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攻克7大学习问题的145个好方法
14097300000022

第22章 Question 5: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怎么学都没效果(4)

Method 96:会做的题保证做对

综合训练阶段是升华知识能力,需要对学生精雕细刻、细心指导。通过细管理、细指导,可使每个学生每科至少多得5分,对于优秀生要保住基本分不失。在进行综合训练时,总结考试经验和技巧,进行查漏补缺。排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易混淆的、相近的、容易出问题的进行比较、澄清,加深理解,分析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有重点地进行弥补、强化。

要学会分析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制定考试提分计划,向综合训练多要20分,向审题多要1分,向规范多要1分,向仔细多要1分,向心态多要1分等等。

具体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改变重量轻质的题海训练,突出题目的典型性、代表性,防止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树立以精取胜的意识。综合训练试题以6~8套为宜,试题应坚持“易-难-易”的整体调控原则,开始和结束的两套题接近去年中考题的难度,顺利过渡到中考前一两天。

二是处理好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综合训练试卷要在课堂上定时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做对为原则。课后让学生自查消化,落实好训练的每一套题。要注意提高选择题作答的准确率。定时训练做到“四认真”:认真对待考前的每一次训练;认真书写每一个字、每一个字母符号等;认真锤炼每一句话;认真分析每次考试的得与失,包括课堂小测试。

三是规范书写与得满分的关系。精雕细刻细指导,不是要过分美化,要以能得满分为标准。理科解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方程式。强化做题的时间意识,在规定时间内做对题目才算有效,否则即使做对,也存在隐性失分的可能。不仅做到“做了、做对,更要做好”。

Method 97:热点问题归归类

要针对各科热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热点”就是知识背景,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研究如何从不同角度作答,关键是通过设计热点题目,启迪思维,开阔思路。借综合训练进一步落实“会做的题都做对都做完”的答题策略。

具体要做到:一要回归教材。回归课本不同于第一轮时的全面复习,要突出重点,要关注教材中的新增内容,要根据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回到课本进行检查,通过总结中考题在教材章节内容中的切入点和考察方式,检查知识结构的缺陷,做到有的放矢。二要重温错题。学生要重温历次大型考试试题和每个学生自己整理的习题集锦。注重错题重温,提醒学生重点分析相同类型的题目,多次出错在哪里、出错的原因等,避免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重蹈覆辙。三要做一些仿真训练。适当选择一些仿真题进行针对性地适应性训练,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真实考试的试题风格。

Method 98:正确利用习题答案

第一,不要先看答案后做题。

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重,一部分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去思考和分析每一部分习题,不做又不忍心,于是就读完题先看答案,一看答案和自己想法一致,就认为这个题会做了。或者碰到个别题难度较大,略作思考就不愿再想,开始翻答案,一看答案好像顿然醒悟。这种方法实际是本末倒置,就好像先射箭再画环一样。习题训练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做题不仅是巩固基础,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分析信息、提炼信息、组合信息的过程,是提高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的过程,是培养逻辑思维、开发抽象思维及形成性思维的过程。如果只看重结果而不是过程,那么各种素质和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和加强,就容易眼高手低。就像登山,欣赏风景、磨练意志、克服困难、陶冶情操、强壮身体、超越自我这些都是在登山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如果坐索道一下到了山顶,那能得到什么呢?

第二,不扶着答案走路。

一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脱离不了答案,做一道题看一下答案,对了沾沾自喜,错了垂头丧气。这样做可能是想及时发现问题和失误,及时进行纠正和分析,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为什么要看答案呢?原因在于总认为自己对题目的分析把握不准,总认为自己可能要出错,想通过答案来检验一下,获取一点自信心。久了就不会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问题,思维会在翻答案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断。

第三,不盲目迷信答案。

一般习题的答案都只给一种解答方法,而实际上很多习题都有多种不同考虑方法,资料答案给的方法不一定就是最合理或最简单的方法,所以要经过自己思考,才能学到最好的东西。

Method 99:利用自习时间整理题目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自习的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利用得好,就能对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利用得不好,就只能是白白地浪费时间了。每天的自习时间,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复习巩固,发现的问题当天弄清楚。把做过的作业或者讲义整理一遍,整理三类题目:

(1)做错的题目,记录你做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答,以免犯同样的错误;

(2)新的题目,即以前你从没见过的题目,多整理这样的题目能增强你遭遇新题时的信心,还能锻炼思维;

(3)有新方法的题目,当老师或同学使用一种你没想到的而又非常巧妙的方法解答一道题时,你应该记下这道题和解答的方法,通过课后的独立思考,真正理解这种做法的思维方式,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能掌握方法而不是具体题目的人才能真正自主地学习。

Method 100:学会放松,劳逸结合效率高

首先你要清楚有压力才有动力,但如果是疲惫了,适当的去放松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这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

(1)泡个热水澡,水温约在37℃~39℃,可有效地放松绷紧的肌肉与神经。

(2)换上宽松的衣物,以棉质为主的家居服。

(3)室内灯光以黄色为主,不易刺激眼球,即能舒缓眼部的压力,也能缓和室内气氛。

(4)晚餐时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吃辛辣、油炸食物,或是停留在胃中时间较长的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以免增加胃肠的负担。

(5)晚餐后可来点不含酒精、不含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的饮料。

(6)睡前将腿抬高,或是脚下垫个枕头,30度、45度或是90度都可。可有效缓解因为长期的站立或坐姿不当所造成的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和肿胀。

(7)尽量在晚间11时到凌晨2时上床入睡。

如果你真的有很多公事未完成必须熬通宵的时候,可以先去睡,到2时以后再起床,因为11时到2时这个时间是人体经脉运行至肝、胆,若这个时间没有得到适当的休息,时间久了这两个器官的不健康就会表现在皮肤上,如粗糙、黑斑、青春痘、黑眼圈的问题。

(8)睡前可以听一些古典音乐或是轻音乐,避免心情过度亢奋所导致的夜梦过多。

缓解压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学习并快乐着。

Method 101:避免无效的重复劳动,不做无用功

经常听说谁谁家的孩子天天背书、做题,可是学习成绩却总是和付出的时间、精力划不上等号,于是到最后,就把这种情况归结到孩子的智力问题上,却很少去考虑孩子的学习方法以及孩子是否在无效学习。

所谓的无效学习,就是指表面看起来孩子一直很忙,时间安排也很紧,学习也很努力,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太好。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和改变无效的学习状态,并且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以后的学习一定会大有好转。

第一,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有的同学学习起来很盲目,课前不预习,课堂上老师讲,我就记,老师画,我就背,老师布置作业,我就做,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课程少,正是摸索和总结学习方法的好时期,一定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除了课前预习、课堂上专心听讲,课下也要利用空余的时间自主学习,把课堂上老师教过的新知识学懂学透,和以前学过的旧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链条,在大脑里打下深刻的烙印。

第二,避免应付作业、敷衍了事的现象。

作业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一把尺子,可是有的孩子却把作业当成了应付老师检查的任务,不等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消化掉,就匆匆忙忙地开始做作业,遇到不懂的地方,不是比着书本照搬,就是问一步写一步,没有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

这是无效学习中的通病。所以,在做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坚守原则,先巩固一下课堂上学的东西然后再写,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第三,避免不懂得总结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的同学总把成绩上不去归结为自己“不用功”,于是,就增加学习量,延长学习时间,而忽略了及时总结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其实,一旦自己的成绩大幅度的下降或者一直处于不理想的状态,首先就要考虑是不是学习方法出了什么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马虎、粗心只是一些表象问题,尽快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盲目地拼体力来维持学习成绩。

总之,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在今后越来越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才能尽快摸索出一些学习的技巧,从而进入高效率、高成效的学习状态。

Method 102:“不求甚解”冷藏法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随着不断地接触新知识、新情况,毫无例外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有了疑问怎么办?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有三种情况及处理方式:一是自己通过思索就能解答的,当然是自己解决;二是自己无法解决的,那就请教师长、同学或者查阅书本资料加以解决;三是自己思索并请教别人后,仍不甚了解的,这时候又该如何处理呢?弃之不顾,当然不可取;死钻牛角尖,也不明智。怎么办?你可以用“不求甚解”的方式来对付它。

什么叫“不求甚解”?就是把疑问暂时“冷藏”起来,不妨碍自己对新知识的学习。随着对新知识的不断掌握与巩固,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结合前一时期的疑问重新思考。举一反三,过去的疑问往往便迎刃而解。有时甚至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那些疑问会突然闪现在脑海里,豁然开朗,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就是“触类旁通”之妙。

不过“不求甚解”的“冷藏”法要有几个前提条件加以保证方才有效。

第一,与做好预习复习、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这些常规学习方法密不可分,因为这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保证,离开这个基础,连能否学会知识都成了问题,还谈什么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呢?

第二,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才会有疑问的产生和解决,才会有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善于思考,要讲究思考的方法。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前后左右紧密联系,不但前后知识之间能互相启发,而且有时不同学科的知识也能互相启迪。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能孤立地停留在某一知识点上,要扩展思维,联系更多的知识去帮助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