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作出的选择当然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时父母不应该出现不同意见就扼杀它。经常否定孩子的选择,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尊重他们的选择,这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篮球健将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在放手过程中,最棘手、最不放心的问题,是让儿女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作出事关终身的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确定的不同的发展道路。”
事实上,在选择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分析各方面的情况,让孩子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再作决定,而不是取代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认真考虑后作出了决定,父母就应该支持孩子。
6.5 以朋友的身份鼓励孩子
传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去实际行动。”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他总会迫切地让父母来看看,希望获得父母的赞赏。如果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的需要,忽视对孩子精神的鼓励,孩子就会很失落。在一次次的失落中,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爱,从而会走向消极的一面。
当红遍世界的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还是个孩子时,祖母常把他抱在膝上对他说:“你将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你将来一定会成名的。”
他的母亲想让他当个银行家,后来他却当了小学老师,而且只是偶尔唱唱歌。但父亲不断地激励他,并说他唱歌很有潜力。
帕瓦罗蒂终于在22岁那年下定决心弃教从事保险业,因为这样,可以争取到比较充裕的时间发展唱歌的天赋。
后来他曾说:“如果不是父亲鼓励的话,我现在可能还是一位小学教师,不可能站在舞台上。我的老师培养训练了我,但没有一位老师对我说我会成名。只有我的祖母,只有祖母那句话一直激励着我。”
教育家有人认为,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欢称赞、鼓励、赞许,不喜欢被禁止、阻抑或批评。因此,有人主张给孩子积极的鼓励。有人曾经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太容易的。而小孩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呢?
1.及时鼓励孩子不断进步
“妈妈,今天跑步我得了第一名。”乐乐高兴地对妈妈说。
“和谁跑步啊?为什么跑步啊?”妈妈淡淡地问了一句。
“今天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比赛跑步,我是跑得最快的,老师夸我很有运动才能呢。”乐乐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哦,知道了,今天留作业了吗?快去做作业吧!”妈妈好像没有听到乐乐说的话。
听到妈妈这么说,乐乐觉得非常失望,闷闷不乐地到一边去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跑了第一名,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也不夸奖他。
许多父母总是忽视了孩子的成绩,从而失去了鼓励孩子的最佳时机。
上例中的乐乐因为没有及时得到妈妈的鼓励,心里非常失落。如果妈妈对他说:“你很棒!你要好好学习,在考试上取得第一名。”乐乐听了这话就会高兴地接受了。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说:“理想的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评的父母。”明智的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及时鼓励孩子。
日本和田加津说:“作为母亲,我改变了过去一见就批评、申斥的做法,经常鼓励、赞许孩子,‘好样的,干得不错!’这应该是每一个父母懂得的教育规则。”
2.鼓励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快乐教育”创始人斯宾塞认为,教育孩子应该以鼓励为主,不要随意指责孩子。
斯宾塞给儿子买了一架脚踏风琴,希望儿子学习音乐。当风琴运来后,他对儿子说:“这是一架魔力风琴,只要你不断用脚踩踏板,同时用手按上面的黑白琴键,它就会唱歌。如果你懂得了由7个数字组成了魔法,它就会唱出美妙的歌来。”这些话对小斯宾塞起了很神奇的作用。风琴刚安好,他就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并且按出各种高低不同的音律,快乐得不得了。
后来,在斯宾塞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仆人德塞娜总是指责小斯宾塞:“你可能在音乐上没有一点天赋。”“一支简单的曲子,你学了100遍还不会……”小斯宾塞很快就对风琴失去了兴趣。
斯宾塞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对德塞娜说:“不要因为不恰当的方法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如果弹风琴变成了一件紧张而痛苦的事情,那么音乐是学不好的。”
于是,斯宾塞微笑着对儿子说:“亲爱的,我特别喜欢你弹那首小曲子,叫什么来着?”小斯宾塞的眼睛一亮,赶紧说出了自己最喜欢弹的曲子,并坐到风琴前面,欢快地弹了起来。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弹得很流畅,节奏和旋律都把握得很好。
对此,斯宾塞是这样总结的:“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因为教育的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来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
鼓励正是那种可以让孩子快乐学习的魔法。父母们应该善于运用鼓励,经常对孩子说:“呀,你今天的字写得真漂亮啊!”“画得越来越好了,如果再努力一些,都可以成为小画家了!”相信孩子的眼里会绽放美丽的花朵,心灵之门会向你打开。
3.借他人之口来鼓励孩子
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鼓励,更希望得到老师、同学或者是其他有威望人士的鼓励。有时候,孩子因为得到父母的鼓励较多,对低级的鼓励产生了一定的免疫性,往往效果不是太大。这时,如果父母有意识地借他人之口来鼓励孩子,往往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父母借他人之口来鼓励孩子,孩子往往会觉得父母以自己为荣,心理上更加愿意接纳父母,对父母产生认同感。这样,亲近感就成为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4.在孩子做错事时鼓励孩子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必然会犯错误,做错事。这时,父母往往会生气地责骂孩子。其实,孩子也不愿意犯错误、做错事,他们本来已经有内疚感了,如果父母再不断地责骂孩子,孩子就会觉得非常委屈,进而对父母产生不满,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
比如,每个孩子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帮父母洗碗,当孩子不小心打破碗的时候,大部分父母往往会说这些话:
“叫你不要洗,你不听,这碗很贵的!”(埋怨)
“你怎么这么笨?洗衣服都洗不干净!”(责骂)
“太不小心了!你做事总是那么大意!”(呵斥)
“走开,走开!我自己来洗!”(不耐烦)
这些话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都是不利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厨房里,妈妈正在洗碗。这时,4岁的同同走进了厨房,他看到妈妈在洗碗,觉得很好玩,就缠着妈妈让他洗碗。看着好奇的儿子,妈妈决定让同同洗碗。经过妈妈的示范,同同洗得有模有样的,妈妈忍不住夸奖了同同。当妈妈转身整理冰箱时,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同同叫了起来:“哇!妈妈,我打碎碗了!”
妈妈赶紧关心地问道:“让妈妈看看,有没有伤到你的手?”
同同紧张地看看妈妈,说:“没有。可是,碗已经破了!”
妈妈安慰道:“没关系,打破一个碗不要紧。重要的是,我家的同同学会了洗碗,妈妈为你高兴。每个人要学会做一件事情都很不容易,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要怕,妈妈把碎片收拾一下就好了,你想接着洗吗?”
同同不好意思地说:“想。”
妈妈夸奖他:“真是个好孩子。不过,在洗碗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要用手抓紧碗的边沿,就像妈妈这样,知道吗?”
同同高兴地说:“知道了。”
在这里,妈妈的鼓励不仅让同同认识到了应该怎样去正确地洗碗,而且鼓励了同同遇到困难时要努力克服,做一个勇敢的人。
6.6 自信使孩子优秀
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种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自信而成功的。
——爱迪生
自信是一种潜伏在人的意识中的能源,一旦开发出来,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自信就像人身上的发动机、推进器,总是不断给人提供前进的动力。自信也具有感染力,所有和自信的人有过接触的人都将受到积极的影响。当自信成为习惯时,那实际上已经为成功做好了准备。
在许多伟人身上,都可以看到非凡的自信心。他们不是从未被击倒的人,而是在被击倒后,还能够依然信心十足继续为成功打拼。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从而获得最终的成功。
任何机遇都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的坚定信念。没有什么比自信更能改变人的处境,信心就是人生最好的成功保障,拥有自信就等于拥有无限的可能。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拥有自信,人们就能在千百次的失败中,重新筑建起自己的人生乐园。
而缺乏自信的人,多是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的人。他们往往以缺乏经验为理由,或以曾经失败过为借口,给自己制造前进的障碍,束缚自己的手脚,使自己寸步难行。其实,在人的一生中,很多工作都是无经验的尝试。如果人们相信自己,就会发现,成功并非遥不可及。这好比婴儿出生后,什么都不会,但他却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甚至唱歌、跳舞。在学会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摇摆不定,想过自己是否能做到。他们要做的就是尝试,摔倒了,爬起来,说错了,重新试一次。无数失败之后,他们都成功地学会走路、说话……
自信对孩子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如果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接受挑战;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面前表现出柔弱、害羞、恐惧的心理,不敢面对新事物,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并影响自身的发展。而且,长期缺乏自信会让孩子产生“无能”的感觉,产生自卑等不良心理,甚至可能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那将是很可怕的后果。
现在,不少父母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智力因素,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却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挫折教育,忽视培养孩子正视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所以造成了不少孩子“高分低能”或是“低分低能”。例如,不少孩子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先提出一大堆担心,或是尚未进行实践活动,就自以为不行而放弃尝试。有的学生代表本校外出参加学习竞赛,准备了很长时间,却在临赛前打了退堂鼓;有的学生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明明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却因事先在心里认定对手比自己强,因而从主观上放弃拼搏。这些事与愿违的结果令不少父母困惑不解、苦恼不堪。
因此,激发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挺起自信的胸膛,是父母应尽之责。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人看来里面涵含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是最棒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变得更自信?
1.让孩子感受成功
成功是自信的力量之源,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成功的体验作为基础的,孩子的成功机会越多,他就会越自信。就拿孩子的学习来说,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好,他对学习就越有信心,学习兴趣就越加高涨。
反之,如果孩子在生活历程中充满了失败的记录,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做事时就会丧失自信心。比如孩子某门功课不好,一考试就“亮红灯”,他就有可能对这门功课望而却步,并在心里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无论再怎么努力也学不好。
因此,为了使孩子自信起来,父母要善于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要多给孩子创造些体验成功的机会。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父母要努力寻找孩子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并使其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此来增加孩子的自信。
比如有的孩子学习不怎么样,但歌唱得挺好,父母就可以经常邀请亲戚朋友来听孩子唱卡拉OK。孩子在这个活动中体会到了成功,他就会不那么自卑了,他就不会认为自己样样不如别人了。时间一长,孩子的这种自信就有可能迁移到学习上。
2.不要拿孩子横向比较
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父母切忌不要拿他去和别的孩子横向比较,不要认为没有比较就没有提高,不要认为拿别人的长处来激励孩子就能使他进步,一些盲目的、无谓的比较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它将严重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有个孩子这样说:“妈妈专门拿我同好的孩子比,专门拿我不行的地方同别人比,她越这样比我就越没有信心,比来比去弄得我什么也不想再干了。”
父母通常是在对孩子不满意的时候才去作横向比较的,殊不知,这样的比较会使孩子在心里产生自我否定,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会使孩子的自我形象严重受挫,会使孩子的自卑心理雪上加霜。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人和人之间相互比较是毫无意义的。如果真的要比,不妨经常拿孩子的长处去和别的孩子的短处比一下,只有这样比才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信。