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攻克7大学习问题的145个好方法
14097300000011

第11章 Question 3:上课效率不高,成绩欠佳(3)

首先,当注意力集中出现困难时,可以用自己的内部语言,如“我一定要坚持,一定要集中注意”来强化自己。其次,还可以用“下决心”的方法,在学习一开始的时候,就下定决心,勉励自己专心致志,勤奋学习。这样就给了自己一个暗示,即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会设法克服。第三,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听课时边听、边想、边记笔记,阅读时眼看、口读、手写、耳听。这些积极的活动,有利于维护注意,是保持注意的重要条件。第四,养成注意的习惯。活动开始就立即提醒自己集中注意于活动对象;活动中运用意志迫使自己始终保持高度注意。

建议:多进行负强化练习,当学习分心时,可以给自己一个厌恶的刺激,如在胳膊上掐一下。

(9)音乐与注意力。

现代生理学研究发现,音乐作为一种有规律的机械波,经听觉感受器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入大脑,会促进大脑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促使脑电波转化为可放松心情的a波。思维活动主要由左脑完成,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造成大脑左半球超负荷运转。

Method 40:合理记笔记,不影响听课效果

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利于课后复习巩固新知识,就要同时培养记笔记的能力。学生在课堂听课中,要学会合理记笔记,不影响听课效率。这也是听好课、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学习艺术。

做课堂笔记,首先要记下主讲章节标题、副标题,抓住每节的主题和教师讲授的重点等。此外,对课内的要点、公式、说明、结论、注释等也都要记录下来。还要记录教师对问题的见解和思维方式,必要时还要加注,以备课后提炼、升华、复习备考和创造之用。

课堂笔记尽量要用短语、数字、图表及各类符号,眉目要清楚,语言要简练,文字要清晰,写的要快,以减少记录时间,从而使听、看、记、思相互结合,并能及时对讲授信息做出反馈。

搞清楚哪些东西需要记,哪些东西不需要记。比如说书上有的基本概念、定义这些就没必要去记。而老师对这些概念或者定义进行的一些分析或解释,是非常关键的,都是老师个人的一些心理体会,这些东西能帮助你真正理解这些概念,必须记下来。当然还有些例题,记的时候要有一些选择,哪些东西详记、哪些东西略记,自己要区分一下。

对于不同的学生,记笔记的习惯也不相同。好多人习惯边听边记,这自然不用说了,而有的人,听课时就得认真听,如果边听边记就会打断思路,一节课下来不但笔记没记好,而且课也没听好,所以一般是上课时认真听,在课本上记一些简单的要注意的地方,对于那些不懂的例题等记起来比较麻烦的,就先做一个标记,课下再整理。

Method 41:不要放过关键内容

要提高上课效率,一定不能放过老师讲课的关键内容。就是说要抓住本节知识内容的关键和学科特点。

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同样,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学习,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例如讲到“勾股定理”一节,一定要抓住定理的内容(怎么回事)、定理的证明(怎么来的)以及定理的应用(怎么用的)。这些关键的地方抓住了,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十分有利。

对于学科特点,不少同学往往容易忽视,不管上什么学科的课,总是“听、记、想”,不懂抓住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例如有的学生,外语课上不愿意跟着老师大声朗读,做分组实验时,自己不动手,光看别人做,自己抄个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时,不注意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观察和思考,只是看热闹,这些都是未抓住学科特点学习的具体表现。长此下去,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

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例如,生物课经常使用实物模型、标本和挂图进行教学,物理和化学课,则经常要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来认识物质的理化性质,因此,在上物理、化学、生物课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代数的内容体系是通过运算种类的增加和数域的扩大展开的,几何的内容是通过由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的认识逐步深入的,学习时就要抓住知识发展脉络,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课就完全不同了,主要学习字、词、句、章节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Method 42:注意听老师讲学习方法

做一件事情,正确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是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学习也是如此,也要讲究方法,即通常所说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之所以重要,还有以下理由:

第一,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基础,具有一定水平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三者缺一不可。

第二,在知识总量迅猛增加、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在一个知识分子一生用到的知识中,做学生期间学到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知识是走向社会之后靠自己继续学习获得的,这就是所谓“终身学习”。这种学习多半是以自学形式进行,因此学习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就学习而言,主要是学会两件事: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学习的方法。就是说,要在学校期间为终身学习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三,正是由于自学能力极为重要,所以人们的学习方法不仅应当是科学的,还要有个性化特点。这也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因之一。

总之,要想取得好成绩,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在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老师讲到的学习方法,并在实际学习中运用。

拥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对学习就有了兴趣,就会觉得学习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Method 43:把听课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习离不开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也离不开思考。“思则明,不思则暗”,没有思考,理解新概念、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是一句空话,听课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转换的。学是接收、贮存信息,思是判断、处理信息,思维总得有思维着的东西,思维着的东西即是学得的知识,知识便是思维的“原料”。学是基础,思是发展,学的过程即思的过程,学必思,思在学中,善思才算善学。爱因斯坦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课堂上的积极认真思考,就是要思考所学习内容的来龙去脉。

脑子里经常想一想“为什么”,“怎么办”。如,讲到一个新概念,要想一想为什么建立这个概念,它是怎样由实际问题或已有概念抽象出来的;讲到定理,就要想一想这个定理表达了哪些概念之间的联系;讲到定理的证明,就要想一想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证明的主要思路是什么,哪些是关键步骤;讲到应用和例题,就要想一想应用时有什么条件限制,有什么实际意义等等。这样,既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又能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些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去,想一想下一步老师可能会怎么讲,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然后在继续听课中加以对照,这样,能够使听课的印象更深刻。例如,上数学课,老师正在讲一个定理或公式的证明,善于动脑筋的学生,便在心里用学过的知识主动地证明。一边默默地思考,一边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看看哪些地方想得对,哪些地方想得不对,谁的方法好。但是,不可离开老师讲课而独自思考起来,以致失去了听课的意义;也不可固执于自己的思路,因为自己想的和老师讲课不一样就听不下去。自己有独特的想法,这是好事,对于加强独立思考、深入学习,益处很大。但在课堂上,主要还是接受老师的思路,独立思考的工作,应当留在课后进行。在听课中,遇到有听不懂的地方,必然感到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突出。这时,可以先冷静地思考一下,如果一时还不明白,就应当先作个记号,暂时放下,以免影响后面的听课。有时,一时没有听懂,在继续听课的过程中,当老师从另一个角度讲解或返回补充时,马上就清楚了。如果听完一节课,某些地方仍不明白,这时可请教老师和同学,直至明白为止。

Method 44: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回答问题

老师在讲课过程,常常会向同学们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重点、难点或关键,因而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思考这些问题,与同学讨论这些问题,随时准备回答问题。

课堂上积极讨论、大胆发言有很多好处:第一,能维护良好的精神状态,使大脑积极思维;第二,对知识的错误理解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纠正,使自己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改正错误;第三,能巩固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课堂态度冷漠,缺乏课堂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对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讨论无动于衷,因而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很好地发挥心智技能,影响上课效果。

课堂发言并不困难,每一个有正常说话能力的同学,只要掌握以下几个要领,经过几次锻炼,都能在课堂上自如地发言,顺利地参与讨论,大方地回答问题。

(1)克服心理障碍。

有的同学,深怕在课堂上讲错了话,被同学笑话,在大庭广众面前出丑。这种顾虑是非常有害的,它会使人发生错觉,以为同学都在注视着自己,嘲笑自己。于是,心慌意乱,讲话语无伦次,结结巴巴。结果,真的引起满堂哄笑。

课堂上回答错了问题,被同学笑一下,老师批评一下,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不必因此而忧虑。谁都有错误,谁都会有给人笑话的时候,但课后谁都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发言错误,被老师批评,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形象,而且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这有助于改正错误,锻炼胆量和勇气,提高心理素质。

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上,不要在意同学的议论,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就能排除。当被老师提问时,你只要认真分析问题,专心思考答案,大声回答,不要管周围的同学怎样看你,是否在议论你,那你就不会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