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攻克7大学习问题的145个好方法
14097300000023

第23章 Question 5: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怎么学都没效果(5)

Method 103: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一般而言,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总是能很好地发掘身边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以增长自身的知识和见闻。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也是学习策略一个重要构成环节。作为学习阶段的孩子,学习工具和人力资源是其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学会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对于孩子整个一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到底该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

(1)工具书的利用。

工具书是同学们学习时“无言的老师”、“案头顾问”。它包括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年鉴以及索引等。帮孩子选择工具书时,要注意选择最新版本和有权威性的出版社或作者群,以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孩子使用工具书时,一是要注意了解并熟悉检索方式,二是要注意将工具书中的信息与书本的上下文结合起来理解。

(2)参考资料的利用。

选用参考资料时,要注意所选资料宜精不宜杂;与学习内容相吻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现有水平相适应;编写体例要条理清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恰当地使用参考资料,要注意配合教材;有选择性地参考重要内容,不必从头到尾地学习;遇到不懂之处,要对照其他参考资料,或请教老师,或与其他同学讨论。

(3)电脑与网络的利用。

电脑的使用不仅可以增长有关电脑科技方面的知识、电脑操作技能,而且,也同样有助于各门课程的学习。它可用作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如,可选择一些电脑辅助教学软件来自学、预习、复习所学的课堂知识;也可利用电脑中的一些工具软件(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画笔以及某些高级编程语言)获取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等。但要注意电脑游戏的影响,可作为学习的奖励,但不可多玩。值得一提的是,电脑网络还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探索与学习有关的信息。上网时,要带着一定目的,切不可无限制地漫游,身入宝山空手回;另一方面,对信息的探索过程,要注意利用一些导航工具,不至于迷向。

(4)老师的帮助。

老师不仅是一座知识库,而且是我们学习的引路人和促进者。因此,除了老师的讲授以外,一旦有什么疑问无法解答,最好向老师请教,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并不一定能给以满意的解答,但这并没有关系,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知道,另外,老师的解答并不一定就是对的,老师也只是从一个角度出发看事物,也只代表一种理解,因此,不要过分迷信老师的权威性。关键是得到老师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启发。

(5)同学间的合作与讨论。

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和讨论有助于彼此相互启发、达成对事物的全面理解。同学间的合作存在许多形式,一种是双方或小组学习同样的内容,相互讨论,彼此提问和回答;另一种是双方或小组共同完成同一项任务。此外,同学间还可以相互辅导。当自己不懂时,可以请教已经弄懂了的同学,由于同学之间背景知识相同,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所进行的辅导可能比老师更好懂。当自己弄懂了而别人不懂时,还可以主动辅导别人,这不仅仅是一个付出,同时也能让自己有所收获,往往是双方受益。因为,要想辅导别人,自己必须先理清思路,并且还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无疑,这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Method 104:利用考试和试卷提高学习成绩

与课本相对的另一个基本点就是试卷。试卷是每个学生最珍贵的一笔财富,它涵盖了许多东西,记载着你的成败,其中有很多矿藏等着你来发掘。同时,试卷又是你的敌人,你的对手。你学习的好坏与否都将通过考试这样一场战役体现出来。出题人就是潜伏在幕后的黑手,他就是想要对付你,处处设置陷阱,布置埋伏,想诱你上当受骗。不过他也留下了一些窍门、捷径,等着高明的猎人来发现。试想如果你不了解这些,不分析这些,不找出试卷的特点,不揣摩出题人的心理,又怎么能过关斩将,获取胜利呢?

如果说学好吃透基础知识相当于“知己”,那么研究分析试卷特点,就相当于“知彼”了,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把以前考试积累的各科试卷分门别类的装订在一起,反复地研究分析,分析题型特点,分析错误原因,以求能够举一反三。有些同学只知一味的考试,为考试而考试,考完之后就弃之一旁,再也不闻不问,真是大错特错了。岂不知考试完之后的分析总结要远远比考试本身重要,因为考试的目的就是要暴露出你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你只是局限于考试本身而不知总结,那就实在是可叹可悲了!

还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这里所指的试卷主要是正式考试、评过分的,并非平时发作练习的试卷。这是因为正式考试过的试卷才最能体现出你的水平,反映出你的问题。在考场上大家必然是使出浑身解数,拿出最高水平答题,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绝非平时做作业、做练习题时可比。比如有些同学平时会做的题,考试时却做不出来了,这可能与其心理状态、思维习惯都有关系,如果平时不将其研究、克服,谁能担保高考时不会再犯呢?

以上说明了研究总结试卷的重要性,下面再谈谈我研究试卷的一些心得,与同学们共勉。

错误是无法避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举个例子,某位同学做一套题,这些题都是该同学完全会做的,或者说有能力做的。但是当他做完后,他敢说他刚才做的一定全对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他刚才做的一定有错。这就是考试中普遍存在的所谓“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亦即是明明自己会做的题,有可能做不对,或者即使做对了也不全对。

既然错误是无法避免的,做完一套题肯定会有错,那么在同等的知识水平下,谁能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更好,谁就能赢得高分。具体来说,希望同学们能够确立起“错误是无法避免的”这个信条,在做完一套题后首先想到自己可能已经在一些地方犯了错误,然后再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来考虑对策。在大家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那些知道检查错误,纠正错误的人往往考得更好。

很多人在考场上犯了错误而不自知,但是一拿到发下来的试卷,看到某道题错了,几乎马上能将错误找出并纠正。这实在说明纠错的关键在于检错。

Method 105:正确对待考试分数

其实天下父母和老师对孩子们的要求是一致的。首先是身心健康,其次是品行高尚,再其次才是学业优秀。看到部分月考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那种压抑的样子,心里感到隐隐的疼痛。他们或者泪流满面,或者抑郁寡欢,或者回避问题,或者自甘消沉,一副天将崩、地将裂的恐惧样子。

很多考得差一些的同学,往往是考试卷子发下来后,看到成绩不理想,他们绝不看第二眼,塞进书桌完事;闭口不提试卷的事,父母问起,顾左右而言他;照同学的抄一下,反正改了,老师那一关就算过了;同学之间谁和我提分数,我和谁急。这样的方式是消极的,而且永远没有“翻身”之时。

(1)正确对待考试。

其实,考试作为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目前还是评价的主要方式。分数、名次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考试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数只不过把这个差异明朗化、具体化。考试对教师而言,可以提供反馈资讯,改善教学;对学生而言,可以矫正错误,改进方法,提高学业成绩。你可以通过每一次的考试来调整自己学习精力的使用方向和力度。

(2)敢于面对结果。

考试却能较为集中地将你不会的或者误会的知识都找出来。处于学习常态的学生,应该勇敢地面对考试,直面分数名次,并把一次次考试作为检验自己、清楚认识自己的一个渠道,把分数当成一种无言的刺激,去比较,去找到自己的不足。而回避分数,回避名次,就是回避问题,掩盖不足,这恰恰是一种学习的“非常态”。考试就是让自己知道自己哪里不足,哪里有问题需要解决,进而不断地解决自己已经发现的问题,使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少,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达到优秀的程度。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敢于面对,迎接挑战。

(3)寻找失误原因。

考试失误如果都归咎于外因,这是不客观的,也是缺少自信的一种表现。只要你一如既往地学习,你会成功的,哪怕失败,也是暂时的。一位乐观者的字典里:失败,只是暂时的不成功。如何对待分数,就是如何对待荣誉和挫折。这些问题就是需要自己实实在在去做的事情,只有把这些问题纠正了,自己的学习水平才能符合教学的要求,才能符合考试试卷的要求。当你把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都解决了的时候,就是你真正“翻身”的时候。

(4)制定解决方案。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考试当中和考试之后,认真分析自己考试中表现出的问题,要从考试的问题找出失利的原因,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上尽量避免,或者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使自己不断地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学习任务,以至于适应将来的大学学习和社会学习。真正领悟为大成而学,在考虑一切问题时,都应以成功、大成为转移。在学习上,尤其要如此。

(5)积极行动起来。

努力、渴望,决心、信心,这些都是虚的,只有学习的行为和不断地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才是实实在在的。学习成绩的翻身,需要的是翻身的行动,需要的是你实实在在的学习行为,并且把这些行为落实到你的问题上来,而不是努力和决心的许诺。清楚了这一点,你就应该知道了你为什么“成绩差了就使劲一段时间然后又放松下来”的原因,你也就会知道考试后该做些什么事情才会使你的学习成绩真正得到提高。

(6)善于寻求帮助。

作为学生,应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关键是要通过考试找出差距,争取每次都有所收获。作为家长,不能对孩子的成绩过于强求,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分析成败的原因,必要时可找有关专家咨询,给孩子以特别的指导。而作为教师,则应在研究学习、考试和教学规律上下功夫,以求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给予特殊的指导。教育的功能就在于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培养学生的这种适应能力,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7)不为分数所累。

如果只想把几门主课学好,没有为提高全面素质而学的意识,在今天已经开始站不住脚了,今后必然会被淘汰出局。所以,在学校时,要学会超越为分数学习的浅层次目标,不为分数所累,不为应试所累,而为素质、为大成而学习。这样才会有辉煌的未来。要为大成而学习,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有着深刻内涵。明确了为大成而学习,就会使所学的内容更精当,所得效益更大。同时,当你明确以大成为目的而学习,在处理学习、工作等人生各种问题时就会最正确、最高明。

一分汗水,一分成绩,付出总有回报,相信自己就行,你会越来越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