀缺的小语种志愿者。她在奥运会期间成为洪都拉斯队的助理。从队员的入住,行程安排,到具体比赛时每天队员们比赛日程,都需要她用西班牙语和对方交流。志愿者的小红帽并不好戴,不过开朗的小徐依然觉得做奥运志愿者很快乐。
“付出很多,收获更多。”而这些收获并不是每天几乎一矿泉水瓶的汗水所能衡量的。
和她一样做志愿者的还有浙大英语系的王姝婷,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每天8小时、长达1个多月的翻译工作让他们40多个浙大的志愿者累得够呛,但是她说还是很值得,感受到了奥运气息也锻炼了自己。
奥运会10万名赛会志愿者、40万名城市志愿者和100万名社会志愿者,他们展开双臂,微笑着面对全世界。强烈的自信心、深沉的爱国意识和开放的宽容胸怀,征服了所有怀疑的目光。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由此评论说,“鸟巢一代”正在或已经接过上一代的责任,开始承担起中国的未来,用他们的行动给世界一个更加乐观、自信和开朗的新形象。
在温室中长大的80后,曾经背负着前辈们焦虑的批评,承担着社会强加的误读。就是这样一群以前被认为不可信任、缺乏责任的年轻人。他们最终证明了自己,也获得了正名。
曾经央视在做80后节目的时候,主持人请一位学者用一个词概括80后,学者沉吟良久,说了两个字:“真我”。的确,80后特立独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的方式。他们有时冲动而毫不犹豫;他们经常热血沸腾而不顾一切:他们真诚热情而自由率性。正是这样的品行,让他们面对大事时一点也不失措和退却,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就像一位80后说的:“有了机会,我们才能表现,面对责任,我们自会担当。”
有人这样形容80后,他们就像冰山,我们能看到的只是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其中的大部还在海水下面,是别人看不到的,只有冰山自己知道。也许不远的将来,这些已经初露峥嵘的80后会带给父辈们更多的惊喜,用自己的肩膀承载起这个国家的未来。
地震让世界重新认识80后
惨绝人寰的汶川大地震,对我们国家、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它考验人性,考验国家的行政能力和应变措施,更考验国魂。令国人欣慰的是,仿佛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所谓80后——在惨烈的灾变之后,集体英勇地站到共和国的前线,用坚强、韧性、专业知识与责任感,努力支撑起灾难中的祖国,让长辈们刮目相看。
是的,如果不是这场地震,很多人都在用挑剔的、叹息的、不屑的目光,看着80后这一代中国历史上堪称空前的独生子女群体。他们真的让人不放心:在浮躁的商业社会接受教育,似乎远离经典,享受着长辈们所不屑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在分数、游戏、物质享受的氛围中长大,在家长眼中,“冷漠”、“自私”、“叛逆”、“自我”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地动山摇面前,迅速地冲到前线的,正是平时不被看好的80后群体。
在面对如此巨大的地震灾难时,全国人民都立即行动起来,众志成城,有捐款的,有献血的,有到现场救人的,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为了帮助灾区的受灾群众,走到了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可在这群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中,80后以绝对的数量优势,撑起了志愿者队伍的半边天。他们,不用单位号召和组织,只是听到了废墟中残存生命的召唤,听到灵魂深处的呐喊,他们义无反顾,通过网上论坛等联络方式,辞了钟爱的工作、关了苦心经营的企业,携手奔赴灾区,参加灾区救援、受灾群众安置、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工作。为了不消耗灾区资源,他们自带帐篷、自带食物,静悄悄地把巨大的物质与心理支持奉献给灾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首次亮相了一个数目庞大、能量无穷的民间志愿者大军形象。谁说他们“冷漠”和“自私”?
在首批飞赴灾区的4600名空降兵中,大多数都是80后,他们写好了遗书,直接飞赴一线报效祖国。地震发生后,不少学校的学生已经意识到灾区血源紧张,纷纷组织起来到血站义务献血。他们用青春的热血点燃了灾区伤员们生的希望。英勇的解放军、武警战士,在第一时间冒着余震冷静而紧张地展开生命救援;在泥石流的间隙中开山劈石修筑生命通道;从大山中披荆斩棘背出受伤的乡亲,又背上粮食、洁净水翻越大山送到奄奄一息的受灾群众手中……他们是不折不扣的80后,一群18岁到28岁的年轻人,谁说他们不能吃苦、没有责任感?
还有医疗救援队、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工作者,还有参与捐献的更加庞大的人们,无不闪现着80后青春的面庞。
80后是好样的
李连,北京急救中心护士,1983年出生。
5月18日清晨,北京急救医疗队73辆救护车飞奔在成绵高速上。李连眼圈红红的,不时转过脸去,用纸巾擦眼睛。同车的急救中心医生尉建在一旁束手无策。
11时许,救护车开进了绵阳404医院。数百名伤员已经被抬下楼等待转运。车刚停稳,李连的脸上顿时没有了委屈,戴上口罩,第一个跳下车。“您叫什么名字,哪里受伤了……”李连迅速帮助尉建掌握了伤员的情况。5分钟,交接手续办好,伤员被抬上救护车。从这一刻起,李连连续工作40个小时,回到驻地倒头就睡。
“我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我就是拯救生命的使者。我年轻、我任性,但我要改变人们对我们80后一代人的印象——我们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每天只睡3个小时,年轻的李连用自己的行动证明80后是好样的!
12小时滴水未进
甄洁,北京同仁医院急诊室护士,1981年出生。
如果不是穿着绿色急诊服,没有人能看得出这个一脸清秀、文质彬彬的小女孩儿是有着几年工作经验的优秀护士。
就是这个“小孩儿”,细心地照料着每一位伤员。
5月18日,北京赴川急救队开展第一次大规模转运伤员行动。甄洁接诊的伤员左下肢粉碎性骨折。“她一脸痛苦的表情,我想想都觉得疼。”路上的颠簸加剧了患者的伤痛,甄洁的心揪了起来。
按摩!甄洁想到了缓解伤员病痛的办法。俯下身,她用手努力够着微胖的女伤员的骶骨和肩部,不断地给她按摩。一会儿,甄洁发现,伤员的痛苦表情开始舒缓。
坚持!一路上12个小时,甄洁的手没有停下。口渴!望了望就在身边的水瓶,她又扭过头去:不能喝,免得上厕所,坚持!
坑洼的公路、颠簸的车厢,伤员随时都有二次受伤的可能。车上没有更好的固定设备了,怎么办?用手腕。甄洁一只手给伤员按摩,腾出另一只手,用手腕支撑住担架、固定伤员。
19日凌晨,伤员被送达重庆的医院。甄洁的手腕开始红肿起来。“没空管了。”抢过一瓶水,咚咚地喝下去,甄洁又钻进救护车,朝着绵阳进发。
28岁女司机夜行13小时没掉队
于姗,北京铁营医院急救车司机,1980年出生。
腼腆是胖胖的于珊最大的特点,如果不是同伴“揭发”,她怎么也不肯说出自己的事。
“全车队的司机都佩服她,开了13个小时夜车,紧跟车队一点儿没落下,好多男司机都做不到。”同伴的语气里充满钦佩、赞赏和鼓励。
“没什么,我就是想,绝不能落下,要不然就找不到地方了。”于珊的话非常实在。在距重庆100余公里处,和她同车的司机已经开了1天车,眼皮直打架。“我来!”于姗坚持替下了他。
送完伤员,车队接到命令马上返回绵阳。400公里、夜路、坑洼不平、危险路段随时塌方……于姗没有丝毫畏惧。7个小时的夜路行程,很多男司机都扛不住了,开的车走起了“之”字。于姗也困,尤其是听到同车人的鼾声。“不能合眼!”一路上,于姗不断对自己说。
困极了,用湿巾擦擦眼睛。再困,再擦。
终于,一路驾车狂奔的于姗紧跟着指挥车到达了绵阳集结点,其他司机之后才陆续到达。“你真行!”指挥车上的领导挑起大拇哥。
事实上,80后身上体现出来的大爱、大善与大勇,并不令人意外。他们的出色表现,是改革开放30年最丰硕的成果。和前辈相比,他们或许缺少磨难与挫折,但在思想解放和网络时代长大的他们,拥有前辈不曾有过的开放的阳光心态、面向世界的胸襟、整合吸收海量信息的能力,他们能够方便地接触到人类文明最优秀的精华,拥有天下各个角落的朋友,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网络及网络后的面孔,成了他们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